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探索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探索_行进在课改路上新课程理念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探索郭鹏飞[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期,许多新的人生追求方式悄然兴起,原来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新课程理念下探讨思想政治课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课程理念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探索_行进在课改路上

新课程理念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探索

郭鹏飞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期,许多新的人生追求方式悄然兴起,原来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新道德、新风尚、新观念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以及西方国家散布的政治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着初涉社会、缺乏辨别力的学生,给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和冲突,使思想政治课这一特殊道德导向阵地开始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新课程理念下探讨思想政治课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思想政治

镜头一:小李上课迟到,老师找他谈话了解情况,他却不以为然,傲慢以对,责怪老师啰唆。(www.guayunfan.com)

镜头二:兰兰(女同学)给父母的一封信说:“你们要是再管我和某某(男同学)交往问题,我们就断绝父母关系。”

镜头三:同学之间因为一些小摩擦,竟然大打出手。

镜头四:某教师工作尽职尽责,为学生呕心沥血,某些学生却认为老师找事干。

镜头五:学校开展感恩活动,要求学生给父母、给母校、给老师写封信,部分学生却说“我对他们没有感情,写不出来”。

这些镜头反映出现代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身道德修养的缺失,他们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没有情感,甚至冷酷无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期,许多新的人生追求方式悄然兴起,原来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新道德、新风尚、新观念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以及西方国家散布的政治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着初涉社会、缺乏辨别力的学生,给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和冲突,使思想政治课这一特殊道德导向阵地开始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探讨新的伦理问题,不仅是贯彻以德治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着力培养中学生的传统美德,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树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理念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经验总结。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中国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产生过并且还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不懂得中国德育,不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不合格的学校教育工作者。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政治课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良好品德的养成成为“海市蜃楼”。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的修养,务必让“美德”教育来加盟,让“美德”来唤醒沉闷的课堂,焕发新课堂改革的生命力。树立“美德”教育教学理念,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着重“备学生”。在备课时,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要点,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而且也备情感因素方面的课,注重备情感性、体验性,表情内容课,使自己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所含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个性等差异,思想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老师,只有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需要、薄弱环节,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使“美德”的教育“事半功倍”。其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走近学生,多想想学生的处境和心理,教师除了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浓浓的关爱倾注给每一位学生外,还要把成功的体验带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身上多发现美德的亮点、为他们多创造培养美德的时机。

二、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敬业尽责、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志士仁人,使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

细读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美德”因素,使“美德”有所依托。现在的思想政治教材都是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的统一体。只要认真研读、分析教材,必能找到“美德”的亮点。思想政治课极富思想性,在教材中找到了“美德”的根,思考每节课的“美德”亮点,使培育学生美德有依有据,情寓于理,这样才更有说服力、魅力。若单纯发自教师空洞的说教,则苍白无力。中学政治课中法律常识、经济常识、文化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社会常识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素质,都蕴含着美德教育的因素。在经济常识内容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金钱与品德的关系等,在政治常识内容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等,在文化生活内容中引导学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继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等,在哲学常识内容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回报社会、孝敬父母、尊重老师、懂得感恩等,分析这些美德教育的因素,培养他们的美德。

例如,学习《哲学与生活》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我让同学们看一段关于“任长霞”感人事迹的录像,很多同学感动得流泪。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任长霞”的人生有价值吗?为什么?然后我写上板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乐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渲染课堂气氛,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使得理论讲述变得顺理成章,情理交融,达到寓教育于情感的激励、陶冶之中的效果,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美德。

三、构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学方式

教学,应该是流淌着情感,培育着美德的。美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没有了美德教育,就成了无水之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形成培育“美德”的教学方式。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育“美德”

思想政治课中发挥多媒体的声音、录像、动画等优势,给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感人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使学生在氛围中受感染、受熏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要在各种文艺、评价、评奖中,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条重要标准。”高一《经济与生活》教学中,在讲解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关系时,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可以播放《生死抉择》这部电影,使学生树立个人与集体、国家共存共荣观念,既竞争又合作的观念,树立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观念。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他们生活经验中缺乏但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良好道德的自发形成,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弘扬“美德”

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往往过于重视教师的权威形象,教师说,学生听,抑制了学生美德的发展。要改变这种漠视学生的“美德”教育,必须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我较多地采用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例如,“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在情景中,经过学生的自我体验,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反省或重新选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团结友善、顾全大局的美德。

(三)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增强“美德”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精选案例,把政治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例如,某些同学与家长、同学、老师发生矛盾时,我会引导他们用《生活与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他们能够正视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知行统一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不仅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要求转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参加调查采访、主题班会、演讲会、报告会、实践行动等活动。学习《哲学与生活》中的“劳动观”,我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一次饭的实践行动,体会“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并树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例如,在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在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可以设立教师诚信档案,教师开展诚信宣誓,制订诚信守则,向家长承诺,向学生承诺,建立诚信光荣榜,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在培养学生诚信方面,班级可以组织诚信学会,开展诚信好青年评选活动,开展诚信演讲,制订诚信公约,要求学生对老师、家长不说谎,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守时、守约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美德”。

四、建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以往,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使思想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从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些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最终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改革,建立客观、合理、可操作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评估学生素质不仅要看学科成绩,还应看品德、心理素质等。对学生思想品行的学习评价中,一方面可根据科任老师或班主任采用观测、谈话法或日常学习生活中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等的记录来评定;另一方面,通过考试来评定,尤其是升学考试,试题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一定要体现并完善对学生“美德”的教学评价。

例如,2009年各地的政治高考题分析,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了对“美德”教育的考查。广东高考政治试题的17题、19题、34题分别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正确交友,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质要求就是培养“美德”。这为我们平常对学生“美德”的教学评价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美德”培养要靠教育,靠锤炼才能取得。传统美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起来,要掌握好交叉点,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与现代意识结合,进行“美德”教育,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兴趣爱好、需要追求等特点,适应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广泛开展美德教育;与此同时,要一分为二,科学批判与继承中国传统道德,必须对传统文化中许多消极因素进行改造,努力消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学生,培育学生的良好美德,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