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影视的命名、概念及功能

农业影视的命名、概念及功能

时间:2022-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农业影视的命名、概念及功能一、农业影视的命名作为语词,“农业影视”是由“农业”和“影视”两个词语构成的一个偏正短语,它的意义源于“农业”和“影视”共同组成的话语含蕴,因此对“农业影视”意义的考察,首先要从分析已然化入“农业影视”整体概念的“农业”和“影视”的话语含蕴入手。农业是相对于工业和商业而言的一个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称作农民,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农村。

第一节 农业影视的命名、概念及功能

一、农业影视的命名

作为语词,“农业影视”是由“农业”和“影视”两个词语构成的一个偏正短语,它的意义源于“农业”和“影视”共同组成的话语含蕴,因此对“农业影视”意义的考察,首先要从分析已然化入“农业影视”整体概念的“农业”和“影视”的话语含蕴入手。

(一)如何理解这里的“农业”

这里的“农业”,是一种大农业概念(称为“涉农”可能更确切一些),它已经不局限于种植业,也不局限于经济层面,而变成了一个涵盖面极广的全新概念。对于它的外延,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

(1)作为经济活动的农业生产。农业是相对于工业和商业而言的一个社会物质生产部门。这个部门的特点是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物质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平常所说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同属于农业的范畴——广义的农业;当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农业”,更多的是指种植业——狭义的农业。这是“农业”的基础和核心含义。

(2)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流通。从根本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就是生产资料。有了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民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劳动成果;假如没有或者有而不用这些农业生产资料,人类的农业生产势必又要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初状态。因此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使用对农业生产很重要。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比如,锄头、镰刀、铁锹、镢头、播种机脱粒机、种子、化肥、农药等很少是自给自足的,绝大多数需要从拥有者手里购买,或者从其他部门购买这些农业生产资料所提供的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商品生产和交换。这样,围绕着农业生产资料所进行的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流通就构成了农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农业科技发明、创造与推广、普及。农业生产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要素,但是如果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及,就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进劳动资料等手段来提高生产力。正是从这种意义上,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无论是从世界范围还是中国历史来看,农业科技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是功勋卓著的,毫无疑问,农业科技是农业生产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作为农业活动场域和主体的农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称作农民,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农村。农民、农村和农业三位一体,就是习惯上我们所说的“三农”。三者之间关系太密切了,以至于我们在论述农业的时候,很难把它与其他二者分开。因此,农民和农村是人们在论及农业生产的时候所割舍不掉、忽视不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视”可否合称

有人反对“影视”合称,理由是电影与电视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两种传播媒介/艺术载体,具体表现在:

首先,电影、电视的拍摄工具、创作过程不同。

电影拍摄一般都使用较为笨重的座式或支架式摄影机,在创作上必须经过拍摄、底片加工、洗印、剪辑组接、拷贝制作等多道工序,从拍摄到制作完成所需的时间比较长。

而近年来的电视拍摄可以使用轻便简捷的手携式摄像机,还可以当场审查摄录的效果和质量,甚至做到现场切换,同步完成。因此电视的制作就相对简易,所花的时间也比较少。

其次,电影、电视的创作原则和要求有所不同。

电影投射的银幕一般约有26.28平方米的面积,反映在观众的观影经验上就是:观众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形象要比生活中看到的实物大得多。相比之下,电视屏幕则小得可怜——18英寸电视机的屏幕面积仅约为0.1平方米,观众在电视荧屏上看到的形象要比生活中看到的实物小得多。

如果说电影是放大的艺术,那么电视就是缩小的艺术。电影可以仰仗宽大的银幕,使用远景、全景镜头展现宏大的场面,赋予画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电视荧屏是缩小的,营造大场面非其所长,远景、全景镜头用得太多反而会暴露电视的缺陷。另外,电影、电视的这种差异还决定着对所要展现的内容场面的取舍,甚至对所要投拍的作品题材的选择。

再次,电影、电视的观赏环境不同。

电影是在电影院里专门放映的,观众要看电影必须买票进电影院观看。当电影放映开始了,整个电影院变得暗下来。此时此境,观众可以把精力有效地集中到具体影片的欣赏上,有充分的理由揣摩影片所蕴涵的深层意蕴,有充足的条件悉心感受影片所具有的视听美感。

