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时间:2022-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心理咨询的含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障碍性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使来访者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恢复为心理健康的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障碍性心理咨询一般是由隶属医院的心理门诊、个体的心理咨询机构、社区部门以及政府的相应保障性机构等来执行。发展性心理咨询即预防性心理咨询。

第一章 绪论

现代社会中,心理咨询是一个很常见的概念。但心理咨询究竟是什么?心理咨询就是谈话治疗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个意思吗?心理咨询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吗?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心理咨询的含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便可以知道心理咨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

第一节 概 述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一个含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不同的理论流派,如精神分析治疗、行为主义治疗、以人为中心取向治疗、认知治疗等等。同时它又涉及不同的咨询领域,如个人成长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升学问题、职业选择与指导问题、家庭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等等。心理咨询工作者所依据的咨询理论不同,主要涉及的咨询领域不同,对心理咨询所持的态度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从心理咨询产生初期到现在,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关于心理咨询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

伯克斯(Burks)和斯蒂弗洛(Stefflre)认为:“心理咨询指的是一个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职业关系。这种关系通常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尽管有时也可能多于两个人。它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能够理解和分辨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并且通过为他们提供有意义的、成熟的选择建议,或者通过帮助他们解决情感和人际关系问题,从而使他们学着实现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约翰·麦克里奥德,2012)

费尔斯姆(Feltham)和德莱顿(Dryden)认为咨访关系“是一种原则性的相互关系,主要特征在于它是对一种或多种心理学理论以及一系列交流技能的运用,这种关系依靠经验、直觉以及其他的人际关系因素而得以改进;并且,这种关系会揭示来访者隐秘的内心世界,以了解他们关心什么、他们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渴望是什么。可见,心理咨询的主要精神在于协助来访者,使之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只是给出建议或强迫他们按指令去做。”(约翰·麦克里奥德,2012)

帕特森(Patterson)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做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个体,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汤宜郎,许又新,1991)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1991)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如下:“一种以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对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来访者,而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人。”

美国1984年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和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而不是来访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应的应变能力。”(乐国安,2002)

纵观以上定义,不难发现,每个学者关于心理咨询都存在自己的理解以及侧重点。伯克斯和斯蒂弗洛关于心理咨询的阐释更重视咨询的目标和目的,以及达到这种目标的途径是职业化的咨访关系。费尔斯姆和德莱顿则直接从咨访关系角度对心理咨询进行了解释,他们更侧重于关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方法和意义。帕特森对心理咨询的解释同样是强调咨访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咨访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咨询人员需要与来访者相互配合,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条件,来访者需要自己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关于心理咨询的定义的重点在于强调心理咨询与医学治疗在对象上的差异,但没有明确指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而美国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关于心理咨询的解释和说明侧重点恰好在于明确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从改变、模仿适应行为角度出发,强调了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的独特性。

通过对以上定义的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化的职业工作,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采用合理的咨询技巧,帮助来访者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其更为适应、更为健康,达到潜能的极大发挥;而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来访者本人。

二、心理咨询的类别

心理咨询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咨询所要解决的内容不同,分为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即补救性心理咨询和预防性心理咨询

1.障碍性心理咨询

障碍性心理咨询即补救性心理咨询。障碍性心理咨询的对象是那些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这些障碍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障碍性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使来访者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恢复为心理健康的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这类咨询一般含有以下一些内容:各种人格障碍的治疗、心理生理障碍的干预、精神病来访者的早期诊断、康复期精神病来访者的心理复原等。如果从时间角度来说,即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预防复发。障碍性心理咨询一般是由隶属医院的心理门诊、个体的心理咨询机构、社区部门以及政府的相应保障性机构等来执行。咨询工作者一般要求具备专业的医学相关知识和专业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背景,并且经过专业的训练。

2.发展性心理咨询

发展性心理咨询即预防性心理咨询。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绝大部分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身心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更好地生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发展性心理咨询便由此应运而生。发展性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个体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而是为了提高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由心理亚健康状态达到心理健康状态;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关注自身,更好地认知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根本目的是提高来访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来访者的全面发展,使来访者达到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发展性心理咨询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恋爱和新婚适应,调和夫妻矛盾、亲子沟通矛盾、婆媳矛盾、孕妇的心理保健、婴幼儿的早教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青春期的冲动与性教育、升学压力、就业与择业问题、解决员工的职业倦怠、更年期综合征、退休和老年情感干预以及自我实现等。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分为:家庭问题咨询、儿童青少年教育咨询、学生学习问题咨询、职业问题咨询以及个人适应问题的咨询。发展性心理咨询一般是由非医学性机构来执行,如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个体的心理咨询机构、社区部门以及政府的相应保障性机构。发展性心理咨询能够使人们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水平。

