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咨询与治疗过程

咨询与治疗过程

时间:2022-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的产生背景与代表人物,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核心概念,以及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与治疗过程。弗洛伊德认为,人既然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属于动物的一种,那么其心理和行为必然要受其生物的性本能所制约。赫尔巴特对弗洛伊德形成影响的观念还包括关于意识与无意识的等差观念、心理活动的冲突、排斥以及复合。

第五章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

很多心理疾病都是由一个人的早期经历或者童年遭遇而导致的;同时,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都不是人们所能够意识到的,而是被压抑在无意识当中的。这些都是精神分析学派对于心理疾病的看法。那么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呢?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的产生背景与代表人物,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核心概念,以及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与治疗过程。

第一节 概 述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形成得最早的现代心理治疗流派,它对现代心理治疗影响深远。它于19世纪末,由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1939)开创,后由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 1937)、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 1994)等人发展成为了一个体系庞大的心理学流派。1880年,约瑟夫·布劳伊尔开始用涤清法治疗来访者安娜·欧的歇斯底里症,弗洛伊德将这一年视为精神分析学的创立之年。1895年,弗洛伊德《歇斯底里研究》一书的出版,成为精神分析学派诞生的标志。精神分析创始之初,主要是关于探讨神经症的病因和治疗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到20世纪20年代,它就逐渐扩展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并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到一种人生哲学。

一、理论背景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与早期关于潜意识现象的哲学理论、精神病理学的发展,及当时的享乐主义动机说、机械决定论思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有着不同程度的文化渊源。

(一)社会背景

在经济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特别是维也纳)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致使大资产阶级生活更为富裕,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但大量工人因为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而失业,过着特别悲惨的生活;在政治上,奥匈帝国民族压迫与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使广大劳动人民活在三重压迫下,即封建的、资本的和民族的压迫。在这种民族矛盾与社会斗争尖锐、国家常年动乱的状况下,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使得精神病及神经症来访者日益增多。精神分析作为治疗神经症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正是在适应这种社会需求的背景下而产生的。因此,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试图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现象的产物(车文博,2010)。

(二)科学背景

精神分析理论充分利用和吸收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医学的理论观点,来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如在生物学领域,吸收了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 1882)的进化论中固着与退化的概念、发展的思想及变化的过程等。弗洛伊德认为,人既然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属于动物的一种,那么其心理和行为必然要受其生物的性本能所制约。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在人类起源中起了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进一步发挥,认为性本能的压抑是产生神经症的重要原因,而性本能是形成人格、创造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动力。

物理学方面借鉴了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 1894)的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能实际上是一个量,它可以转换形式,但量不变,也就是说能不会被消灭。弗洛伊德接受这一观点,认为生命有机体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学的规律,并将之运用于本能、力比多学说及人格动力学说中。

医学方面,心理精神病因学的探索,也对精神分析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精神病学界普遍认为,神经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由神经创伤所引起,并开始重视疾病的心理因素及其心理治疗的价值。随着精神病治疗方法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相信,在引发精神病方面,情绪因素与脑损伤和其他生理原因相比,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精神分析发展后期,精神分析学与社会学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与人类学在许多方面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新精神分析是当时许多学科共同作用的产物。

(三)心理学背景

在心理学背景方面,一是莱布尼茨(Gottfrired Wilhelm Leibniz,1646- 1716)的微觉学说;二是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 1841)的意识阈观念,促进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莱布尼茨肯定无意识心理现象的存在,他认为微觉就是未被意识到的无意识,是积极主动的东西。在赫尔巴特看来,意识阈是可以转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意识阈限上新发生了与意识阈限下的某些观念可以相和谐的观念,这些观念就可以退居于意识阈限下或进入无意识状态;被抑制的观念在意识阈限下继续活动,遇到意识中的观念与它和谐时,又会被吸收进入意识阈限之中(车文博, 1998)。赫尔巴特对弗洛伊德形成影响的观念还包括关于意识与无意识的等差观念、心理活动的冲突、排斥以及复合。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缔造,他的一些弟子、精神病学家以及心理治疗家对这门科学逐渐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因此,不同学者都有着各自的理论观点。

(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1873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他早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随后在J.M.夏尔科、A.A.利博尔特和J.布劳伊尔的影响下,应用催眠治疗精神疾病。1895年与布劳伊尔合作发表《癔病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病人把曾经有的情绪经验排除到意识之外,由此阻碍了许多心理能力;通过催眠回忆后,情绪发泄了,病就痊愈了,由此逐渐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潜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心理结构说及心理动力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心理结构说、人格结构说以及心理动力说。他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和确认了潜意识心理现象,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从而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于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他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开创了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1905年,他出版《性学三论》一书,并针对这一问题做了种系发生的和个体发展的观察与概括。1914 年,他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先天的内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这一称为生本能(life instinct)的能量,投注于外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即为自我爱恋。1920年,他提出死本能(death instinct),修正了关于本能驱力的理论。1923年,在发表的《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详细阐述了其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3个部分。1927年,他发表的《幻想的未来》,对宗教做了精神分析的评述。1930年,他剖析了现代文明,并在生命的最后写了《摩西与一神教》的批判性著作。

(二)荣格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学界泰斗之一,也是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 psychology)的创始人。1895年,荣格考入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学习精神病学。他早期的心理学事业与弗洛伊德有着密切联系,曾被弗洛伊德视为最得意的弟子。在弗洛伊德的支持下,他担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但由于观点上的分歧,最终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荣格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泛性论(pan-sexualism),在与之争论的前提下,荣格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包括意识(conscious)、个体潜意识(individual unconscious)、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三个层次。这一理论不仅是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对哲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可以说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的选择性发展,它突出了心理结构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扩大了潜意识的内涵和功能,沟通了个体与种族历史经验的文化联系,开创了心理类型学和字词联想测验,这些对心理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车文博,2010)。

