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含义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含义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杰斯所提出的理论对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的。马斯洛将个体的需求定位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认为,社交需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产生强烈的影响;尊重需求,即他人对个体的认可与尊重。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含义_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概念和类型

朱智贤认为,所谓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活动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分为3个方面:第一,一个人从总体上来看各方面都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有更多的需求,对自我了解的渴望会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够展示自己全部的实力,完成越来越大的目标,是自己能够达到更高境界;第二,心理障碍问题,指个体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在某些缺陷,这导致了人在同其他个体交流上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和对周围环境产生无法适应的状况,特别表现为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但他们具有清晰的意识,非常希望消除这些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他们身上的心理问题;第三,心理变态问题,这一阶段的个体在整个机能上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使得他们对于自己各方面的行为的自控能力基本丧失,与社会上的其他人的交流已经难以顺利进行。

二、相关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说

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出,应该对人潜力的挖掘有更强烈的意识,使人能够最大限度地认识自我,还强调了人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高级生物,之所以称人为高级生物,他与其他物质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意识,在他们的潜力中包含了真善美的意识。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说的突出代表人物罗杰斯,其主要贡献有以下三点。

第一,自我概念的形成,学者罗杰斯研究出了一系列人清楚的了解自身的方法,举例来说有“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可以做什么”以及“什么是我的思想观、什么是我的价值观”等。在自我实现和自我意识过程中人往往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具体来说就是人在获取到的信息与自我观念上存在矛盾性,同现实状况也存在矛盾性。他还指出,其他个体如果对自己的看法出现了与自我认识不同的理解,就会使个体陷入焦虑之中,个体在这个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以各种防御措施对抗产生的焦虑,不让这些焦虑深化为自我意识的高度,最终不让其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与此不同的是,心理强大的人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矛盾,坦诚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适时做出自我调整,使观念中的自我与实际生活中的自我尽快协调一致,只有这样个体才能真正达到心理健康。

第二,罗杰斯还提出了老师在大学生开展学习过程中具有推动作用,并且学生应该作为学习主体的观点。教师必须时刻让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核心地位,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作为学习的主体者,学生应该拥有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权利,并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在学生能够清楚地感知到目标与计划与自己切实有关时,学生就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并主动探索知识,效果将比传统方法更为有效。这种理念同样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变得更加乐观。

第三,罗杰斯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通过学习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掌握许多理论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使他们与他人的人际交流能力得到提升。他不赞成把学习只认为是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的过程。在他看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对人际交往有更多的认识与把握,特别是对与自己共同学习的同学的重视,为了让学习这一过程符合他的观点,他提出了“同伴教学”“分组学习”“交朋友小组”和“探究训练”等许多学习的方式。通过对自己的同学的学习,可以使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技巧,使学习更有效,更能够使学生形成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使他们再同他人的合作中更有责任心,使他们学习到更多同他人展开更和谐的交流的方法。罗杰斯所提出的理论对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的。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心理学专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论对于之后的学者在研究心理方面的问题中给出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参考,同时,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方法来分析和探索目前四川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马斯洛将个体的需求定位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下面就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做出解释:

生理需求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它包括了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最基础的衣食住行等需要,没有这一需求作为基础,就无法实现其他更高级别的需求。比如,当一个人连肚子都无法填饱时,他又怎么会有精力去关注审美这一高级需求,至于享受生活以及理想抱负的实现就更无从谈起;安全需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人身安全、稳定生活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安全需求对于一个人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在身处战争的条件下,人们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生命,只有生命得到保障才有谈论其他需求的可能;社交需求是指个体对人际交往的一种强烈需要,例如随着基本需求的满足,个体渴望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马斯洛需求认为,社交需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产生强烈的影响;尊重需求,即他人对个体的认可与尊重。当个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时,他们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有利于他们发展;自我实现需求,是指个体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独立权的运用,当个体开始关注自我实现时,那他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较低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习心理活动,不同学生应做到区别对待。