3.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关系

关于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需要明确以下四点关系:第一,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都属于心理咨询。两者面对的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性质上没有本质的差异,只是严重程度上的差异而已。第二,如果来访者解决的是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内容,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咨询效果,那么就能够较好地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第三,如果来访者解决的是障碍性心理咨询的内容,那能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奠定前提和基础,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内容的解决提供了前提保障。第四,这两类咨询类别只是在理论上做相应的区分,在实际的心理咨询过程中,两种咨询通常是不加以区分的。也就是说,一般的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既解决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也同时解决障碍性心理咨询的内容。

(二)根据咨询所采取的方式的不同,分为门诊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信函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专栏心理咨询和现场心理咨询

1.门诊心理咨询

门诊心理咨询是指由心理咨询师在私人的心理咨询机构、综合性医院或者精神类医院的心理门诊从事的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师通常和来访者采取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并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鉴别,确定心理咨询的目标,拟定心理咨询的方案。并依此来帮助来访者习得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和能力,改变他们不合理的认知以及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门诊心理咨询由于采取面对面的方式,所以咨询能够较为深入,最终的效果评估通常较好。门诊心理咨询是最常见的心理咨询方式,但是针对那些问题较为隐私、不希望暴露真实身份的来访者以及由于工作原因和居住地理原因不能来咨询室进行咨询的来访者,就不太适合。

2.电话心理咨询

电话心理咨询是指采用电话沟通的方式进行的咨询活动。电话心理咨询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第一,处理心理危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在国外较为普遍,已经从民间自发的组织行为发展为由政府管辖的专门工作。采用电话形式进行的危机干预作为专门的心理咨询技术,主要处理突发性的、急性的情绪障碍,这些求助者极容易诱发自伤、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他们主要是通过拨打专线电话,寻求鼓励、安慰、保护,或者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敌意等。针对这些求助者,危机干预工作者一方面要通过电话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稳定来访者的情绪;另一方面需要获得来访者不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保证;最后获得求助者的确切地址,并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和配合。电话心理咨询的快捷性、方便性恰好满足了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快速解决来访者问题的要求。

第二,针对那些涉及隐秘性问题、不愿意透露姓名,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不方便到咨询室进行门诊咨询的来访者,可以采取电话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此时,心理咨询师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采用鼓励、指导等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电话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强、隐蔽性高、不需要直接到访咨询室的特点恰好满足了这类来访者的需求。但是由于咨询工作者和来访者不能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获得的资料有限,限制了咨询工作者能力的发挥,对咨询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第三,针对那些不了解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在我国,心理咨询起步较晚,人们对采用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的接纳程度还不是很普遍。他们可能在决定采用门诊心理咨询之前,会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询问,什么是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咨询的作用等等。此时,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认真、耐心地向其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以及保密原则等,使其能够坦然地走进心理咨询中心接受专业的心理救助。

3.信函心理咨询

信函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通过写信的方式向心理咨询工作者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工作者通过阅读来访者的信件内容对其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信函心理咨询比较适合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来到咨询室的来访者。这些来访者或者是由于居住的地理原因,或者是由于工作的时间原因,或者是由于个人性格过于腼腆、不善表达,或者是由于涉及的问题较难于启齿。但是信函心理咨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来访者可能文字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或者表达不准确,或者心理咨询工作者在阅读文字时出现再加工的偏差等,都会导致咨询工作者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准确的,影响其对来访者问题的诊断与评估。此外,咨询工作者需要对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通过信件的方式给予答复,此时由于来访者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咨询师文字表达能力的差异等,出现来访者对咨询工作者提供的建议的错误加工,进而影响咨询效果。因此,除非迫不得已,信函心理咨询一般仅用于初步了解情况,即投石探路。而要想真正更好地解决问题,还需要采用门诊心理咨询的方式。

4.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心理咨询形式。网络心理咨询面向的来访者和存在的问题与信函心理咨询类似,都是面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来到咨询室的来访者,而由于不能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同时又没有语言上的沟通,所以咨访双方很容易因为信息交流上的障碍导致出现各种偏差,进而影响咨询的效果。但是网络心理咨询又具有它自己独有的时代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具有隐蔽性强、保密性高、方便快捷特点的网络心理咨询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逐渐被人们认可。

