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电视频道的创建

农业电视频道的创建

时间:2022-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电视节目仅仅是7频道构成的一部分,目前没有国家级的农业电视频道。所以说,摒弃中国媒介产业特别是电视产业结构和功能转型过程中对农业节目的“种族歧视”和资本运营进程中的“血统歧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媒介价值评估体系,可以为创建农业电视频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一节 农业电视频道的创建

一、创建农业电视频道的必要性

(一)满足九亿农民的需要

通常,农村观众常常被当做传统领域中的弱势群体。因为农村观众在媒介资源的享受和利用、信息接收工具的拥有量、享受媒介消费的时间、接受信息和自我表达声音的能力等方面,均不如城市受众,因此,寻求改善农村传播现状的对策,尽快将农村居民中的潜在受众转化为现实受众,促进农村受众的整体提高,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据一份对农民的调查显示,当问及被访者“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主要通过哪一个渠道时,87.5%的被访者选择了“电视”。(1)可见,为广大农民服务,传播农业信息,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电视实现。农村观众既有一般观众的收视需要,也有自身特定的收视需要。他们喜欢娱乐节目,喜欢看电视剧,更对与农村发展的政策、致富信息相关的农业电视栏目情有独钟。但坐在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器点击一圈下来,可能会发现这样的结果: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央视,目前已开设了包括经济、体育、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和少儿、军事、农业等在内的16个频道。农业电视节目仅仅是7频道构成的一部分,目前没有国家级的农业电视频道。省级电视台中,除了山东的农科频道、吉林的乡村频道和河北的农民频道外,其他的农业电视频道芳踪难寻。农业电视频道的大量缺失,直接点出当前电视界的软肋所在。

农村现在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土地资源、健康状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困扰着现今中国的农村。可以说,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再仅仅是吃饭问题这么简单了。9亿农民的生活和9亿农民的精神需求,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在当前电视为农村主要信息传播渠道的条件下,创建农业电视频道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既有利于农业信息迅速传播到农户,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一个主流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宣传平台,又可以极大地满足农民的收视需求和收视期待。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也会起到显著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力的传媒支持。所以说,摒弃中国媒介产业特别是电视产业结构和功能转型过程中对农业节目的“种族歧视”和资本运营进程中的“血统歧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媒介价值评估体系,可以为创建农业电视频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满足都市人群的需要

曾有一篇名为《农民与大款的差距》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文中的“农民”对“城里人”说:“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俺们刚把青菜上的害虫灭掉你们又爱吃虫啃过的青菜了/俺们刚结束喝河水而喝自来水你们又改喝农夫山泉了……俺们才不吃野菜你们又说吃野菜好了/俺们才不吃地瓜你们城里卖的地瓜比大米还贵了……”虽然文章搞笑的成分居多,但细细解读颇有深意:有虫啃过的青菜,在一定程度上是指没使用农药杀虫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农夫山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无污染含矿物质丰富的水源;野菜里面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维生素,比人工种植的蔬菜更有营养。这些内容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今都市人群的生活态度和饮食结构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城乡之间在互通信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隔阂。

当前,城市居民对自身健康的饮食要求越来越高,对相关的农业信息开始变得比较敏感。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吃的东西健康不健康,绿色不绿色;哪些食品可能含有致病物质,哪里的蔬菜更优质等等。虽然现在农村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现代绿色农业,大力开发无污染、高营养、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有机产品,但这些产品往往缺乏一个对外推广、对外展示自身的良好平台。毕竟,酒再香也怕巷子深。城市人群工作、生活节奏都非常快,他们平日不可能拿出大量的时间,也没有机会去了解这些信息,这就急需一个相关的农业电视频道去介绍。