而电视的欣赏环境是家庭——一种放松、自由的日常生活空间;欣赏的时间很随便——只要观众愿意,他可以在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欣赏节目;欣赏的方式非常灵活——观众可以站着看电视,也可以坐下来看电视,可以什么也不干,一门心思看电视,也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看电视。由此可见,电视欣赏带有很大的随机性、随意性、通俗性、大众性,由此决定电视在创作的时候更应走中庸主义的道路。

尽管电影、电视有着许许多多的差别,可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性集中表现在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上,具体说来:

(1)电影、电视都是视听综合媒体,它们的物质构成都离不开影像和声音。与此相适应,对它们的接受都要同时诉诸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

有人会说,早期电影是没有声音的,能说它是视听综合媒体吗?默片的确算不上视听综合媒体,它只是一种介于电影和照相之间的艺术样式——活动照相;如果说默片也是电影,那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电影,如同广播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电视一样。

(2)电影、电视语言背后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蒙太奇思维,人们在作品拍摄和剪辑的时候都要遵循蒙太奇原则、方法和技巧。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是语言的合理内核。电影、电视思维的一致性决定了电影、电视语言的一致性,而这种思维方式又是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媒体艺术样式的,由此决定电影、电视是同质的,而又有异于传统的各种艺术样式,是一种新质。

(3)电影、电视都是时空综合媒体,它们都可以不服从素材的现实时空规定性,按照创作者的构想在作品里重新组织时空。比如对一场农村工作会议新闻报道,实际会议时间可能持续半天或者一天,而反映在新闻节目中却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工作会议在从现实生活跃迁为节目形态的过程中,电影、电视通过对拍摄素材的选择与删减,做了时间上的压缩。又比如,在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过程中,有些戏是在摄影棚里拍摄出来的——通过搭置场景创造摄影棚外的现实生活空间。这一点又体现了电影、电视空间创造上的自由性。

总之,电影、电视的语言形式是相同的,因此电影、电视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而电影、电视在拍摄工具、创作过程、创作原则、创作要求、观赏环境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别只是电影、电视的特征在量上的差别,不足以撼动电影、电视共同的媒体本质。

既然电影、电视的本质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合称为“影视”。

(三)“农业影视”命名的合理、合法性

每一次命名都必须面对合法性的拷问,而合理性是合法性的基础,因为“任何命名,如果在人们看来缺乏起码的合理性是不会获得普遍认可的”。(1)“农业影视”的命名要成立,必须经受住合理、合法性的考验。那么现在人们不禁要问:“农业影视”命名是合理、合法的吗?如果是,它们的合理、合法性在哪里呢?

我们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首先,农业影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事实。早在中国影视发展的初期阶段,屏幕上就有反映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像出现。后来,随着中国影视的发展,屏幕上逐渐出现了题材内容的分化,比如农业题材的影视作品、工矿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这种分化,标志着农业影视摆脱了混沌初开的局面,开始以清醒的题材意识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影视之树已经枝繁叶茂,表现为农业广告片、农业科教片、农业新闻节目、农业谈话节目、农业益智节目、农业真人秀节目和农业题材影视剧等节目形态,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农业影视节目系统。在节目数量、栏目样式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农业影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为其他影视节目所不具有或缺乏的风格特征,比如它在自然环境、人物活动、风土人情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性,它与农业生产规律相适应的特点,与农民生活习俗相结合的特点等。

其次,“农业影视”的命名有其学理性依据。根据德·索绪尔的学说,任何一个符号都是由能指(音响形象)和所指(概念)两部分构成的。(2)作为一个符号,农业影视自不例外。它的能指是以影像形式呈现的农业、农民和农村现实,而它的所指则是农业影视的概念。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构成的。上面已经提到,农业影视的外延是存在的,这就决定了农业影视之所以为农业影视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属性是存在的。这样,农业影视能够达到内涵与外延的统一,因此农业影视的概念是存在的,至于农业影视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我们将在后面的文字里予以解决。

