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欧阳宏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是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无产阶级新闻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的基础。这一丰富的实践过程为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

欧阳宏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是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以无产阶级新闻学为基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四十年来,中国电视在实践——理论——实践这一条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中其理论基本形成。建立这一理论体系,提高探索电视规律的自觉性,克服由于缺乏理论带来的盲目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基础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的形成也正如有本之木,无产阶级新闻学是这一理论形成的基础,中国电视实践是这一理论形成的源泉。

电视事业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是在总结概括无产阶级大众传播实践经验和批判继承资产阶级新闻学基础上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无产阶级新闻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的基础。在报刊实践中,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创立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报刊的首要使命是监督当权者、保护人民。他们指出:“报刊按其革命来说,是公众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所不在的喉舌。”马克思对于革命报刊的性质、使命、作用、特性的精辟论述,为无产阶级新闻学奠定了基础。列宁从事革命活动,领导和主编过二十多种报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学,对报刊的作用、党性原则、指导方针进行了深刻论述。他形象概括无线电广播是“不要报张,‘没有距离’的报纸”。以毛泽东、邓小平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把马列新闻思想同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对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事业的性质、任务、功能、方针、原则、风格及新闻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党的舆论工具的新闻学思想,即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的阐述所要达到的思想深度,总是要经受客观实践的检验和印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是在丰富电视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概括,其活的源泉是几十年来电视发展历史,是广大电视工作者丰富的实践。中国电视四十年来得到空前大发展,由最初的几十台电视机发展到今天的3亿多台,人口覆盖率达到86%,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广泛完备的电视广播系统。中国电视工作者早年在极为艰难的困境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全国各地建了电视台,开通了微波干线,形成了全国电视网,实现了从黑白向彩色过渡,正以“无线传播”、“有线传播”和“卫星传播”等多种方式,每时每刻向人们传播大量的信息。中国电视节目发展迅速繁荣,开初时支撑节目播出的主要是电影、戏剧和文艺舞台演出,在相当长时间里没有形成自己的品格。中国电视工作者在艰难中探索,这种探索在新时期与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相契合,在电视新闻、专题、文艺、电视剧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1983年,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而带动了各类节目的改革,使电视在传播新闻、提供知识、开展教育、发布信息等方面发挥了多功能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中国电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再造新闻优势。以中央电视台大幅度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实行新闻滚动播出、加强纪实性报道、精办新闻评论和新闻杂志栏目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掀起全国电视改革风潮。在改革电视宣传的同时,我国电视经营管理逐步纳入市场经济轨道,电视内部运行和管理逐步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经过四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电视大国,并逐步走向成熟,向电视强国迈进。中国电视曾因经济发展失控和政策指导失误而缓止走向世界的脚步,但仍在坚韧前进。改革开放使中国电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电视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基础条件。

中国电视实践还说明,吸收、借鉴和运用国外先进技术、电视管理及节目形式等,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的重要原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使中国电视得到快速发展;管理模式和节目形式的吸收和借鉴,大大丰富了中国电视荧屏。但这一切都坚持了以正确舆论为前提,从中国观众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出发。这一丰富的实践过程为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研究这一理论的指导思想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方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的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坚持物质第一性观点,实事求是地考察分析中国电视的发展,把握基本原则,分析事物的主流和支流,在统一中分析矛盾,在矛盾中把握统一,在四十年中国电视的发展变化中探索其规律性。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事业的理论依据,同样也是研究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指导方针。

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的文化根基。中国电视发展快,影响大,节目繁荣,精品迭出,其中重要因素就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研究其发展规律,就得从历史文化高度,考察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和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对电视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电视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电视文化同它相对社会形态文化既有差别而又相互联系,但无论作为哪一种文化,它都是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果。中华民族文化使电视荧屏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电视工作者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根据艺术创作自身规律和中华民族文化门类特点进行“电视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上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杰出人物代表成了中国电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国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等等,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对炎黄子孙都产生着积极作用,应该继承和发扬。用荧屏表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典型的民族艺术形成,反映伟大时代的思想内容,这是中国特色电视艺术的基本内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为研究中国特色电视理论提供必要的条件。电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诞生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我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证。这些科学的精华进入电视领域,使屏幕色彩纷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高度综合的文明整体,任何学科都处于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之中。电视横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它涉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科学、政治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并涉及思维科学管理科学、人才科学等有关理论和方法,这是其他传媒无法比拟的。多学科的运用使中国电视形成了自身传播规律。

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思想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事实依据,从成立那天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文化建设,重视宣传舆论工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从舆论工作开始进行革命活动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运用各种宣传工具,运用各种文化形式,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总是通过新闻舆论工具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邓小平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理论界、文化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七十多年来,也由于个别领导人的错误给党的思想文化建设带来损失,给党和国家带来危害。我党吸取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形成科学的理论。这一理论指导着我国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立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自身理论体系。它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表明,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政治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原则。

