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治疗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从而促进其人格成熟。因为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要是依靠心理学的方法来进行的,是与生活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或其他物理疗法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称之为心理治疗。由于一种疾病可以采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如焦虑症既可用支持疗法也可用行为治疗,而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又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在我国医学界,一般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是指是以医学心理学各种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通过医生的语言、表情、知识、态度、行为或借助于电子仪器,改善患者的心理条件,促进机体的代偿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消除心身症状的过程。

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心理治疗与精神刺激是相对立的。精神刺激是用语言、表情、动作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则相反,是用语言、表情、动作、姿势、态度和行为向对方施加心理上的影响,解决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心理治疗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减轻或消除使患者痛苦的各种情绪、行为以及躯体症状),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就是生活中最值得提倡的心理治疗方法。

由此可见,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朋好友间的解释、说明、指导等趋势的交往与沟通,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心理治疗作用。而狭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以促进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流派很多,方法各异。但目的都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心理治疗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从而促进其人格成熟。心理治疗使被施治者能以较适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适应生活。因为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要是依靠心理学的方法来进行的,是与生活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或其他物理疗法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称之为心理治疗。

(二)心理治疗适应征

心理治疗在不同学派理论的影响下,方法各异,适应对象也有所不同。一种心理疗法的选择是否适当,往往影响治疗效果。

从广义上来说,心理治疗不仅广泛适用于精神科临床,在综合医院的其他科和预防医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甚至还可应用于一般正常人。例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需与周围人群交往,如果参加集体心理治疗训练班,可以互相讨论,训练如何与人相处,提高交往的能力,有助于适应社会生活。

从狭义上来说,任何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都可以用心理治疗作为主要和辅助手段。由于一种疾病可以采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如焦虑症既可用支持疗法也可用行为治疗,而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又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因此,我们还必须根据不同心理障碍和治疗对象的条件,选择最佳心理治疗方法。一般认为,常用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如下。

1. 社会心理刺激引起的各种适应性心理障碍

诸如一个人未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等原因,而表现为心境不悦、自责自卑、悲观失望等,常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和环境安置等。遭受突然的生活事件刺激表现急性心理障碍时也可使用心理治疗。

2. 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

内科病人患有躯体疾病而无求治欲望或治愈信心,甚至将自己疾病看得过分严重,或者躯体疾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等,都需要用个别心理治疗,通过安慰、支持、劝慰、保证、疏导和调整环境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等有关因素,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来战胜疾病。

3. 心身疾病

常见的心身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紊乱、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心因性肥胖症和偏头痛、雷诺氏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使用松弛疗法、默想训练、气功训练和生物反馈等方法。

4. 神经症性障碍

(1)神经衰弱需要支持疗法、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气功训练等综合治理。

(2)癔症主要以暗示疗法为主,对转换型癔症也可进行精神分析法治疗。催眠疗法治疗癔症是暗示治疗的例证。

(3)强迫症和恐惧症主要以行为治疗为主,因为强迫症和恐怖症被认为是在生活中习得的不良行为,必须通过特殊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减轻和消除病态的症状和行为,以新的、合乎要求的行为矫正取代病态行为。常采用松弛训练、系统脱敏、生物反馈和气功训练等办法。

(4)焦虑症,首先要帮助病人消除对急性焦虑发作所产生的种种精神负担和恐惧心理,结合病情的性质和原因采用支持疗法。配合交互抑制法和放松功可以较好地抑制焦虑反应。

(5)抑郁性神经症和疑病症,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给予鼓励、劝告、保证或暗示等方法。

(6)抑郁症,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应激和认知歪曲对抑郁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采用认知疗法具有一定疗效。

(7)精神分裂症的恢复期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目的是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的恢复,巩固疗效以防止复发。

(8)病态人格也可使用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认识个性的缺陷所在,并指导矫正行为的方法。

(9)性心理障碍,阳痿和早泄等性功能障碍可以用治疗手段包括性教育、性感集中训练等。

(10)酒精中毒和药物依赖等可用家庭治疗、厌恶疗法和环境改变等治疗。

(11)其他精神科问题,如儿童行为问题,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精神发育不全的技能训练。

5.其他问题

(三)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定义上看,“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美国人哈恩(M. E. Hahn)的一段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据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专家对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是:①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②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③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做是咨询;④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1.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联系

在本质上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没有什么的区别。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是相同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心理咨询与治疗对象是难以划分,其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相同的,即都是主要依靠语言来表达各自的目的。

相似之处:

(1)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来访者采用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

(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目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在形式上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有所不同。

(1)工作任务不同。心理治疗是在帮助病人弥补“损害”,矫正已存在的问题;而心理咨询重在预防,重在“危机”出现之前的干预。

(2)工作对象不同。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有心理障碍的病人,是在临床情境中开展工作的,遵循医疗模式;而心理咨询的对象多为正常人或有心理问题的人,一般遵循教育模式。

(3)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

(4)治疗层面的不同。心理治疗一般涉及的是健康咨询,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更多的解决无意识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心理咨询涉及的是意识领域的问题,如职业选择、生活、工作、学习的指导等问题。心理咨询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

(5)咨询时间的不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有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一次至几次。

(6)治疗目标的不同。心理治疗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把咨询与治疗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往往咨询的过程中包含着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包含着咨询。钟友彬教授认为,现代心理咨询包括咨询、治疗、测验三个部分。我们应把广义的心理咨询看做是一个连续谱,一端是心理咨询,另一端是心理治疗。在这两个极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很容易区别的,但在相当广的中间过渡区域,两者难以区分。

