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示技能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演示技能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是实验演示,应提前进行演示练习,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演示时要注意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演示的对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鲜明的事物表象。教师演示实验的操作应是规范的,应把学生易出现错误或有疑问的地方,有预见性地交代清楚,消除疑问,防止错误的发生。还要注意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由于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因,实验性演示也有可能失败,这需要老师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说明问题。

1. 演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老师要做好与课堂演示有关的教学准备工作,提前准备演示所用的教具,熟悉演示的程序。若是实验演示,应提前进行演示练习,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 演示要考虑学生的观看效果

演示时要注意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演示的对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鲜明的事物表象。教师要对演示教具的尺寸、大小,演示位置、速度、次数等做精心的设计和处理,教具的呈现要到位、直观明了,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明白。

3. 演示要能引导学生思考

在演示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注意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思考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运用手、脑、耳去体验、观察、思考和分析演示的现象。

其次,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才有观察的方向,不至于被不重要的现象吸引,偏离主题。

4. 演示要能刺激学生的感官

演示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作用,让学生发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个感觉器官的功能,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还要让学生听到、嗅到、摸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演示的效果。

5. 演示要与教师的讲解结合

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观察的不一定是需要感知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语言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以发现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教师的讲解要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其与学生的观察进行结合,使学生的观察不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将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掌握事物的本质,提高教学效果。

6. 演示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演示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演示要适时、适当,过早过多的演示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

7. 演示操作要规范,具有示范性

教师演示实验的操作应是规范的,应把学生易出现错误或有疑问的地方,有预见性地交代清楚,消除疑问,防止错误的发生。

8. 演示适度,切忌过多过滥

演示辅助教学中应把握好图像、文字、动画的合理使用,切忌过多过滥。演示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不能为了演示而演示。所以演示实验贵在精而不在多。适度、适量的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反之,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9. 发挥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

演示不应只有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这样达不到演示的效果,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动脑,揭示演示背后的本质规律。

10. 切忌形式化

演示不是走过场,形式化的演示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演示教学的艺术性,采用多变的形式演示。还要注意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

11. 演示后要认真进行分析和总结

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对演示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并且检查学生对演示的理解情况,为学生释疑解惑。由于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因,实验性演示也有可能失败,这需要老师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说明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