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院系党组织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高校院系党组织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院系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处于领导核心和团结核心的地位,应当在院系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起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制机制。高校院系党组织在高校院系就业指导服务体制中的领导核心、团结核心地位,既是其做好院系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优势,也是其职能所在。

高校院系党组织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陶树果

(上海政法学院 经济法学院 201701)

摘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高校院系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处于领导核心和团结核心的地位,应当在院系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起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制机制。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院系党组织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择业观念和就业行为上的新特点,往往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调查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观念、就业行为的新特点,查找高校院系党组织在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细化高校院系党组织在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职能,通过开展党建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院系党组织 全程化 就业指导服务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关注就业和择业观念、就业行为的新特点

(一)大一即关注就业,各年级段各有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大一新生即开始关注就业。我们经过调查发现,58.8%的大一学生关注就业问题,“认为应该开始就业指导”。但是,随着大学生生活的逐步适应,对自己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有了初步的打算,大二、大三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度开始有所降低。不过,对就业仍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与此同时,知道了自己未来的目标,对于“具体做什么”和“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则陷入了迷茫。大三则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渐渐清楚自己是选择“直研、考研继续深造”还是“毕业即找工作”,对于“具体做什么”和“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有了进一步清醒的认识。

(二)就业既要名声,也要实惠

纵观既有的研究文献,可归纳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念经历了由“重地位名声”到“注重经济利益”,再由“注重经济利益”到“既要地位名声也要经济利益”的嬗变。如下图所示:

img14

(三)首先关注个人生活,其次考虑社会需要

当前的大学生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以此来确定人生目标。尽管,当国家突然遭遇危险或灾害时,9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国家需要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表现了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在正常状态下和在一种平庸的氛围中,他们也决不会“拒绝平庸”。这主要表现在在孔雀东南飞的形势下,大学生在择业地域选择上,90%以上选择到京、津、沪等大城市就业,极少选择去西部或到农村去,而较少考虑社会的需要。

(四)工作是为了追求高品位的生活

“义利之辩”源远流长。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选择。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使中国青年很自然地走出了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奉献一份出色的工作,索取一份高品位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职业选择上趋高避低乃“人之常情”:较高的物质待遇报酬,较好的工作环境条件,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大的城市。“无条件牺牲和奉献”的理念除了一些特定氛围外,在青年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再起主导作用。

(五)有创业激情却不愿去付诸现实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有志于成为创业家的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有创业激情者却不愿去付诸实施,甚至盲目乐观、眼高手低。“学而优则仕”、“就业比创业稳定”等心态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高校院系党组织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优势

(一)处于领导核心、团结核心的地位

高校院系党组织在高校院系领导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和团结核心的地位。它领导和把握院系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方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样,它也是院系就业指导服务力量的核心,它对院系就业指导服务力量进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指导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政策、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它领导和团结广大辅导员,塑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力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它还领导和团结院系的基层党团组织、工会、青年教师联谊会、学生社团组织等力量,掌握了无法替代的各种资源,在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二)处于引领、培养学生的第一线

高校院系党组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处于引领高校青年学生的第一线,应以第二课堂为阵地,推动和组织基层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学术科研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大批具有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生。

(三)具有跟踪指导服务所有年级阶段学生的优势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教育应兼顾生涯的发展、态度和价值,生涯发展蕴涵着终身性、全面性、全程性、个别性、发展性等教育与辅导理念。生涯发展不应该是当学生出现“大一迷茫、大二彷徨、大三醒悟、大四发愤”境况时的补救措施,而应该是从大一到大四一个系统、完整的培养阶段。高校院系党组织作为引领培养青年的基层核心组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一套细致完整的个性化培养办法。

(四)掌握较多的资源

从纵的角度看,高校院系党组织作为联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院系就业指导服务力量的中介,掌握了更多的资源。高校基层党组织还拥有诸如校友会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与社会需求直接达成联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指导大学生完成学业和能力培养,有助于形成三向互动的有效格局。

三、高校院系党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的职能体系

(一)扮演好领导核心、团结核心角色

高校院系党组织在高校院系就业指导服务体制中的领导核心、团结核心地位,既是其做好院系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优势,也是其职能所在。只有正确把握院系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方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业工作才能水到渠成。只有把握好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政策和工作方法,才能有效领导和团结广大辅导员,塑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力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开展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也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工会、青年教师联谊会、学生社团组织以及校友会等力量和资源,才能建立起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才能真正把就业工作做实、做好。

(二)做好常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我国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包含三十多项内容,可以概括为办理手续、提供信息、政策指导、技巧训练、心理辅导、决策咨询、生涯规划和素质提高八大方面,它们可以被排列为从低到高的八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就业环节手续。这一层次的内容主要有出具推荐表、签订三方协议书、成绩单、品德鉴定、政审阅档等。第二层次是需求信息提供。这一层次的工作主要包括发布生源信息、就业信息网站建设、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等。第三层次是政策制度指导。这一般是对大学生就业所涉及的国家各种规章制度的宣传和介绍,可分为限制性政策(如户口指标)和鼓励性政策(如支援西部计划)两类,一般通过网上发布、专题讲座、课程、个别咨询等形式进行。第四层次是求职技巧训练。这一层次的内容大致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模拟面试、公务员考试培训等。第五层次是心理辅导测试。这一层次主要是对毕业班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压力进行心理辅导,也为其他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试。第六层次是择业决策咨询。这一层次的内容大致包括采取面对面咨询解疑、BBS指导、签约参谋等。第七层次是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较高的层次,目前主要进行学生自我定位、制订学习和生活计划、对考研出国就业决策等方面的指导。第八层次是综合素质提高,包括素质拓展训练、组织社会实践等。对于这些常规工作,必须保质保量认真完成。