5.专栏心理咨询

专栏心理咨询是针对公众共同关心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通过宣传板、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进行专题的讨论和答疑。这种心理咨询形式,重点并不是解决某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问题,而是具有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性质,针对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题讲解。专栏心理咨询的优点是能够使人们了解心理卫生的相关知识,受益群众广;它的缺点是,专栏心理咨询往往是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

6.现场心理咨询

现场心理咨询指的是心理咨询师亲自深入到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如学校、社区、企业、政府部门、部队、监狱、医院病房,甚至是来访者的家庭等。现场心理咨询同电话心理咨询、信函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一样,对于那些由于各类原因不能前来咨询室做门诊心理咨询的来访者而言,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为他们提供了便利。同时,现场心理咨询又弥补了以上三类咨询形式的不足,它能够保证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来访者面对面地交流,便于心理咨询工作者为来访者提供更多、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

(三)根据咨询所需要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长期心理咨询、短期心理咨询和限期心理咨询

1.长期心理咨询

长期心理咨询的时间较为长久,咨询的时间跨度一般多于两三个月,有些可能会达到数年,甚至持续终生。长期心理咨询的间隔时间不固定,间隔时间短的可以达到每天一次,间隔时间一般的为每周一至二次,间隔时间较长的为每月一次,间隔时间更长的为每年一次等。采用长期心理咨询的咨询工作者一般将咨询的关注点放在改变来访者深层次的人格和性格问题上,而不仅仅是症状的减退和问题的短期解决。咨询的目的是来访者整个人的发展和完善等。

2.短期心理咨询

短期心理咨询的时间较为合适,咨询的时间跨度一般少于两三个月。但具体是多少时间又不固定,有时候需要一至二次咨询就可以结束,有时又需要十几次的咨询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根据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强弱而定。短期心理咨询恰好与长期心理咨询不同,它的关注点正是来访者问题的解决和症状的减退,而不涉及来访者深层次的人格的改变等问题。咨询的目的是来访者情绪的改变、生活更为适应等。

3.限期心理咨询

限期心理咨询的时间不同于长期心理咨询和短期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进行正式咨询之前,咨访双方需要通过协商达成关于咨询时间的共同认识。咨访双方需要先共同探讨来访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以及拟定解决问题的大致计划,并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解决计划限定心理咨询的时间,最终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这种限制咨询时间的做法,可以让咨访双方形成一种意识,咨询时间有限,必须努力尽快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得咨询工作朝向咨询目标前进。

就目前来说,心理咨询一般采用短期心理咨询和限期心理咨询,因为需要考虑到来访者时间的限制、精力的限制、财力的限制等等各种因素。长期心理咨询除非个别情况的来访者主动要求,或者通过咨询师的了解发现来访者确实需要达到人格的重建,一般来说不太采用。

(四)根据咨询面向对象的多少,分为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

1.个别心理咨询

个别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咨询活动。个别心理咨询有很多的优点。首先,保密性强。一对一的方式能够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隐秘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来访者的隐私。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来访者能够更为开放地表达自我,突破自我防御机制的限制,袒露自己的心声,倾诉自己的苦恼,披露自己的问题,以及发泄自己的压抑等。其次,针对性强。一方面,一对一的方式能够让来访者有足够的时间,详细地分析自己的问题,倾诉自己的烦恼,表达自己的焦虑、紧张等各种情绪。另一方面,一对一的方式也能够让心理咨询师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来访者一人身上,详细、缜密地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和困扰,通过和来访者的共同努力达到帮助来访者的目的。再次,咨询效果明显。一对一的方式能够使咨访双方建立较为和谐的咨访关系,由于双方沟通交流的增多和深入,通常进行一段时间的咨询之后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咨询效果。个别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较为常用的方式,在专科医院的心理门诊、个人心理门诊等机构较为常用。同时,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咨询成本较高,需要咨访双方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团体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同时面向多个来访者时采用的咨询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达到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使来访者更为适应的目的。团体成员的数量少则三至五个,多则几十个不等。成员性质可以分为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团体心理咨询同个体心理咨询相比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咨询成本低。团体咨询由于是同时解决多个来访者的困扰,所以咨询面广泛,咨询收效较高。其次,咨询效果迁移水平高。一方面,团体小组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群体,个体通过团体成员的人际互动能够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并将这些技能、技巧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团体小组组成的社会群体起到一个见证的作用,能够鼓励来访者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发展变化,增强对自己成长的信心和勇气。团体心理咨询应用也较为广泛,在学校、社区、企业、部队中经常使用。但是团体心理咨询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首先,团体心理咨询需要同时面向多个求助者,所以无法兼顾每个求助者的个人独特性。其次,团体心理咨询的保密性不高,可能会影响来访者的自我表达,使得来访者有顾虑,一般适合解决表层的心理问题。

