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关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2-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之后,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的相关文献刊载数量迅速上升,CSSCI来源期刊刊载数量略有上升,可见在此阶段,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在图书情报学界已引起较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有关图书馆志愿者来源的研究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志愿者的“引入”,包括长效引入和临时活动性引入。所谓长效引入,是指将图书馆志愿者作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

1.2.2 国内关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的全文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4种数据库。中国知网包含了我国学术期刊、博硕士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等较为全面的学术信息,相关文献收全率居于全国首位。因此,通过其得到的文献是相对最为全面和准确的。

为了尽可能完整地搜集有关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文献,笔者分以下步骤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和收集:

第一步,以“图书馆+志愿者”、“图书馆+义工”等检索词为入口,检索出有关文献303篇;

第二步,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粗读,发现在图书馆界使用较为广泛的与图书馆志愿者概念相同的“义务馆员”一词,并以“义务馆员”为检索词,检索出有关文献92篇;

第三步,继续粗读上述文献,找出没有使用的检索词和组配方式,如“图书馆+志工”、“图书馆+志愿”、“义务管理员”等进一步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7篇;

第四步,通过对以上所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其引文,找出没有出现在所选文献中的引文,但其内容属于研究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文献,得到相关文献5篇。这样自1982年开始,截至2012年12月30日,共得到有关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相关文献共530篇。

最后,对上述所有文献进行粗读,分析研究文献内容,剔除新闻报道、人物访谈、文摘等相关度较低的非研究性文献,得到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研究文献386篇。具体文献年代分布情况见图1.1:

img1

图1.1 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文献年代分布图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基本情况:

(1)研究论文的数量

研究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项研究的水平和发展状况。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具体内容研究发现,最早在1982年,我国图书馆界就有研究图书馆志愿者的论文发表,但是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较少。而2004年以后随着我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全面开展,志愿者在我国图书馆界广泛运用,图书馆志愿者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较快增长,2010至2012年3年间每年都超过了70篇。

(2)论文刊载期刊的类型

将上述所有刊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论文的期刊分为两类: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和非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可以发现大量文献刊载于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在1995年之前,没有非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刊载有关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文献,而刊载的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又主要是CSSCI来源期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最初是由图书馆界学者开始进行相关研究的。1995至2004年,各类期刊均有刊载,呈现出交互发展的态势,但刊载数量有限。2004年之后,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的相关文献刊载数量迅速上升,CSSCI来源期刊刊载数量略有上升,可见在此阶段,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在图书情报学界已引起较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3)研究的图书馆对象

多数文献是以高等学校图书馆为对象的,作者多为高校图书馆员,可以看出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较多在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对志愿者服务的使用和思考较为广泛。以公共图书馆为对象的较少,可以看出作为服务于广大社会公众、能够体现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志愿者的引入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4)研究方法

总体来说,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文献偏重于规范性研究,以思考启示、管理通论和探索创新等占多数,主要是对已有的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实践进行反思,借鉴各种理论,探求适合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理论、模式或方法。在实证研究方面,多数项目式实证研究都是有关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研究者针对本馆的志愿者服务实践,分析其作用、优缺点和改进对策等。这种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探讨发展的实证研究值得加强与推广。而高校图书馆关于志愿者服务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综上,笔者整理出国内对图书馆志愿者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图书馆志愿者定义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法》尚未制定,因而对志愿者也没有一个权威严谨的法律上的定义。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志愿者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在笔者收集到的文献中,1982年袁建新[25]对图书馆志愿者进行定义,他认为所谓义务馆员(又称为读者积极分子),就是指经常来图书馆看书,自愿利用业余时间热心帮助图书馆开展各种工作的读者。吴迪[26]认为,图书馆志愿者是指在不为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为图书馆贡献个人时间和服务的人。邱奉捷[27]认为图书馆志愿者是自愿无偿为图书馆提供义务服务的社会人员。此外,国内学者还曾使用义务管理员、学生服务员、业余馆员、学生助理馆员等概念或名称,但并未在图书馆界形成共识,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2)有关图书馆志愿者来源的研究

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志愿者的“引入”,包括长效引入和临时活动性引入。所谓长效引入,是指将图书馆志愿者作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刘彦方[28]提出,图书馆义工引入是指图书馆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一支由社会各界人士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义工队伍,以义工的自愿无偿劳动来部分替代图书馆员工的有偿劳动,形成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图书馆义工为辅助和补充的新型人力资源模式。所谓临时活动性引入,则是指图书馆为特定的活动和项目临时招募专职的图书馆志愿者,如2006年3月东莞图书馆少儿部推出了“义务小馆员”招募活动[29],受到儿童和家长的积极响应;佛山市图书馆为实施“阳光成长计划”项目以及“阳光夏令营”项目招募和组织志愿者。[30]二是通过与其他团体的“合作”,包括图书馆与志愿者团体的合作,还包括高校图书馆与学生会、团委和读者协会的合作。如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与区义工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1]来自广州市基督教青年协会的志愿者于2005年成立了图书服务小组,专门为广州市天河区图书馆提供志愿服务。[32]

(3)有关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意义和作用的研究

不少学者分别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同角度研究了引入图书馆志愿者的意义。宁艳艳[33]认为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意义在于: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拓展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颜先卓[34]认为引入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意义包括:倡导当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提升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缓解图书馆人力紧张状态;提高大学生获取与利用文献信息的技能;沟通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激励馆员的创新热情。王波[35]归纳了学校图书馆招募学生义工的作用。谷遇春[36]认为公共图书馆引入图书馆志愿者的意义在于:第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第二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三是图书馆开放自己的标志。

(4)有关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的研究

陈在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中,如何规范志愿者管理流程、建立科学有效的运作与保障机制是有待于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吴月芳[37]认为,图书馆应从组织管理、培训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组织管理上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志愿者上岗前要进行服务思想、服务内容、服务技能的培训;建立完善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等。张建明[38]建议在志愿者管理方式上实行合同管理、积分管理和信息保密。周天旻[39]提出将PDCA循环法导入义务馆员的管理中,即将志愿者管理分为制定计划阶段(P)、执行阶段(D)、检查阶段(C)、总结处理阶段(A),在制定志愿者管理全过程的PDCA循环的同时,也要考虑每一个阶段的PDCA小循环。李薇[40]探讨了如何建立志愿者“金字塔”式的职业化管理体系。刘伟[41]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北京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现状,构建出北京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并对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对策分析。

(5)有关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践研究

国内学术界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于国外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通过介绍国外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实践,探讨对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借鉴意义,以促进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的完善。例如,张铁娥[42]等以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为例,介绍了日本大学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由来与背景、组织体制及活动;刘通[43]通过研究分析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践,指出我国应积极弘扬志愿者服务文化、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并且重视与志愿者的多角度互动;黄黄[44]分析了美国16所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网页的链接设置、框架结构、信息组织方式、网页具体信息内容,总结出公共图书馆在志愿者网页整体建设、信息用词、志愿者表彰和其他社会组织链接的4点启示;杨红梅[45]介绍了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对于国内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学者做了较多的实证研究,赵志华[46]、叶艳萍[47]、蒋啸南[48]、梁立青[49]、王冬阳[50]、傅爱红[51]、王晓青[52]等分别介绍了我国青岛、杭州、广州、福建、深圳、宁波、辽宁等省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的实践情况,以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本馆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之处。汪海波[53][54]等研究了我国台湾地区图书馆志工制度的各项规定,包括志工的招募、培训、工作内容、考核和评价、奖励机制等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