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频道的创意与策划

电视频道的创意与策划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电视频道的创意与策划电视Television,这个词是由法国人康斯坦丁·伯斯基在1900年提出来的。此后,频道化就成为全世界电视业的共同选择。目前,中国电视也正在全力实现频道化。因此,频道的创意与策划,就成为电视创意与策划的首要内容。一家电视台如果有两套以上电视节目,则必须通过两个以上相应频道播出电视节目。由于品牌栏目的领头,使整个频道的改版获得成功。

第一节 电视频道的创意与策划

电视Television(TV),这个词是由法国人康斯坦丁·伯斯基在1900年提出来的。其意义是“远距离地观看”。在现有的大众传媒中,电视是较年轻的一员。它以现代电子技术作为传播手段,具有声画并茂、接近观众、贴近生活、传播迅速等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当今世界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产生着巨大的社会影响。电视同时是一门艺术,它是继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的人类“第九艺术”。

所谓电视创意与策划,就是创意策划者按照电视传媒的运作规律,对电视节目的选题立意、采拍制作、播出销售等生产和运作过程进行总体筹划和论证并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文案的一种电视行为。

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业首先开办专业频道。到90年代,专业频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频道化就成为全世界电视业的共同选择。目前,中国电视也正在全力实现频道化。因此,频道的创意与策划,就成为电视创意与策划的首要内容。

一、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观念

(一)概念界定

“频道”原来是一个纯技术名词,是指声音、电波、光波等传送的频率范围。电视频道是指在电视信号传送播出时,高频影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占有的一定宽度的频带,频带是波在传送时介于两个特定频率之间的所有频率范围。电视节目是通过把声、画转换成一定频率电波信号传播出去,电视接收装置再把电波还原为声、画。因为一个特定频道只能传送一路电视信号,所以接收时一个频道只可以收看到一套电视节目。一家电视台如果有两套以上电视节目,则必须通过两个以上相应频道播出电视节目。

专业化频道就是以特定专业性的内容、面对特定服务对象所组合成的频道。每一个频道有其非常鲜明的风格和主打内容,形成统一性和独特性,如女性频道、生活频道、法制频道、旅游频道、读书频道等。上世纪末以来,面对国内电视市场的竞争以及境外电视媒体的不断渗透,各省、区、市等电视频道由单一的综合频道派生出若干专业性频道,同时在不断的调整中,各个频道愈加突出专业化特色,使节目编排更加合理、有序,更利于不同观众群体收视。近年出现的各省级卫视走上的“特色定位”之路,实行差异化生存策略,综合频道特色化,这些走向可笼统地称为“频道专业化”。[1]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发展正处于栏目个性化向频道专业化阶段过渡的时期,我国观众一般可以收看到近60个频道,基本分为三个层次:

(1)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

(2)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

(3)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

(二)频道专业化的优势

1.个性化栏目涌现

目前,我国的专业频道设置大致有新闻频道经济频道、生活频道、电影频道、电视剧频道、文艺频道、体育频道、科教频道、少儿频道、女性频道和法制频道等。与专业频道相适应的是一些特色栏目。如浙江电视台的都市频道,面向城市生活,体现都市特征,适应城市收视习惯,设置了社会新闻类栏目《新闻速写》、市民话题栏目《谈话》、城市民风类栏目《大家》、都市时尚类栏目《动感布告》等一批特色栏目;2001年7月9日开播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以“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为宗旨,开办了富有科教特色的27个栏目,如《探索发现》、《绿色空间》、《当代教育》、《科学调查》、《百家讲坛》、《科学历程》等,《教科文90分》作为科教频道特别制作的大型节目,栏目长90分钟,每周末推出,这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中尚属首创;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同样带动了一批特色栏目的诞生,并形成规模效益,提升了中央电视台作为权威信息发布者的地位。

2.有利于品牌栏目生长

品牌,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代表的是这个产品。电视品牌,也就是拥有广泛受众忠诚度和重复收视率的电视栏目。而有了专业频道,就可以集中精力,树立频道的拳头产品,培育品牌,并由此带动整个频道的发展。中央电视台第二套于2000年7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推出了全新包装的专业化频道,即“经济·生活·服务”频道。这次调整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根据节目播出时间进行重大调整,白天时段安排的名牌栏目有《中国市场信息》、《商界名家》、《金土地》,晚间安排的名牌栏目有《中国财经报道》、《生活》和《经济半小时》,特别是《对话》栏目,虽然嘉宾都是国内外经济界的名人,但涉及的话题都是从小处入手,谈人生、谈生活,展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因此受到了观众的欢迎。由于品牌栏目的领头,使整个频道的改版获得成功。据央视调查公司调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的观众满意度、收视率、忠诚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有利于栏目内涵增加和外延扩展