由于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各自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它们的根本目的又是一样的,帮助来访者更加适应、自我成长,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结合使用。

复习巩固

1.简述电话心理咨询的功能。

2.简述团体心理咨询的优点和缺点。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一、心理治疗的含义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必须了解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治疗的含义。关于心理治疗的定义,同心理咨询一样,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心理学家们或者说心理咨询师对心理治疗的定义没有统一的共识。

美国的精神科医师沃尔培格(Wolberger,1988)认为,心理治疗的功能主要是用来解决来访者的情绪困扰。治疗者必须通过与来访者建立一种良好的治疗关系,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改变他们不良的行为方式,形成正常的、良好的行为方式;帮助来访者缓解或者纠正、进而彻底消除来访者的所有不适应的症状;并最终达到来访者人格的完善和成熟。

英国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家弗兰克(Frank,1990)认为,心理治疗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性帮助。心理治疗是由经过专业训练、取得认可的治疗者依据一定的理论对心理疾患的原因进行解释,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为患有心理疾患的人提供专业的帮助,使其发生相应的改变。

钱铭怡(1994)对心理治疗的阐释与弗兰克类似,她认为:“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个人发展而进入一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家相互作用。”(乐国安,2002)

柯西尼(Corsini)和韦丁(Wedding)给出了一个比较详尽的定义。他们认为:“心理治疗是双方互动的一个正式的过程,每一方通常由一个人构成,但有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人组成。其目的是经由精通人格起源、发展、维持与改变之理论的治疗者,在专业与法律认可下,使用逻辑上与该理论有关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另一方在下列任一或所有领域的无能或功能不良带来的苦恼:认知功能(思维异常)、情感功能(痛苦或情绪不适)或行为功能(行为的不恰当)。”(郑日昌等,2006)

美籍华人学者曾文星、徐静(2000)认为,心理治疗是借助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良好的治疗关系,使来访者的心理、情绪、人格、行为、认知等发生改变的过程。他们强调心理治疗不同于药物治疗、医学治疗和物理疗法等,它主要是依靠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使来访者变得和谐。

沃尔培格认为心理治疗主要功能是解决来访者的情绪困扰,进而最终达到使来访者的人格趋于完善。弗兰克和钱铭怡关于心理治疗的定义着重强调了心理治疗活动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活动的专业性,它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并达到合格标准的治疗工作者承担。与此对应,《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中心理治疗的定义,主要是指出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柯西尼和韦丁关于心理治疗的解释不仅强调了治疗者和求助者双方关系的专业性,同时指出了心理治疗的不同方式以及心理治疗的领域。曾文星、徐静关于心理咨询的阐释则主要是强调了心理治疗与医学治疗的区别,心理治疗不依赖于药物,而是依赖于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一定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主动来访的求助者,解决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使求助者的心理发生改变、行为变得适应、情绪更加和谐、人格更加完满等。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有的研究者主张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因为它们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所遵循的工作原则几乎都是一样的,因此没有必要区分出咨询心理学与心理治疗学这样两个学科;有的研究者却主张这二者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完全是两回事,其依据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所针对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健康的人群,解决的是发展性心理问题,而心理治疗主要针对的是有疾病的来访者,解决的是适应性心理问题。尽管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主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既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也有相异或者不同的地方,这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哈恩(M.E.Hahn)的观点被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哈恩写到,就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家对于已有的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的明确的区分感到满意的……意见最一致的几点可能是:(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来的;(2)来访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来访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钱铭怡,1994)

我们认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工作对象看,两者都是针对那些在心理或者社会适应方面有一定障碍的来访者,这些来访者可能都会面临一些相同的问题。例如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第二,从工作目的看,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来访者恢复健康,促使其在人格、情绪等方面实现改变与成长,提高生活的质量。

第三,从指导理论看,两者都主要依据于基本的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学方法。例如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方法、行为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等,都是它们所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基础。

第四,从工作方式看,两者都非常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良好的关系,认为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互动氛围是影响最终效果的必要条件。

同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些不同或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工作对象看,心理咨询所针对的主要是正常人,或者那些正在恢复或者已经复原的病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所针对的主要是那些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

第二,从要解决的问题看,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正常人所遇到的一些发展性问题,例如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职业选择问题等;而心理治疗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某些神经症、行为障碍、人格障碍、性变态、心身疾病、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等。