除关注饮食外,繁忙工作劳顿之余,都市人在闲暇休息时还迫切需要远离都市的喧嚣,到没有工业污染、环境优美的乡村去旅游,去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用乡村新鲜的空气新陈代谢掉自身淤积的都市污尘,去亲口品尝味道鲜美的绿色农家宴,去感受当地农家的民俗,丰富自身的业余活动。但当前以农村为背景,以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资源为依托,以城市市民为主要收视对象,搭建城乡互动的桥梁,引导城市市民走出城市,感受乡村游、农业科技游、森林游乐趣的电视节目还比较少。这种供应与需求失衡的现状,迫切需要创建一个专门的农业电视频道来缓和。

农业电视频道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频道优势,统一集纳调配资源的使用,统一规划运作,明确市民的迫切需求,找准频道各个栏目的定位,做出与时俱进的优质农业电视节目,还可以吸引部分都市人群的注意力,乃至吸引一定数量高端广告在频道的投放。如山东农科频道的周末栏目《快乐乡村游》的热播,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意义非凡。目前中国城乡的差距非常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相比,平均相差在20年以上。繁华大都市与西部乡村的差距,更是在50年以上。(2)当前中国农村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还有种种现实的问题急需解决。

现代化国家的最有标志性的指标,就是农民不再是穷人。因此,应实施新世纪的减贫工程,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打破城乡壁垒,逐步消除城乡隔阂。如果在“十一五”期间开办农业电视频道,可以充分整合农村各种信息资源,从人民群众关心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用生态建设的理念介绍农业,用社区建设的理念关注农村,最终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逐渐达到人民群众的要求。构建城乡结构的和谐,是今后社会奋斗的重要目标。

同时,作为现代传媒老大的电视,担当着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社会责任。如果开办一个专门的农业电视频道,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慰藉,不仅可以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拥有扬眉吐气的自豪感觉,而且可以发掘农民受众对于创造美好未来的巨大潜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稳定整个社会的秩序。只有农民也富裕了,中国才能真正地富强,中国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二、创建农业电视频道的构想

笔者认为,创建农业电视频道,可从三个层面考虑:争取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农业电视频道。创建国家级的农业电视频道,一方面向全国传达了中央重视农业电视宣传的政策信号,带动全国农业电视节目的发展,同时也对全国各地开办农业电视节目具有很强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而省级农业电视频道的创建和地级农业电视频道的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央视农业电视频道遥相呼应,改变当前农业电视频道寥若晨星的现状,把为“三农”服务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一)争取建立国家级农业电视频道

从1987年至今,央视7频道的农业节目都是由农业部与中央电视台合办,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负责具体承办。这种依托国家级的农业行政、科研、教育、推广体系的政策技术平台优势,实现了与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平台的优势互补。也许,我们可以大胆设想,由农业部主办CCTV—7农业频道的条件目前已经具备。创办农业电视频道的方式可仍然按照中央电视台第7套农业节目目前的合作方式,即由农业部和中央电视台合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负责制作和安排播出。这种设想并非是异想天开,而是有一定客观依据的。

早在1986年初,农业部就曾经向国务院申请开办农业电视频道,国务院领导原则上同意了农业部的要求。同年12月,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正式决定,将农业部开办农业电视频道列入了国家卫星通信发展计划,并决定在农业电视频道开通之前,先在中央电视台第2套节目中开办《农业教育与科技》节目。经当时的广电部(现广电总局)、国家科委、农业部等九部委同意,1987年2月2日,《农业教育与科技》在CCTV—2正式开播,节目由原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制作。《农业教育与科技》节目内容以农业科技题材为主,兼顾农业经济和农业社教题材,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员是其主要收视对象。《农业教育与科技》自开播以来,创作、播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农业电视节目。这些农业节目受到了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同时扩大了农业电视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并带动了一大批省级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开办。

