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科学内涵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建设生态文明,目的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和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内容,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对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间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有人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无非就是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这是对生态文明的浅层次的理解。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科学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

建设生态文明,前提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不误。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消极地回归自然,而是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也是欠发达地区所必须树立的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在于人尊重自然规律的自觉性。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就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上,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建设生态文明,目的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使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洁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绿色食品等生态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创造一个适合于人的本性的良好生态环境,使人不要脱离自然环境而过分依赖人造生活环境,让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环境理念的形成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极大作用。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而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认知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搞好生态建设。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更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和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树立全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要求是要把生态文明同其他三大文明相并列。科学发展观是在继续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同物质文明一起发展的思想,着重强调了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思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具有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且与其他文明形态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内在地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内在地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要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大基本目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来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应该在推进“四个文明”建设上起带头作用,欠发达地区在“追赶”进程中,要摈弃“先物质、后生态”的老观念,走物质文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