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娱乐文化与游戏规则

娱乐文化与游戏规则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把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影像与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一切游戏规则都因为观看的机制而被设定。真人秀以视觉为中心,恰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真人秀中被选中进入节目的游戏参与者大多是普通人。真人秀的核心大多是竞争性游戏。

我们把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视觉文化是影像与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娱乐文化(Recreation Culture)是借助于现代文化工业日臻完美的传播技术和扶植手段,为人们提供的一种消遣性的“原始魔术”,它是一种快感文化,其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非常突出。真人秀中的游戏规则在奇观逻辑的影响下,具有经由媒体技术观看的逻辑和寓于冲突的戏剧化逻辑,它们决定了游戏规则的行动代码、技术代码等规则元素,从而与视觉文化和娱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联系。

一、视觉文化与真人秀的游戏规则

在后现代社会中,印刷文化被视觉文化、影像文化所取代,似乎一切都变得似是而非,游戏或拟真,幻觉、幻影与现实、真相合流,而且,只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就一定会有流行、媚俗和批量生产的复制品[22]。这是真人秀诞生和存在、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

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一切游戏规则都因为观看的机制而被设定。在对视觉快感的娴熟应用和令人心满意足的控制上,真人秀电视节目不逊于好莱坞电影。真人秀一定要把少见的、难见的,甚至不可能见到的,变为可见的,能被记录、表现、传播和观看的。在游戏的题材和环境方面,无论是表演选秀、野外生存、职场创业、生活服务、益智游戏、室内体验、婚恋约会,还是角色置换,无论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光彩炫目的秀场舞台、偏僻的农场、医院的手术室,还是封闭的房间,真人秀都以生活中有常态中无,奇峻、险要、精微、宏大等等特征,去放大和强化视觉显现和视觉刺激。在游戏关涉人的方面,真人秀将人的心理图像化,将人物关系图像化,将深刻复杂的人性图像化,运用游戏者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矛盾冲突的画面,曲折的情节,有吸引力的故事,戏剧的前台、后台等等,将视觉文化的丰富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真人秀的游戏规则在看的逻辑的推动下,不仅展示它们,甚至能运用诸如窥视等手段将它们推向极致,从而使可视性达到最大化。

这种极端化也正符合当代文化中的一个悖论,即“视觉文化悖论”。周宪教授曾指出,都市文化的社会中,消费文化、媒介文化影响和形塑下的视觉文化在发达的人为媒介符号的主导下,出现了一种可以被称之为“视觉文化悖论”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一方面,视觉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越来越丰富和复杂,人们面对的是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丰富复杂的视觉文化现实……现代人生活在一个视觉刺激富裕甚至过剩的文化中;另一方面……影像越加倾向于人为的、刻意的策划和刺激,使得生活在这样的文化中的人们感到某种视觉要求的匮乏和缺失。从客体文化方面来说,这体现为视觉形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效果的急速倍增,同时又展现为这些形象的同质性、类型化和仿像化倾向的增长;从主体文化方面来说,这个悖论呈现为,文化消费者大量甚至过量消费等种种形象,出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神经餍足现象”;同时,又由于形象的同质化和类型化,尤其是人为设计和虚拟化,消费者在过剩之后感到缺少某种形象的“匮乏”,以至于人们在这样的视觉形象充裕的社会和文化中努力寻找逃避的途径,到大自然和野外去,到荒无人迹的未经“人化”的自然中去寻找新的视觉经验[23]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很自然地将视觉看做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方式,而触觉则是属于其他时代的(德堡,第18节)。德堡还说:“视觉是最抽象、最神秘的感觉,它与我们对当今社会的概括和抽象是相对应的。”(第18节)[24]视觉往往能给人以“虚幻的真实感”,而这种具有矛盾性的心理体验,也正是真人秀的观众观看真人秀的心理动因。真人秀以视觉为中心,恰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其实,观众追求的更真实,并非是外来真实的真,而是一个想在媒体世界可以被视觉化、直观化的虚拟真实。

真人秀中被选中进入节目的游戏参与者大多是普通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普通人是观众的镜像,是观众的形象和心理的自我投射。因此,观看窥视和监控就是将“看”、“凝视”的镜头转向自己,让“自我在大众媒体上的展示”及“自我揭露”转变为流行的“真实娱乐”、“事实娱乐”。真人秀节目由媒体科技形式所创造的新兴主体与观看欲望,成了当代文化转向的一个缩影。米尔佐夫认为,由媒体再现来确认真实的方式,反映出当代生活的视觉转向(Mirzoeff,1999)。人们越来越依赖将存在予以图像化及视觉化,并由媒体的再现才能确认自身的存在[25]。节目中普通人的不俗表现和感人细节,同样是应和观众的观看心理——隐含在感人的内容底下,总有一个附带的观看效应:这种真实节目,竟能如此放大和延伸日常生活、平凡生活的可见性;内心世界、平凡人的自我竟能如此巨细无遗地被记录被捕捉。真实在如此的科技心理效应下“更真实”起来[26]

