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版权产业发展及对成都的启示

国内版权产业发展及对成都的启示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国内版权产业发展及对成都的启示国内的许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的版权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快,也比较有特色,能给成都市的版权产业发展以一定的借鉴。北京市版权相关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城市形象的新符号。

第二节 国内版权产业发展及对成都的启示

国内的许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的版权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快,也比较有特色,能给成都市的版权产业发展以一定的借鉴。还有一些地方的个别行业发展对成都的相关版权产业的发展有许多启示,比如江苏南通的家纺业、福建德化的陶瓷业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一、国内版权产业发展典型城市

(一)北京——中国版权产业龙头

北京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版权产业龙头城市。到2007年底,北京地区已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和互联网等各类出版单位3 537家,各类作品传播机构3 000多家,文艺团体及演出场所近2 000个,出版物发行单位6 000多家,网站13万家,专业创作(设计)人员超过40万人。2007年,北京地区共出版图书125 412万种,占全国的40.14%;出版期刊2 809种,占全国的34.32%;出版录音、录像制品10 991种,占全国的59.57%;出版电子出版物6 196种,占全国的59.31%。引进出版物版权6 613种,占全国的59.57%;输出出版物版权1 529种,占全国的58. 97%。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一大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有的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著名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北京市版权相关产业资产总额达7 260.8亿元,比2006年增长17.9%;实现收入4 601.6亿元,同比增长27.3%。北京市版权相关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城市形象的新符号。[5]

1.北京版权产业发展的优势

(1)体系化的政策扶持优势

2006和2007年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和政策,形成规划指导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北京有两个大型版权交易中心: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

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成立于2002年,经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准设立,由北京新传德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朝阳区CBD管委会共同投资,采取股份制方式运作。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业务主要集中在举行各类版权活动、建设资源数据库、版权维权以及探索建立版权基金方面。该中心于2008和2009年承办举行了两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

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于2009年2月16日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成立,主要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东城区人民政府(北京东方雍和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采用股份制方式运作。该中心核心业务是搭建版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产业信息资源中心、版权产业智力资源中心以及建设版权中央商务区。该中心主要定位于“第四方承诺”机制,即中心定位为权利人、受让方、中介方之外的“第四方”,实行经纪机构代理交易制度,中心仅为版权交易各方提供一个诚信、安全的版权交易综合服务常态化场所。

(2)资金优势

2005年北京市制定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晰境外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路线图,改善投资服务环境。2006年起北京市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面向社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来,北京市政府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和奖励等方式累计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重点版权产业项目206个,带动社会资金146亿元。市政府还专门为产业发展集聚区进行固定资金投放,支持重点集聚区建设项目。

2007年11月以来,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联合举办政策推介会、项目签约仪式指导金融机构推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授信、创新金融产品加速推动金融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结合。2008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政府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银行贷款贴息,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009年3月9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京文创办发〔2009〕3号)。将担保与再担保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对担保业务进行补助、对合作担保机构的再担保费进行补贴的方式,鼓励担保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3)技术、人才优势

北京的中关村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全国知名的出版发行企业,拥有软件开发、文化娱乐业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集聚了全国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世界跨国传媒集团和公司几乎全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北京拥有庞大的国际方阵和国际资源。北京版权产业依托首都各项资源优势,在优秀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创新技术支撑下,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4)服务优势

北京版权保护中心是北京市政府为本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专业机构,属正处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25人,是目前全国力量最强、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性版权公共服务机构。主要负责办理北京地区著作权自愿登记、版权贸易合同登记、涉外版权贸易合同认证;承担北京地区报刊转载作品使用报酬的收转;提供版权法律咨询和其他法律援助以及开展其他版权社会公共服务业务,为北京地区版权作品的创作、交易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北京版权产业对成都的启示

北京的版权产业虽然是中国版权产业的龙头,纵向比,在国内优势明显,居全国前列,远超成都,但横向比,在国际上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诸多不足:规模小,消费需求低,产业结构不完善,国际版权贸易管理欠佳,市场主体不成熟等。将版权产业的发展放在国际阵营中,则成都和北京都还处在起跑线上,努力发展版权产业,跻身国际版权产业界是两个城市的共同目标。但是北京版权产业毕竟是国内老大,对成都大有可借鉴之处:

