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咨询与高职学生

心理咨询与高职学生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心理咨询是当前学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的普遍方式和手段。其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已成为困扰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格成长和身体健康。因此,心理咨询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挖掘心理潜能,以利于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适应和发展是人生的两大任务。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在适应和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产生心理问题与冲突,学校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个体克服各种心理问题与冲突,使其成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快乐、幸福的人。

一、学校心理咨询

(一)含义

学校心理咨询指心理咨询教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病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学校心理咨询是当前学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的普遍方式和手段。

其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校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以积极的人的发展观为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学校心理咨询是以咨询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它不是一种指示性的说教,是耐心细致的聆听和诱导;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二)内容

一是以教育发展为中心的咨询内容: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与影响因素,促进学生最佳发展的教育、教学手段与途径等。

二是以校园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内容:如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调整,应试技能的提高,还有人际交往的技巧,升学、就业的选择等。

三是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内容:主要是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问题,如儿童的口吃、遗尿、多动症,青年期的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

二、高职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

(一)心理咨询的意义

1.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

就个体发展而言,高职学生正处在青年期向成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个体正逐步走向成熟,走向独立,尚未真正成熟与独立。况且,这一时期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尚未成熟,心理、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生活、环境、人生、理想、现实等种种问题,许多高职学生因为苦无良策或处理不当而陷入痛苦、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有的甚至出现过激或异常的言行。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已成为困扰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格成长和身体健康。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现在,国外许多企业在招聘职员时,要经过专门的心理测试,以选拔较有潜力的工作人员。运动员在参加重大体育比赛之前,要由心理医生对其进行特殊的训练,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紧张,树立战胜对手的信心。政治家为了在竞选中获胜,也请心理咨询专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形象。由此可见,心理咨询除了治疗心理疾病以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即能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潜能的发挥。高职学生多半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磨炼,没有遇到过挫折和打击,生活一帆风顺,因此,他们的心理素质相对较低,挫折耐受性相对较差,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也相对较肤浅。心理咨询不应仅限于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这一层次上,而应主动地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学、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等有关知识的传授,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使他们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懂得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更多地理解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质;更多地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哪儿是自己的最佳位置,如何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等。只有这样,心理咨询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对人们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过去我们只注重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智力素质的培养,忽视了他们心理素质的提高,这就像一只木桶,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木桶最低的那一块板一样,高职学生个人的潜能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心理素质这一块板是否得到充分重视。因此,心理咨询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挖掘心理潜能,以利于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新任务、新内容、新途径

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与思想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必须接受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指导。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本身来看,咨询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会对来访者起到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心理咨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在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治疗高职学生心理疾病,优化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和挖掘高职学生心理潜能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心理咨询的特点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不同于中小学生与成人。在生活环境方面,绝大多数人离开家庭和父母从四面八方来到大学校园,集中居住在宿舍中,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又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剧烈,是一个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接受心理教育和寻求心理咨询时也表现出与成人或中小学生不同的心理倾向,高职学生咨询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其一,有心理障碍时,可能自己认识不到,或即使知道也不寻求帮助。由于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多数同学对心理咨询的意义认识不太清晰,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觉得自己心理十分健康,没有疾病,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他们没有意识到心理障碍在每个人身上、每个活动领域都可能出现,不知道学习中的困扰,对考试的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造成的烦恼以及青春期的躁动都是心理上的困惑,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获得帮助与指导。因而,对校园中的心理咨询活动态度不积极,觉得心理咨询离自己十分遥远,参与感较弱。若咨询工作单纯采用个案咨询则可能来访者无几,收效甚微。

其二,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愿意与人沟通,但不知怎样面对咨询。由于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需要较为强烈,所以很希望通过咨询活动与人沟通解开心结,但又因其社会化过程尚未完成,实际交往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加之自尊心较强,不愿暴露隐私,故而不知怎样去进行咨询。如常有同学人虽来到咨询室,谈话却闪烁其词,不知所云;不正面回答问话,顾左右而言他。咨询者若不能深入细致、步步引导、缩小心理距离,便很难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和咨询目的而导致访谈失败,不仅使咨询活动劳而无功,而且还会加剧学生心理上的孤独感。

其三,希望参加咨询活动却又难承受群体压力和同伴讥笑。由于高职学生生活在特定的集体环境之中,活动喜欢结伴而行,因此,其行为常带有明显的从众性。当整个社会以及他们所在群体对心理咨询认识尚不明确,看法尚有偏见时,有咨询需求的学生要前来咨询必然背负着一定的群体压力。诸如:“你有精神病吗?为什么要去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做的”,等等。这些议论常常会影响来咨询学生的心态和行为,使得希望参加咨询的学生顾虑重重,认为前来咨询是件不光彩的事,咨询就意味着承认自己不正常,所以既想参加又怕同伴知道讥笑。有的来访者行为隐蔽、躲躲闪闪;有的来访者希望咨询室设在较隐蔽的地方,谈话也常常有所保留。

