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大电影:审美娱乐化的游戏文本

网络大电影:审美娱乐化的游戏文本

时间:2022-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 网络大电影 审美娱乐化 游戏文本网络电影的产生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起来的,属于新媒体电影的一种。以网络途径传播电影的势头和影响力已经得到了各方面极大的重视。而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在以上规定公布的两天后也申明:任何在互联网上首映的影片都不能参与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1]闻名于世的“奥斯卡”委员会的这些规定正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网络传播电影的巨大生命力和冲击力。

张文杰

内容提要 网络电影是以网络为最主要发行和播放渠道,以数字文件形式存在的,有一定故事情节,具备草根性、游戏性、整合性等特征,供网络用户观赏和参与的一种新型电影艺术样式。网络电影的开放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影观众更多的主动权,这样就会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欣赏自己想看的影片,自己可以控制审美客体,而不是被客体的审美控制。网络电影的开放性也会影响电影艺术形式,让电影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参与让观影成为一种主动,也让审美成为一种开放式的互动创作。

关键词 网络大电影 审美娱乐化 游戏文本

网络电影的产生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起来的,属于新媒体电影的一种。起初产生的是网民独创的视频,以搞笑、恶搞等娱乐他人为主,随后为个体个性视频创作逐渐发展起来,通过一定的原创性和新奇性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和点击,这也为网络电影的发展走向正规化、成熟化奠定了基础。人们纷纷意识到网络电影是一块新兴的淘金沃土,大量的制作团队、策划团队、营销团队投入到网络电影的发展中来,许多大牌明星的加入,知名网站的推动,顶级运营团队都让网络电影的发展正规化、产业化。将网络作为电影的传播渠道属于电影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的兴起主要得益于互网信息交流速率的提高。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由于网络连接速度的限制,网络使用者很难通过家用计算机网络欣赏高质量的影片。

近几年来,随着宽带网络光纤、网络技术的普及,观众已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途径下载或在线观看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以网络途径传播电影的势头和影响力已经得到了各方面极大的重视。电影公司与网络公司联手,在推出新片时允许有条件的网络在线观看已经成为各大电影公司扩大其影片受众面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营销手段。另据报道,美国奥斯卡电影艺术暨科学董事会(AMPAS)早在2000年6月13日就公开对外宣布,任何影片若不是通过剧院公开首映,将不具备角逐奥斯卡奖的资格。在这项新规定中特别点名不得“透过网络首映”。而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在以上规定公布的两天后也申明:任何在互联网上首映的影片都不能参与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1]闻名于世的“奥斯卡”委员会的这些规定正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网络传播电影的巨大生命力和冲击力。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模式,网络电影在给观众观看影视作品方面提供审美变革远不及手机视频。如果单考虑将传统银幕电影通过网络传播,它们之间的美学特征并无太大差异[2]

在这里更需要分析的是一类专门为网络传播而制作的电影与传统大银幕电影之间的不同。网络电影与传统大银幕电影的差异大体与电视、大银幕电影的差异相仿,主要表现如下:与大银幕电影相比,由于影院银幕与电脑屏幕尺寸上的差距,导致了两者在画面质量和视觉感受力上的差异,这就造就了网络故事片与影院故事片在拍摄手法上的一些不同。如:大银幕的细节表现力使电影可以更自由地采用远景、全景和中景;而相比之下,受屏幕有限尺寸因素限制的网络电影则需更多地采用中景、近景和特写。从受众的观看模式上分析,与影院故事片观看时观众处在一个封闭的黑暗环境中,不同的是:电脑的收视环境处在一个视觉中心相对分散的空间内。更多的外界干扰因素导致网络故事片无论在景别运用、剪接节奏、叙事形态,乃至题材内容方面都更加注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例如,对于一个重要的特写镜头,在网络故事片中持续的时长通常就会比在影院故事片中多1~2秒钟,以便电脑前的观众能看清它的内容。为了适应电脑显示屏收视环境中环境光线比较亮的特点,整个网络电影在拍摄灯光的处理上也更加注重画面的亮度。

