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发展中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亟待解决。况且,要体现出新老校区血肉相连的亲缘关系,要加强新老校区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就要充分利用并完善校园网建设,使新老校区“离”而不“分”。因此校园网络建设中必须及时更新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

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何 兴 顾 儆 姚 鹏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32)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快速迈进,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势,营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新建成的校区要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使高雅、情趣、深入的校园文化真正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 校园文化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许多高校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建设了新的校区,扩大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势,营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高雅、情趣、深入的校园文化真正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呈现规范化、多样化,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发展中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上,只是狭义的理解为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强调的只是学生;在活动的方式上只强调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片面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机构仅是团委和学生会群团组织;封闭式的校园文化的系统以及制度建设上的缺陷;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相对缺乏等等。这一切都说明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对高校,尤其是对发展中的高校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具体地归纳起来,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程序化,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只注重改善学生生活和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忽视人文景观和精神的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二、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对于一个崭新的校园,万事待兴,就如同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描绘,去勾画。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困难之外,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目前大多数新校区采用延伸管理的模式,常住老师少,校园文化沉淀少,许多学生组织和社团难以组建,即使组建成立了,因为缺乏工作经验也难以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在学生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二)缺乏校园文化建设阵地

新校区大部分刚刚建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尚不完善,许多活动难以开展,第二课堂的阵地缺乏。

三、开展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调动新生热情,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新生往往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可塑性强,是校园文化最热情的需求者和最积极的创造者,是最具竞争心理、挑战心态、开拓意识、批判勇气和创新精神的实践群落,调动他们的热情对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校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血肉相连的亲缘关系,努力形成新校区同学与老校区同学、教师与同学、校方与学生等各方面互动的局面,使新老校区“离”而不“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校区的资源优势得到互补,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的培训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新校区一开始必须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的培训,尤其要发挥班主任及导师的重要作用,要一改以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现象。在新校区缺乏沉淀的情况下,要密切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广大同学充分感受到新校区的温暖,同时,要发挥其个人魅力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社会及自我,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素质以及各种识别能力。

(四)建设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优质教育的核心关键就是优质教师。在崇尚创新教育的今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所以,要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要的一条就是教师本身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努力使教师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引导教师转变“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树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观。二是鼓励提倡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即改革教学方法,把教学变成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这种创造性教学,一方面可以提供教师的创造性精神,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提倡教师带领学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鼓励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创新,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四是鼓励教师多参与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创新性、指导性意见,同时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在相互关心和热爱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也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宽阔的天地。

(五)积极开辟校园网络文化新阵地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清华大学已基本建成了以高速校园网为核心,以学术研究、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社区服务和办公管理为功能,以开展远程教育为辐射功能的数字校园。数字校园对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真正达到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目前国内建设的诸多新校区,将新校区建成数字化校园是许多高校的建设目标之一。那么,在未来几年,校园网络将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依托,与之相应的是校园文化的结构和功能都将体现出新的特征。况且,要体现出新老校区血肉相连的亲缘关系,要加强新老校区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就要充分利用并完善校园网建设,使新老校区“离”而不“分”。对于新校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成有吸引力、有说服力、有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网站。

要把网络建设纳入高校提高地位、档次、质量的行动计划之中,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网络建设要发挥优势,突出强项,突出特色,要按照全面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来建设,要整体规划安排,要做到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做到结构合理、高效实用,并能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

第二,形成校园网络体系,构建独有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校园网络体系一般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学校网、学院部门网、学生社团和学生个人网页三个层次。对内方面是指校园内部网,用于校内的管理和服务;对外方面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向社会展示学校发展情况的网页。要通过相互链接,把三个层次的网站整合成一个独特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尤其是把学生在网络文化环境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以充分地表达出来。

第三,校园网络的内容更新一定要快。

当前校园网络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快捷性的特征没有充分发挥,有些网页尤其是一些学院部门的网页更新速度很慢。网站很大程度是靠时效性来吸引点击者的,如果没有时效性,网络的优势就不能充分体现。因此校园网络建设中必须及时更新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数字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相关人员要积极介入聊天室和电子公告板中去,进行引导和管理,及时消除校园网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

(六)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之路

随着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学校弹性学分制的实施,过去作为学校基本组成“细胞”的班级概念正在逐步淡化,学生宿舍正逐步取代班级成为学校的一个“细胞”,逐渐扮演着以前班级曾担当的角色,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内容的重要性程度正在上升。面对新的挑战,学校应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新变化、新特点、新方法,努力开拓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新校区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工作:

首先,学校要为活跃宿舍文化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物质条件。学校有关部门要在宿舍楼中开辟相应阵地,创建阅读室、活动室、健身室,社团可以举办一些读书俱乐部、体育沙龙等组织,把学生从各自的寝室中“拉”出来,给不同系别,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创造一个交流、探讨的条件,同时赋予学生自己管理各种设施和在辅导员指导下组织各项活动的权利。

其次,要持续深入地开展“优良学风寝室”、“十佳宿舍”等评选活动。一个良好的氛围,其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大多数新校区,学生宿舍的条件将大大改善,寝室作为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较之过去更应该成为学校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场所。今后,可以通过评选这种形式,真正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良好的宿舍学习文化。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现阶段,我们要发挥各级领导和组织的作用,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校园文化,努力打造新校区独特的校园文化。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一个急剧变革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已呈现在我们眼前,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形势,跟上中国加快融入世界体系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赵庆年,吴恒菊.试论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

[2]黄进.论校园文化的创新性与实践性[A].江苏高教,2002,(6).

[3]邹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A].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