二、心理治疗的发展现状

应用心理影响来治疗疾病的历史与医学的历史同样悠久。远古朝代的祭司、跳神、祈祷等活动,在当时之所以可以治病,主要在于心理的影响和自身康复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地形成了古代心理治疗的思想、理论和方法。

在我国,古代医学论著中记有很多关于心理因素作用的论述和临床经验。《灵枢》中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内》中则提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而“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些都阐述了大脑是心理活动器官,心理活动与内脏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心理活动失调可以影响躯体各系统的功能,导致各种功能障碍。在治疗疾病方面,《素内》中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的观点。《内经》中就有“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的疏导式心理治疗方法。《素五运动在论》中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记载。可见我国古代就已经认识到了任何一种情态,如果太过都会影响心理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创立了“以情胜情”“暗示解惑”“突然刺激”等心理治疗方法,以及气功、太极拳等健身治病的心身并治法。

在西方,心理治疗也源远流长。如,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使用的“暗示疗法”,公元1世纪形成并使用“音乐疗法”,18世纪后半叶梅斯麦尔(F. A. Mesmer,1733~1815)倡导的“动物磁力疗法”,19世纪末叶奥地利医生布洛热(Joseph. Breuer,1841~1925)只用谈话治愈女病人安娜(Anna. O)的歇斯底里症状等等。

不过,现代心理治疗——专业化心理治疗的形成至今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学术界一致公认的专业化心理治疗的奠基人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 Freud,1856~1939)。他根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里的中上阶层知识分子中的神经症患者(多为女性)的长期临床观察、诊断、治疗的经验,在法国精神病学家伯恩海姆(H. Bernheim)和神经病学家夏尔科(J. M. Charoct)的催眠术基础上,总结归纳创立了精神动力理论,并形成了体系化的精神分析治疗。这是一种单纯从心理途径解释并解决心理病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的20~50年代西方心理治疗中占统治地位,被称为心理治疗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行为治疗,也即行为主义心理治疗。1958年,南非心理学家沃尔夫(J. Wolpe)创立了“交互抑制心理疗法”,成为行为治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行为治疗不同于精神分析治疗,它是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以实验,特别是动物实验的发现为依据,是从生理心理学的方向来开展治疗的。这种方法对消除一些恐惧、焦虑症状,纠正儿童某些不良习惯和成人的异常癖好有肯定的效果,且方法简单,容易推广,是心理治疗领域里的另一大支柱,被称为心理治疗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开始兴起。这种心理治疗不是一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使用起来的。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以罗杰斯(Roqers)的“咨客中心”治疗影响最大。该种心理治疗的主题是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个人的潜能、维护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重视现时现地的体验,也称为体验过程疗法。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诞生和发展,扩大了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心理治疗的对象不再只是病人(主要指有心理疾患的病人),而且扩大到所有有心理困惑的人,还包括想要提高自己心理素质或行为格调的健康人。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还打破了传统的医患关系不平等的格局,强调治疗者与就诊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治疗者的作用在于促进就诊者心理上的复苏过程,帮助就诊者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以达到自我调整、自我改变和自我实现的目的,被称为心理治疗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治疗开始形成。这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影响较大的有合理情绪疗法和贝克治疗等。

在美国,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是最主要的三大流派。此外,还有许多相对独立的学派,如森田疗法等。近三十年来,心理治疗的发展速度很快。1959年,美国正式挂牌营业的心理治疗只有36种,1976年增加到了130多种,1986年竟增加到400多种。1963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心理治疗学分会,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在大、中、小学,职业介绍所,社会福利机构,产业界等领域内部纷纷设立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机构。第24届目标心理学会的资料表明,在美国每4000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其中,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占32%,咨询和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占22%。可见,在美国,心理治疗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和肯定的地位。目前,心理治疗正向整合的方面发展。据D. Smieh 1982年的调查,美国心理治疗者所采用的方法,41%为任选方法,可见任选治疗是最常采用的心理治疗,有人称之为实用性治疗和折中主义治疗。在美国有1/3~1/2的心理治疗专家称自己为折衷。A. R. Mahrer 1988年称之整合性心理治疗。整合最根本地解释就是冲破传统的理论框架,甚至将不同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同一病人身上。整合很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心理治疗研究与实践的时代思潮。

钟友彬教授将国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1.空白阶段

指1978年以前。这一时期涉及的几乎都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范围。故此作为专业化心理治疗的发展为空白阶段。

2.准备阶段

指1978年至1985年间。这期间共发表论文13篇,多次举办讲习班、培训班。1982年西安医科大学陈佩璋教授率先在综合医院开设了医学心理咨询门诊;1983年广州医学院赵耕源教授开设了全国第二家医学心理咨询门诊;1985年在上海,由几名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开设了“跨世纪心理咨询所”。以上为我国心理治疗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3.初步发展阶段

指1986年以后。这期间有关论文及成果逐年增多,各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都纷纷开展医学心理咨询门诊服务,许多高校也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陈仲舜教授在天津开通国内第一条“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在人员培训方面,开始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操作训练。1988年以来,先后在昆明、青岛和杭州举办了3期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这三次讲习班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心理治疗培训班。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及上海、湖南等地也以不同形式开办了各类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班。1990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并出版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讯》。1992年,颁布了《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1993年,黑龙江省科协、教委、卫生厅、公安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工作管理的通知》的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凡从事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省科协和省心理学会联合颁发的证书。”这标志着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已经得到了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法律条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