(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他在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后,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2年被弗洛伊德邀请参加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举办的周三晚间讨论会,后成为该会主席。后来两人因为学术上的分歧(尤其是潜意识的作用、心理结构说,心理动力说),阿德勒离开了弗洛伊德阵营。此后,他发展和完善了以超越自卑为中心思想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个体心理学以追求卓越为核心,以自卑与补偿为基本动力。它不仅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也是从本我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转向的理论,更是古典精神分析转向新精神分析的中介。阿德勒的主观目的论、社会文化定向以及心理整体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的个体心理学不仅奠定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产生的思想基础,也提供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特点

第一,在产生条件上,精神分析是在神经症治疗实践中产生的。它的代表人物多是精神病学家,这一派的咨询师也是在精神分析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第二,在研究对象上,因为精神分析更多是治疗情绪失常的人,主要是神经症,而不是研究正常人。所以,它所研究的是变态行为和人格失常等问题。弗洛伊德视变态心理为正常心理的对立,因此,通过对反常心理的研究,既可以为这些疾病提供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以为寻找正常人身上无法发现的心理活动提供线索,然后以这些线索去发现那些被正常人的正常意识所封闭或有意掩盖的心理本质。弗洛伊德就是这样通过对神经症患者反常心理的了解,去揭示正常人心理活动的奥秘。

第三,在研究内容上,精神分析更侧重对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更深一层内容进行探讨,而不是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对注意、思维等显意识心理进行探讨。弗洛伊德强调性欲和潜意识的动机是人生命中最强有力的推动力,他同样认为与意识生活相比较,潜意识心理生活更为重要。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精神分析学更多运用临床观察法,而不用实验室实验法。精神分析常常以问题为中心,旨在帮助治疗神经症来访者。

复习巩固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2.简要说明精神分析疗法的特点。

第二节 基本理论与概念

一、人性

精神分析学派对人的看法基本上是消极、负面和悲观取向的。性恶论是这一学派的人性观的主要特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无意识所决定,受控于非理性因素,并且大部分受六岁前非理性动力、无意识动机、生物性的本能需要和内驱力及个人的性心理发展经验所决定。弗洛伊德坚信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因此形成了心理决定论观点。心理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而非现实目标所能制约,人们几乎不能控制他们当前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来到的世界是处于基本矛盾状态的世界,生与死的力量从相反的方向同时作用于人们。人的行为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人的机体,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于蕴藏于人的机体之中的本能。人同时具有生存和死亡两种本能,也就是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是生存、发展和繁殖的一种本能力量,它代表人类潜隐在生命中的一种活力,这种活力具有进取性、建设性及创造性。生本能包括自我本能(ego instinct)和性本能(sexual instinct)两种,而弗洛伊德最看重的是性本能。性本能是一种与个体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本能,它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持种族的延续(沈德灿,200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都是性本能,它不仅包括性行为本身,也包括其他追求快乐的行为及情感活动。弗洛伊德将这种本能背后的动机性来源,即能量,称为力比多(libido)。它不仅是自然状态的性欲,也是心理的欲望;是身心两方面的本能及其能量的表示,也是促使生命本能去完成目标的能量。当这种能力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机体紧张,然后机体就会寻求释放能量的途径。死本能是生命发展的一种对立力量,它也代表着潜伏在人类生命中的一种驱力,但这是一种具有破坏性、攻击性和自毁性的驱力,它促使人类返回到降生前的非生命状态。死亡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这时,生命不再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不再有焦虑、抑郁,这是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死本能会派生出一些毁灭行为,包括攻击、破坏、战争等。当它投放到机体内部时,表现为自责、自罪、自我惩罚或自我毁灭等;转向外部世界时,会出现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行为。弗洛伊德认为现时的行为主要是由过去的原因而不是由人们未来的目标所左右。人们并不是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相反,他们被困于性本能和死的本能的斗争中不能自拔。因此,精神分析的人性观具有消极悲观的特点。

二、心理病理观

基于人性观中性恶论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社会必须对那些不受约束的本能冲动进行控制和压抑,从而导致心理冲突。弗洛伊德把心理冲突看作诱发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参与冲突的力量有四种:本我、超我、外界现实和自我,其中自我的处境最为艰难。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自我要侍候三个苛刻的主人,并且要尽力调和三个主人的要求和主张,这些要求总是有分歧,难以调和,这三个暴君就是外在世界、超我和本我,自我受到三种危险的威吓,当被逼得过紧时,就发展焦虑来对待。”(高觉敷,1984)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正是由于三个暴君的力量过于强大而导致了自我力量的削弱,而自我力量的弱化就成了心理病理状态的必要前提条件。自我负有协调解决冲突的责任,当其力量减弱,无力正常有效地发挥其心理功能时,就无力协调人格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强烈冲突并将其整合重组,也就无力引导本我的能量以正常的途径加以释放,从而使本我受挫。而汪新建(1999)认为,人们心理上的困扰皆因本我的受挫所致,这种受挫经验一般都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如果遭到压抑的生物冲动越积越多、越积越烈,就会使人格陷于崩溃。于是自我不得已而采用这样那样的防御机制,如果它仍然不能胜任自己的角色,就不得不承认其软弱无力,然后预先产生焦虑,并以神经症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神经症症状是力不胜任的自我与本能欲望相冲突的妥协或者妥协的产物,既是自我适应冲突、重建某种平衡的一种方式,也是自我的正常协调整合功能被削弱或被瓦解所导致的(朱海娟,2008)。

三、基本理论与概念

(一)人格理论

1.潜意识

弗洛伊德在早期的心理结构说中,将人类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cons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和潜意识(unconscious)三部分。意识指机体能够察觉的思想、情感和对外在环境的感觉;前意识指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机体才能察觉的精神活动;潜意识则指那些机体即使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无法察觉的思想、情感等。潜意识理论是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

