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管理的概念

生态管理的概念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生态管理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生态管理理论研究应运而生,相关实践不断发展。不同群体或个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点给出了关于生态管理概念的含义。生态管理是环境管理的延伸与发展,是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方法手段。
生态管理的概念_山东半岛公路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技术及实践

(一)生态管理的提出

生态管理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前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末端治理为特征的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应急环境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清洁生产,促进了环境污染管理向工艺流程管理的过渡,通过对污染物最小排放的环境管理减轻环境的源头压力。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业生态学促使了生态管理理念的产生,产业生态管理将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加工、流通、消费和废弃物再生过程进行系统组合,优化系统结构和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率。21世纪初,生态管理的概念扩大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优化系统功能,使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自1989年《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众多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管理逐渐凸显出一些与新形势、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机制的生态导向不足、管理体系的生态特性偏低;强调生产过程的末端治理,而忽视了系统功能的生态管理;重视工业生产的物理过程,而忽视其生态过程;重视产品的社会服务功能,而忽视其生态服务功能;注重经济成本核算而忽视生态效应;社会的生产、生活与环境管理职能相割裂,生态意识低、管理理念方法滞后。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管理的观念与模式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污染预防、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空间。但是多年来形成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基本还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方式,其滞后性、缺陷性越来越明显,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总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尽快转变传统的环境管理思想和模式,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环境管理模式,近年来在我国环保工作领域已达成高度共识。

目前,生态管理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近十年来,有学者依据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管理内涵,以通过生态系统管理保持或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或整体性为宗旨,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许多有益进展也陆续出现,比如有人对生态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解析了生态管理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和启示,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改善我国环境管理建议;有人对相关生态管理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管理科学系统工程与生态学原理的结合,涉及复合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方法等;还有人基于管理实务提出了全方位环境管理、全过程环境管理、生态化环境管理等技术方法。正是环境管理存在着诸多有待改善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创新管理理念,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索“生态管理”模式来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使其更加适应生态系统的组织管理方式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生态管理理论研究应运而生,相关实践不断发展。

(二)生态管理的概念

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它跨越了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系统论等学科领域,并秉承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内涵。不同群体或个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点给出了关于生态管理概念的含义。例如,美国内务部和土地管理局将生态管理定义为通过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原理的相互作用,以一种能保护长期的生态持续性、自然多样性和景观生产率的方式对生态和物理系统进行的管理;Overbay认为生态管理就是利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进行生态系统的生产、恢复或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理想的条件、用途、产品、价值和服务;Wood将生态管理定义为综合利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原理来管理生物学和物理学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然界多样性和景观的生产力;潘祥武等人把生态管理的定义归纳为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和学术争议性,生态管理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迄今一直处于研究、发展中。

综上可知,虽然生态管理的不同表述存在一定的侧重性和重复性,但其不外乎强调两个要义,即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可持续的平衡。故可认为,生态管理是将生态学的原理引入环境管理中,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旨在为避免、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决策支持、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以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生态管理意味着一种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它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谋求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管理是环境管理的延伸与发展,是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方法手段。

(三)生态管理主要方法途径

生态管理的方法途径一直处于探索、发展之中,发达国家已形成许多成熟、可借鉴的模式,目前人们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单一地或复合地进行生态管理。

1. 生态风险评估及管理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毒理学知识,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应的概率及其强度的过程。目的是为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风险管理是指根据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与行动,是一个管理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

2.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也称为“无公害工艺”“无污染生产”“废料减量化”等。简单地说就是无废物、少污染的生产过程。其目标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替代作用、多次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减少原材料等方式,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耗竭。比如,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使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选择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生产循环;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率的净化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

3. 废物资源化5R方法

废物资源化是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也是废物利用的广义称谓。近三十年来,废弃物的资源化已经为人们所关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措施越来越得到重视。如将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经过处理,可作为煤的辅助燃料,经高温分解制成燃料油,经微生物降解制取沼气和优质肥料等。同时,针对废物资源化利用的5R方法成为主要管理途径。

(1)抵制(reject)。不购买难以回收或造成浪费的产品,拒绝使用非绿色产品,如选购不含Hg和Cd的电池等。

(2)减量(reduce)。改变产品生产工艺和人们购物消费的方式,减少过度消费、浪费和垃圾产生量,如购买刚需、适用的商品,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

(3)修复维护(repair)。尽量修复损坏的物品而不更换为新的物品,加强产品维护保养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如修好损坏的物品再用,而不是随意丢弃等。

(4)循环利用(recycle)。将可再造的废旧物品分类回收,然后进行资源化再循环利用,如回收废纸进行造纸可节省大量能源和水。

(5)响应(react)。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了解造成浪费的情况和不负责任的废物管理,共同改变行为,实行源头消减,减少废物的生产。

4. 实施标准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由世界标准化组织(ISO)推出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为ISO1400。该标准的实施目的是规范、约束企业和社会集团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以实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ISO1400体系标准确定了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其特点为倡导全员参与、自我约束机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适用性,以全过程预防为主导思想,强调全面管理、持续改进。实施ISO1400体系标准对管理者和组织成员自觉提高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途径。

5. 推广3S技术

3S技术是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它们是人类为获取、处理、分析生存环境信息逐步发展起来先进技术手段。遥感技术由航空遥感发展到航天遥感,从单一的可见光到多波段摄影,可使信息获取量、精度与速度有极大的提高,遥感技术已成区域与全球研究的有力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空间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也被称为“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作为处理和应用系统已在遥感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量的遥感信息与快速处理之间的矛盾,实现了遥感信息的现实性,增加了遥感技术的可操作性;全球定位系统也是空间技术发展的结果和遥感技术空间定位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利用地面控制点建立图像坐标与地面控制点坐标的关系,以地面控制点将遥感信息定位于地面控制网中。

6. 3S技术在生态管理中的应用

RS、GIS、GPS三者密切结合,形成现代遥感应用技术系统。RS和GPS是遥感信息的获取系统,为GIS提供及时的信息;GIS是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应用系统,能对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分析、制图等。GIS、GPS是RS的两大支柱。RS、GIS、GPS三位一体,实现了遥感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的一体化。三者的有机结合,使现代遥感技术系统成为生态系统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其应用包括:区域与全球资源的探测、预测与评价;对土地、农业、水资源等,运用3S技术建立精度较高的模型;对全球环境问题和要素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获取全球变化信息;为区域性环境问题解决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及决策依据;进行环境灾害的监测、预报及评估,为减灾防灾提供支持保障。

7.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MIS)是以现代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环境信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实现对环境信息的输入、输出、修改、增加、删除、传输、检索和计算等各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操作,并结合统计数学、优化管理分析、制图输出、预测评价模型、规划决策模型等应用软件,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具有完整功能的技术工程系统。它既是各种环境信息的数据库,又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