政治性原则

这一原则来自于无产阶级新闻学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产阶级新闻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论,其政治性特征突出。阶级社会中任何阶级都是按照各自阶级利益和意志从事各种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电视事业为不同阶级、不同政党或不同国体掌握,为各自不同利益主体和利益目标服务。中国电视事业在发展中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在其传播活动中,公开站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上,站在中国共产党立场上,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喉舌论和党性原则是中国电视根本的政治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电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引导观众树立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两个文明建设。这一理论体系政治性原则集中表现出来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愿望,也就是电视传播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性。这个倾向性归根结底反映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社会主义政治利益服务。

科学性原则

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科学性原则在于它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国电视在发展中正是运用了这一理论,才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逐步积累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科学性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论意义的保证。具体表现为在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研究电视传播活动中的发展变化。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方法来分析研究电视事业和其他事业的关系,分析研究电视传播活动的客观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理论,是因为它始终把革命实践作为自己理论的主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确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建立在大量客观事实基础上,强调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为了更科学地揭示中国电视发展规律。它不仅要求某一方面的理论符合客观发展实际,而且要求把整个理论放在电视发展中都符合客观规律。只有这样的理论,才具有科学性价值;只有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正确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的运动规律。

综合性原则

电视传播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众多因素:传播的本质与传播的作用,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传播的主体与传播的客体,传播的环境与传播的艺术,等等。中国特色电视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无产阶级新闻学紧密相关,同邓小平的哲学、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艺等理论紧密相关。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这一理论涉及许多学科知识。“科学研究是通过打破合理要求的领域的限制,从而确立新的学科而获得进步的。”它是在吸收政治学、文艺学、历史学、人才学、心理学、信息学、系统论等优秀科研成果的基础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其他社会科学成果的吸收,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电视传播活动中内在联系和外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实践性原则

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电视实践,因而理论体系的建立要立足于实践性可操作原则。研究中对电视实践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剖析,总结出规律性东西,形成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发展同步的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实践性原则的突出表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根据电视实践的发展不断扩展自己的理论领域,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国电视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不断调整自己,不断进行改革。改革本身是一个大胆实践过程,同时也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需要对电视事业和各项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正是通过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样循回往复,不断丰富自身理论。这样建立起来的理论才更具有实践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建立的实践原则是其他科学工作者理论体系所不及的。

前瞻性原则

我党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一理论高瞻远瞩,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必须坚持前瞻性原则,从党的基本路线出发,对中国电视发展提出战略性的目标和要求,使这一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九·五”到20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电视传播在这一时期所肩负的开创舆论环境的使命十分艰巨,它对于全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技术和有益的思想文化,迎接综合国力的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前瞻性原则,制订中国电视发展战略,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电视强国,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电视要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要通过加强合作、行业内外联合等多种形式,组建若干电视集团,以此来带动我国电视事业,由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移,不断增强中国电视在未来竞争中的活力。这对于保证我国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高舆论水平,实施精品工程,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遵循政治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前瞻性的基本原则,保证这一电视理论与其理论基础、指导方针具有一致性,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我国电视在无产阶级新闻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以中国电视自然归类为线索,以中国电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属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历史经验和本质特征入手,以电视事业管理、节目、技术为研究中心,围绕电视观众、队伍建设、理论建设和发展战略理论,揭示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自身的运动规律。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电视四十年来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积累了经验,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投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深深植根于祖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立足国情,面向世界着眼现实,开拓未来,建设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事业。

中国电视的本质特征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电视的根本性质,强调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其发展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同时中国电视还具有大众传播媒介、文化形态和第三产业属性,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中积极发挥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的功能。

事业发展、节目、技术理论是这一体系的中心理论。电视事业管理体制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及电视事业建设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电视具有自身的事业特点。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具有明显的系统优势,在信息传播中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中国电视在事业发展中坚持“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以中央和省级电视覆盖为主的理论,加强管理力度,把电视事业发展纳入科学健康的轨道。中国电视节目理论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对海外节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中国电视技术理论强调依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发展中国电视技术。中国电视的迅速发展是不断应用先进技术的结果,各种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采用推动了电视事业的发展。

电视观众理论、电视队伍建设理论、电视理论建设和发展战略理论是社会主义电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电视观众理论认为,观众在电视传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观众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另一方面成功的电视传播应有观众的积极参与。只有根据观众的不同需要制定工作方针,才能保证中国电视同观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才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战略性问题,队伍建设理论认为,电视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决定节目质量。做好电视工作,繁荣荧屏,实施精品战略,深化电视改革,关键在于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派的合格队伍。这一理论体系还特别强调自身的理论建设,自身理论的建设是电视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电视理论应广泛地吸收各学科优秀成果,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应用理论研究,重视决策理论研究,要培养一流的理论研究队伍。发展战略理论认为,发展战略要与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应,电视媒介作为第三产业,应当有机地协调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之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时战略发展要立足于建设世界电视强国,满足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不断增长的需要。

(本文由作者提供,原文载于《光明日报》1997年10月7日理论版。

此文系国家“九五”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成果之一,作者系该课题具体负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