再次,早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就决定举办“神农奖”。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农业电影电视片部级奖,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官方政府对农业影视的认可与支持。不过,刚开始的时候,“神农奖”的参评范围是农业系统的影视、电教、技术推广单位,第一届只涉及科教片一类农业节目,后来才分化、增加了农业科普片、技术推广片、教学片、专题片等。2000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从第七届开始,改由农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主办,中国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共同承办,参评范围拓展到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四级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参评节目拓展为五大类共九项:科教类(包括科普片、技术推广片、教学片三项)、新闻专题类(新闻片、专题短片、系列专题片三项)、栏目类、文艺类和影视剧类。(3)至此,“神农奖”正式成为一个覆盖全国农业、农村、农民题材,囊括纪实性、艺术性等各类节目形态影视作品的国家级政府大奖。近年来,随着“神农奖”颁奖典礼的成功举办,又进一步扩大了农业影视的影响,奠定了它的群众基础。

最后,许多学者在认可了“农业影视”命名的基础上,已经展开了对农业影视具体问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比如,福建省农科院情报所的林少平先生通过对农业影视在科技兴农中的作用的研究,总结出农业影视的特点、优势和作用:(1)农业影视具有直观性;(2)农业影视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效率高,农民喜闻乐见;(3)农业影视可以直接传播农业科技,指导农业生产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对农村群众有启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作用。(4)又比如,李立新等先生则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农业影视节目质量的问题。他们认为,农业影视节目“质量是管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要提高农业影视节目的质量,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目标管理(5)再比如,中国农业影视中心的李小梅同志结合自己的农业影视创作经验,通过个案剖析了农业影视的创作过程,对人们从事农业科教片制作不无启发。(6)随着农业影视研究的深入,今后学界必将有更多的农业影视研究成果推出。

总之,“农业影视”的命名具有诸多合理、合法性,因此“农业影视”的命名是合理、合法的。

二、农业影视的界定

农业是一种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属于第一产业,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农业影视指的是以农业生产要素、技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影视节目。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致富经·科技苑》播出的一些农业科普节目——《时尚园艺觅新宠》、《漫话测土施肥》(上、下)、《笨熊不笨》、《求医记》、《黑色追缉令》、《家住碧峰峡》、《猿猴一家亲》、《夏日蝴蝶梦》、《母子之间》、《熊宝宝的一天》、《鹭鸟风波》、《鲸之歌》、《青春年少趣事多》、《幸存者档案》、《明星梦》、《天才海豚》、《约会帝企鹅》、《我与鲨鱼共舞》、《人鼠大战》、《遭遇苏丹红》、《绝处逢生》、《谁是满洲鳄最后的晚餐》、《翩翩步态》、《像鸟一样飞翔》、《发现硅化木》、《盐碱地上的守望者》、《苔藓之迷》、《昆虫的口器》(上、下)等都属于农业影视的范畴。这是狭义上的农业影视。

显然,这样的理解很难涵盖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部。因此,这里我们取广义的理解。从广义上讲,农业影视指的是关于农业的、农村的、农民的影视节目。

这样一个广义的定义还过于笼统,有失简单,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首先,在创作与传播实践中,有些节目仅仅是关于农业的影视节目,有些节目仅仅是关于农村的影视节目,还有些仅仅是关于农民的影视节目,前者是农业影视,这没有疑问,作为农业影视,后二者与前者是一样的吗?

其次,在创作与传播实践中,有些节目是同时关涉农业、农村、农民的,有些节目是同时关涉其中任意两者的,那么这些节目在多大程度上属于农业影视的范畴?

这实际上是农业影视的层次划分问题,因为只要农业影视节目的层次是清楚的,以上诸种情况的归属确定了,它们与农业影视本体内涵之间的距离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农业影视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既是关于农业的,又是关于农村的,还是关于农民的影视节目。这是最为典型的农业影视。

比如54集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本剧讲的是一个农村女性——山杏摆脱封建枷锁,争取婚姻自主权利的故事。剧中人物形象,大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故事场景,主要是农村,城镇所占分量极小;许多事件都是农家事,不脱离农业生产和生活。最关键的是,本剧将目光投向农村社会,回顾和探索了农村女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受的封建压迫和挣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的成长道路。因而,本剧鲜明地打上了中国农村社会历史与现实的烙印,成为无可挑剔的农业影视作品。

第二个层次:同时只满足其中两个条件。这在创作实践中又分两种情况——

(1)既是关于农业的,又是关于农村的,而非关于农民的影视节目。这种影视节目是以除农民以外的其他行业人员深入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题材,像《今夜有暴风雪》、《蹉跎岁月》等以下乡知青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都属于这种情况。

