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人文课程教材的功能与编写要求

中学人文课程教材的功能与编写要求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人文课程教材的功能就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塑造民族精神。中学人文课程教材主要涉及政治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三个方面的内容,因各个学科课程内容之间有差异,则教材的功能迥异,教材的编写要求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特殊功能和特点,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求作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规定。

第一节 中学人文课程教材的功能与编写要求

中学人文课程特指中学阶段一组课程群,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历史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中学文科其他课程比较,具有完全不同的教育目的。这就决定了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学人文课程教材也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教材的特殊的功能和特点。

中学人文课程教材的功能就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塑造民族精神。人文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像历史这一类学科,重点在于探求社会现象、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人文精神的确立与人文素养的养成,同时在品德与社会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与历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中学人文课程教材具有综合与开放的性质,其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对相关人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而且表现在对各门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同时教材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实际紧密联系,知识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它又是活的学科,不能生搬硬套。

中学人文课程教材主要涉及政治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三个方面的内容,因各个学科课程内容之间有差异,则教材的功能迥异,教材的编写要求也各不相同。

1.政治学科

政治学科是中学人文课程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特殊功能和特点,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求作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规定。第一,教材编写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以及遵循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第二,教材应有足够的开放性,材料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要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料、与学生讨论和一起活动等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第三,教材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以下不同特点。①导向正确,内容科学。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②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通过调查等方式,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避免空洞说教,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③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本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④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教材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要有文字描述,又要适当配以图片,有条件的还要开发相应的音像资源。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⑤倡导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教材编写应努力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教材结构。

思想政治课程是为高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特殊功能和特点,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求作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规定。第一,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教材的编写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突出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知识点的选择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和成人化倾向的同时,鲜明地为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第二,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与编写教材的关系。教材的编写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体现德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时,要考虑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按照内容标准的规范和规则,参照有关提示和建议,创造性地编写有特色、高水平的教材。第三,发掘教材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教材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尽可能提供多种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发挥教材主动、积极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第四,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教材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反映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既要表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又应提供自主思考、交流、感悟、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第五,倡导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呈现方式。教材基本内容的表述,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可读性,板式设计的可视性。在此基础上,应力求引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采用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设计,以利于在吸引学生阅读的同时,促进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2.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是中学人文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历史知识也是中学生必须学习的文化知识,是学习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1]这足以说明历史学科不仅在中学甚至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人文课程的历史学科,它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历史与社会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特殊功能和特点,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中对该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求作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定。第一,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不同版本的教材可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但都必须充分体现和把握课程标准,使学生逐步地了解历史与社会的知识,逐渐地培养积极参与和改造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地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态度及价值观念。第二,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应尽量通过主题形式去建构、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淡化学科知识体系,综合历史、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学科的知识,以形成一定的历史与社会认知;融合各学科的学习技能,以培养综合能力,并逐步培养能够合理地应用历史与社会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念去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素质。第三,设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教材的编写应摆脱过分注重知识结论的僵硬式灌输、忽视探究式学习过程的模式。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历史与社会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综合能力,逐步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四,把握教材的普适性。教材的编写应在小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适度提高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念的难度、连续性及综合性。特别要考虑到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在选取和编排教材内容、图像系统、练习和学生活动时注重普适性,以利于不同地区师生的教学活动。教材内容的选编还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现实生活的体验,突破从概念到原理的陈旧模式,注意给教师和学生留有拓展的空间。第五,重视教材的时效性及配套资源的开发。教材的编写应将现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于教材之中。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要考虑教学参考书、学生相关图册与练习册、电化教育辅助资料的编制,力争做到与教材同步出版发行。第六,提高教材的图文编写质量。教材的编写应形式规范,要注重行文风格的一致性,注意正文与辅助文的比例关系。图像能说明的内容,原则上不必再用文字重复。文字表达应简约精当。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教材的特殊功能和特点,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教材的编写作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规定。第一,严格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切实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目标;第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数编写历史教材;第三,历史教材呈现方式应多样化,为师生创造性地教与学,留有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第四,历史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对历史学习有兴趣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第五,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增强可读性,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3.地理学科

地理学科同样也是中学人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中学人文课程的地理学科,它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为了更好地发挥地课课程教材的特殊功能和特点,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地理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地理教学落实内容标准的要求、实现课程目标提供基本的教学材料。其具体编写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教材编写应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合理组合,建立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且便于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所选择的区域,既要注意其重要性,也要注意区域组合覆盖面。第二,联系实际和反映时代特征。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教材编写还应注意我国的社会实际和教学实际,充分考虑教材的地区适应性。教材应反映时代特征,并根据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发展,不断修订。第三,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本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地理。教材编写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课文可以不直接提供结论,而将分析过程及结论的得出留给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弹性。除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外,教材还可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以利于教学的灵活性。第四,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教材的编写应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提倡从提出问题导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要简明、通俗、生动、亲切,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学习,应做到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有机统一。提倡多用图像,多设计活动。图像的设计要主题鲜明,内容精练科学,形式生动、美观,便于学生阅读。活动的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易程度恰当,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五,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教材的系列化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教材的特殊功能和特点,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教材的编写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指出地理教材的编写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为了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和编排体系。在建立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排体系时,需要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不同。课程标准给出的是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宏观框架、必学的内容和学习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结构。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便于学生学习等方面考虑。②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教材体现“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我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等。联系学生实际还包括编写教材时选用与使用对象的地区特点、学习条件相符的素材。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教材在选材时应注意体现这种时代性。③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通过为教学提供必要空间的方法体现“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具有层次和一定的弹性。④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教材是学生的学习用书,为使教材具有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提倡用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实引入教学内容,使用通俗、生动的文字,提倡呈现方式和活动设计的多样化,提倡多使用地图和主题鲜明的地理图像。⑤引导学生培养地理理性思维。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地理理性思维,以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⑥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可以考虑为教材配备教学参考书、教学地理图册,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教材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