其四,有一定调节能力,但更希望得到咨询者的帮助和指导。根据心理咨询的自助性原则,咨询应该是以启发促进前来咨询学生的自助能力,使其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案,一般不主张给他们以明确指示和结论。但高职学生心理咨询却不一定如此。由于他们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但离完全自助、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心理阴影还有一定距离。故而每一个来访者对与之交谈的咨询师抱有很大期望,谈话要求也十分具体。如果咨询师把握不好分寸,或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使他满意就可能使其对心理咨询产生看法,动摇对心理咨询的信心和信赖感。

在咨询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身心发育特点以及咨询心态特点寻求适当的咨询方式,才能使咨询活动为学生所理解、接受,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高职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学校心理咨询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是有关高职学生的适应、交往、学习、恋爱、自我、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大多属于发展性心理咨询,少部分涉及神经官能症、人格与性心理障碍等内容。

(一)适应和发展

刚进大学的新生就好比一匹久困囚笼的千里马,陡然被置身于莽莽大草原上,昂首嘶叫,却不知奔向何方!学习方式变了,交往群体变了,生活环境变了,评价标准变了,身份地位变了,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自卑与自尊、价值多元与一元等矛盾相互交织,叫他们如何是好?在变化和矛盾中求适应,在适应中求发展。

(二)自我问题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对二十岁左右的高职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自以为是”者有之,“自以为非”者也大有人在。要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糊)”,要么“不知道自己知道(虚)”,而“知道自己不知道(醒)”和“知道自己知道(熟)”者往往得“道”多助,早一步成长,早一天超越自我。

(三)人际沟通与交往

没有人故意跟你过不去,只是交流与沟通的问题。因交往障碍和人际关系不良而寻求心理帮助者屡见不鲜。“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身处闹市却倍感孤独与凄凉。

(四)学习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有人不想学习?为什么有人一天到晚学习是为了追求成功,有人学习是为了逃避失败,真有这回事吗?学习不好是因为你笨吗?老师的原因?恐怕也未必吧!高职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观、终身学习观、选择学习观,你能接受吗?既要搞学习又要当干部,这两者不可调和吗?

(五)情绪调节问题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哀、乐,人皆有之。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大丈夫处世,生死沉浮,何必大喜大悲?平平淡淡才是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心中倘有千千结,何不一泄了之!

(六)恋爱问题

求爱不是乞求爱情,每个人都有表达爱慕的权利,何必要单相思呢?多情反被无情恼。不管是“欲之爱”“情之爱”还是“灵之爱”,人生不能没有爱。情爱、性爱、友爱、恩爱,人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爱的主题。爱不只是甜蜜,更多的是烦恼与责任,你能承受和承诺吗?有相恋就会有失恋,爱得越深,伤得越痛。现代人的恋爱是“谈”出来的,别老想着占别人便宜。好马可吃回头草,天涯处处有芳草。大丈夫何惧无“妻”,博士女何愁缺“夫”?

(七)择业与就业

“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过去的“包办婚姻”变成了“自由恋爱”,有喜也有忧!你有选择的自由却必须预计选择之后果并对其负责,所以说这是一种令人向往又使人逃避的自由。“好女不如坏男?”女儿当自强!优秀的女大学生,祝你一路走好。

(八)人格与性心理障碍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可有些人也太离谱了:有人一天到晚横眉冷对,有人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有人敏感多疑,固执死板,有人自吹自擂装腔作势,有人喜怒无常难以捉摸……凡此种种,均非“一日之功”,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常见误区

(一)心理医生≠救世主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医生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医生,以为医生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然而,心理咨询与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改变或作决定。真正的“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

(二)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三)心理问题≠精神病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来访者通常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医生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绪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咨询的人很可能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此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表露出情感上的痛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对男性来说尤其如此。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就诊。其实,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释,问题就能顺利地解决;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透过心理咨询更好地完善自我,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混混沌沌虚度一生。

(四)心理学≠窥视内心

许多来访者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师就应该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说明咨询师水平不高。其实心理治疗师也是人,他们没有特异功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治疗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五)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一些来访者将心理医生视为“开锁匠”,期盼其能打开所有的心结,所以常常求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堆积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