(2)既是关于农村的,又是关于农民的,而非关于农业的影视作品,即反映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以外的活动,比如经商、读书、当兵等活动的影视作品。比如,电视连续剧《刘老根》(1、2)讲的是村干部刘老根退休后带领当地老百姓开办龙泉山庄、发展当地旅游业的故事。本剧让我们看到当今农村所呈现出来的一幅新景象:农民开始摆脱农业生产的束缚,立足于农村这一片土地上发展有农村特色的第三产业。

第三个层次: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从逻辑上讲,这里存在三种情况——

(1)仅仅是关于农民的,而非关于农业的,也非关于农村的影视节目。

(2)仅仅是关于农业的,而非关于农村的,也非关于农民的影视节目。

(3)仅仅是关于农村的,而非关于农业的,也非关于农民的影视节目。

然而,中国农业影视创作与传播实践发展到今天,只有第一种情况体现得比较明显,发展得比较充分。在城市化大潮中,大批中青年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他们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工业、服务、建筑、装潢、清洁、保姆等其他职业。许多文艺工作者抓住这一发展动态,以文学、音乐和电视艺术等艺术形式反映出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民工题材电视剧就是近年来的一个新亮点。《外来妹》讲述了打工妹自强不息,在城市的天空下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故事,给每个在人生道路上奋进的人,特别是还在城市角落里挣扎的农民工带来一种鞭策和鼓励。《生存之民工》则以一群民工讨要工钱的故事,反映了当下民工生存之窘迫,揭露了为富不仁者的丑恶嘴脸,看后让人义愤填膺,又让人痛快淋漓。

综上所述,第一个层次——既是关于农业的,又是关于农村的,还是关于农民的影视节目是纯粹意义上的农业影视。其次是第二个层次——(1)既是关于农业的,又是关于农村的,而非关于农民的影视节目。(2)既是关于农村的,又是关于农民的,而非关于农业的影视作品。再次是第三个层次——仅仅是关于农民的,而非关于农业的,也非关于农村的影视节目。

尽管后两个层次已经是一种混农业影视,可却是当今农业影视发展的大势所趋、重头所系。因此,我们在对农业影视创作与传播进行研究的时候,一方面,以第一个层次上的农业影视节目为主、为准,另一方面,又兼顾第二、第三个层次上的农业影视节目,做到各有侧重,无所偏废。

农业影视的概念不仅有一个层次的问题,还有一个历史发展的问题。以前人们往往把农业影视理解为一类纪实性节目,即“运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表意结构,记录具有原生态的生活内容”(7)的农业影视节目。比如,作为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片的大奖,“神农奖”在开办之初的几届里评奖都局限在科教片、科普片、专题片等节目的范围内,就体现了这种观念。随着农业影视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农业影视不仅包括纪实性农业影视节目,还包括艺术性农业影视节目,即利用电影、电视技术手段和“虚构”、“扮演”、“重建”(8)等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农业节目。于是,后来“神农奖”把评奖范围从纪实性农业影视节目拓展到电视文艺节目、影视剧等艺术性农业影视节目。下面是第九届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入围作品情况。

(一)电视电影类

(1)《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90′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2)《野狐梁的女人》90′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3)《黄河行歌》90′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4)《误入深山的女人》90′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5)《正月十五唱大戏》90′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二)电视剧类

(1)《希望的田野》1100′中央电视台、大连电视台

(2)《种啥得啥》900′吉林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

(3)《刘老根》(1)900′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4)《烧锅屯的钟声》400′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

(5)《好爹好娘》900′山东电视剧制作中心

(6)《风中的胡杨》90′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7)《一个生命的倒计时》90′云南电视台、楚雄电视台

(8)《好太阳》90′山东电视剧制作中心

(9)《高路入云》376′四川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

(10)《郭秀明》810′西安电影制片厂

(三)电影故事片类

(1)《美丽的大脚》90′西安电影制片厂

(2)《暖春》90′山西电影制片厂

(3)《25个孩子一个爹》90′山西电影制片厂

(4)《关东民谣》90′长春电影制片厂

(5)《婶子》90′上海电影集团

(6)《荷香》90′福建电影制片厂

(7)《索蜜娅的抉择》90′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四)文艺类

(1)《歌飞太行山》30′中央电视台

(2)《白茆山歌》28′常熟电视台

(3)《寻根·记忆·收获》50′内蒙古电视台

(4)《土色土香二人转》60′吉林电视台

(5)《大荒回声》50′黑龙江农垦电视艺术中心

(6)《农村大世界——快乐铁岭》85′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7)《老家的线偶戏》23′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8)《热土春风晚会》64′山东电视台