第三,从工作方法看,心理咨询主要是以辅导和支持为主,所涉及的意识深度较浅,焦点在于促使来访者获得内在的发展;而心理治疗主要是以挖掘和改变为主,所涉及的意识深度较深,焦点在于挖掘病人的致病原因,改变病人的发病症状,并最终改变病人的人格。

第四,从工作时间看,心理咨询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一般为一次或者数次;而心理治疗则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都需要数十次,有的甚至需要数年的时间。

第五,从工作场所看,心理咨询的工作场所非常广泛,比如学校、企业、医院、社区、诊所等都可以;而心理治疗的工作场所通常较规范,大多是在医院或者专业的私人诊所。

第六,从工作人员来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和心理治疗的工作人员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组织,而且两者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也都不一样。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培训时间一般较短,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也都较简单,主要是心理咨询的一些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而心理治疗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培训时间一般较长,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也较复杂,不仅包括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与方法,还包括临床医学的一些知识与方法。因此,对心理治疗师的要求要比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高。

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在我国,因为心理咨询的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而且许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以前都是在学校、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很多人经常容易混淆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认为心理咨询,无非就是说服教育,无非就是做思想工作,无非就是安慰劝服。但事实上,心理咨询远不是这样,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化、科学化程度很高的职业,绝不能将其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那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详细情况见表1.1

表1.1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引自乐国安.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2.)

复习巩固

1.简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之间的相同点。

2.简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之间的不同点。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及流派划分

一、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当代心理咨询的发展起源于美国,同时美国也是现在心理咨询行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了解国外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能够使我们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借鉴他人的成果,最终促进我国心理咨询的进一步发展。

国外心理咨询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以及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被认为是影响心理咨询发展的两大源头(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2006)。

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开始于19世纪末,是由帕森斯(Parsons)首先发起的,他在波士顿成立了第一家就业指导中心。个体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必然会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做选择的主体,也就是人本身;其次是被选择的客体、对象,也就是工作本身;再次是主体和客体的匹配,即人和工作的匹配。因此帕森斯认为职业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来访者更好地自我觉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等;第二,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觉知工作,包括工作的性质、工作的要求、工作的优势和不足、工作的发展前景以及工作的稳定性等等;第三,是帮助来访者考察他与工作之间的匹配度如何,在充分的自我觉知和工作觉知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理性的职业选择(Gibson,Mithell,1999)。

1909年,帕森斯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将就业指导的理论汇集成册。帕森斯也被称为“美国职业指导之父”(汤宜朗,许又新,1991)。这之后很长的时间内,美国学校的心理辅导一直被称为“指导”,并且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慢慢地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其他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等。由此可见,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促进了心理咨询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美国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几乎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发起人是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的一名学生比尔斯(Beers),他本身是一名精神病来访者。比尔斯有一个患有癫痫病的兄弟,比尔斯非常担心自己也会有这种疾病,于是整天焦虑、紧张、精神状态不好,这样比尔斯真的患上了精神类疾病,并因此住进了州立精神病医院。在患病以及住院期间,比尔斯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以及大众对待精神病来访者的不公正态度,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了精神病院对精神类疾病治疗手段的不合理性以及非人性化的待遇。于是,在出院后,比尔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到处奔走、宣传,要求改善和改变人们对精神病来访者的偏见,以及改进对精神病来访者的治疗手段。他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写成了一本书《自觉之心》。这本书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心理学家的认可,在美国掀起了心理卫生运动的狂潮。这场运动促进了美国心理咨询的产生和发展。

除了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以及心理卫生运动对心理咨询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给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接地促进了心理咨询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招募了大量的士兵来补充。首先,要对这些士兵进行一定的筛选和排查,排除那些智力缺陷的士兵。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适合任何岗位。也就是说,士兵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在士兵和兵种之间存在着匹配度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心理学家测量出哪些士兵适合哪类工作,并指导于实践。这两个方面大大促进了美国心理测量和咨询行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心理咨询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批的退伍军人回到祖国。由于他们刚刚从战火硝烟弥漫的战场回归到社会,一方面存在着日常生活适应上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他们除了打仗几乎没有其他的工作经验,所以也同时面临着工作上的适应和压力问题。由此,美国的退伍军人管理局请来了大批的心理咨询专家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对这些退伍军人进行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双方面的救助。这对美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和专业化意义不可小觑。

