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咨询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处在青少年向成人期转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要面临环境适应、学业、经济、感情、就业等压力。可以说,大学时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学习压力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多数的交往障碍还表现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

大学生处在青少年向成人期转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要面临环境适应、学业、经济、感情、就业压力。由于他们的心理状态还不稳定,面对压力时,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甚至心理障碍

一、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一)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已经进入成年初期。骨骼发育完成,身高增长逐渐停止。身体内部系统指标趋于平衡和成熟。生殖系统成熟,体力、精力都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

大学生已经具有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智力表现趋于稳定,逻辑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高峰。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大学生处在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对社会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总认为社会环境和自己设想的一样,这样一来他们往往会面对很多心理冲突。同时,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社会压力,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他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明确自己的角色,处理好各种角色冲突,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可以说,大学时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从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是处在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中西文化的冲突、各种思想的涌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他们往往最敏锐地感受到这种变化的冲击。由于他们正处于个性与观念的成熟期,生理与心理的趋于成熟与社会性的不成熟之间的矛盾,他们面临着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新观念的压力常常感到难以适应,陷入压抑、不安、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影响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造成种种心理冲突。

竞争的压力导致心理失衡。大学生面临择业、就业问题,他们既希望参与竞争又担心失利,越是敏感的大学生,这种压力感和紧迫感就越明显,以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之前就感到紧张、恐惧,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2.学校环境因素

生活环境改变带来心理的不适。学校的饮食、气候、语言习惯、作息制度、卫生习惯等都有可能与自己原有的情况差别很大。这些使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感到不习惯、很陌生。有不少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缺乏独立和自理的生活能力。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他们往往适应能力差,过不习惯集体生活,产生对家人的强烈眷恋和依赖感,有的深感失落进而导致孤独寂寞等。

学习压力产生焦虑心理。不少同学在中学时表现十分优秀,大多具有自信、好强等心理特点,他们携带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走进大学。但在入学后发现山外有山,有些同学失去了学习优势,自卑之情油然而生。一些同学产生了被同学超过的危机感和落在后面的紧迫感,还有的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盲目自卑,在心理上不容纳自己,产生焦虑心理。

人际交往障碍造成忧虑心理。大学里的同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其个性、习惯的差异都比较大,同学之间较容易发生摩擦与冲突。有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欲望掩盖起来,隔绝了人际交往,产生封闭心理。一些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心理,他们过于自卑,凡事期望值过高,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在交往中缺乏自信,畏首畏尾,恐惧交往,常常感到焦虑、痛苦、自卑。一些学生嫉妒心理强,对他人成绩、长处心怀不满,许多同学原在家中都是宠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很浓,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失败,从而感到失落、冷漠、孤独。大学生多数的交往障碍还表现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大学生由于心理与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甚至爱情,但由于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爱情的理解过于浪漫而不切实际,理想中的交友恋爱和现实中的具体情况常发生矛盾,因而产生许多心理困惑。

3.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有明显的关系,如果父母关系不良尤其是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大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如冷漠、孤僻、自卑、多疑等,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自私、敌视等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乏。与父母关系较差或很少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忧虑情绪。

父母常常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子女身上,这种强烈的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旦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好,这些学生可能会十分自责。

来自农村或城镇普通工薪家庭的不少贫困生,靠贷款、靠亲友的帮助进入大学,他们往往为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煞费苦心,经济上不堪重负。同学间在生活上的互相攀比,常使他们感到自己囊中羞涩而贬低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4.个性心理因素

个体心理因素是影响、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体的人格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和特征。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个性已日趋成熟,但有些学生的个性特征中存在着不良方面,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冲动、易偏激、以自我为中心。在一些研究和心理咨询中发现,不少心理障碍的类型都与人格缺陷有联系,如偏执性人格障碍导致固执、多疑、难与同学相处;强迫性人格障碍表现为过分的自我束缚、自我怀疑,常常紧张、苦恼和焦虑等等。许多神经症患者都有着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作为发病的基础。

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往往追求一种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不少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一心只为自己打算,丝毫不考虑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仅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个人愿望无法满足的痛苦经常困扰着他,常常感到焦虑不安,尤其是遇到挫折或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认知方式的影响。大学生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对自己常常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常常把失败和挫折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结果,把不愉快的经历、暂时克服不了的困难凝固化。这种认知方式,常常使人产生偏见、形成偏执性格。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自我意识问题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具有较高的优越感,并且给自己定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当他们毕业面临找工作时,种种冷遇会让他们感到备受打击。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他们陷入了矛盾和冲突中。