真人秀的核心大多是竞争性游戏。以技能应试型真人秀节目为例。技能应试型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其核心是参与者被指定完成规定的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任务。基于电视媒介的特性,用以进行竞争的应试之技能应该倾向于具有动作性、现场感和可视性。它必须是看得见的比赛,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作为节目的真人秀游戏,需要放大其可视性,因此制作者需要将内容媒介化,利用道具、前期实地拍摄、各种表演性再现等方式手段,使节目中选手所表现的专业技能成为一种展示性内容以吸引观众[27]

二、娱乐文化与真人秀的游戏规则

与一般对娱乐持轻视、蔑视乃至否定的态度不同,美国社会学者凯利认为,“娱乐(recreation)指的则是有组织的、有益于个人及社会的休闲活动”[28]。麦塞(D.Mercer)在《休闲需要的概念》中分析,娱乐能满足人们创造的需要、感知的需要和表达的需要,是与自由的生活、有价值的行动、身心的愉悦、确立精神理念或信仰等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董天策由此认为,将“娱乐”与“文化”组成“娱乐文化”这样一个专门概念是顺理成章的,而娱乐文化主要是一个功能性概念,只要是人类创造出来在休闲时间内有意义地满足自身娱乐需要的一切活动方式或生活内容,都属于娱乐文化的范畴。从主体在娱乐文化过程中的状态看,娱乐文化可以分为参与性娱乐文化与观赏性娱乐文化;从娱乐文化内容的性质看,可分为游戏性娱乐文化与艺术性娱乐文化[29]

绝大多数电视节目属于娱乐文化范畴。理查德·戴尔认为,大众娱乐节目展示给人们的是一派丰富多彩、朝气蓬勃和团结向上的景象,与现实生活中较常见的物质匮乏、精力不济、孤单无依形成对比。他认为,娱乐在这种意义上,经常始发于乌托邦情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物质匮乏、没有身心疲惫和精神寂寞之忧的理想化世界[30]

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使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交流,但在这个过程中,电视一直保持一成不变的笑脸。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娱乐是电视上所有活动的超意识形态[31]。娱乐带来的是一种心理释放的快感。电视娱乐节目往往能从大众的心理需要出发,为观众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消除紧张,等等。真人秀电视节目符合现代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口味。大众口味是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且与世俗生活接近的内容,可以用以下形容词来表示:新鲜、有趣、时尚、多变、隐秘、新奇、刺激、通俗等[32]

真人秀电视节目被认为是国内外娱乐类节目升级换代的产物。它将过往的诸多娱乐节目,如表演类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节目、益智博采类娱乐节目的结构性要素统合在自己身上。比如,真人秀表现出展示甚至暴露的特征,而电视娱乐节目通过展示他人的幸与不幸或是他人或自我的特殊技能给观众提供娱乐,传播知识;真人秀的互动能力是在所有电视节目中最强的,而没有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就没有娱乐;在后现代主义阶段,电视节目形态呈现出多元融合的拼接杂糅之势,娱乐业就轻而易举地跨越了与传统的界线,作为一种极有市场价值的元素渗透到大量的电视节目中,而真人秀就是最具有混杂和融合特点的电视节目形态;名人、名人效应是衡量电视娱乐价值的“硬通货”[33],真人秀就不断制造名人、明星,甚至渐渐利用名人、明星参与节目来强化娱乐色彩;一般来说,娱乐往往来自悬念、动作、惊奇、刺激、紧张、新鲜感、创新性、趣味性,这些也都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有突出的体现。比如,在越来越多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游戏中,运用投票方式进行的多重裁决机制成为决定淘汰者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将落败者的决定权交由选手、观众、评审团三者共同决定,从而增加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复杂性,提高了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联性。在这种民主投票的选择方式中,胜利和失败的原因可能就不直接体现为其竞争行为的好坏,而是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人际因素[34]

正如尹鸿等所指出的,娱乐文化标志着文化从一种严肃文化向游戏文化的转变。正是在忘乎所以的叙事游戏中,观众从现实中摆脱出来,通过与文本的认同,投射他们的勇气、智慧,实现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在文本的那些情与爱、生与死、沉与浮之中释放他们被抑制的潜意识,满足现实环境中屡受挫折的弗洛伊德所谓的“快乐原则”[35]。在游戏精神和快感逻辑引导下的真人秀无疑是娱乐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性文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