二、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就业指导运动的同时,我国学者受其影响也纷纷展开了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实践活动,如在苏州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组织(陈仲庚,1989)。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心理测量工作也逐步开始展开,我国的学者不仅修订了国外的专业量表,同时编制了适合我国人群的专业量表,并用这些量表进行了实际施测,还出版了相关的书籍,为我国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彭凯平,1989)。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稍微要少一些,只有心理学家丁瓒在隶属某工厂的医务室接待过来访者,但却没有留下丰富的文字记载(钟友斌,1991)。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关于该阶段的划分,不同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钟友斌教授认为,我国心理咨询的起源虽然较早,但是发展却较为缓慢,相比较于国外心理咨询的发展至少要晚了整整50年左右。钟友斌教授通过分析每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的数量,将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空白阶段、准备阶段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些公开刊物指的是1955年创刊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75年创刊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年创刊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学报》、《心理科学通讯》以及其他相关刊物。通过分析发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心理咨询是稳步、平缓、有序地向前发展的。详细情况见表1.2。

表1.2 各历史阶段公开发表过的论文数

(引自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8~9.)

钱铭怡(1994)教授在钟友斌教授关于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的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划分阶段。他认为,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时间跨度从1949年到1965年。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事件有两个,一个是心理学家黄嘉音的工作,另一个是“快速综合治疗”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心理学家黄嘉音对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来访者尝试性地进行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他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来访者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并使用心理咨询的“支持”“鼓励”“温暖”等技术对来访者进行治疗,同时对来访者的家人提出了配合治疗的要求,收效很大。这项工作主要是在医院的精神科进行的。黄嘉音的工作尽管不是很系统,但毕竟是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第一步,因此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快速综合治疗”最初是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来访者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医学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来访者进行治疗。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心天、王景和、李崇培等。后来李心天在该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悟渐疗法”。

第二阶段,空白阶段,时间跨度从1966年到1977年。这一阶段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心理学的整体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被称为“伪科学”,被人嗤之以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发展必然也遭受了一定的打击。但是由于前一阶段的工作,心理咨询工作者已经发现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于是以钟友斌为首的心理学家转而在地下秘密地开展这一工作。这也为心理咨询后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准备阶段,时间跨度从1978年到1986年。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发展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学术理论上,首先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内容。这一时期,已经可以在正式刊物上看到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相关的论文,同时有关咨询和治疗的书籍也被介绍到中国,尽管数量很少,但这毕竟是个进步。其次是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会议的召开。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每逢组织年会的时候,都会有“关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研讨。这两方面为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体现在实践操作上,首先,全国召开了不同规模的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的讲习班。此时的讲习班主要是以基本的理论和简单的技能学习为主,时间通常较短,主要是以心理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治疗为主。其次,全国也陆陆续续地展开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活动。钟友斌、鲁龙光、赵耕源在医院的心理中心接待来访者,而张伯源也在学校从事心理咨询相关活动。学者们不仅仅是借鉴、学习西方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同时开始探索适合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咨询理论。

第四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时间跨度从1987年到现在。乐国安(2002)指出,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开发表的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论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二,专业培训和管理逐步规范。第三,相继成立了若干全国性的学术组织。第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大量出现。第五,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期刊相继问世。第六,我国专业工作者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努力。

三、心理咨询的流派划分

随着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各种新的咨询理论不断地涌现出来。到底存在多少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目前很难确切地统计。但是绝大多数理论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再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那些有着坚实的理论根基、具备扎实的理论深度的体系才能流传至今。据加菲尔德和贝京统计,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已经从60个左右发展到了400个左右。(Corsini R.J.& Wedding D.,2000)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从这些众多的理论体系中区分出哪些值得发扬,作为心理咨询理论的中流砥柱传承下去?咨询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1982年,史密斯(Smith)研究了临床心理学工作者以及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的理论取向问题。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心理咨询界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情况。详细情况见表1.3。

表1.3 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理论取向

(引自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10.)

1996年到1997年,吉布森(Gibson)和米切尔(Mitchell)以美国咨询协会的会员为调查对象,将他们分为隶属于学校和非隶属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调查他们在咨询过程中的理论取向。共发放问卷420份,有效问卷286份。详细情况见表1.4。

表1.4 美国咨询协会会员的理论取向

(引自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2007年,普罗察斯卡(Prochaska)和诺克罗斯(Norcross)以1500名左右的咨询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为调查对象,考查了他们的理论取向。详细情况见表1.5。

表1.5 美国咨询和治疗人员的理论取向

资料来源:Bechtoldt et al,2001;Norcross,Karpiak& Santoro,2005;Norcross,Stausser& Missar,1988.

