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对当今国际局势作出科学判断、牢牢把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认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我们党建设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这个问题都有既一脉相承,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回答,是指导我们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党内环境都发生了与以前相比深刻的变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出了与时俱进的新的概括。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全体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对当今国际局势作出科学判断、牢牢把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认识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中国充满活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发展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针对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着眼于时代大背景,联系我们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围绕进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的过程。

1989年7月,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和党自身的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出任何怀疑、削弱、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的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这对当时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战斗力,党必须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利益,保护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9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三讲”教育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得到巩固和发展。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党的建设工作时,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说:“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同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5]200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系统总结了党80年来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论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各自的特定内涵和要求。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社会比以往任何制度都优越,就在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能以它应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超过其他社会的发展速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就紧紧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与代表这种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相联系,并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从根本上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领导和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主动权;就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党什么时候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就和时代进步方向一致,就对历史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始终充满活力,保持先进性。在生产力更加发展的今天,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新世纪新时期赋予党的历史使命。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先进文化是指反映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衡量先进文化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有利于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首先,中国共产党是在先进文化的孕育下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没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没有体现人类先进文化最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共产党。共产党和先进文化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内在地规定了党的先进性。其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肩负着代表并振兴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使命。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反动的腐朽文化进行斗争,推进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新的各种复杂情况,党对怎样才能代表先进文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中又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把先进文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上升到党的建设的本质层次和政治方向的高度,把党的思想路线与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塑造自己的先进性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为己任。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临三大历史性课题:一是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二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陋现象的滋长蔓延;三是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决定了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胡锦涛在2003年7月1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个整体概念,由不同的阶级、阶层、群众、组织和个人的各种利益组成。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指与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共同相关的东西,也就是共同利益。在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就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处理好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和矛盾,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的利益,特别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支持帮助群众富起来;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共产党的干部要认真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以权谋私。

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局上把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的精神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本质上,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它对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坚持继承,更重要的是发展创新。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运用和阐发。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强调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又强调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既旗帜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同时又为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不断朝着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胜利前进指明了现实途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这些重要理论观点,适应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的发展变化,适应我国人民利益要求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了全面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红线,在许多重大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以下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要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只要我们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只要我们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只要我们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就能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只要我们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