专业频道的设立,可以使电视台对某一专业领域的题材做深度和广泛的报道。因为专业化使电视媒体有了较为充裕的频道资源,能容纳更多的定向节目内容来集中反映某些特定领域的需求。专业频道是以整个频道为单位进行定位划分的,只有按照各自的专业定位向纵深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专业频道的功能作用。

2000年10月,新组建的浙江电视台成立后,就将教育科技频道进行了调整,将晚间主要栏目集中面向青年学生,开办了《青春无限》、《青春攻略》、《青春榜样》、《青春实验室》等系列节目群,以点的深入取代了面的铺陈,突出了“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改变生活”的主题。

(三)频道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频道设置重叠,内容大同小异

目前,全国各台拥有各类电视频道3 000个,这些频道的名称却是雷同的,大多以生活频道、电影频道、电视剧频道、综艺频道、文体频道、科教频道等命名,并且在内容类型、节目安排上也大同小异。即使在同一区域内,频道设置的趋同性也很严重,一个省会城市同时拥有多个定位相同的频道不足为奇。几千个电视频道,除去行政区域名称,只剩下生活、影视、经济、综艺、文体等十几种专业频道了。

2.专业频道不专业

由于受自办节目生产制作能力不足、内容市场资源匮乏、经营创收任务艰难等条件的制约,难以坚持纯粹的专业方向。许多所谓专业频道,名义上是专业频道,实际上却行综合频道之事。我国专业频道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类型化阶段。即初级阶段,就是在原来节目、栏目的基础上,对各频道的同类节目进行撤并、归类、扩充,从而形成具有某种特征的专业频道,也称之为大众化专业频道。②细分化阶段。即高级阶段,就是将类型节目划分为更小的单元,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满足特定受众的特别需求,给不同受众以特色鲜明的节目,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二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足球频道等等。

3.收视份额少,广告收入低

收视率不高、广告收入低是目前专业频道存在的通病,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台,广告收入的份额主要来自大众化的综合频道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许多专业频道的本身定位不明确,频道形象模糊,无论是对观众还对广告主,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其二,广告主投放广告主要看收视率和千人成本(Cost Per Mille),在这方面综合频道明显优于专业频道。电视频道专业化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受众细分市场的选择与确定。在频道多元化的今天,一个频道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整个市场上与其他频道展开竞争,而应该确定自己最具吸引力的细分市场,针对各个市场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并采取策略。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尽力突出自己的个性,以个性立频道,以特色立频道。我国的受众市场目前还处于大众受众时代向细分受众时代的过渡阶段,观众群对某一类专业内容的需求尚未达到不可或缺的程度,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要想开办像高尔夫频道、钓鱼频道这样的小众化频道,不符合国情,这是由目前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和观众的消费水平、需求水平决定的。

(四)频道专业化要处理好的几个矛盾

1.综合化和专业化的矛盾

持频道综合化观点的一方认为,由于电视观众的时间及空间有限,所以应该在同一频道里集中不同内容的精品节目,频道的创意策划应加强和完善综合化;另一方面,持频道专业化观点的一方认为,频道专业化符合世界电视发展潮流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有助于满足不同观众群体对不同电视节目的收视需求。

从目前各国电视台收视份额、收视率及广告收入来看,综合频道仍占有绝对优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一套(CCTV-1)、四套(CCTV-4)、九套(CCTV-9)三个综合频道的收视份额、广告收入是其他八个专业频道的总和。从全球来看,综合频道依然为各主要电视媒体的主打频道。美国的三大电视网CBS、ABC、NBC都是以新闻综合频道闻名于世。在世界电视100强中,前25名依然是以综合频道为主的电视台。

2.“自我本位”还是“观众为主”的矛盾

设置频道的依据,电视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以节目内容为依据,进行频道规划设置,即以电视台为本位,有什么样的节目资源就创意策划什么样的频道;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为依据,进行频道的创意策划,即根据电视观众的共同需求来创意策划频道和栏目。