以上三个表格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首先,从时间上看,将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较,选择精神分析疗法作为理论取向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所占的人数比例逐渐降低。其次,从不同职业角度分析,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所依据的咨询和治疗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分别有28%的临床心理学家和26%的咨询心理学家选择了认知取向的疗法,而选择该取向疗法的精神病医师、社会工作者、咨询师却很少。再次,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哪个时间段、无论是哪个行业的工作者,都有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折中主义或者整合疗法。最后,从整体上看,尽管调查所列出来的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可能不同,但是从400多个理论中被咨询工作者选中并作为临床指导的这些理论却是基本一致的,大约有10个左右的理论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咨询和治疗理论体系。

我们将参考上述三个表格的统计数据,同时结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归纳、总结出一些重要的咨询和治疗理论,作为后续章节的详细知识点进行介绍。在这里我们对这些理论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

1.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

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Freud)的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以及性本能理论,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童年经历对一个人人格形成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治疗实践中,弗洛伊德重视梦的解析、催眠治疗以及自由联想等。新精神分析在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和调整,较为突出的是荣格(Jung)的分析心理学以及阿德勒(Adler)的个体心理治疗。

2.行为主义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

行为主义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以巴甫洛夫(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班杜拉(Bandura)的模仿学习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者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在环境中塑造和形成的。良好的行为是在良好的环境中通过学习习得的,不良的行为是在不良的环境中通过不适当的学习习得的。那么如果想要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只需要改变不利的环境,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强化的方法,使得来访者习得新的适应性的行为模式,以替代原有的不适应的行为模式,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3.以人为中心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

以人为中心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这种疗法强调非指导性的咨询和治疗技术。咨询师相信来访者能够自我成长、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咨询师采用尊重、理解、共情、积极关注、真诚等技术手段,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可信任的环境氛围,使得来访者能够更好地整合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不一致性,并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目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来访者对自己的责任,并相信来访者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所以咨询师不需要对来访者过多地加以指导、限制和要求。

4.认知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

认知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主要包括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事件本身并不能够对一个人产生直接的影响,影响情绪和行为的是主体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评价。不良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模式是由不合理的信念带来的,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包括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艾里斯(Ellis)强调通过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的技术,使来访者看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模式。贝克的认知疗法认为个体的思维决定了其行为模式,贝克(Back)的认知模式图包括核心信念、中间信念以及自动化思维等部分。贝克认为咨询师需要采用结构式的咨询技术和手段,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是如何影响到他的行为模式的,进而改变认知系统。梅肯鲍姆不仅强调需要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同时需要教给来访者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也就是社会技能的训练,梅肯鲍姆提出了压力接种训练的方法。无论是贝克、艾里斯以及梅肯鲍姆,都强调在咨询过程中改变来访者认知、思维的重要性。

5.格式塔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

格式塔疗法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斯夫妇(Fritz Perls, Laura Posner Perls)。该疗法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场论的影响,强调来访者自我觉知的重要性,鼓励来访者自我成长和自我负责。格式塔疗法聚焦于此时此地的感受,所以它是一种体验式的疗法。它关注来访者的整体性,强调对未完成事件的处理,进而达到人格、经验、体验的完整性。

6.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的代表人物很多,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形成绝不仅仅是个人单方面的原因,家庭系统、结构对其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家庭疗法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对来访者个体进行干预,同时需要对其整个家庭系统进行干预。治疗的目的不仅是来访者个体的改变,而且是整个家庭系统的进步和完善。他们强调家庭整体及成员的共同努力。

7.艺术疗法

大多数的咨询理论是以语言为中介,艺术疗法将咨询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创设出一系列成系统的疗法。艺术疗法主要包括绘画疗法、音乐治疗、游戏疗法以及心理剧等。这种疗法是以艺术为中介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例如绘画疗法和音乐治疗,就是通过绘画和音乐来发现来访者的心理困扰,进而加以解决。

8.东方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东方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当前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之所以称之为东方心理疗法,是因为这些治疗方法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或者说思想来源都是来自于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常见的东方心理疗法包括森田疗法、内观疗法,以及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如正念减压疗程、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类似于静修的方法(例如打坐)使来访者关注当下,关注自我,最终实现心灵的成长。主张不要去强迫改变某种所谓的“症状”,而是要学会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带着“病症”生存,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9.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咨询技术

后现代主义认为,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现实是社会建构的,并且是通过语言建构的,因此,语言限制了人的思维,并影响了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后现代主义疗法主要包括叙事疗法和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叙事疗法的代表人物是麦克·怀特和大卫·艾普斯顿,他们强调通过外化、解构、重写等技术将人和问题区分开来,并找到主线故事之外的支线故事,即特殊意义事件,通过丰富特殊意义事件来增加来访者的勇气和力量。相比较于叙事疗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代表人物史蒂夫·德·夏德和茵素·金·伯格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寻找来访者的例外事件。

