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探讨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探讨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似乎被国际金融危机这一热议的问题取代而有所沉寂,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尚未完成,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人民币事实上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中国政府应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临时性措施。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承受了来自国内外各方的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与日俱增。

建立有中国特色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探讨

赵明霄

汇率本属金融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一般只是从事经济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涉外经济人士关注的范畴,而今却成为国内外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甚至成为高层领导在外交场合常常被提及的一个话题。这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似乎被国际金融危机这一热议的问题取代而有所沉寂,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尚未完成,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现在,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已由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要不要升值之争转向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的探讨。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如何改革,国内外的观点则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尽管现行人民币汇率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而遭受西方某些国家的强烈指责,但是应该看到,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而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因而,人民币汇率今后的改革也应该遵循其演进的自然逻辑顺序,而不应盲目照搬和模仿,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应该有“中国”特色。

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及其改革的成就

1949年1月18日,天津作为第一个解放的大口岸城市,率先报出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的正式诞生。在改革开放前的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钉住由十几种主要货币构成的货币篮子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实行以维持出口产品竞争力为目标的多重汇率制度。在1994年之后,中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事实上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中国政府应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临时性措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之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并未改变人民币事实上钉住美元的状况。2002年底以后,日本和美国先后发难,要求人民币升值,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国际资本市场形成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投资资本开始加速流入中国。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于2005年7月21日起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市场干预,以保持汇率的合理和稳定。

经过近30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事实证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显著。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形成以场外市场为主导,询价、撮合交易方式并存,价格联动、分层有序的即期外汇市场体系

经过近30年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即期外汇市场已形成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对客户柜台市场并存的外汇市场结构体系。两个市场中,银行间市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市场,交易主体是外汇指定银行,其主要作用是平补外汇指定银行每天的外汇头寸。而柜台交易市场主要是面向非金融机构结售汇服务的,柜台交易市场的挂牌价格主要依据银行间市场的汇率并考虑各银行自身的营业成本等因素。

(三)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汇率参与衍生品交易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主要包括柜台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与掉期交易以及银行间人民币远期与掉期交易。早在199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批准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和企业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200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了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商业银行范围。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均可开办对客远期结售汇业务以及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并分别于2005年8月及2006年4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和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交易。外汇远期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提高了企业适应浮动汇率制度的能力,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公开操作方式由直接变为间接方式

在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为稳定汇率保证人民币汇率改革平稳实施,中央银行仍有必要通过外汇公开市场公开操作传递政策信号。2006年6月,人民银行颁布《外汇一级交易商指引》标志着我国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正式实施。一级交易商制度的引入将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干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只与一级交易商的交易间接调控市场,从而更加符合市场化要求和国际惯例,直接干预向间接干预的转变本身就说明了人民币汇率正朝着完全浮动汇率制转变。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事实证明人民币汇率改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能够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也为发展中国家由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变积累了经验。

(一)在改革的方向上,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

市场化改革涉及汇率变动的三个方面: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波动的参照体系以及汇率波动的幅度。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市场寻求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就是一句空话。同样,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任何调整汇率水平的决策,无论是汇率上升或下降,都会因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而成为主观臆断。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实施过程中,央行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趋势下,把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作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点,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用意就在于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外汇市场自发寻求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

(二)在改革的操作上,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承受了来自国内外各方的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与日俱增。然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改革的操作上,始终坚持着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在主动性方面,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人民币汇率改革关系到行使国家主权问题,必须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控性是指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它的内涵包括风险控制与加强管理。渐进性即循序渐进,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汇率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长远来看,汇率改革是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以有效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杠杆作用,并且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在改革的路径上,坚持完善汇率机制优先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显而易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机制”与“水平”两方面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汇率水平问题,也并非单纯是人民币升值问题。机制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础或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完善机制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汇率机制的完善,而不在于汇率水平的简单调整。完善汇率机制优先,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渐进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操作内容来看,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动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三、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建

现行汇率制度对于我国乃至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汇率制度还很不完善,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要求,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现行汇率制度缺乏弹性,由此使得我国汇率政策无法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也无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其次,人民币汇率机制上还不是一种完善的市场汇率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汇率市场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步弱化、摒弃行政手段干预汇率的做法,使市场供求关系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我国目前汇率市场化主要受到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育程度、外汇体制以及货币可兑换程度等因素的制约。第三,汇率无法反映均衡汇率。在现行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国内外汇市场上形成的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是一种垄断价格,无法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央行被动地介入外汇市场平衡供需,人为增大了市场需求,使其在未有充分升值的非均衡的汇率水平上结清,外汇市场的出清蜕化为央行干预下的人为平衡。第四,难以充分发挥汇率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不能够正确引导资源配置和企业行为。第五,中央银行失去外汇调控的主动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主体缺乏、市场调节机制尚未健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供求关系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作为外汇市场调控者的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介入外汇市场,充当外汇交易最后差额的承担着,失去了外汇调控的主动权,每天只是被动地收售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

