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公共部门人力使用,特别是在组合各种人才资源时,会遇到很多有争议的人才,怎样使用这些人才,如何将这样的人才融入团队中都是需要认真把握的。用其所长,容其所短,这是公共部门用人者应有的胸怀和肚量。

第四节 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人力的使用问题,古今中外的很多理论家和实践者都作出了回答,其中的很多用人原则和方法在当今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组织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什么样的领导和管理方式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呢?在用人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西方管理思想与技术的引进,如何注重度的把握,都是需要注意和探索的问题。

一、要妥善处理好对传统用人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创造出丰富的政治文化,其中不乏丰富的用人文化。前面所讲的古代的用人艺术便是其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传统的用人文化很多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其自身统治和利益,在长期的统治过程中逐步实践、完善而形成的。但这种实践和完善是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创造的。因而传统的用人文化既有统治者的统治烙印,也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对我国传统的用人文化我们要辩证分析,注意其实效性和适用性,做到继承和扬弃并举。

之所以要继承与扬弃并举,一方面,传统的用人文化很多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以心理情感为纽带,以情感渗透为原则,更多地关怀和关心人,将个人的成长和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是个人与组织双赢的文化。这种洋溢着浓浓人情味的“仁治”方式,也体现出了高超的管理艺术。这是传统用人文化的精华,我们必须予以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传统的用人文化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和利益,很多考虑是以个人的好恶和利益出发,以为己有利和对己忠心而作为用人的标准和准则,有些甚至是亲小人、远贤臣、贬忠良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最终也必将导致统治者的自身灭亡,这是传统用人文化的糟粕,我们必须摒弃。

就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来说,我们的用人环境和用人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传统的专制思想、人治思想,传统的身份等级思想等,仍以一种超常的历史惯性,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严重影响着公共部门的人员使用。承优弃劣,我们的态度必须坚决。但是,继承与扬弃我们也必须要有创新科学态度。创新离不开继承与扬弃,它来自对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对不合理因素的摒弃,但继承和扬弃绝不是简单地照搬照套和全盘否定,简单继承和扬弃决不是创新。不继承与扬弃不会有创新,只继承不扬弃也不可能创新。在今天的用人上,对传统的用人文化,我们必须把继承、扬弃与创新结合起来,坚持敢闯敢试与慎重稳妥相结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鼓励竞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创造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要科学对待西方管理思想及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尤其是调动公共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工作的潜能,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管理至关重要。

在西方,一些国家将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精简政府、调整机构、进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等,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公务员制度改革方面,主要集中在公务员体制的结构、运作(包括运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和精神特质方面的改革。首先,引进新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转变公务员文化观念,形成新的运作机制;其次,摒弃传统的公务员管理模式,实行以结果为本的管理模式;再次,以绩效为基础,实行公务员管理分权化改革。在此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引进新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转变公务员的文化观念,形成新的运作机制。

新公共管理理论持有管理自由化和市场化两个理念。它强调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工作实绩,特别是顾客(社会公众)的满意度方向发展。这被视为是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更为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新公共管理把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在公共部门创立内部市场,迫使在市场压力下的公共管理者提高其绩效水平。

尽管西方各国借助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政府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其实行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改革的进程、速度、重点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均各有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管理思想及技术,我们要解放思想,需要也应该引进,但更应实事求是,必须在引进的基础上立足国情加以消化后才能应用,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一味地拒绝、照抄照搬或全盘西化的论调与做法,不仅无益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且也是行不通的。

三、注意人力使用中度的把握

公共部门的人力使用可以遵循上述的诸多原则和艺术,但从本质来看,公共部门人力使用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激励,为人的才能发挥创造理想的环境,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优势,不仅使人得到发展更使组织实现目标。

对人的激励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情而异,这反映出用人中要把握度,或者说要懂得权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人才也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多种文化、多种需求、多种价值观念使当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要想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必须使激励措施人情化、艺术化,其中最根本的是以尊重和信任员工为前提,以满足员工需求为出发点。