(1)政府的政策支持意义重大

北京的版权产业不仅具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基础,更得益于北京市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对版权产业发展所需人才、资金、技术进行了有力的引导和激励,构建了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配备了大量的专业服务人员。成都市的版权产业尚不成熟,发展的各环节还非常薄弱,需要成都市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予以引导和支持。

(2)版权产业发展要平衡

版权产业的发展,不仅包括图书、期刊、杂志等各种出版物的版权合作与交流,还应包括出版产业链和文化创意产业链上其他产品的版权交易;不仅包括对外版权贸易,还应覆盖国内各行业和领域的版权贸易。而目前北京版权企业主要采取的模式是针对海外市场上出版领域的版权输出,并且北京版权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虽然贸易总量在逐年增长,逆差的形势有所好转,但北京在版权进出口贸易中处于守势的状况仍会长期存在。故成都在发展版权产业领域应吸取教训,平衡发展版权产业的各个相关领域,以免步北京后尘。

(二)上海——版权产业之东方明珠

在2005年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中,创意产业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共5个大类、38个中类和55个小类。2006年上海版权产业总产值2 291.71亿元,增加值为674.5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2.8%,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6.0%上升到6.55%。[6]2007年上海版权产业增加值为857.81亿元,约占当年GDP的7%。上海已有田子坊、8号桥、海上海等75个版权产业集聚区,建筑面积达225多万平方米,容纳了30多个国家的3 500多家版权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版权产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网络游戏是上海版权产业的一个重点,据统计,2006年上海游戏产业的直接产值达15亿元,约占全国游戏产业产值的70%,而游戏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率高达1∶8,依托上海成长起来的游戏企业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更是成长为全国网络游戏的领头羊。[7]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上海已成为中国动漫游戏会展最密集的城市。每年举办近10个相关会展,“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型游艺产品展示会,“ChinaJoy”中国国际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成为全球第三大游戏展。上海网络游戏销售收入占了全国的70%,不仅拥有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国内互动娱乐的龙头企业,而且如新浪、光通等外省注册企业,也纷纷将游戏运营部门落到了上海。2005年建成的“上海炫动乐百动漫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动漫主题商城。“炫动”卡通卫视在上海地区可收的50多个电视频道中的收视率为第五位。上海正从原创市场、消费市场等方面多管齐下,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动漫产业重地。2005年开始,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举办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目前“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已逐步成为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品牌。

1.上海版权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优势

(1)上海市政府对版权产业的推进

2005年4月,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该中心负责每年发布《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和编制上海城市创意指数,并编制和发布《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积极引导和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2005至2007年,上海市政府先后分四批对总计7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授牌。上海市还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做了长远的规划目标,即力争到2010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市GDP的10%以上;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上海建成亚洲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上海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之一。

(2)成立专门的创意产业机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6日,于2005年1月8日正式挂牌运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是经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上海市社团局批准设立,从事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分析研究上海创意人才及企业发展情况,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信息;参与上海创意产业规划及产业定位的制定等,专门为上海创意产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3)打造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

2008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部市合作首次联席会议上,“合力打造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被列为部市合作六大重点领域之一。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项目包括:

A.组建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上海市版权产权交易中心,由上海市版权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合组建,该中心为各类版权作品的许可使用和转让,版权作品开发和创作,项目的融资以及版权相关产业的企业产权,股权交易等提供服务平台。该中心既向国内外重点文化市场展示、推介、交易全国各地的富有生命力的版权产品和项目,又探索以跨区域版权交易服务为主题的多功能版权服务新形态,为加快版权产业发展服务。

B.组建版权纠纷调解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在全国有一定公信力的版权纠纷调解制度,建立非营利性的版权纠纷调解机制,服务于版权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为版权产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C.建立版权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网。该网服务于版权产业,通过公共财政的投入,汇集国内外版权创造、使用、管理、保护等诸领域的信息。

D.创办版权产业和版权保护国际论坛。该论坛主要邀请国内外版权法律界和产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人士参加,每届确定一个主题,研讨对我国版权产业,特别是数字出版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版权法律问题。

E.建立版权产业统计制度。逐步建立版权产业统计资料库,完善统计数据指标体系,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版权产业研究,定期发布版权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民间投资、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F.完善各类作品登记、著作权合同登记备案服务体系。2006年上海市版权局在全国率先建立著作权合同备案制度,在上海设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上海代办处,为版权产业主体提供版权服务工作。