弗洛伊德认为,由各种原始本能和欲望构成的潜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最底层,是储藏生物性本能能量的仓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这些本能与道德、法律、风俗等不相符,而被前意识压抑到潜意识中。他还提出,潜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严重影响机体的性格和行为,还能引起情绪问题,将原本属于意识的东西压抑到潜意识,潜意识冲突就会促使症状的形成。

在此基础之上,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用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也就是说,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都包含在集体潜意识中,它注入每个个体的内心深处,但从未出现在个体意识中。它完全来自于遗传,其主要内容是原型(archetype或protoype)。荣格认为,人的活动主要受这种集体潜意识的影响。

弗洛姆将潜意识概念扩展到了社会,而不仅仅限于性,由此提出了社会潜意识。社会潜意识对其所属的成员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人格结构说

人格结构说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一个基本论述。他明确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它们是用来指心理过程的,而非人格运作的解剖部位。人格的运作是三者的整合,其中本我是生物要素,自我是心理要素,超我是社会要素。传统的弗洛伊德观,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而人格的动力将精神能量分配到三者中。由于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在分配中得到较多能量的一方,将成为人们的行为决定者。

(1)本我

本我是从个体出生时即存在,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由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它是遗传来的,大部分属于潜意识范围,不被个体所察觉;它遵循快乐原则,毫无约束的寻求生理的满足,不受理智、社会道德及行为规范的制约。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满足本能的需求,避免痛苦。

(2)自我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现实部分,它与外部真实世界相接触,起着控制、调整和治理人格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本能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使本能冲动获得最大满足的同时,又与外部世界和超我维持和谐关系。它遵循现实原则,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从事实际而合乎逻辑的事,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如果说本我是情感,那么自我就是理性,它能分清内心想象与外界现实之间的差别,并对本我盲目的冲动加以检查和控制。

(3)超我

超我是由自我中分化、发展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上层部分。作为人格的审判单位,它掌管道德规范,关心行为的好坏与善恶。超我代表理想,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功能是审视、评价及管束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它追求完美,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它遵循道德原则,要求自我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满足本我。超我的内容因人而异,一个拥有健康超我的人,知道遵守哪些原则和界限才不会对他人构成障碍,而哪些又是个人的局限,能宽容对待,而不至于使人显得固执、刻板、焦虑。

当然,人格结构中的这三部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它们都处于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状态,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系统。

3.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重视人格发展的阶段问题,根据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腔期(oral stage)(0~ 1.5岁),是个体性心理发展的最原始阶段,性力集中在口部,靠吸吮、吞咽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和满足。婴儿如果没有满足于这种活动,个体可能不信任他人甚至是自己,会畏惧爱以及形成亲密关系,而且可能会存在低自尊问题。

(2)肛门期(anal stage)(1.5~ 3岁),这一阶段幼儿对肛门活动特别感兴趣。如果这一活动在幼儿时代得到满足,长大后会具有创造性和高效率性,反之个体将不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愤怒,否认自己的力量,缺乏独立意识。

(3)性器期(phallic stage)(3~ 6岁),性欲区为外生殖器。这一时期,儿童对性表现出好奇,男孩可能形成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女孩则易形成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如果这一阶段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个体对自己的性欲及对异性的感觉不能完全接受,甚至不能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

(4)潜伏期(latency stage)(6~ 12岁),这一时期,由于道德、美感、羞耻心等心理力量的发展,性力受到压抑,但并未消失,而是转向社会需要的一些活动,如学习等。如果儿童在这一时期遇到不良的诱导,则可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性偏离。

(5)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到成年期),其特征是对异性的爱。这一时期,生殖器成为性感区。

弗洛伊德认为,在前三个阶段中,成人的人格已基本形成,包括爱与信任、对消极情绪的处理以及性的积极接纳态度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早年环境和经历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很多心理变态、心理冲突都能追溯到早年的创伤性经历和压抑情结。

(二)焦虑理论

焦虑(anxiety)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由一连串自我无法控制的刺激引起。这是一种可以激发机体去做某事的紧张状态,它源于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为争夺有限心理能量而引起的冲突,其作用是向自我发出危险信号,以便自我采取对应措施。在弗洛伊德看来,焦虑情感的最初起源是出生。焦虑服务于自我保存的目的,它可能是恐惧自己内心的危险,也可能是恐惧外部世界里的危险。根据焦虑与自我的三种依赖关系,可将它分为三类: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1.现实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reality anxiety)是因存在于现实环境中的危险和威胁而产生的焦虑,它与真实威胁的程度成正比。这种焦虑与逃避反应相联系,是一种“自我保护”本能的表现。焦虑原因可能是已发生的事情,如亲友死亡,也可能是将要发生的事情,如即将来临的考试。

2.神经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neurotic anxiety)产生于现实性焦虑基础之上,它是当机体意识到自己的本能可能导致某种危险时产生的焦虑。在本质上,它是被转换了的力比多,常常是在害怕本我不能控制本能冲动而导致不良后果时产生,但它与危险无太大关系。使自我逃避本能的欲望,同时表现出外在的应对性行为或症状(如紧张、逃避等)是神经性焦虑的目的所在。它通常的表现形式有游离性焦虑、恐惧症、惊恐症。

3.道德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moral anxiety)源于对自己良心的恐惧,是机体想到或做了某些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时,因惧怕受到惩罚而体验到的罪恶感和羞耻感。它是因超我约束而产生的焦虑,不涉及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纯内心的冲突。

(三)防御机制理论

防御机制是一种在自我中自动进行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一种心理平衡(C Polmear,J Fabricius,2005)。弗洛伊德认为,机体的内在冲突引起焦虑,为避免焦虑的产生,以及避免与外界危险相抵触,自我会根据本我的状况,自发做出一系列反应,这一系列反应就是自我防御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个体的本能愿望可能得以修饰,力比多驱力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安娜·弗洛伊德将防御机制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十种:压抑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移置作用、升华作用、倒退作用、心力内投、抵消作用、合理化以及固着(沈德灿,2005)。