后来,据说因为有一颗电视卫星发射失败,频道的事情就耽误下来了。90年代是我国农业电视节目发展提高期,其重要标志是1996年,由农业部和中央电视台合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承办的第7套农业节目正式播出,这一事件对全国农业电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大大增加了农业电视节目的播出量。当时第7套农业节目每天播出6个多小时,每周播出40小时,占全国农业电视节目总量的40%以上,大大提高了农业电视节目在全国电视节目中的位置。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节目的栏目群体在央视第7套客观评价排序中整体上升。据统计,截止2004年11月13日,农业节目在CCTV—7中的占有率达到2/3,CCTV—7中24个栏目收视率客观指标综合排序前十名,农业节目始终占有5至6个栏目。CCTV—7农业节目相关栏目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的点击率也不断提升,在央视上网的235个栏目当中,农业节目的许多栏目点击率都比较靠前,各栏目点击率不断增加,《致富经》栏目点击率在2004年第四季度排名已居第七位,《乡约》栏目点击率也排在了40位。

可以说,第7套农业节目总体是按照政府和“三农”要求设计的,从发展之初就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农业专业频道的特征,这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都使农业电视节目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虽然目前CCTV—7农业电视节目每天播出只有8个小时的时间,但其发展趋势必然是一个完整的农业电视频道。更何况中央电视台早已公开宣布过开辟农业电视频道的打算,国家级农业电视频道的开通将指日可待。

(二)创办省级农业电视频道

近几年,对农电视取得了较大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随着我国“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全国电视的覆盖率(2002年)达到了94.54%。同时,专业对农电视节目和电视频道也在增加。到2005年为止,除了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的农业节目外,全国共有18家省级电视台开设了对农栏目(节目),吉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北电视台还专门开设了农村频道。

然而,严格说来,这些仅有的几个省级农业电视频道,也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频道,还有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必要。吉林的乡村频道、山东的农科频道,也只是“三农”内容比较突出,每天播出的“三农”内容占播出总量的比例并不大。以山东电视台的农科频道为例,该频道每天播出17.5小时,共有三个以“三农”为内容的首播时段,其中有两个时段分别播出周一至周日的通栏栏目《乡村季风》(25分钟/期)和《山东农校之窗》(30分钟/期),一个时段播出周播栏目《快乐乡村游》(25分钟/期)。加上重播时间,每天播出“三农”内容的节目大约为3个多小时,约占播出总时间的1/6。其他时间则播出一般科技节目、法制节目、环境与自然节目和影视剧。(3)

省级农业电视频道现今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时代在变化,观众的需求也在变化。频道的农业电视栏目也应适时而变,对原有的农业电视栏目进行扬弃,集中采编力量不断推陈出新,力求不断地突破和转型,以适应当今观众的新需求。当然,目前农业电视频道的生存发展还面临着种种困难,“摸着石头过河”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坚持,是进取。在为现有农业电视频道的顺利前行默默祈祷的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其他省份电视台的领导能拥有山东电视台领导那种“即使赔钱,也要上农业科教频道”的气度,充分担当起电视传媒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创建地方农业电视频道

鉴于当前广大农村有线收视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创建地方性的农业电视频道还是大有必要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传播系的吴志斌、陈青联合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影视系,就农业电视在山东农村的收视情况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山东卫视的《乡村季风》收视情况最好(80.2%),其次是当地(鲁西南、鲁西北和胶东地区)电视台农业栏目(20.7%),往后依次是中央台的《致富经》(20.2%)、《科技苑》(17.3%)、《农村教育与科技》(7.9%)。(4)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乡村季风》栏目在山东农科频道也播出,但大部分观众是从山东卫视这一渠道获得收看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限于种种原因,农民更倾向于收看本地电视台通过无线传播的节目,而对其他省市的农业节目缺少关注的机会。

因此,在现实的条件下,区县级电视台的播出内容也可做适当调整,结合本地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加强或主要播出本地农业信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水到渠成地形成专门的农业电视频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创建区县级农业电视频道,意义非同寻常。一是可以更有效地合理分配物力、人力、财力资源,充分发挥紧密联系基层实际的优势,更真实地反映当地农民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也可更有力地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二是由于大部分地方电视频道采用无线覆盖,在提升农业电视信号的覆盖率以及加强农业节目对目标受众的到达率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三、农业电视频道的合理定位