10.折中或者整合的趋势

当代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不只是重视单独的某一种疗法,而是更倾向于采用多种咨询和治疗方法的整合。当面对来访者的问题时,不再是局限于使用某一种疗法的理论分析来访者的问题,而是综合考察,采用各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解决来访者的困扰。

拓展阅读

约翰·麦克里奥德在《心理咨询导论》一书中列举了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们所认可的或明确或隐含的心理咨询目的。

(1)洞察力:了解情绪问题的根源及其恶化的原因,进而增强对情绪和行为的理性控制能力。(弗洛伊德:“本我决定着自我”)

(2)与他人相连:能够较好地建立和维持与他人之间更为有意义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例如,家庭和工作单位中的人际关系。

(3)自觉性:更进一步了解自我封闭的或被抑制了的思想和情绪,或者更准确地认识自我是如何被他人感知的。

(4)自我接纳:培养看待自我的积极态度,其最显著的一点就在于深入了解那些自我批评和拒绝的经验领域的能力。

(5)自我实现或个性化:把自我先前相互冲突的各个方面向着合适的方向调试,使之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不断完成中的综合整体。

(6)启迪:帮助来访者达到更高的精神觉醒状态。

(7)问题解决:帮助来访者寻找那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案。

(8)心理教育:帮助来访者掌握理解和控制行为的思想和方法。

(9)获得社会技能:学习并掌握社会及人际关系技能,例如保持目光接触,谈话中的话题转移,以及对武断和易怒的控制等等。

(10)认知变化:修正和改变那些非理性的信念以及不合于社会的思想方式,而这些信念及思想方式通常又是与自我伤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11)行为变化:修正和改变那些不合于社会的及自我破坏性的行为方式。

(12)系统的变化:把变化引入到社会组织系统(比如家庭)的运作之中。

(13)授权:通过对来访者在技能、意识和知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使之能够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

(14)弥补:通过来访者为先前的破坏性行为做出补偿。

(15)普及化及社会行动:鼓励来访者关心别人的行为和能力,并且通过行政方面的能力和社区工作以促进集体利益。

——引自约翰·麦克里奥德著,潘洁等译的《心理咨询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11- 12页。

复习巩固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影响。

2.简述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四个阶段。

小结

1.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化的职业工作。

2.心理咨询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咨询所要解决的内容不同,分为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根据咨询所采取的方式的不同,分为门诊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信函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专栏心理咨询和现场心理咨询。根据咨询所需要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长期心理咨询、短期心理咨询和限期心理咨询。根据咨询面向对象的多少,分为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

3.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一定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主动来访的求助者,解决求助者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使求助者的心理发生改变、行为变得适应、情绪更加和谐、人格更加完满等。

4.国外心理咨询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以及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被认为是影响心理咨询发展的两大源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给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5.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启动阶段、空白阶段、准备阶段、初步发展阶段。

关键术语表

心理咨询 障碍性心理咨询 发展性心理咨询 门诊心理咨询 电话心理咨询信函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 专栏心理咨询 现场心理咨询 长期心理咨询短期心理咨询 限期心理咨询 个别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选择题

1.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个体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而是为了提高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心理咨询属于(  )

A.障碍性心理咨询

B.补救性心理咨询

C.发展性心理咨询 

D.长期性心理咨询

2.针对那些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属于(  )

A.障碍性心理咨询 

B.预防性心理咨询

C.发展性心理咨询 

D.长期性心理咨询

3.适合用来作快速的危机干预的心理咨询方式是(  )

A.门诊心理咨询 

B.电话心理咨询

C.专栏心理咨询 

D.现场心理咨询

4.心理咨询工作者亲身深入到企事业单位等现场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指的是(  )

A.专栏心理咨询 

B.现场心理咨询

C.长期心理咨询 

D.团体心理咨询

5.咨询的目的是使来访者的人格全面发展和完善,需要采用的心理咨询方式是(  )

A.限期心理咨询 

B.短期心理咨询

C.长期心理咨询 

D.现场心理咨询

6.19世纪末,在波士顿成立了第一家就业指导中心的心理学家是(  )

A.詹姆斯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帕森斯

7.美国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人是(  )

A.比尔斯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帕森斯

8.“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的地点是(  )

A.北京 

B.上海

C.苏州 

D.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