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困难大学生的其他心理问题分析

困难大学生的其他心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其中一些大学新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新生的适应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等。对于因人际交往问题产生较严重情绪困扰的学生,应建议其找心理辅导老师谈谈。学业受挫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沮丧等情绪,若不能适时解决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

(一)新生不适应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后,会发现原先的预期与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有的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异而觉得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对内容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不知如何选择,有的在完成进大学的目标后暂时丧失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总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其中一些大学新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新生的适应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等。班级可组织新生适应方面的心理讲座,并多组织集体活动,给同学创造表达内在情绪的机会,同时建议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二)情感问题

爱情是最娇艳也是最刺手的玫瑰花。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没有准备,难以承受。另外,在大学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了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于是形成心理落差,情绪不稳定。有的失恋后长时间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整个人萎靡不振,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情感失落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诱因之一,必须加以重视。班级可以组织一些爱情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或活动,鼓励同学多参加社团活动或班级工作,避免陷入单向的两人世界。若同学遇到情感困扰,建议其不妨与辅导员或心理老师谈谈,从而帮助同学从恋爱中成长。

(三)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其他两项是情感困惑和学业问题)。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导致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以上海为例,外地生源的学生由于不懂上海话,加上有些学生会持有“上海人排外”的想法,造成他们与上海生源的学生无法很好相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陷入孤独境地。班级可组织一些以“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为主题的活动。对于因人际交往问题产生较严重情绪困扰的学生,应建议其找心理辅导老师谈谈。

(四)学业问题

大学是高中生向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放弃许多兴趣爱好甘于在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进大学后部分学生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专业课,还自己学一些社会急需课程,再加上英语、计算机等各种证书的考试,使他们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除了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由老师或家长强行代办之外,大学录取时进行专业调剂也让他们无法就读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一些学生在原先所读的学校都非常优秀,但是一进大学就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彼此实力相当,甚至发现自己的英语和计算机都不如其他同学,一贯优越感的丧失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而与此同时,又有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因而即使感到竞争的危机、就业压力,也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学业受挫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沮丧等情绪,若不能适时解决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班级可开展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的活动,也可推荐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建议。

(五)职业发展和择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对受“进入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就可以端铁饭碗吃皇粮”的传统观念影响,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一些学生的专业、兴趣、就业目的、性格特点间的冲突,让他们产生矛盾的心理。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专业选择不明。大学的各专业报选对起初很多填报志愿的学生都是陌生的,经调查表明,有65%左右的学生回答是在老师、家长帮助下进行的,只有25%学生回答是根据自己志向兴趣填报的志愿,而10%的学生回答是凭感觉填报的。可以看出非自己意向填报的学生就占75%,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个人的兴趣志向和现实专业产生矛盾时,便会感到失落与困惑,对所学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学习理想失落。经研究表明对于大一刚入学的学生,学习动机较强,想争取班级的奖学金,尤其是女同学自尊心较强,相比较男同学会更加努力学习。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因考四六级也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大四的学生因就业形势困难开始准备考研,而在这多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却往往忽略自己的客观条件,一味地追求高成绩、奖学金、考重点学校的研究生。所以,在此过程中,即便他们有了些许的成绩,也不会产生令其兴奋的成就感,反而形成巨大反差。人际交往障碍,在大学生从家庭生活转入学校集体生活这一变化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太自负,自卑,害羞,过分自我封闭,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对其后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绝大多数女同学都承认或多或少地和宿舍同学发生过争执。和陌生人谈话时,他们又会感到窘迫、害羞。大学生情感非常丰富但其波动也很大,这对其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当他们过分关注某一方面时,例如,男女恋情,一旦一方提出分手,绝大多数女生的承受力较男生会差些。而在女同学中较常见的情感问题是自己的好朋友和别的同学走得近了,自己会感到被冷落,便产生心理危机,消极对待,行为极易走向极端。

(二)客观原因

家庭条件特殊。通过网上收集部分实际情况了解,很多女同学提出常会因为受到挫折而想家落泪,而男生极少数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这里可以把家庭基本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在高等家庭,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百般爱护。这些孩子可能自身就会有种优越感,当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自觉地便会盛气凌人,而在其受委屈的情况下,便会导致心理无法承受。在中低等家庭里,孩子会因自身的家庭状况而产生某种自卑感,极度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自性格形成的后期影响因素。当学生的真正人格特质建立后,随着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自身阅历的不断增加,使得他们更加自主地看问题。

管理机制不健全。各高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心理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建立起心理预防机制,这对学生面临危机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当面临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时,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与其家长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帮助学生消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必要时还要向心理专家求助。

社会环境复杂。缺乏社会阅历,会使理想色彩浓、自我评价高的大学生在面对社会时,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