频道的生存和发展,实质上是在激烈竞争的电视市场上寻找生存之路的问题。最基本的是面对两个市场,即观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就观众市场而言,观众对电视台的要求,如果从分类学的角度看,仍然是资讯和娱乐两大块。因而,对于一个专业频道而言,播出的内容必须考虑电视观众的实际需求。就广告市场而言,中国电视业95%左右的资金来源于广告市场,这意味着广告收入的有无和高低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频道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以观众为本位也是更为科学有效的,因为它对观众收视市场的细化和收视心理的尊重和满足,保证了频道可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能按重点收视群的爱好来创意和策划节目,做到有的放矢。可见,应将观众市场的专业化作为设置电视专业频道的基本依据。

3.计划模式与市场化的矛盾

在频道经营管理上,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自营型,即计划模式,就是频道由自己经营、自己管理、利益自享、风险自担,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电视台的频道经营管理模式;另一种是联营型,即市场化动作,就是电视台拿出全部或部分频道、栏目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经营管理。如央视的第六频道(电影频道)、第七频道(农业频道)。

决定电视台经营管理模式的因素很多,包括所有制形式、功能定位、财务状况、人才储备状况、节目源情况等,其中最根本的是功能定位和经济状况。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色,因而不可能像西方国家商业电视台那样,完全市场化运作。不过,在一些专业频道中最大限度和可能地采取市场化机制却是必然的趋势。例如,CCTV-2的改版,取得的成功经验就很具有启发价值。

(五)频道专业化要注意的问题

1.频道专业化不应该削弱电视的传统优势

电视作为传统媒介的优势,在于它的大众性和普及性,它能够建立起一种社会共识,增强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社会凝聚力,通过范围和阶层广泛的播出,渗入社会心理,在社会文化的整合、舆论和公共话题的引导、时尚的制造等方面起着其他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程度越高,受众市场的分众化越细,就意味着电视媒介与网络的差异性在缩小,趋同性在增加,也就丧失了电视独有的优势和特色。

这点我们可以从海南卫视全面改版为《旅游卫视》中得到一些启示:虽然“旅游卫视”已经以其比较鲜明的个性赢得了一些赞许和收视率,但与互联网比较起来,它在所提供的旅游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丰富性上是明显居于下风的,尤其在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方面,它几乎无法与网络相提并论,这还不包括网络提供的诸如预订车(机)票、旅游用等等电视无法完成的任务。“旅游卫视”提供的更多还是类似于风光专题片的“旅游游记”。

2.频道专业化应该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

频道专业化,并不是电视内部的孤立事件,它受到诸如电视产业经营、集团化进程的影响,也与各地区的文化发展政策、文化管理体制等密切相关。我国的媒介体制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矛盾。一方面,它的管理仍然是建立在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上的条块分割,每家电视台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频道设置和栏目编排也大同小异;另一方面,各家电视台又纷纷上星,结果观众收看到的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彼此克隆、没有特色的弊端。以专业频道的设置来说,目前上星的30多家以省级为主的电视台,已经暴露出重复和一窝蜂的毛病,这既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也制约了电视的发展。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的尝试比较成功,该集团于2000年12月27日宣告成立。它是中国第一家省级广电传媒集团,是一家跨媒体、跨行业经营的大型传媒集团。集团下辖十个电视频道(其中两个上星频道):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金鹰卡通卫视、购物频道、湖南经视综合频道、湖南经视都市频道、湖南经视生活频道、湖南娱乐频道、湖南影视频道、湖南公共频道、湖南潇湘电影频道;一个电影子集团:潇湘电影集团;五个广播频道: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经济频道、文艺频道和新闻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金鹰955频道;三家公开发行的报刊;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金鹰网;十几家全资或控股公司。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电广传媒,被业界称为“中国传媒第一股”。[2]

因而,中国电视业只有真正地打破旧有的体制模式,改革条块分割的行政划分运行方式,实行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战略,允许各地电视台有充分的空间办特色频道和栏目,通过采取资本重组的集团化运行方式,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前景。

3.频道专业要适应我国电视新的运营规律

电视媒介必须遵循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即由国家拨款、公益化、行政化的事业模式,转向自我发展、市场运作、以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电视的生存和发展是靠赢得最大数量的消费者——电视观众和广告投资人而实现的。目前,我国电视台盈利主要依靠出售广告时段,在这个意义上说,频道专业化的成败,主要就是要看它是否能吸引广告,而广告收入与收视率呈正比例关系,收视率就成了频道的生命线