虽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论能够为有关高校的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他所处年代的局限性,这一理论还不够完善,对于现在的研究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一理论明显的具有机械主义色彩。他把人的需求认为是一个静态的表现,这一观点便失去了全局性,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是忽略了个体能够通过自我意识的提高使这5方面需求的优先次序发生改变。

从总体来说,马斯洛的观点是个体在心理健康的满意程度方面同需求有没有被满足有很大关系,使人需求获得满足,能够有利于使个体在积极主动性方面获得提升。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是个体必须获得满足的,如果不能实现这两方面最基本的需求,就会打击到个体积极的心态,从而产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

(三)归因理论

归因论是20世纪80年代韦纳(B. Weiner)对相关理论进行修正后得到的,它的理论观点是让个体自身推断为什么触发事件或行为结果的过程。他对普通个体的成败进行归因:综合素质的高低,刻苦程度,从事工作的困难程度,随机运气程度,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好坏,及不可预测的未知原因。能力因素表示的是通过自身无法掌控,但是却能够使个体依然保持信心;自我归因和人际归因表示的是运气这种通过外在不能掌控并且随机性很强的因素,这种归因由成就动机和社会动机两方面所组成。

归因理论的应用能够使研究对于掌握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程度有一定帮助。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取得各方面成功是因为外在的因素,没有意识到这主要是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导致的。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认为“无爹可拼”是自己无法找到理想工作的原因,却忽视了对自身在就业竞争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四)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 Schutz)认为希望被宽容、希望得到支配以及期望获得情感,这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出现的与自我心理相一致的三个方面的基本需要。在这三种需求中,希望被他人所理解是包容需求;想控制或被控制的想法的产生是支配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称为情感需求。这三种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有时还会涉及对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理解和预测。

通过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能够发现大学生在这一人生阶段会产生期望与他人交往;期望融入一个组织;期望获得控制或被控制;期望得到爱。这些需求往往在他们在各个方面遇到挫折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如果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再加上他们的自我调解的不恰当或不到位,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所遇到的挫折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同时爆发出来,产生不可估计的后果。因此本研究非常重视这一理论的观点,并将这一理论作为本研究的指导思想之一。

(五)爱情三元论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 Robert Jeffrey)将激情、亲密、承诺视为爱情的三个要素,这一情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所产生的。激情是爱情的情绪成分;亲密是爱情的多种体验成分;承诺则是保持这一关系使之长久的重要因素,承诺还存在着温暖、热烈、慎重等成分的存在。这三种成分充分地体现出了个体在精神和性欲方面相融合的需求。他对爱情进行了不同的分级,由低到高分别为:喜爱式、痴迷式、玄幻式、浪漫式、情侣式、无知式,圆满式爱情等。

爱情三元理论能够对现阶段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对于爱情所抱有的态度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理性的因素不够强,无法理解恋爱的圣洁性,使得产生了许多行为失当的现象。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有一些大学生不能以认真的态度面对爱情,将爱情视为大学生活的调味品,更有甚者产生了多角恋情况。有的大学生在恋爱期间以激情和亲密为追求,对责任的意识非常淡薄。

(六)网络成瘾模型——使用和满足理论

网络成瘾的ACE模型是金伯利·扬(Kimberly Young)在1997年提出的,他对个体在面对网络诱惑时表现出来的特点总结为三个方面:不记名任意使用的匿名性(A),快捷、丰富的便利性(C),抛开实际境遇的逃避现实性(E)。

使用和满足理论是戴维斯(Davis)提出,分析某一事物受众群是以满足其何种需求作为接触动机的理论。常用来研究某一事物广泛传播对大众群体心理、行为产生的作用。人们往往非常渴望具有匿名、方便而且能避免责任的行为,网络的产生使人们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在这种长久的影响下个体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使得他们无法开展健康的生活。