自我防御机制的意义是双重的,它虽然是自我采取的保护措施,但其使用不当,可能会控制自我,削弱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以致出现失去自我的症状。过分依赖防御机制式自我保护,可能导致个体行为、人格或神经功能的问题和障碍,阻碍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防御机制未能奏效,自我可能因丧失支撑而被焦虑压倒,进而导致精神崩溃。

复习巩固

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

2.简述焦虑及其分类。

第三节 咨询与治疗技术

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与治疗技术是一种针对精神疾病的治疗,这种咨询与治疗在时间上拖得很长。咨询师与来访者每周会面几次,每次约50分钟。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半卧在躺椅上,咨询师则坐在其侧后方,这样可以避免来访者因看到医生而分心,有助于来访者放松。咨询过程中的主要策略是,让来访者通过对病因的顿悟(insight),去解决其潜意识的内心冲突。这种顿悟指允许来访者在毫无拘束的情景下,尽情倾吐自己以往的情绪困扰、动机冲突,进而做自我检讨,当这种检讨反省达到某一程度时,来访者产生茅塞顿开之感。为达到这一目的,精神分析常用以下治疗技术:

一、催眠、自由联想与积极想象

催眠、自由联想与积极想象是西方当代精神分析技术演变的主要轨迹,它涉及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在放弃催眠之后创建了自由联想技术,它与催眠有着不解的渊源,而积极想象是荣格对自由联想的直接扩展。

(一)催眠

催眠(hypnosis)是指人为的诱导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意识恍惚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类似睡眠而又非睡眠,主要的诱导方法有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力、想象等。被催眠者的特点是自主判断或自主意愿行动减弱甚至丧失;感觉和知觉被扭曲或丧失。

1.催眠的要求

使用催眠的咨询师应注意,规范的、专业的催眠必须有良好的催眠条件和环境,有标准的催眠室和特殊的布置。通常应注意以下方面:

(1)房间。房间的大小要适宜。房间太大,容易分散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太小,容易使被催眠者感到压抑,一般以10~ 15平方米为宜。

(2)光线和照明。催眠室内应避免太强的光线射入,也不宜有太强的照明,用比较柔和的灯光间接照明为佳。

(3)室温和室内布置。室温不宜过冷或过热,过冷、过热都不利于被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在25度为宜。室内布置应简单、典雅、暗淡,给人以沉静和安全的感觉。

(4)声音、气味、空气。催眠室内应保持安静,以避免噪音的干扰,不要有异味,还应保证空气新鲜,给人以宽松、舒适的感觉。

(5)用具和设备。要有特制的催眠床或催眠椅,有专用的催眠灯和摆钟等催眠用具。

2.催眠的步骤

在实施催眠之前,必须让来访者清楚地了解催眠及其效果;对儿童进行催眠治疗时,必须先获得其监护人的许可,然后方可进行。一个完整的催眠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申荷永,2004):

(1)催眠感受性测试

不是所有来访者都能进行催眠治疗,有的来访者受暗示性较强,且对催眠术持信任态度,催眠即可进行,而有的人则不然。所以,催眠正式开始前要对来访者进行催眠感受性测量。其常用的测验方法有“举手法”、“抬手法”、“摆手法”、“双手浮动法”以及“躯体摇动法”等。这些方法既可以对来访者的催眠感受性进行测量,也可以作为催眠的必要准备。

(2)催眠的放松与诱导

来访者身体的紧张和心理上的抗拒会阻碍治疗的进行,所以催眠的首要任务就是使来访者放松。根据来访者接受催眠的感受程度,放松可分为全身放松(一般从头顶开始)和局部放松(多以眼睛为对象)。也有的方法是利用身体的紧张或眼睛的疲劳来做催眠诱导。咨询师在对来访者做放松时,要配合适当的暗示性指令。

(3)进入催眠

在进入催眠时,咨询师要适时地发出催眠指令(也包括唤醒指令),且指令一定要简洁明确,让来访者能明晰、形象地理解,尤其是唤醒指令。常常会有些生理指标显示来访者已经进入催眠,如呼吸加深且均匀、心律变慢等。

(4)催眠治疗

根据治疗目标的不同,催眠可分为适应性治疗、消除病症治疗、分析与解除病症治疗等。当然,也可利用催眠对来访者的早期记忆和创伤事件进行资料收集,以作为精神分析的一种辅助方法。催眠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暗示、诱导与想象。

(5)催眠结束与评估

利用唤醒指令将来访者从催眠状态中唤醒,催眠结束。常用的指令包括倒数“3— 2—1”、击掌声或在催眠中设置自动回复指令(如做出了某种特定动作)等。一般而言,第一次催眠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但随着来访者的积极配合,进入催眠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且也会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催眠不是可以治疗所有的精神疾病,它的治疗范围包括各种神经症、一些生理障碍、儿童行为障碍、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等,也可做增强自信心、增强行动力、提升销售业绩、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克服恐惧等治疗。它也有其禁忌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来访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以及对催眠有严重恐惧心理的人。

扩展阅读

生活中的自我催眠现象

在牙齿痛的时候,你知道自己该去找牙医。但是你心里害怕,一直抗拒着,直到痛得受不了时,才到牙医那里去。就在挂号看牙医的那天早上,你的牙齿还痛得不得了。但你下定决心出门时,牙齿的疼痛就好像平和了一些。当你越来越接近牙医诊所时,你牙痛的程度越来越轻,最后竟然一点都不痛了。当然,你的牙痛并不是真的好了,而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医学奇迹产生了。因为你长久以来对牙医的恐惧,使你的大脑突然产生拒绝承认牙痛的现象,以此找到不看牙医的借口。不再牙痛的你马上转身回家,觉得自己一点事也没有。然而,一旦你回到家里,可怕的牙痛又来了,而且可能痛得更厉害。