以影片《故事无双》[3]为例,我们不难发现网络电影的一些特点:影片在制作技术和影像质量上还比较粗糙,和传统的影视作品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考虑到影片的拍摄投入等诸多因素,这些技术上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认真分析这两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作品本身已经具备了一个故事片的基本内容。从叙事角度上看,两部影片都通过影像说明了一个完整的虚构性故事,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从影片风格的角度上看,《断指之声》具有明显的惊悚片特点,而《修复处女膜时代》也包含了浓浓的家庭伦理剧的味道。迄今为止,类似这样的网络故事片已经初具规模,如前面提到的《聚焦这一刻》《小强历险记》《我们没有隐私》等,虽然在这些网络故事片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实验者,我们还是应该对他们报以宽容的态度。笔者相信,随着网络故事片拍摄和营销的进一步成熟,会有更多符合电影创作规律的优秀故事片在网络上崭露头角。

网络电影的发展由雏形到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对于网络电影的概念及界定在学术界一直处于讨论的状态。原因有二:其一,网络电影发展时间比较晚,新元素的不断注入,形式主题的多样性都使得网络电影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拓展空间。其二,网路电影与其相关的概念有许多交叉点,这使得网络电影的概念不断被增加和刷新。在已有的研究中形成的权威的观点有:王仕勇定义网络电影“网络电影是以网络为最主要发行和播放渠道,以数字文件形式存在的,有一定故事情节,具备草根性、游戏性、整合性等特征,供网络用户观赏和参与的一种新型电影艺术样式”。[4]

相对于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电影,专门为网络量身定做电影则是网络对于传统电影制作理念的一个突破和挑战。它的出现除了有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外,更得益于前已述及的数字化电影制作技术的成熟和DV等便携式设备的普及。网络电影的形式从根本上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门槛,由于制作者在构思电影阶段就不期望进入大银幕或电视屏幕,这使更多的人可以凭借DV和简单的制作工具完成自己的电影梦,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和交流。网络电影成为一种更具即时性、互动性、原创性的电影呈现方式。在播放方式上,网络用户可依据自己的喜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观看电影,任何时间只要能上网就能收看到电影。2000年8月18日,第一部网络电影《175度色盲》在我国台湾诞生;大陆第一部网络电影《天使的翅膀》也在2000年拍摄成功。网络电影的魅力已经引起了电影界巨大的关注,2003年9月19日德国柏林举行了网络电影节,并有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意大利、德国、瑞典、挪威等九个国家的代表展播了他们制作的网络短片。[5]另外,在垄断全球影片市场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商中,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索尼等5家公司已经共同投资联营企业从事网络电影业务;由世界级导演,如李安、吴宇森、王家卫等,分别执导的《人质》等8部宝马网络短片系列也已经成为网络电影的经典作品。网络电影的潜在艺术价值和巨大商业利益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电影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具有公共的性质;电影制作完成之后要进入电影院进行播放,所以需要满足广大的公共群众。比如说,根据美国好莱坞的预演制度,电影在播放前就会邀请一部分观众前来观看,并且会根据他们的意见及态度来修改影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有时甚至还会调整故事的结局,主要是由于观众的喜爱决定了电影发展的形式与类型。类型电影发展到最后就会变成商业化的产物,因为市场上所需要的类型无形中就决定了在创作所需要遵守的公式化的创作原则,即典型的人物、典型的情节、典型的故事线索,等等。网络电影改变了电影的艺术形式,使其在创作时走向大众,是对社会个性化的展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其与商业电影对观众审美要求的迎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网络电影追求的是个性化的完美展示,它没有来自票房的压力,完全是个人对于艺术的追求,更加注重个人在生活上的感受。因而,网络电影在题材上的选择突破了类型化题材的选择,对于电影艺术形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网络电影本身更是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6]而网络电影对于电影艺术形式的影响还表现在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上。比如说,网络电影的反转结局在设置上就会让人意想不到,在结局、新颖的情节化这些设置上都会让观众与大量的网友喜爱,这种反转式的电影其实就是反转剧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而反转剧来源于韩国的一种较短的电视剧形式。在韩国最为流行的不是他们的电视剧而是综艺节目式的短片,每个故事大约有45分钟,每个情节是由两个故事组合而成的。在这个短剧中,韩国演员们一般都会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会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不断地转变着自身的角色,虽然每个人的故事是独立的,但是最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追求个性化是人们向着更高层次生活的追求,网络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有更高的追求,而网络电影就是其中一个表达自身个性的很好的渠道。