毫无疑问,汇率制度本身并不带有国别标签,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之争尚无定论,关键问题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现行的汇率制度是与我国经济金融的现实、对外开放程度基本相吻合的,但目前所实行的汇率制度还很不完善,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要求,仍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制度维持的成本过高,不时造成内外的摩擦,恶化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因而,进一步完善现行汇率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很必要的。

(一)市场主体与客体的构建: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

尽管我国外汇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相比仍然偏小。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大型金融机构和少数大型国企,许多中小型金融机构和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和授信额度的限制还不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我国应降低外汇市场交易门槛,鼓励更多的非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外汇交易,以增加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目前我国外汇市场除即期交易外,只有远期交易品种,包括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现有的交易品种不能满足交易主体交易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要求。我国外汇市场应尽快引入人民币期权交易,同时鼓励金融创新,交易品种的增加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进入市场各取所需,有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的增加。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构建

(1)放宽汇率波动的幅度限制。(2)改变目前由中央银行根据加权平均价公布基准汇率的做法,改由外汇银行根据当日外汇供求的实际变动情况公布当日即期汇率。(3)改进和完善央行的外汇干预机制。央行对汇率实行目标区管理,央行只需要确定汇率波动的范围和波动幅度界限,一般情况下,不应经常性地介入外汇市场干预汇率。只有当汇率超过了目标区的范围或波幅时,央行才可采用汇率政策的手段如数干预。(4)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买卖可在公布的市场汇率一定幅度之内成交,允许大额外汇买卖自由议定价格。

(三)央行市场干预机制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增强外汇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减轻中央银行的经常性介入压力。汇率形成的合理化主要在于外汇市场的完善,而我国目前的外汇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交易方式简单,交易品种单一,交易手段缺乏,银行间外汇市场还是有形的外汇市场,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也不能满足全部外汇交易和清算的需要。这些都有待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发展实际逐步对外汇市场进行完善,增加外汇市场业务种类,建立即期与远期相协调的市场体系,真正提高我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四)加强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4月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功推出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有关人民币外汇即期、远期、掉期交易和外币对冲交易统一在该平台中交易。新的交易系统大大提高了外汇市场的运行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会有更多的交易品种进行交易,因此有必要对交易系统进行不断升级以适应新交易品种的交易需要;继续改进市场清算方式,成立外汇交易清算所,降低外汇交易信用和清算风险。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与清算功能都由外汇交易中心承担,这实际上就是由外汇交易中心来承担外汇交易的汇率风险与信用风险。而外汇交易中心属于人民银行的下属事业机构,由其承担风险显然是不符合市场要求的。成立外汇交易清算所,由外汇交易中心以外的第三方承担外汇风险和信用风险,有利于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清算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清算制度的创新,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化要求,完善法律法规,增加市场透明度。成熟的外汇市场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利于保护交易各方的利益和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使有关部门了解外汇市场运行情况以及潜在的汇率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各项配套措施建设

加快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使之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现行外汇管理体制的弊病已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我国应在各项措施到位的基础上适时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改革目前的人民币结售汇制度,增加企业使用外汇的自主性,提高非金融企业参与外汇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规模。改革外汇储备管理制度,改变美元独大的现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础价格,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本依据。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国利率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其他金融市场。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方面具有一定的自助定价权,但存款利率还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我国政府应尽快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然后有步骤地放松存款利率管制,逐步实现存贷款利率的全面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人民币汇率。

(六)完善汇率风险监控体系,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汇率风险监控与管理的重要。人民币汇率改革必然会吸引国际游资的关注,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的契机进行人民币大肆投机。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汇率风险监控体系,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纳入这一监控体系之下。同时大力发展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制定汇率风险应急机制,一旦市场发生大幅波动,有关部门能迅速反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G,哈吉米可拉齐斯等.现代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菲尔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G.Gandolfo.王小明等译.国际经济学Ⅱ:国际货币理论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曾康霖.金融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胡平西等.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6]姜波克,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李凤羽.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N]中国发展观察,2008-10-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