因为恐惧,使你催眠自己进入否定牙痛存在的状态。你那根发炎的牙神经也暂时接受这个建议,服从、接受这个来自内心的指令。但是一旦这自我催眠的状态被破解,你马上就又回到现实之中。

——www.tspsy.com

(二)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要求来访者讲出进入自己意识的任何内容,无论其多么微不足道、荒诞不经甚至猥亵下流,都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它是咨询师用来了解来访者潜意识层面的愿望、幻想、冲突以及动机的基本工具。

1.自由联想的步骤

自由联想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引导来访者说出联想的内容以及分析来访者报告的内容并解释。要让来访者能自由联想并说出其内容,就需要建立真诚而信任的咨询关系。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创造宽容的、不加评价的闲适气氛,使来访者能够自由反应。在此之后,不仅需要鼓励来访者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摆脱各种抑制,更需要帮助来访者建立各联想之间有意义的联结,使其将潜意识材料带入意识中并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咨询师应保持沉默和中立,只在来访者想不出或说不出时才略加提示。最后分析来访者说出的内容,并从中找出隐藏于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同时反馈给来访者,以咨询双方都认识到治病根源为终止。

2.阻抗及其处理

在自由联想过程中,许多来访者虽然能努力进行自由联想,但却不那么愿意说出其联想的内容,他们常会说大脑一片空白,没什么好联想的。这种情形即为阻抗(resistance),因此处理阻抗是咨询师在此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阻抗是指可能阻碍治疗过程或者阻止来访者接触其自己潜意识层面内容的所有因素(谭晨,2010)。它来源于自我,是自我在顽固地坚持压抑时所保留的,其中包含了许多来访者过去的、最为重要的东西。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任务是设法探寻阻抗,而不是预防其发生。来访者所出现的阻抗常常是其心理症结之所在,它的存在说明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从而不能建立共同努力的合作关系。通常,出现阻抗的标志主要有来访者联想失败、远离所涉及的主题、突然停止不语、回避所谈话题等,也可能伴有不适当的冲动行为,如迟到、忘记预约时间或者想停止咨询等。

3.词语联想

荣格采用词语联想(word association)代替催眠来进行临床性诊断与治疗。这种咨询技术是让来访者按照一种简单的规则,对一些特定的刺激性词语,做出自己的联想和反应。联想的工具是一张写有100个词语的纸,然后告诉来访者,在听到和理解了刺激词语后,尽快说出他联想到的第一个词。用秒表记录刺激出现和做出反应之间的间隔时间。

荣格在研究此技术时发现了情结(complex)的存在及其作用。情结是指被压抑或被忽略的、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情绪性的观念,这种观念表现于行为,多带有反常的性质。荣格认为,在来访者的反应时之外,其反应回答的词语的词义、回答的错误或口误、面部表情及有关非言语线索等,都可作为深入分析的情节指标。

(三)积极想象

积极想象技术的出现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不解的渊源,它是荣格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获得的智慧与灵感。同时,它也是对弗洛伊德自由联想的直接扩展。在达里尔·夏普的《荣格心理学词典》中,积极想象被定义为通过自我表达的形式来吸收潜意识的方法(申荷永,2004)。它是直接获取潜意识的技术,许多人把它称之为“睁着眼睛做梦”。

积极想象与意识性的发挥相反,它所导演的剧情是“要迫使观众的参与;一种新的情景被推出,其中潜意识内容在清醒的意识状态被展现出来”(荣格,1977)。积极想象分五个基本步骤:

1.从意象开始

积极想象是主动接触潜意识的。潜意识中,常常充满了带有情感冲动、意象性以及象征性的内容,所以,积极想象可以从某一被引发的情绪状态开始,直到自发出现某种意象(即将无形的心情意象化),积极想象即可开始。在这一过程中,某种物体内在的声音、任何视觉影像、幻想以及梦境都可以作为获取意象的开始。

2.观感意象

观感意象也就是对潜意识的意义与作用进行内视和感受。心理分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有意或者刻意的认识或分析,而是包容身心的感受与体验,此时,咨询师常用的两个术语是把握与感受。这一观感的过程也是一种与潜意识意象的直接对话过程。用自己的整个身心,从这种对话和交流中吸收来自潜意识意象的气氛和意义。

3.呈现意象

在对意象进行观感之后,就要赋予内在的意象以某种适当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文字、绘画,也可通过舞蹈或音乐等,来呈现这种内在的意象和观感,其中绘画是积极想象中最常用的形式。

4.赋予意象以意义

使用积极想象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到使用的目标与效果,并赋予其积极的、健康的与治愈的意义。此技术的目标在于使来访者通过坚持积极想象的练习,以致其想象和意象不再任意受意识的控制,并能让事物自发地出现。这也意味着来访者获得了新的、能接受与容纳非理性及不可信的事物的心理态度。这种态度的获得与转变,就是意识的升华、人格的扩展及提升。

5.付诸意义于生活

心理分析的最终效果是要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因此,咨询师要鼓励来访者,将积极想象中所获得的积极意义展现到现实生活中,以此让来访者与来自潜意识的意象及形式一起生活;或将之纳入生活,与之发生实际关系,从而展现出潜意识内所包含的无限的意义,并将之融于生活之中。

二、梦的分析

梦的分析(dream analysis)和梦的工作是精神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及实践,对于很多专业的精神分析家来说,有梦就足够了。梦,可以帮助咨询师深入地了解心灵的运作;可以营造和烘托咨询的气氛;可以沟通意识和潜意识,以整合自我与本我、培养自性化的发展。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做梦者潜意识内冲突欲望的象征,是一条迂回的、通往潜意识的道路。通过对来访者梦境的解释,可以发现其最终被压抑的欲望。在精神分析中对梦的解释有三种技术,分别是联想分析、扩充分析和积极想象。

