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消费主义的实质和历史地位

消费主义的实质和历史地位

时间:2022-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之下,推行凯恩斯主义常常是政府防卫性的应急之举,推行消费主义则需要在思想文化上持续不断地做出努力。另一方面,消费主义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要走出消费主义,关键是要用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用消费生态化取代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实质和历史地位_消费主义与消费生态化

第三节 消费主义的实质和历史地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具有重大差别。考察消费主义的实质和历史地位,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剖析它运转的诀窍,弄清其本来面目,评价其社会历史影响,探索走出它的现实道路。

一、消费主义的实质

通过剖析消费主义运转的关键环节,比较它与生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可以说,消费主义实质上是以机械自然观、欲望无限的人生观、崇尚竞争的人际观为思想前提,以市场经济、货币财富和科学技术为中介,以推动时尚不断翻新为主要途径,以在消费领域进行创造性破坏为主要手段,以消费符号化为根本特征,把物质欲望的满足等同于人的自我实现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行为的统一。

要认清消费主义的本来面目,还必须认识到,不论消费主义打着什么旗号,采取什么表现形式,骨子里都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作祟,即把达尔文的进化论简单地归结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认为这既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在当今时代,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论在国家层面上,还是在企业和个人层面上,消费主义的泛滥,仍然主要服务于资本增值的需要。

消费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成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历史事实表明,尽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消费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真正起推动作用的,还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资本不断增值的需要。在生产力大规模迅速提高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卖不出去,资本的增值无法实现,生产就无法继续下去,更不用说扩大再生产了。为了解决这个困难,生产者就不得不在刺激消费上狠下功夫。“用消费来拉动生产”是一种现实而巧妙的选择。所以,消费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依旧是资本的力量,经济利益是消费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尽管从表面上看,消费社会五彩缤纷,充满动感,人们的个性好像得到了张扬,但是,从骨子里看,统治它的,依然是资本这个唯一的、无所不在的抽象力量。消费社会只能培养、制造出服从资本增值需要的、片面发展的人。

消费主义不是一种社会制度,不能和资本主义画等号。它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幸福观日益片面化的产物。市场经济的根本信条是鼓励生产、鼓励发财、鼓励竞争。它坚持,“卖东西追求贵,买东西追求便宜”是人的天性;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发财的愿望才能实现;谁生产的多,谁卖出的产品多,谁就是竞争中的胜利者。在生产力大规模迅速提高的情况下,拼命鼓励消费是市场经济保持繁荣的唯一选择。日益片面化的幸福观则认为,幸福就是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自由就是这种满足不受干扰。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凡能力所及,人们就难免在购买和消费物质产品时尽量讲究奢侈,个别暴富者甚至可能会动辄一掷千金。

同凯恩斯主义一样,消费主义之所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行其道,是因为它符合资本主义预防和克服经济危机的需要。不同的是,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干预是政府行为,采用的是“以生产性消费的扩大带动生活性消费扩大”的策略,直接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维护社会的稳定;消费主义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市场行为,采用的是“以生活性消费的扩大带动生产性消费扩大”的方法,目标是让奢侈消费、时尚消费、超前消费进入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自觉的行动。相比之下,推行凯恩斯主义常常是政府防卫性的应急之举,推行消费主义则需要在思想文化上持续不断地做出努力。

二、消费主义的历史地位

消费主义的社会历史影响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对它不能完全否定。消费主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加以支撑,消费主义本身也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克服消费主义的目的不是否定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而是让富裕生活的内容变得更加全面、更加充实,关键是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围绕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技术发挥功能的条件和限度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消费主义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在它的浸淫下,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只顾眼前的局部利益,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这不仅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危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奉行“经济人”假设和排他性竞争,造成人类“群体中心主义”和“个体中心主义”的大肆泛滥,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关系紧张;人们在消费领域痴迷于物质享受,把精神需要的满足寄托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造成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失衡,危及人自身的发展。

消费主义孕育着否定自身的因素。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人类的各种交往普遍发展,消费主义和它的危害都在不断扩散。正是这种形势,迫使人们对消费主义作深刻的反思,对它赖以存在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思维方式展开深入批判,探索走出和替代消费主义的现实道路。尽管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认识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人们对消费主义的看法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一致,不过,由于它所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不能视而不见,所以,世界各国也取得了一些共识,都各自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并做了一些共同努力,企图走出消费主义。要走出消费主义,关键是要用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用消费生态化取代消费主义。为此,一要发展生态化的科学技术和生态生产力,二要批判和限制“资本的逻辑”,三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摆正消费物质产品和消费精神产品的关系。这既牵扯到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也牵扯到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还牵扯到人生境界的提升,因此,走出消费主义的道路肯定是艰难曲折的。但是,也要看到,用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用消费生态化取代消费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走出消费主义的前途也一定是光明的。

【注释】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十八世纪法国哲学[Z].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5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28.

[4]R.G.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4.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5.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9.

[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8.

[8]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68.

[9]R.舍普,等.技术帝国[M].北京:三联书店,1999:159~168.

[10]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4.

[11]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3.

[12]本刊记者.水,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J].百科知识,2009(3): 4~6.

[13]郭久亦.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N].光明日报,2008-11-16(10).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30.

[15]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39.

[16]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35~136.

[1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5.

[1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30.

[1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20.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21.

[21]何怀远.发展观的价值维度——“生产主义”的批判与超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2.

[22]布莱恩·特纳.身体与社会[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9.

[23]迈克·费瑟斯通.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1.

[24]迈克·费瑟斯通.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25.

[25]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6.

[26]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7.

[27]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0.

[28]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

[29]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00.

[30]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

[3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