(9)《中国美丽村姑选拔赛》90′湖南电视台

(10)《挂在瑶山的画》17′广西河池电视台

(五)系列专题片类

(1)《寻找支点》9′陕西电视台

(2)《村支书李元龙》(1、4)50′江苏电视台

(3)《农民闯天下》52′福建龙岩电视台

(4)《走进新家园》(1、4)60′重庆电视台

(5)《农村盛开文明花》47′常熟电视台

(6)《善待民工》25′江苏电视台

(7)《进城民工创业故事》20′成都电视台

(8)《杂交大豆创始人——孙寰》12′吉林电视台

(9)《臧金贵》55′云南楚雄电视台

(10)《渠魂》(1、5)32′重庆电视台

(11)《暖讯》(1、3)60′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12)《走进现代农业》(1、6)50′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13)《十大杰出青年农民》60′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14)《欢乐家园》25′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15)《科技带我奔小康》30′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六)新闻片类

(1)《十亿国债建沼气》8′中央电视台

(2)《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在渝绘制完成》11′重庆电视台

(3)《养猪大户建立实验室》2′上海南汇区广播电视台

(4)《千里包机抢运虾苗》3′上海奉贤电视台

(5)《江西完成农村税费改革,有效防止了农民负担》3′江西电视台(6)《小渔村办起国际大航运》3′山东荣成电视台

(7)《绿色突围》12′山东潍坊电视台

(8)《小村变大村,精官又强政》4′重庆电视台

(9)《农民之窗记者与移民一起过除夕》2′福建漳州电视台

(10)《统筹城乡看浙江》12′中央电视台

(11)《黑颈鹤飞临会泽越冬》4′云南曲靖电视台

(12)《流入农村的劣质奶粉调查》3′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13)《国内第一株黄瓜“树”》3′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14)《让盲流变成“有序流”》3′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15)《女大学生王旭和她的养猪场》3′成都电视台

(16)《“五牙子章”夺了村长的权》3′宁夏吴忠电视台

三、农业影视的功能

张彦哲先生讲:“人类社会的一切产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适应人的需要而创造的,因此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功能。”(9)物质产品的价值和功能更多表现在对人的实用性上,是一种物质的感官满足,而精神产品的价值和功能则侧重于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往往要通过人的接受活动将精神产品的价值转化为人的知识和能力,然后再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

精神产品的价值和功能深受人们的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0)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歌有感发意志、观察世界、团结众人、发泄郁闷等方面的功能。从切近处说,可以帮父亲作一些事;说得远一点,可以为国家效力。还能认识各种各样的鸟兽和草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第一层,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其次,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他从理智还没有发达的幼年时期,对于美丑就有这样正确的好恶,到了理智发达之后,他就亲密地接近理智,把她当作一个老朋友看待,因为他的过去音乐教育已经让他和她很熟悉了。”(11)在这段话里,柏拉图提出和强调了音乐的教育、审美功能。其实不惟诗歌,农业影视也具有类似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功能

认识功能即孔子所说的“观”,指的是精神产品帮助人们获得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人的外在生活和内心世界等多方面的知识,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启迪人们的智慧,开拓视野,了解人生的潜在作用。

农业影视就是一扇窗户。透过它,人们可以丰富和加深自己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认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搜寻天下》就是一档认识价值很高的节目。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纪录片的形式反映了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使观众在认识人文地理的同时,体察到了世事的变幻和人间的冷暖。以近期播出的节目《洞里的日子》为例。《洞里的日子》展现的是一个奇特的农村社会群落——洞里人家,详细剖析了它的经济形态、生存状况、自然环境、群体构成和人情风俗……这些内容都是非常奇特的,为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电视把它呈示在人们面前,就增长了人们的见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从而体现出它的认识功能。

(二)宣教功能

宣教功能即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农业影视的宣传功能主要体现在政府通过电影、电视对“三农”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所进行的宣示。另外,农产品广告、农村企业宣传片的播出也起到推广销售的作用,体现出农业影视的宣传功能。由此可见,有的宣传是出于政治的目的,满足政治的需要,有的宣传则是出于经济的目的,满足经济的需要。还有一种宣传是出于文化的目的,满足文化的需要,那就是教育——一种特殊的宣传方式。