(一)联想分析技术

运用联想分析法,可以获得具体的个人资料,以及有关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它包括自由联想和直接联想两种技术。

使用自由联想的技术对梦进行解释,是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弗洛伊德释梦的第一原则是,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这种愿望是被压抑了的。他认为,即使那些梦令人焦虑、恐惧,也都可以将之纳入到愿望的满足这一原则之下进行分析。他对梦的分析,可以通过五个方面体现(张伯华,刘天起,张雯,2010):

1.梦的润饰

指梦醒后,将梦中的材料系统化以掩盖真相。也就是说做梦者为了使梦合逻辑一些,或想隐藏一些东西,往往会无意识地修改加工自己的梦,以伪装它。伪装的方式有浓缩、凝聚、代替以及暗喻、投射等。

2.显梦与隐梦

显梦是梦的表面现象,指梦者醒后能记得并陈述出来的梦境。隐梦是梦的本质内容,指隐藏在梦的背后的潜意识动机和欲望。做梦就像制作谜语,显梦是谜面,隐梦是谜底,而梦的分析过程就是猜谜的过程。

3.梦的象征作用

它可以说明隐梦的象征与梦的解释之间存在的固定关系。这种方法的使用要以自由联想的结果为根据。

4.梦的凝缩作用

也就是显梦的内容以压缩和简化的方式出现,但凝聚着许多隐梦的内容。它也可能是在梦中将现实生活中的几个人的特征凝聚到一个人身上。

5.梦的移置作用

梦者在梦中会将压抑的观念、欲望换成一个不重要的观念,但在梦中却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咨询师既要了解梦的字面意义,更要理解它所隐含的寓意。

荣格认为自由联想可能会导致远离或脱离梦的本身,它并不是梦的本意,而是梦者的情结。因此,应用直接联想法进行梦的分析,也就是将梦者所联想到的内容回归到梦中内容的象征或象征意义上来分析。

(二)扩充分析技术

扩充分析(amplification)是荣格分析梦的方法,也是直接联想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方法是将工作的水平放在原型及其原型意象上,集体潜意识是其工作的重点。它意味着在解析梦中的比喻、隐喻和象征时,要将之放在神话、历史和文化等水平上。

在进行扩展分析时,要促使来访者放弃对梦中意象纯粹个人与个体的态度,让其以自己作为原型能量中的存在进行体验,从而发挥原型及其意象的治愈功能。

(三)积极想象技术

积极想象在释梦中的运用,更注重的是梦者从梦中所获得的体验与感受,包括身体的反应及感觉。此方法让梦者对整个梦境进行描述,形容梦中的任何细节,然后顺着其中某一线索,进入潜意识的气氛,以生动、丰富其梦中的意象。积极想象释梦法的实践意义与作用在于,让梦者在生动与丰富的梦的工作过程中获得治愈。

(四)阿德勒对梦的解释

阿德勒对梦的解释看法与弗洛伊德的看法大相径庭,他断言梦表现了个体对所面临的生活问题的态度,它是人类心理活动最富创造性的一部分,通过对它的解析,可以掌握个体大量生活风格的信息。阿德勒揭示了梦与生活风格的联系,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梦的目的是支持生活风格,并引起适合于生活风格的感觉,同时抵制常识的要求。当个体面临一个不希望用常识来解决的问题时,他会用梦所引起的感觉来坚定他的态度。生活风格是梦的主宰,个体通过梦将自己的生活风格与当前问题联系起来。阿德勒还进一步指出: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自我催眠,它的全部目的就是构建一种让我们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沈德灿,2005)。

三、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transference)与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是精神分析过程中重要而特殊的心理表现,也是影响精神分析进程及其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促进使用精神分析技术进行治疗与治愈的方法与手段。它们所涉及和表达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动态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获得治愈的效果。

(一)移情

移情是最有价值的精神分析资料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成功的最大障碍。它是指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将潜意识内对某一特殊对象(如父母、情人或仇人等)的情感,转移至咨询师身上。其中,对咨询师产生的爱的感情为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产生的恨的移情为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移情属于对过去的再现,是来访者依照过去的经验对目前情况的错误解释。如果能对来访者的移情反应进行合适的处理,就能让其体验到过去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无法有意识获得的。由于所有的来访者在过去生活中都有过被拒绝的经历,所以当来访者潜意识中过去被压抑的仇恨感和被禁止的性渴望被唤起时,来访者就会对咨询师产生强大的、对抗的心理趋势。

在精神分析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通过移情来迫使来访者的力比多脱离在病症上的集结,而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固着的力比多通过移情的作用,恢复其原本的自由和动力,并重新发挥其心理能量的功能。但是移情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它也可能成为咨询的障碍。来访者可能通过移情而变得依赖于咨询师,从而在其潜意识中就会拒绝治愈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对治愈过程的抵抗。对此,弗洛伊德提出了“节制原则”,即咨询师不能给予来访者任何情感反应,而只能对其移情的动机进行解释(申荷永,2004)。

荣格在分析心理学临床实践中,将移情、原型和集体潜意识结合起来,并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出更加实际的作用。

(二)反移情

反移情指咨询师将自己潜意识内的对特定对象的某种感情,转移与认同于来访者,而由此产生不良后果,导致咨询失败或发生纠葛(车文博,1992)。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反移情既是咨询师的一种移情反应,也是他们自己的一种阻抗,所以提倡要首先对咨询师进行分析。现代精神分析则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反移情,咨询师可以觉察并理解来访者对自己的移情反应,以此来理解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要采取节制和中立的态度。如果咨询师对自己的内心冲突认识不清,则会妨碍咨询。