网络电影具有开放式的特点,网友在线就可以进行交流,网友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剧情进行更改与探讨,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讨论。比如说网络电影《见光的爱》讲述了一个三角爱情故事,时长约40分钟,分为4个部分,9个片段,而网友可以自己选择电影情节的变化,由此网络电影就会体现多结局、多选择的特点。网络电影的开放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影观众更多的主动权,这样就会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欣赏自己想看的影片,自己可以控制审美客体,而不是被客体的审美控制。网络电影的开放性也会影响电影艺术形式,让电影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参与让观影成为一种主动,也让审美成为一种创作。网络电影在创作时较为自由,可以让网民们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享受到快乐,没有票房的压力,就不会限制自己的创作思路。无厘头的手法可以说是网络电影的一大特色,随着网络电影的发展,无厘头的手法也成为电影中的一大特色。以《小强历险记》为例,这部影片中几乎是没有任何特效的,完全是用玩的心态来进行创作,同时为了能够达到喜剧的效果,其语言非常幽默。

消解作者的霸权,是网络电影的第4个艺术新特征。面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陈凯歌无论作何反应,都无法改变它对《无极》的冲击。在此,作者不可能再像在传统电影体制下那样对自己的影片拥有唯一的阐释权。一旦电影转化为网络电影,它的阐释权将属于任何一个观看这部电影的网民。尤其是互动式网络电影,则实现了网民直接参与影片的创作。例如,《天使的翅膀》这部被称为我国内地的第一部互动式网络电影,它的拍摄、制作时刻都在吸收着网友的智慧。因为它的运作方式采用了网络互动,该影片的故事,情节等都是和网民互动的结果。[7]网民在此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也不是艺术理论上所谓的二次创造者,而是直接的创造参与者。如此,影片的阐释权不可能被以往意义上的电影作者所独占,而只能是和观众所共享,作者的霸权将不复存在。

对于作者霸权的消解,也意味着对既定理念的颠覆。这是网络电影的第5个艺术新特征。严格说来,电影作者的霸权,源于一个既定的、对自己制作的电影的理解。如此既定的理解,最终便是一个既定理念。对电影作者之霸权的颠覆,便是对如此既定理念的解构。[8]尤其是在上述的互动式网络电影中,如此的互动,将直接导致整部电影自始至终不可能遵循一个预先设定的先存理念,意味着影片的任何一个进展都是对此前既定理念的篡改、颠覆。主创人员无论把剧情设计得多么好,在网络互动之中一定会有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样的意想不到则意味着既定观念的破灭和新型理念的诞生。如果从整个过程看,如此的理念创新将会伴随着整部互动式网络电影的全过程。换言之,互动性网络电影在随时提供着让既定理念崩溃的新颖性。要言之,如此的新颖性正是艺术的实质。按照德勒兹的看法:“人类从未停止过为自己制造保护伞,他们在这把伞的内衬上画出一片天空,再把他们的惯例和定见一一写上去;诗人、艺术家却将伞剖开一道裂缝,甚至撕破那片穹顶,好让一丝自由的混沌之风吹进来……恢复人们再也看不到的那种无法沟通的新颖性。”[9]特别注意,所谓“无法沟通的新颖性”,即是让一切既定理念崩溃的新颖性。艺术家的职责就是破除既定保护伞、各种各样的人类惯例和定见,将一丝“自由的混沌之风”送到人间。由此观之,网络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现象,还更多地呈现着艺术的根本奥秘。它对传统电影体制的颠覆、对金钱同盟等操控的逃脱及对作者霸权和既定理念的解构,都意味着“电影圈”将迎来前所未遇的一丝“混沌之风”。因此,网络电影作为一种新现象是一回事,作为艺术则是另一回事。在前者,它已呈现艺术的实质,但在后者,如此实质的实现还有待时日。