教育功能或称教化功能,指的是农业影视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作用。农业影视教育功能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体现在人的政治立场方面,又可以体现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可以体现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比如,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法制编辑部·法制剧场》就是一个很有教育价值的板块。每期节目都精选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相关的真实案例,加上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最后主持人与法律专家一道对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知识做出分析与点评。这个节目给广大电视观众一个学法、知法、懂法的平台,开辟了一个对法制、法律深入思考的空间,从而培养起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当然,宣教功能过分强调宣传者、教育者对被宣传者、被教育者的思想改造,在一个倡导自由、张扬个性的时代很容易引起逆反情绪,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宣传者在进行宣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良药“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

(三)审美功能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以一棵古松为例,说明实用的、科学的和审美的三种态度的区别。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画家同时面对一棵古松,会有不同的态度。木材商人取实用态度,心里盘算这棵树是宜于造房子或是宜于打造家具,思量它值多少钱,卖出后有多少利润。植物学家取科学的态度,他知觉到的是一棵叶为伞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考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去,注意他和其他松树的异点,并从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考虑它如何活得这样老。画家则取审美态度,他聚精会神地欣赏和玩味古松苍翠的颜色、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扬挺拔、不屈不挠的气概,并由此联想到志士仁人的高风亮节。(12)由此可见,审美是无功利的,它满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

农业影视的审美功能指的就是农业影视把人带到审美境界获得精神愉悦的潜在的可能性。好的农业影视不仅具有认识、宣教功能,它还可以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比如《一个都不能少》的结尾,魏敏芝进城找学生的事迹见诸电视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给他们提供帮助,使这群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条件。最后,魏敏芝和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其实,这笑容不仅显现在剧中人的脸上,还存在于观众们的心里,因为从剧中人的美好结局中观众们也得到了精神满足。又比如,中央电视台《农村大世界》2004年9月4日播出了广东新丰江之源大型文艺晚会。节目邀请了许多明星嘉宾现场表演了精彩的节目。BEYON乐队的叶世荣演唱了《光辉岁月》,青燕子组合演唱了《孤独的牧羊人》,相声演员卓林和主持人毕铭鑫现场给大家表演了相声《笑话连篇》,刘秉义演唱了《芳香的美酒》,祖海演唱了《好运来》,李静殊演唱了《春之舞》,尹相杰演唱了《鸟》,朱晓林演唱了《小村之恋》,彭丽媛演唱了《世纪春雨》、《父老乡亲》,宋雪莱和许岚岚则演唱了《好山好水带梦来》。这些文艺节目给人以高雅的精神享受,充分体现出农业影视的审美功能。

(四)娱乐功能

农业影视的功能还体现在消除人的疲劳、使人身心放松等方面,我们概括为娱乐功能。如果说农业影视审美功能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身心愉悦的话,那么农业影视娱乐功能则侧重于感官化的身心满足。近年来,适应影视观众的兴趣转移,农业电视节目强化了自身的娱乐功能,一系列娱乐类农业影视节目也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农村大世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达到娱乐的目的,本节目邀请一些嘉宾参加对垒游戏,使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一同参与到紧张而有趣的竞争中来。节目的最后,大家除了赢得物质奖励之外,也获得了无限快乐。另外,本节目虽然也保留了传统的外拍专题片板块,但是与传统外拍专题片不同的是节目在反映农村人文和自然特色以及农业产业、农业科技、农村旅游资源、待开发资源、农村文化、民间艺术、民俗历史、农副特产的同时,强化了画面语言的视觉表现力;在解说词上,也改变了以前那种板起脸来说教的方式,代之以个性化、口语化的语气表达,给观众增添了许多亲切之感。

应该指出的是,在任何一部农业影视作品里,诸种功能不是彼此分立的,而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才把它们分解出来。

另外,任何一部农业影视作品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我们既不能以认识功能和宣教功能来代替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也不能以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来否认认识功能、宣教功能;在不同的农业影视作品里,诸种功能也不是等量齐观的,而是有所侧重的。比如,在农业影视新闻中,认识功能占的比重要大一些,而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审美和娱乐功能占的比重要大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