四、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咨询技术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技术以外,阿德勒的一些独特治疗技术也已成为诸多治疗模式的常用技术。在这里对其中一些技术做简要的介绍。

(一)个人逻辑

个人逻辑是一个用来描述个体观念和价值体系的术语,个体在感受所发生的事情并采取行动时,用这些观念和价值体系来思考问题。当来访者对社会生活的要求与基于自己的个人逻辑所得出的结论相冲突时,就会导致问题的出现。这时,咨询师要通过描述来访者的观念和假设的方法来指出一系列的探索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来访者了解他自己的个人逻辑。

(二)反建议技术

反建议技术指建议来访者关注、甚至是夸大其症状行为。这一技术对于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很管用。对这类来访者进行强化状态的介入,反而会消除他们的逆反。使用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来访者有反抗大人期望的倾向,如果咨询师此时要说服他们放弃这种不恰当的行为,势必会遭到反抗。但是这时如果强化其症状,反而容易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当来访者以夸张的方式表现问题行为时,这些行为就显得愚蠢了。

(三)鼓励

鼓励是阿德勒学派咨询中最基本的技术,这一学派的咨询师不把来访者当病人,而是认为他们只是缺乏勇气而已。咨询师最主要的任务是鼓励来访者,给他们一种自我价值感,让来访者按本来的样子接纳自己。咨询师在运用鼓励技术时要做到心态公正、判断准确,并能预见鼓励来访者要做的努力是什么、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鼓励与同情、讨好或赏赐等同,要避免来访者对别人产生依赖。

(四)仿佛技术

仿佛技术通过鼓励来制造假设的角色扮演情景,使来访者通过想象并表现出自己想要实现的样子,以建立其生活方式。咨询师可以鼓励来访者每周做一次角色扮演的幻想。角色扮演是否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访者能通过它来减轻失落感。尤其在来访者对自己的评价有所察觉时,使用仿佛法非常有效(T.J.Sweeney,1998)。

(五)按钮技术

按钮技术即咨询师让来访者像切换按钮一样,分别描述快乐的和痛苦的经历,并提示其对相伴随的不同情感进行体验观察,使来访者通过切换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来意识到自己控制情感的自主性。运用此技术时,咨询师可运用视觉化历程,要求来访者回忆一段非常愉快的经历,然后再回忆一段不愉快的经历,最后再想象一件事件,同时,让来访者体验往好的一面和往坏的一面去想时的不同感觉。咨询师会送给来访者两个按钮:消极钮和积极钮,然后鼓励来访者面对未来事件时,可以通过选择按哪一个按钮来决定自己想要的感觉。

复习巩固

1.简述催眠所需要的环境。

2.简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咨询技术。

第四节 咨询与治疗过程

一、咨询与治疗的基本过程

描述在咨询开始后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一些怎样的阶段以及如何结束是精神分析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在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咨询与治疗过程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弗洛伊德时代认为,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只需关注来访者单方面的精神过程,而咨询师只处于不卷入、中立的观察者地位。而发展至今,咨询师们认识到这一过程需要关注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深层互动,双方的关系是集中的焦点,从只关注一人的心理发展到关注两人的心理,咨询双方同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试验性分析阶段

在此阶段,咨询师要明确来访者的问题,并确定它们是否能用精神分析治疗技术来解决,也即是确定该来访者是否适合做精神分析治疗。这一阶段主要有两个步骤:

1.宣泄

在咨询的初始阶段,让来访者诉说自己的故事。来访者主动倾诉自己的病情以及过去与现状是精神分析所特别强调的。在这一步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一般采用自由联想技术,使来访者放弃以往的压抑,自由表达内在的本能,并通过联想和表达的过程,无意识的地宣泄、倾诉内心的创伤。用类似于宗教忏悔的形式让来访者说出自己的隐情或症状,是荣格心理分析在这阶段中主要采用的方式。而阿德勒在这一阶段不仅让来访者说出症状和过去的经历,咨询师还会通过主动提问、设计问卷的方式,以对来访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疾病的形成过程进行更详细的了解。

2.分析

不管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还是荣格心理分析,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要对症状形成的过程以及来访者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也要对在咨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治疗现象进行分析。分析不只是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咨询师都必须根据自己所持的理论,对来访者的倾诉及其表现出来的症状等进行分析。当然,这里的理论必须是精神分析理论所运用的整个概念系统或语境,这里所说的分析也特指本学派语境下的咨询双方的语言演绎过程,甚至也包括精神分析过程所营造起来的特殊的情绪氛围(严由伟,2011)。在分析过程中,要不断搜集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与来访者领悟的情况不断地对分析思路进行调整。

(二)正式咨询与治疗阶段

正式咨询与治疗大体上分为四个步骤:

1.第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移情与阻抗处理。咨询师借助移情关系,给予恰当的解释与疏通,从而促进来访者改变长久以来难以改变的一些潜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在治疗的每一阶段,来访者都可能产生阻抗现象。此时,咨询师需要从阻抗中把握来访者的阻力,并促使指向康复的力量得到加强,从而化解阻抗。

3.在处理移情和阻抗的过程中,来访者需要对其进行领悟,这是正式治疗的第三步。领悟就是要来访者体会其内心所隐藏的动机和面对潜意识境界时的情结。来访者的领悟过程不仅是对自己深层心理的探讨、人格的剖析、潜意识欲望和动机的识别、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也是对自我过分防御的解除、深层人格结构的调整、疾病状况的逐渐消除以及内心症结的消除过程。