(一)关于定位

所谓电视频道的定位,就是要从策略角度思考,以确保把最重要的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受众。一种科学的定位,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佳化配置,有利于培养收视人群的忠诚度,确保收视人群流动的相对稳定性。

关于电视专业化频道的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来区分和定位,另一种是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来区分和定位。两种定位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所以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后者似乎更加科学。电视频道专业化并不是像电视节目改版那样仅仅涉及到内容的更新和变化,或者简单地把同类节目或相近栏目编排在同一个频道里,专业化频道划分要复杂得多。它必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频道规划设置,努力实现电视市场的细分化与有序化,以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为依据,真正做到根据重点收视群体的需求来制作、购买和编排节目。对于专业电视频道而言,由于收视对象已经分众化与窄播化,必须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才能使目标观众群形成稳固的收视习惯。这样尽管专业频道的观众面缩小了,但由于满足了受众市场的多层次性和欣赏趣味的多样性,使得观众的注意力、忠诚度与满意度都会有大幅度提高。

(二)专业电视频道定位的现状

电视惟我独尊、高枕无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电视的传播霸主地位或者说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权威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电视人终于感受到了电视正在进入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危机不是一种预期,而是一种现实。全国数以千计的电视频道,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介过剩、供求失衡的背景下,中国电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就目前电视频道的市场格局而言,中国电视已形成两大重要的领域:覆盖全国的央视和省级卫视及数字付费电视频道。那么如何才能让观众在众多的媒体中选择自己的频道,锁住自己的节目;如何定位好自身,培养一定数量观众的忠诚度,就成为各电视媒体最为关注和考虑最多的话题。

毫无疑问,一个专业的电视频道,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个性。目前有一些国内媒体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纷纷做出了尝试。1999年3月28日,国内首家以女性命名的专业频道——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开播。频道定位在“触摸女性生活,传播时代风尚”,整个频道从女性的视点来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维护女性的各种权益,在其全天播出的节目中,无论是电视剧还是自办节目,都以女性为取舍标准;2002年9月,海南卫视改为一个全国性的专业旅游频道,利用电视媒体传播旅游信息,实现旅游业与媒介产业的融合。这样的频道定位就是适应市场要求并与自身资源相吻合的一种特色经营,特色经营就是频道赖以生存的竞争方式。

到了2004年,各频道更是展开了争奇斗艳的定位。2月,江苏卫视正式定位为“以资讯为核心、以情感为特色”的中国情感特色频道。与此同时,安徽卫视进一步巩固以电视剧为主的节目战略,打造电视剧“大卖场”,在北京成立电视剧拍摄基地。随后,一场“频道定位”的大戏更是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地展开。6月,湖南卫视正式提出“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确立娱乐化的发展道路。6月下旬,广东卫视与浙江卫视宣布其各自将自身频道改造为“财富”频道;7月,湖北卫视定位为“关注公众利益,体现平民意识,实现人文关怀”的“公益”频道。8月,山东电视台借广博会之机,在京喊出“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的全新“情义”频道定位;贵州卫视致力于打造“西部黄金卫视”;广西卫视则大张旗鼓地寻找“最后的金花”,勾描自己“女性”频道的定位。(5)

近几年,随着电视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与活跃,频道定位开始被越来越多地打上资本烙印,一改以往国有主体决定频道定位的局面。如旅游卫视刚开始运作时,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都不太稳定,2003年开始每况愈下。就在此时,北大华亿(现为保利华亿)以4.1亿的代价购得了旅游卫视49%的股权,随后便对旅游卫视的频道定位进行了全新的调整。2004年7月,旅游卫视推出全新版本节目,向一流专业频道发起强力冲击。新版旅游卫视节目将强调以资讯为主线、时尚娱乐并重的主流频道特色,全天直播资讯节目总量达3个小时,引进和自制旅游时尚节目日首播总量达到6小时。新版旅游卫视从外形上几乎找不到原来旅游卫视的影子。不仅台标更新,所有的节目形态和主持人一律旧貌换新颜。(6)可见,不同的资本主体带来了旅游卫视不同的频道定位,资本在频道定位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视。

