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问题探讨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可以说是科学发展道路在科技领域的重要体现和具体展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国情,面向未来,做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7]

党的十七大在论述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此,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8]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系统阐述的同时,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各项任务中,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等具体道路。这些具体道路的发展与完善,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其中,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与科学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科学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要认真研读十七大报告,就可以注意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个问题,讲的是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但它是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总题目下提出来的。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道路要实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就是说,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可以说是科学发展道路在科技领域的重要体现和具体展开。事实上,党中央在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就已经把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科学发展题中之义。在2005年10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进一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了出来。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这里讲到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矛盾”,就包括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这样的现实问题。[9]也就是说,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正是为了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这样的瓶颈。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更可以清醒地看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科学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从逻辑上讲,这个问题是一目了然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科学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自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十七大报告已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科技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这就在政治上和战略上奠定了“自主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2)“自主创新”和“中国特色”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中的要点,一是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增强我们的“中国特色”。

为什么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科技发展对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许多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竞相抢占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其次,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安全,都对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再次,从我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面临的压力来看,我们一方面面对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长期占优势的压力,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不仅不因我国对外开放就给我们先进的核心技术,还以种种名义对我实施先进核心技术的“禁运”、“禁售”。所以,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发展的需要,改变先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有没有条件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从我国对科学技术认知的历史进程来看,我们党对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历来是高度评价的,今天党和政府已经把自主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在20世纪50年代党就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80年代党又提出“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国情,面向未来,做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其次,从我国对科学技术认知的理论来看,我们党对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最突出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在世界上是很前卫的。从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到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清晰地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思想轨迹,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我们已经认识到,加强自主创新,一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要加强集成创新,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从我国科技发展层面来看,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和我国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并且在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一批经济同科技紧密结合的科技园区、科研基地、科技企业,取得了一批顶级的科技成果。比如著名的科技园区有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浦东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著名的科技基地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试验基地;著名的科技企业有北京的联想、深圳的华为等。特别是,我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载人潜水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言壮语成为现实。我们在科学技术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

最后,从我国精神文化层面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宝贵的自主创新精神。新中国在十分艰苦环境下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的“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人民强烈的自主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创新文化,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全社会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这一切,都为我们在今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创造发展的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条件。

为什么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要强调“中国特色”?

纵观世界上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历程,每个国家的创新发展路径都各具特色。例如,美国凭借全面领先战略,依靠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吸引全球人才,重视原创性,获得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日本、韩国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芬兰、爱尔兰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契机,在信息产业领域取得了竞争优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自主创新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更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迎头赶上。

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在重大问题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科技创新既服务于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激发各个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充分发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的优势。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有3 500万,居世界第一位;研发人员达到150余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 300万人。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为自主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储备,是我们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优势。三要充分发挥我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优势。我国已经形成了产品门类多样、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构建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才具有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面向市场的应用开发研究、重大科学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四要充分发挥我国经济高速成长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快速成长时期,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十分紧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这是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要求和近期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近期目标。

(1)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那么,这条道路应该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我们注意到,中央在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时,深刻地揭示了它包括五个要素,即: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实际,沿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前进,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项元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习中央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法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也有五个要素,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立足中国实际,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和科技优势;三是团结和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四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五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8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个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就走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出了四点要求:[10]

第一,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这是统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主线。因此,一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二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国际著名品牌。三要高度关注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科学和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准确把握微观和宇观的统一、还原论和整体论的结合等当代科学发展前沿的主要特征,对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等进行全面布局,促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多学科多领域协调发展。四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要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使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统一。六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认真学习和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第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因此,一要以服务国家目标、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重要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二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加强对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加快科研布局和结构调整,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促进科技资源有效配置。

第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才直接关系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明天。杰出科学家和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一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二要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三要改进和完善职称制度、院士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博士后制度等高层次人才制度,完善项目投资体系和结构,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四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第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因此,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提倡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二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些要求,不仅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而且切中我国科技工作的实际,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近期目标

党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要通过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2012年7月6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一次落实党中央提出来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确定了我国到2020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11]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六点意见:第一,进一步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第二,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推进基础前沿研究。第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四,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第五,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第六,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这次会议明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好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二要解决好企业创新能力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是一项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如果能在‘中国制造’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12]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实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5%以上的目标。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学习科技知识,坚持用科技知识指导发展,在重大决策中听取专家意见,做好科学论证。要关心和爱护广大科技人员,及时研究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13]

增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自觉性

党中央提出中国科技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热情。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决策,国家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思路,提出了推进自主创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14]

(1)思路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增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自觉性,必须形成正确的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依靠自主创新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和核心技术,努力实现我国优势领域的战略突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加强科研基地和条件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二是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亿万群众。紧紧围绕13亿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发展科学技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强面向“三农”的科技工作,有效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提高医疗健康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科研开发及应用,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三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促进民用科技和军用科技的紧密结合与有效互动,建立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创新服务为重点,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拓展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四是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凝聚各方面力量,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大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发展创新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风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氛围。

(2)关键

国家有关部门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关键,在于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四个一”,即:坚持一条基本方针,明确一个奋斗目标,实施一项规划蓝图,构建一个创新体系。

一条基本方针,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这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

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一项规划蓝图,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一个创新体系,就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总之,只要我们以一种自主创新的自觉,去推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能够在我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