从理论上来说,专业频道由于观众更集中、针对性更强,会为广告主搭载一个更好的广告平台。但是由于专业化的频道本身如何定位并不是很明确、电视广告成本相对居高、知名度又相对较弱,广告投资人的投入并没有理论上那么乐观。目前,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弱势、新生的专业化频道如果只依靠广告收入,还难以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从观众来看,中国内地大多数电视观众除了缴有线电视网络的月租费外,收看电视节目仍然是免费的。因此,无论从广告投资人角度还是从观众角度分析,频道专业化都面临严峻的挑战。[3]

二、电视频道规划设置中的创意与策划

在电视频道规划和设置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专业要专,要突出传播主效果。

电视媒体的传播目的决定电视传播的方向、原则和重点。在众多的传播内容和方式选择上,要突出主要目的和主效果。比如,要突出宣传教育引导功能,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可以设置新闻综合频道;要突出娱乐功能,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业余文体生活,可以设置文体频道。要把这种传播的目的性和重点作为设置频道的主要因素,否则就达不到预想目的,收不到预期效果。

其二,要努力适应受众需要。

电视频道的定位如何,直接决定着传播效果。我国电视媒体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媒体目的与媒体受众需求一致。在设置频道时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

其三,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电视频道设置的大忌就是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在设置电视频道时,要坚持从所处的民族和地域实际出发,挖掘本民族、本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特色,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力求体现独到之处,坚持走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

其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要认真考察了解并运营好相应的电视频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此基础上审视自身的实力是否具备,是否经过努力可以做到,以及频道正式运营后能够取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尤为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节目市场,充分考虑运作该频道是否有足够的节目,节目源是否能够得到保证。

其五,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电视媒体的影响主要在于节目的质量,而不在于拥有频道的数量。如果各方面能力有限,却要办众多的频道,反而会造成力量分散,哪个频道也运营不好。应该坚持控制频道数量,努力提高质量,把频道办成精品频道。

在电视频道规划和设置中,所实行的基本方略有:

第一,做好市场调研。

(1)了解收视市场情况,找准与收视市场的结合点。在普遍了解受众收视规律的同时,要尽最大的努力了解本频道覆盖范围内受众的收视心理、习惯和需求,找准频道与受众需求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2)了解电视市场情况,既要了解同一覆盖范围内电视频道的总体情况,更要尽可能了解国内外同类频道的运营情况,借鉴成功经验,注意吸取教训。

(3)了解节目市场,做到心中有数。要经常关注节目市场的阴晴冷暖,保证频道运营中高质量节目的储备充足。

第二,更新频道设置的传统理念。

由于历史形成的约定俗成,电视人在研究设置和划分电视频道时,基本上都按照频道传播内容的种类来进行,确定分类为时政、经济、文体、影视等。这种设置和划分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在电视频道迅猛增加的现状下,这种划分不是唯一的方法和原则。

创意策划者要更新创意与策划的理念,根据收视分众化的现实特点,根据频道多样化的实际,站在受众而不是媒体的角度,尝试从受众的现实特点和需求出发设置和划分频道。比如:从年龄结构出发,设置少年频道、青年频道、老年频道;从职业特点出发,设置学生频道、白领频道、农民频道;从地域出发,设置城市频道、乡村频道;从民族出发,设置民族频道等。

第三,寻找可能的空白点。

随着电视业的繁荣发展,卫星电视超强覆盖,有线电视从城市扩展到乡村,寻找一定收视范围内的电视频道的空白点已经十分困难,尤其是寻找可以开办和操作、有较好前景的空白频道更是难上加难。但这并不是绝对无法突破和超越。要努力寻找可能存在的空白领域,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填补空白。同时,还可根据现有的情况,在创意策划中选择可以进一步做活的角度和方向,努力加以超越。

第四,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频道的设置十分重要,频道的运营工作更为复杂,设置不当会使运营难度成倍增加。因而,创意策划频道要把理想状态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避免盲目求大、求全和四面开花。在创意策划过程中,要善于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保证频道的成功运营。

而在完善电视频道设置时,应该采取这样两个的运营策略:

第一,宏观调控,压缩规模,优势互补。

(1)要树立频道专业化发展的长期性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电视业的现状,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既需要资金的积累,也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需要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市场的认同。事实表明,电视频道专业化还要经历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要避免表面化、形式化、名称化,还需要一个发展和探索的过程。

(2)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办好特色频道。对于电视媒体来说,目标和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跟风都上专业频道,要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创意策划出真正有特点、有个性的专业频道。

(3)加强对电视频道发展的管理和调控。管理部门对电视频道的开办和设置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调控,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提倡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