我国国内的专业电视频道定位,总体变革趋势引人注目,但我们还应看到,很多频道的定位并不是在严格的、科学的市场分析基础上进行定位的。有一些定位看似做了一些努力,但一些典型的问题还无法形成鲜明清晰的定位边界。有些所谓的专业频道在理论上并没有经过论证,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专业化程度,科学的观众分析和媒介市场分析更是无从谈起,所做的仅仅是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相同类型的节目放在同一个频道里播放,并没有考虑到特定受众群的需求,没有进行目标性受众市场细分,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市场竞争形势。(7)

(三)农业电视频道的定位

置身于频道定位汹涌大潮下的农业电视频道,如何进行合理的自身定位?笔者认为,农业电视频道的定位应在借鉴现有成功频道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调研工作,取得大量的重要数据后,真正从定性到定量、从粗放到精确、从宏观到微观地进行分析。通过受众分析来完成对自身定位的正确认知,找准自己频道定位的着眼点,以调研数据和分析结果作为频道定位的基本依据,尽可能地规避由于自身的劣势可能带来的风险。

1.受众分析

农业电视频道在专业化频道的定位中,首先要对本频道自身的优势与弱势进行认真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若想创办专业的农业电视频道,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有稳定的节目源,即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节目作为频道的支撑,一般电视频道的节目来源主要有三种:自制节目、交换节目和购买节目。至于到底该以何种方式为主,应以受众需求的满足为根本依据。

频道定位只是受众定位的反映。能否找准最大限度的目标观众群,可以说是专业化频道营销的成败关键,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调查统计方法,对于受众市场进行细致与科学的调查分析。例如美国依据先进的市场统计学方法,根据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状况、家庭生活圈、居住区域、种族与信仰、人口流动性等5大范围共39项细目,将美国居民划分为62个生活方式不同的群体。显然,在此基础上再对受众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分析,针对目标观众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准、教育程度、收视习惯,乃至消费能力、收入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诸多信息进行研究,就可以根据目标观众的需求制作出适合他们的节目。(8)

综观当今的农业电视节目制作,就会发现农业电视频道目前还不具备吸纳其他资本的能力。它的最大受众群是广大的农民,农村受众购买力低导致频道在吸引高份额广告投入方面也比较困难,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由于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与同样时长的其他电视节目相比,农业电视节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花费往往要高得多,这导致了农业电视节目成本制作费用较高。农业电视频道完全市场化运作,根本不可能。曾经有一些农业电视栏目,也尝试过跟社会上的一些公司合作,效果很不理想,有的甚至还导致一些坑农害农的恶劣后果的发生。前车之鉴,可见一斑。

所以,农业电视频道的节目来源将会以自制节目为主。但农业电视频道要想制作出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专业节目,就必须认真分析自身在人才、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最大限度地加大电视台自制节目的数量。

2.准确定位

关于农业电视频道的定位,曾有业内人士提出,若想培养农民朋友对频道的忠诚度,其定位最好是姓“农”;节目的配置要姓“农”;节目的播出和编排要利“农”。这一说法的主旨对于确定农业电视频道的定位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但频道定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市场调查、分析和调整才可以形成一个基本适合需求的定位方案。

农业电视频道不能盲目定位。当然,农业电视频道要关爱农民、关心农村、关注农业,服务“三农”的大方向是确定无疑的。由于9亿农民存在的这一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农业电视频道的定位还必须以大众化和通俗化为基本前提,以通俗化来引领频道定位。农业电视频道具备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它的生存和良好的发展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资金上的无私援助,市场资本主导所占的比例理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为最好。