网络成瘾模型——使用和满足理论,对于寻找四川省高校学生沉迷网络,从而使他们学业以及与周围社会的交往都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一定的帮助。四川省针对网络信息方面的管理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对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的管制措施还不够完善,这使得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七)人力资源理论

人力资源是在供求关系平衡的基础上,讲求数量、质量、结构和层次的供给、需求平衡的状态。如果将社会人力资源需求记作A,社会实际人力资源供给记作B,那么当A数量大于B数量则会造成总量性失业;当A与B的结构不匹配时造成结构性失业;个人因为就业技能的缺乏让自身处于失业状态时造成技能性失业。三种失业现象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来缓解。

人力资源开发被认为是某一机构通过某种方式对人的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与分析,通过对了解对象的了解,认识其优缺点,合理开发优点,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进而高效率地完成组织规划的任务。人力资源开发在要求达到资源更为有效的配置的前提下,还进一步要求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往往通过企业或组织用人机制的改革,在职劳动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人才市场培育制度的改革来实现。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提高的一般方式。政策指导着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开发和大学毕业生求职之间有着比较广泛的联系。可见,就业是社会经济与政治结合的问题。

四川省各个高校毕业生组成了四川省人力资源的一大部分。人力资源理论,能够帮助作者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理,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差异。还可以使大学在组织即日常管理环节对人力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对员工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帮助他们职业发展,能够有效地协调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引导了高校组织中人力资源同样也需要开发,提高其专业技能,合理优化高校教育与管理资源的配置。

(八)霍桑效应

著名管理学和心理学专家梅奥在20世纪初,通过对霍桑工厂展开多年的实验工作,得出了一些典型的结论:给予个人一些各方面的激励更够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开展工作,这使得带动生产率获得了提高,而且劳动氛围也变得更加乐观。另一方面,通过员工的自发行为自建的工会性质的正式组织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这就是影响深远的“霍桑效应”。

由于霍桑工厂出现了许多经营方面的问题,生产率低下,员工在各个方面的满意度都非常低,这使得他们与工厂之间形成了敌对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活动。随后,梅奥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许多提高工厂劳动生产率的实验,对劳动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开展的实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24年到1927年期间展开的,第二阶段则从1927年到1932年开展。梅奥和的他的同事主要参与了第二个阶段实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谈话试验。梅奥和他同伴耗时两年耐心倾听工人的不满情绪,并且要附和赞成工人的观点,禁止表现出不耐烦或不满情绪。后来这一试验收到了意外的结果,工厂效益逐年提高,工人积极主动工作,整个工厂热火朝天,欣欣向荣。

霍桑效应不仅在企业管理中有所应用,在学校教育中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国外就曾经在学习开展了类似的实验,刚开学的时候,学校以智商为评判依据将学生分成优秀班和普通班两个班级。但是,因为在数据记录的时候使得数据产生了严重错误,两个班级的学生被颠倒了过来,在一年之后这一错误才被发现。结果却是不可思议的,被认为智商较高的学生由于被分到了普通班级而成绩一般,但是被认为智商低的的学生,学习成绩却非常好。这就证明了这一点,当别人给予激励的时候,学生也会产生自信,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学习也会更加刻苦,这使得他们虽然智商不高但成绩却不错。但是智商高的学生由于错误的定位使得他们的积极性收到打击,成绩反而不如智商一般的学生。从这个例子能够看出社会关注对一个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自身定位与自信能够帮助成长。再结合霍桑效应的研究结论,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为个体带来自信,克服心理方面的疾病。

由于一些原因,梅奥的研究成果期初没有被应用到实践中去,知识停留在学术研究的阶段。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梅奥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逐渐在实践中展开应用。

通过上边的研究综述可以发现,进行鼓励和激励,并且关注员工各方面的诉求,采取措施降低员工各方面的心理负面因素,能够使个体产生更加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个体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