在公共部门人力使用,特别是在组合各种人才资源时,会遇到很多有争议的人才,怎样使用这些人才,如何将这样的人才融入团队中都是需要认真把握的。一般来说,有争议的人,常常是指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人,这种人常常恃才自傲,语言和行为有时有些“出格”,不能以常理度之。但常常正是这些人能给组织带来新的观念、新的变革,往往能化解组织所面临的危机。用其所长,容其所短,这是公共部门用人者应有的胸怀和肚量。但对拟用之人,“短”多少适宜,这也是需要领导者度量与斟酌的。否则,会对组织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背离用人初衷。

【案例】

前不久,S市纪委书记谭国箱说,该市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试点实施“双轨制”。所谓“双轨制”,就是除设立行政职务系列外,还设立业务系列轨道。对机关干部定期进行考核和晋升,让他们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和工资待遇,广大干部的升迁不必都走行政职务这个“独木桥”。这的确是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S市之所以开展“双轨制”试点,重要的原因在于:一是行政职务数量有限,很多优秀干部走不上这条轨道,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利于我们凝聚人才,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二是这个单一的行政职务轨道,让机关干部莫不争相走之,结果就很容易出现跑官要官等腐败现象。

“双轨制”的设立,在力图克服上述弊端的基础上,也有其科学和现实的根基,是政府工作发展进步的需要。这是因为现代政府职能,一方面越来越理清明晰,主要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主要方面的职能集中,担任一定行政职务的领导干部担负着相应的职责,比如领导能力、决策权等;另一方面,具体形成决策意向等和落实有关职责,又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只有领导能力而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则不足以胜任。这就造就了事实上的机关干部履责分工的“双轨”。而在政府部门中,这两方面的人才又都是广泛存在的,“双轨制”就此作出进一步的确认,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因此“双轨制”的积极意义,首先就在于多设了一条轨道,干部就多了一条人生事业的发展道路,行政职务的单一轨道形成的弊端在理论上有望消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官本位”意识,实现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其次,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推进建立现代的科学履责的政府。其三,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正常任用与晋升,使他们各安其位,各尽其能。目前在许多地方,有的干部在专业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认可其本人和进一步激励后来者,有关部门只好提拔他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然而,他们有的却不能胜任,甚至因受行政事务所限,很难再在专业领域像以前那样创造成就,这就是人们常常慨叹的:一个平庸领导诞生了,一个杰出专业人才消失了。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双轨制”能不能很好地推行下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慎重行事,力求“双轨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向着有力推进政府工作、凝聚和激发干部才智的良性方向发展。

其一,考究“双轨制”,觉得它有点类似于一般专业技术单位的行政职务与技术职称,走不了行政职务,可走技术职称,技术职称的待遇比照相应的行政职务。“双轨制”的业务轨道就类同于技术职称途径。鉴于现行职称的一些弊端,“双轨制”不能走因人定“岗位业务待遇”的老路,而应当根据政府各职能工作的需要,因岗定人,在这个岗位上,就享有相应的政治待遇和工资待遇等。这样,就能有效防止待遇职位的无限膨胀,防止人浮于事,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其二,业务系列轨道毕竟不同于行政职务系列轨道,走业务轨道的干部能不能直接向行政系列转化?如果都能直接转化,势必造就一批新的官僚,其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如果明确规定不能转化,从道理上来说也不现实,这样就会埋没一部分具有领导和行政才能的人。

其三,要很好地发挥业务轨道的作用,我们还需要思考,是让业务轨道处在从属于行政轨道的位置,还是让它们相互独立发展,又互相联系和比照?业务轨道应当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高度,才能让广大干部不再对行政轨道趋之若鹜,而认为业务轨道亦是正途?如此等等。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清楚了,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创建“双轨制”,目的是从政府工作的需要出发,推进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进步,激励和促进各类干部切实干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为了多提拔干部,让更多的人都能当或虚或实的“官”。把握了这一点,“双轨制”就更值得我们期待,就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资料来源:《期待良性的干部晋升“双轨制”》,人民网,2004年10月28日,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1033/2950765.html)

◎思考题

1.“双轨制”实施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2.“双轨制”能长久实施有效的关键是什么?请予以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