第二,强化运营,扩大影响,彰显特色。

(1)做好频道整体形象的策划和包装。频道设置以后,要从总体上进行研究策划,确立频道形象的宣传方略,展示独特的频道形象,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影响受众。

(2)做好频道的节目编排。通过节目编排,使频道整体风格突出、特色鲜明。要使频道播出节目的编排顺序、流程以及具体的播出时间符合频道收视人群的收视习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要。

(3)集中办好支撑频道的重点栏目。名牌栏目对电视频道乃至电视媒体自身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定的电视频道中播出自办的符合定位的精品节目,不光是电视媒体的任务,也是提升频道品位、扩大频道影响、提高频道节目收视率的要求。

(4)适当举办有助于提升频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增加受众对频道的认知,推进频道形象的树立。[4]

三、电视频道创意与策划实例解析

CCTV-2于2003年10月变脸为“经济频道”,成为央视在2003年的几大动作之一。与以前任何一次改版都不同的是,此次CCTV-2的改版是央视直面市场化竞争寻求频道明确定位的自觉之举,也是电视的“生态环境”及电视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必将对中国电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专业频道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东西。

CCTV-2改版的可取之处在于:

1.频道理念的成功定位

此次CCTV-2的改版,是从最初的央视仅有的两大综合频道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向以经济为特色的专业化频道迈进过程的延续。最直接的承接则是2000年7月的改版中确立的“经济·生活·服务”频道定位,使经济节目更具有权威性、服务节目更有实用性。这次改版后,CCTV-2成倍地增加了经济类节目的比重,初步确定了以“大经济”为主的基本特征。

此次改版遵循“为百姓大众、为中国经济”的宗旨,由原来的“CCTV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改为“CCTV经济频道”。改版后,频道成为以经济资讯为核心内容、具有专业特色的服务频道。这是继“CCTV新闻频道”之后,央视完成的又一次频道专业化改版。尽管CCTV-2所做的调整还不是十分到位,但频道的形象已经基本树立了起来,频道的理念也有了明晰的定位,而不是像改版前将“生活”、“服务”等专业特色不太明显的栏目或节目都填充其中。它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频道的宗旨和功能明确而鲜明,为CCTV-2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平台。[5]

2.目标受众的成功定位

频道专业化,意味着受众细分,频道必须培养和服务于自己的目标受众,但受众细分的标准及尺度掌握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由于不同的受众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兴趣和休闲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一个专业频道的设置来说,究竟是以哪种或哪些因素面向频道的目标受众,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而这次CCTV-2的改版就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因素。

改版后的CCTV-2体现了对目标受众的清晰定位,那就是大众化和专业化并举,既满足一般观众对经济资讯的需求,也兼顾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这一领域深度信息的渴望。首先,改版后保留并仍然以《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和《中国市场信息》等三档重头新闻资讯栏目为主打,在此前提下,增加了一些更专业化的栏目,保证并满足观众对新闻的需要。其次,增加了栏目的知识含量和专业水准。如《艺术品投资——鉴宝》栏目因极具趣味性和知识含量而大受欢迎,《绝对挑战》、《劳动·就业》兼具时代特色和人文关怀,而《中国证券》、《经济与法》、《前沿》等,则定位于专业化领域,很有看点和针对性。再次,在可视性和娱乐性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开心辞典》、《幸运52》曾经是CCTV-2影响力最大也广受好评的栏目,改版后推出的《非常6+1》也获得了成功,并成为新的收视热点。

明显可见,这三大类节目的受众定位是大众化和专业性并举的,同时兼顾了信息资讯和深度报道,从实践效果看相当不错,可以说保持了央视第二大频道的地位,并已经成为新的亮点。

3.频道的成功专业化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上星卫视的急剧增加,我国很多电视台都开办了专业频道。但细究起来,为数不少的所谓专业频道,从频道定位、栏目内容到节目风格都大同小异,或者说是专业频道不专业,这其中的原因很多。除了人们惯常提到的诸如体制、人才、资金、技术、节目源不足等问题外,没有个性和特色是最大的弊病。

而2003年央视进行的几个巨大的变革——除CCTV-2的全面改版外,新闻频道稍早于它面世,青少年频道等针对特定群体和收视人群的专业化频道也已经于12月29日开播,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拨,也是对现有频道格局的一种冲击。CCTV-2此次改版的一个重要成绩,就是对央视节目资源整合进行较大规模的尝试,使现有的节目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栏目的专业性更强。因此,CCTV-2这类专业化频道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与央视其他频道乃至其他电视台相较,特色更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为CCTV-2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