大学生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摆脱的依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大学生进入大学集体生活,已经脱离了父母的直接管教,但是他们在经济上几乎全靠父母或学校的资助,同时,缺乏社会经验无法摆脱对老师、同学的依赖。因此大学生生活在渴望独立但又摆脱不了依赖的矛盾之中。

交往需求与自我封闭的冲突。大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有与人交往、追求爱和信任的需要,要朋友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但大学生往往出于对自我安全的考虑,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戒心,把自己的想法封闭起来,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这使得他们生活得很孤独。

自尊心与自卑感冲突。大学生在高考中的胜出往往会使他们感到自豪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他们进入大学以后接触到很多更加优秀的同学,特别是在各方面感到吃力时,极易产生自卑、焦虑的情绪。

(二)学习问题

大学里的学习与中学时代差别很大,大学学习更强调自主性与探索性,且无人监督,课程数目比以往更多,难度更大,进度也更快,很多学生因此在学习上产生了困难,成绩变差。这让一些学生出现了过分紧张或者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了家长、老师的严加管教,面对大学里突如其来的自由,一时间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安排生活、学习,变得迷茫。

大学的学习十分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业进度很快,老师大多讲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要求同学自己看的学习资料也很多,因此自学能力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还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和状态,等着从课堂上吸取全部的知识,课后也不进行自学,这就造成了成绩下降,学业适应不良。

考试焦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时常危害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及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前,考试焦虑尤为严重。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成就动机过高、缺乏对考试的正确认知,忽视考前的放松训练及自我心理调节等。

(三)人际交往问题

与中学时代相对单纯的交际来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广泛、复杂。大学生面对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难免会引起一定的矛盾和摩擦。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大一部分人际交往能力差,自我意识过强,这样很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长时间在人际关系紧张状态下,大学生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紧张。还有部分大学生对大学里人际交往的对象有过高的期望,当事实并非如他所愿时,便会产生失落、不满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四)恋爱问题

看到周围同学出双入对,有些学生暗自着急,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又不知如何进行交往,或见到异性时就感到紧张、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是怕自己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怕自己言行举止不得体等。由于对与异性交往的过高期望以及对自己的过高期望而导致不知所措、烦恼沮丧。

许多在恋爱中的学生不知如何调整与恋爱对象的关系,时常会发生矛盾,这些烦恼占据了他们很多时间,并且使他们的情绪状态不稳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一些大学生失恋后不能从不良情绪中及时调整过来,把失恋看成是极其严重的事件,这会使他们的情绪、自我评估、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规律等受到不同的冲击,由此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五)就业问题

近些年来,由于大学扩招,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从小到大的辛苦学习和巨额的学费支出使大学生对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现实的残酷又使他们这一期望落空。特别是对大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心里焦虑、担忧。

(六)网络成瘾问题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有一些大学生就把大块的时间花在网络上。特别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学生,会把虚拟网络当成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媒介,在虚拟世界获得支配感和成就感,但这会使他们更加脱离现实社会。网络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各种各样的障碍,比如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其乐群性、交际能力也大大降低,有些人甚至在真实的世界中很难生活。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方法

(一)建立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采用多种心理测验量表,如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考试焦虑量表等对大学生施测,了解大学生在相应因子及维度上的得分,对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全面了解和掌握,从中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予以干预(访谈、咨询、心理训练等)。

(二)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定期面向全体学生举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讲座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有较严重问题的同学尽快了解自己的问题的性质,并促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有关的治疗和帮助。

(三)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相应工作

心理咨询应将新生入学教育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从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和帮助他们在新环境下,迅速适应和进入新的角色。如适当地介绍大学学习的特点、专业情况、人际关系特点以及自我重新确认的问题等。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重点解决与学习和人际关系相联系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障碍,更多地了解和关心他们各自的实际问题,如恋爱问题、考试焦虑及学习心理调节等。对大学四年级学生,重点解决与升学就业有关的实际问题。在心理咨询中,重点关注他们在自我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以及选择与现实的冲突等。

(四)多方配合、协同工作

由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加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毕竟只是少数,因此需要发挥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广大教师、班主任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对他们提供一定的心理卫生方面常识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可以大力发展朋辈心理辅导等心理咨询模式。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是指由经过心理辅导知识传授与技巧训练的同学、同事等非专业心理辅导员进行的心理辅导活动。它和专业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课程一起构成学校心理辅导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心理辅导体系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有关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找帮助,极少数人寻求专业的帮助。所以,朋辈辅导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