(三)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日益苛刻,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企业在挑选人才时不仅对文化层次和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普遍要求大学毕业生熟练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应用技术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接触过一些实际工作,经历过顶岗培训,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否达到企业所需的技能等级等都是企业的关注点。企业还十分关注创新能力,关注大学生毕业之后再学习、再实践的能力,那些具有主动性、积极性、敢于提出问题和建议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受到更多的青睐。我们必须对学生建立一种全程化的素质培训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评价系统

对就业服务指导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是强化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满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建立一套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面考核和评价的体系。在评价内容方面,除国家对各大学的“一次就业率”和学校内部考核外,主要内容之一是进行服务对象对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服务项目、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方面的,进一步还应当包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塑造效能方面的指标。

四、高校院系党组织在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服务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在美国,70%的大学毕业生是通过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服务找到工作的。这样的效能是依靠健全的机构、完备的设施和一大批专业人才而实现的。院系党组织对学生就业工作负有领导和指导的责任,但是,现行的院系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无论是机构的设置,还是设备硬件条件,抑或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其力量都是很薄弱的,较难在就业指导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缺乏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在就业指导的对象和内容上,以毕业指导代替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的对象范围仅仅指向毕业生,忽视了其他年级的学生。在指导的功能上,以就业服务来代替就业指导。不少人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其功能只是在于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实际上,就业指导所要完成的职业指导功能远非如此,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以及学会进行现实的职业决策的技能。

2.在指导时间安排上,以毕业班为主,较为滞后

从就业开展指导时间的角度看,当前高校基本在大三和大四开展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对于就业指导“从何时开始”这一重要问题,基本上都存在着认识上失误和行动上滞后的问题。据我们调查,39.2%和37.7%的学生在大三和大四年级接受了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而从大一就得到指导的学生为11.3%。应当指出,就业指导是贯穿大学四年生活始终的系列性工作,以便学生能够及早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计划,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

3.就业指导工作基本处于低层次

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包括办理手续、提供信息、政策指导、技巧训练、心理辅导、决策咨询、生涯规划和素质提高等八大方面。从总体情况看,高校院系党组织比较集中于第二和第三层面,低层次的基本服务和事务办理方面进展较大,高层次、个性化的指导则严重不足,基本上处于“层次越高、意义越大、各校开展的水平越低”的反向关联状况。

五、高校院系党组织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开展党建创新,转变工作理念

高校院系党组织在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和核心地位,决定了高校就业工作实现再次飞跃的关键在于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创新。高校院系党组织必须首先克服被动的工作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主动查找自身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培养学生素质强化体系的活动,主动与用人单位和市场沟通,以开创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新局面。

(二)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制机制

第一,设置职能机构,明确职责。院系基层党组织领导和调控院系就业指导工作,应当成立以院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党政领导、团委书记、辅导员、专业教研室主任参加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系的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接受校学生就业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第二,塑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专门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辅导队伍,不仅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还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三)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大一即应该进行未来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有意识地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以便于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二学生相对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这一阶段,更应注重学生分层和分类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应该进行有意识的个性培养和引导,使其明确选择方向,要么一直努力下去,准备将来深造,要么多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大三是学生分层、分类成熟的时期,应该加大择业决策咨询和素质拓展训练的分量。大四是大一、大二、大三所有铺垫之后的收获时期,需要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做好政策制度指导,直面求职技巧训练,办理好就业环节手续。

(四)建立高校党组织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当下高校就业指导往往只是充当就业信息的传递者和就业程序的培训者,缺乏与学生和企业的互动与反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改变和招聘要求。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转变单向的静态工作机制,形成多向互动的工作机制。关注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咨询、讲座、讨论、模拟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就业心理,解决就业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了解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意见、建议。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应充分利用校友会等资源,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形成三向互动的有效格局,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五)协助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实施全程化生涯辅导

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生涯规划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全程化系列必修课程,对象是全体学生,时段是整个学习期间,将大学四年的就业教育紧密衔接,形成系统的、全程性的就业指导。同时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就业能力的获取为基本原则,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使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及时应对社会变化和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加强生涯规划咨询建设,实施个性化生涯辅导。就业指导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实施个性化生涯辅导,对其个性心理与职业适应进行科学的测定,在对其个性心理和职业前景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对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的规划和设计。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择业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对理想职业的适应度,从而为职业生涯获得成功奠定基础。职业生涯辅导咨询可以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设在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从业人员应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和丰富的咨询工作经验。咨询中必须借助心理测量的研究成果与测评手段,测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兴趣和人格特征,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学生自我认知。

参考文献:

1.朱旖玲.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09,(21): 66~74.

2.袁永平.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高职研究,2009,(19): 43~49.

3.秦佳晶.职业生涯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诉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59~65.

4.汤堃,杨晶晶.试论当前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J].当代经济,2009,(14): 123~1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