四、创建农业电视频道存在的问题

(一)吸纳高份额广告困难

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在努力扩建新的频道,他们在实行“分众”的同时,也忽视了最大的“众”——9亿农村观众。这种忽视并非无意,“各台对涉农节目不重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仅从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的农村观众收视率调查就可见一斑”。农村观众群虽然很大,但“大也有大的难处”,一位业内人士说。由于农村收视调查样本的成本高,目前根本没有专业权威统计机构关于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目前一些所谓的农业电视频道或涉农节目较多的频道逐步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比如山东农科频道的收入主要是来自栏目的广告收入。农业电视频道要想顺利地生存下去,也必须追求广告份额的投放。央视作为全国电视台老大,2004年的广告收入突破80亿大关,可谓是一路高歌,节节攀升。大树底下好乘凉,7频道的农业电视栏目依托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强大的传播平台上,广告份额这两年还是比较可观的。

但整体而言,农业电视频道的资金创收不容乐观。从2003年的统计看,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3倍,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大约是农村居民的4倍。也就是说,三个农民的平均收入还抵不上一个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业频道争先恐后锁定“白领”受众,去争化妆品广告、食品广告、汽车广告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在人们的想象中,农资广告应该是农业电视频道投入的大头,但事实上,农资企业的广告投放有自身的规律性,而且大部分农资企业投入广告宣传的资金并不充裕。如果频道操作不好,就会影响创收,进而影响到整个频道的运营。

(二)人才急需合理配置

农业电视频道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缺乏,最严重的危机是人才流失,最大的希望是人才兴频道。解决好人才问题,是农业电视频道兴衰的关键所在。由于农业电视频道发展相对滞后,因而其条件远差于其他专业频道。只有面对现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用科学的人才观来制定自己的人才战略,才是解决农业电视频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办法。

其次,农业电视频道人才的结构要合理配置。如今,具有多种学科背景,特别是具有多学科式的思维分析判断能力的人才是媒体急需的人才。单学科背景的人才,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的主打栏目《乡村季风》里,有个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为定位的谈话节目“专家热线”,主持这个节目的三个记者都有农学背景,他们主持的节目比其他人更专业,但与专业主持人相比,其他方面的能力就稍逊一筹。其次,农业电视频道整体人才架构急需合理配置。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频道人才的架构产生质的改变。现今,很多年轻人,大都喜欢做比较时尚的栏目,对于长期跑农口、下农村根本不感兴趣,这也导致农业电视频道在招聘优秀的采编、主持等人员方面相对困难。

因此,创新人才配置方式,盘活人才存量资源、开发新的人才资源,形成合理的人才需求、使用结构,成为推动农业电视频道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覆盖率低成发展瓶颈

农业电视频道的创建还面临着覆盖、落地的难题。对农民来说,最直接的接收信息方式是通过电视获取,有统计表明这一比例高达95%。但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农户只能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到2—3套、不超过5套的电视节目。再加上受发射功率、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信号质量不稳定,收视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当前各家专业频道基本都是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播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农业节目对目标受众的有效抵达。有资料表明,在山东一半以上的市县有线网络普及率仅有30%左右。《农民日报》总编辑张文宝曾忧虑说,“据我们在全国很多地方的问卷调查反馈统计显示,CCTV—7的入户率不到10%。”

如果说在有线网覆盖的地区收看农业节目都比较困难,那么在无线覆盖的地区接受起来就更难了。尽管“村村通”工程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有一点必须考虑到,即这一工程只通央视第一频道。因为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电视节目覆盖的难度大、任务重。在城镇郊区和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通常可以采用有线电视联网;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居住分散的区域目前更多的是采用无线发射、多路微波等方式覆盖;在覆盖盲区则采用“村村通”补点,通过卫星接收、小功率转发、小片网分配等方式,才能解决农民群众看电视问题。(9)

此外,资金不足也导致对农节目覆盖不全。以一台50千瓦的中波机为例,一年的运行费用约为60万元,如果使用3台发射机,仅每年的电费就高达80~90万元。因此,许多地方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电视发射台、转播台的开机时间不足,发射功率不足,无法满时间、满功率转播中央台和省级台的节目,这也决定了农户只能在每天某一段时间里收到电视信号。(10)当然,电视网络覆盖率低,除了上面所说的技术、资金因素的限制外,还有一些人为的难以言说的“壁垒”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