4.在领悟的过程中,正式治疗进入第四步,也就是修通(working through)阶段。

修通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来访者实现真正而彻底的领悟,使疗效得到进一步巩固,且要求来访者在现实中加以锻炼。修通时经常会出现反复与曲折现象,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的联想和回忆会不断显现于来访者脑中,咨询师需要随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的领悟得以扩展和加深。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看来,修通就是整合来访者的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从而进一步促进人格结构的协调。它要求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参与工作,克服改变所带来的阻抗。荣格心理分析治疗的转化阶段是修通的沿袭与发展。但在荣格看来,无论是对症状的看法,还是对自我的认识,转化都必须是咨询双方都做出改变。重新定向阶段是阿德勒疗法对修通的一个变式。阿德勒强调,要对来访者进行引导、教育,使其将洞察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并独立做出新决定。

(三)结束阶段

在咨询中,来访者顺利克服了移情、阻抗等,并逐步达到了领悟和修通,自我得到了一定的成长,此时咨询就会进入结束阶段。在这一阶段,来访者会表现出用较适应的方法去处理以前无法接受的东西,也越来越生活在真实而非移情性神经症中。当症状被消除、不良性格特征被改变,咨询双方又都同意结束治疗时,咨询结束。这一时期,所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分离焦虑。来访者已消除的症状可能突然变得严重,原来的理解和领悟可能被突然推翻。这是来访者不愿结束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所出现的阻抗,是另一种移情的表现形式。当来访者真的解决了移情,且真心愿意结束治疗时,即可恢复原来所获得的领悟。真正结束咨询,来访者可能需要较长的心理适应过程,这也是其独立和成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正确面对现实,打破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二、评价

(一)贡献

首先,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是一种人格理论,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它的一系列治疗方法和技术,对精神病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精神病学的发展。它使得精神病学家们对人类精神现象的变态发展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也指导着他们日常的治疗工作。现在,各种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方法都已渗透到精神病学的日常实践中,包括个人治疗、小组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等。

其次,精神分析不仅是作为一种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作为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是一条通往了解人们日常精神功能、从婴儿到老年各个不同阶段人类精神现象发展状况的道路。作为一种发展理论,它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法律、家庭研究做出了贡献。

最后,弗洛伊德在治疗中发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道路,因此,他将梦的解释发展成为了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新方法,用以发现神经症来访者被压抑的欲望。作为将梦的解释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第一人,他为我们提供了解释梦的工具。

(二)局限

精神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完成一个治疗目标,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相当巨大,可以说是一种奢侈的治疗,对低收入的来访者使用这种方法有一定困难,这不利于精神分析的广泛使用。

2.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解释性很强的理论,这就对精神分析咨询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他们必须接受长期的训练,有良好的医学背景,并熟悉心理动力学理论。而且也需要来访者有很好的悟性,这显然就不适用于失去自我意识的精神病来访者,也就难以对精神分析进行推广。

3.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足。精神分析在未加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资料的搜集,对来访者所说的话也并不是客观地全部记录,而是在咨询后才做回忆记录,这就可能造成资料的歪曲和遗漏,从而不能正确地反应实际情况。而且,弗洛伊德不主张对资料进行量化研究,所以不能断定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其统计学意义。这些在研究方法上的不严谨性和具有的某种神秘性,使得人们怀疑其整个研究的科学性。

复习巩固

1.简述精神分析疗法的贡献。

2.简述精神分析疗法的局限。

扩展阅读

我国的“弗洛伊德热”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在哲学、心理学、医学、文艺和出版等各界,出现了一股“弗洛伊德热”,尤其是在青年人中。我国出现的“弗洛伊德热”主要表现为“四热”:

1.出版热。仅在1986年一年间,我国就出版了十几部弗洛伊德的译著、专著。

2.购书热。弗洛伊德的书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就拿1987年3月出版的《梦的解析》第一版来说,就印了十二万五千册。

3.听课热。对弗洛伊德的课,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很多人选,课堂几乎座无虚席。

4.探索热。我国开始出现对古典弗洛伊德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以及弗洛伊德与心理学、医学、美学、文艺学、神话学、社会学、哲学等关系的客观探索。

应当说“弗洛伊德热”在我国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它的出现既有国际背景(国际上对弗洛伊德主义思潮的重新评价),也有学术上的原因(虽然从宏观来看它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但从微观来看,却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具有某种具体的真理性),还有当时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因素(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们解除了传统封建思想残余的束缚,开始对西方人文科学领域进行探索,这就涉及了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当然也就包括了对弗洛伊德主义的探究)。

小结

1.弗洛伊德将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

2.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说中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

3.潜意识是不能被人意识到的较深的心理部分,它包括那些不被社会道德、法律所容纳,而被压抑到意识之外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

4.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

5.焦虑是一种个人对来自内外部的判断不明确的某种危险的痛苦体验。它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

6.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在自我中自动进行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一种心理平衡。

7.自由联想要求来访者讲出进入自己意识的任何内容,无论其内容的性质如何。它是咨询师用来了解来访者潜意识层面的愿望、幻想、冲突及动机的基本工具。

8.移情与反移情是精神分析过程中重要而特殊的心理表现,它们所涉及和表达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动态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获得治愈的效果。

关键术语表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焦虑 催眠 阻抗 词语联想情结 积极想象 扩充分析 移情 正移情 负移情

本章复习题

1.精神分析的缔造者是(  )

A.荣格

B.弗洛伊德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

A.真我

B.本我

C.自我

D.超我

E.忘我

3.在人格结构中,遵循现实原则的是(  )

A.超我

B.本我

C.自我

D.伊底

4.在弗洛伊德看来,在人格发展中对人格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时期是(  )

A.口腔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E.成熟期

5.在焦虑中,属于“自我保护”本能表现的焦虑是(  )

A.神经性焦虑 

B.道德性焦虑

C.恐惧性焦虑 

D.现实性焦虑

6.精神分析学认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在于(  )

A.恐惧

B.本能

C.焦虑

D.心理冲突

7.下列来访者中不能进行催眠治疗的是(  )

A.神经症 

B.儿童行为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

E.脑器质性精神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8.个体作为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的是(  )

A.梦

B.焦虑

C.阻抗

D.情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