目前,网络电影在播出平台上可谓是爱奇艺一家独大。然而,随着乐视、优酷等视频网站家庭终端的铺设,以家庭为单位的观看网络电影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电视网络化将成为网络电影收费市场的又一个战场。以沿海地区为代表的家庭,电视机已经逐步转化成为网络的视频终端。传统电视节目与互联网网络视频节目尤其是网络电影的点映的交叉关注已经呈现。这种视频终端付费体系的普及加上运营商深度挖掘,增值付费消费力将不断提升,这给了网络电影制作人有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当然也是收益的另一个端口。

《2015中国视频行业付费研究报告》指出:“网络大电影资金门槛低、设备门槛低、人员门槛低、制作周期短。而在收益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网络大电影都采取了付费点播分账模式。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量,一些网络大电影干脆打起了‘山寨’同期热映的院线电影主意,用片名相似的方式试图‘寄生’。”有报道举例称,《解救吾小姐》脱胎于《解救吾先生》,《五十度黑》来自《五十度灰》,也有将几个电影片名组合的,如《婚姻合伙人之爸爸去哪儿》。就连被称为“现象级网络大电影”的《道士出山》也被认为是搭上了陈凯歌电影《道士下山》的便车。这种颇有争议的盈利模式,在将网络大电影推入“吸金”风潮的同时,也让一些媒体开始质疑,该行业的“泡沫”正在膨胀。《人民日报》4月13日刊文指出:“这种文化搭便车’的现象‘只能带来眼前的一时之利’,并指出网络大电影‘想要远行,还需匠心’。”北京正晖资本投资副总裁崔喆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商业的角度,‘网大’(即网络大电影)短平快的投资回报成长将迅速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但受限于视频网站资源,竞争加剧,‘资本推动行业前行的同时,市场也将进入一个快速的洗牌期’”。[10]网络电影的传播主体主要由草根构成,草根追求的是自娱自乐的娱乐享受,在网络创作过程中享受到快乐,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随着网络电影被越来越多的网民喜欢,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网络电影引起了商业资本的关注,网络电影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手段。网络电影的生存根本在于创新,创新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表现方式、传播渠道方面。要促进艺术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除了微电影这种形式之外,还应该大力发展静电影、系列电影、手机电影等形式。表现方式方面的创新表现在反类型化的题材选择、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方面,如多创作一些反转式结局的网络电影。

(张文杰,安徽省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注释

[1] 引自熊澄宇,雷建军:《作为传媒的电影和作为产业的电影》。《当代电影》,2006(1):38。

[2] 余韬:《网络电影的界定与特征》。《影视与传媒》,2010(5):248。

[3] 影片《故事无双》是由崔健和高晓松分别导演的《修复处女膜年代》和《断指之声》两部长约8分钟的短片组成,香港著名导演陈果担任了影片的监制。

[4] 转引自胡瑞涛:《网络电影的后现代性及审美取向研究》。《青年文学家》,2013(01):66。

[5] 引自熊澄宇,雷建军:《作为传媒的电影和作为产业的电影》。《当代电影》,2006(1):38。

[6] 李娜:《网络电影对电影艺术形式的影响》。《戏剧之家》,2015(01上):84。

[7] 李客容:《网络电影流行的传播学分析》。《科技信息》,2008(31期):63。

[8] 徐辉:《个性化思维——网络电影的艺术新特征》。《现代传播》,2011(4):61-62。

[9] [法]吉尔·德勒兹,菲力克斯·迦塔利著:《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499。

[10] 转引自《网络大电影行业调查:盈利模式有争议,业内预期乐观》,2016-04-15 00:08:00,来源:中国新闻网.网址:http://ent.163.com/16/0415/00/BKLE3GFB00032DGD.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