(4)加快推进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2005年,上海市对首批共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授牌,这批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筑面积合计41万平方米。此后,在2005至2006年,上海市又先后分三批对总计59家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授牌,上海创意产业在发展中呈现出在创意产业园区不断形成集聚的态势,截至2007年底。上海经过政府的四次授牌共达到7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建筑面积达到221万平方米。[8]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扩张,有利于吸引创意产业业主的进驻和创意人才的到来。

(5)空间资源丰富

上海具有国内特有的产业历史建筑资源。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拥有大量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和老洋房等优秀历史建筑资源,为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资源。

2.上海版权产业对成都的启示

与国际大都市上海相比,成都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诸多领域比较缺乏;成都一直是以休闲著称,老工业本来就不太发达,也没留下太多值得可再利用的老厂房、老仓库等类似的建筑设施,但是成都必须正视不足,另辟新径,努力创造条件,弥补不足,直至化劣势为优势。

(1)建立新型的版权产业集聚区

成都建立版权产业集聚区是版权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利用改造老、旧建筑群作为版权产业集聚区在国内外有不少成功的典范,如伦敦的位于泰晤士河畔的,由发电厂改造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现在已成为伦敦具有地标性的建筑,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田子坊,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弄堂工厂的基础上改建而成。虽然成都缺乏这些基础,但成都可建立新型现代的版权产业集聚区,不受老建筑的束缚,按照现代的要求进行规划建修、更好地营造具有现代气息的版权产业集聚区。

(2)创造成都品牌

上海品牌优势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版权行业的制胜法宝。上海始终重视对知名品牌的打造,并把提高版权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利用重要产业、重大设施、重点项目和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为契机,如举办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全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版权产业知名品牌,创造上海品牌。成都也可借鉴上海的策略,打造成都品牌,一方面积极研发具有成都特色的高品质的版权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承办国际国内各种版权作品展览交易节,创造成都品牌,进而产生品牌效应,推动成都版权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杭州——天堂硅谷,动漫之都

杭州自“九五”时期提出建设“天堂硅谷”以来,以软件技术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2006年杭州实现软件销售收入约262亿元,其中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的软件企业有47家,阿里巴巴、网盛科技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崛起。微软、英特尔诺基亚等国际知名IT企业纷纷落户杭州,设立研发中心,使杭州的软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随着“国际动漫节”的成功举办,动漫产业已成为杭州文化版权产业的重点和亮点。以高新区国家动漫产业与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为平台,目前杭州拥有5个国家级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滨江区动画产业基地、杭州西湖区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一个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3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一座城市同时拥有5个国家级动漫基地,这在全国也屈指可数。杭州已有动漫游戏企业6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影视动画生产制作企业23家,相关产品开发类企业15家,注册资金达3亿多元,从业人员1万余人。

2002年LOFT49创建以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始蓬勃发展。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行业被确定为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杭州成立了十大园区作为该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全国创意产业中心的主平台: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这些创意产业园区特色鲜明,各有侧重。LOFT49、乐富·智汇园等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园区,突出工业设计、品牌策划等产业;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国家动漫基地是以动漫游戏、软件开发为主的园区;下沙大学科技园是以科技研发为主的园区;西湖创意谷则是以高端艺术设计为特色的园区。

1.杭州版权产业发展经验

(1)杭州启动了版权保护“五进”活动

杭州编制《著作权法》基本常识读本,在中小学校普及版权相关知识,让版权宣传进学校。同时,杭州还通过组织相关园区版权保护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工作研讨、建立版权贸易中心等,让版权服务走进园区。

(2)正版软件进企业

杭州实施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情况在线监测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正版软件租用,让正版软件进企业。同时,把杭州200家版权相关大型企业,作为版权顾问定点服务对象,让版权顾问进入单位,加强专家型版权顾问队伍建设。杭州还加强版权市场的监督,增强打击侵权盗版活动的力度和声势,防止侵权行为进入市场。

(3)承办中国国际动漫节

2005年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决定,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国家级、国际性动漫盛会——中国国际动漫节,自首届至今,中国国际动漫节一直由杭州承办,先后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杭州国际会展中心、杭州休闲博览园举办。连续承办五届国际动漫节的杭州既彰显了杭州动漫产业的实力,又借助国际动漫节的举办展示、营销杭州的动漫作品,还能吸引人才和资金。而且中国国际动漫节已固定每年在杭州举办,这对杭州动漫产业的发展将会是一项长期的巨大资源。

2.杭州版权产业对成都的启示

成都与杭州在国内属于同一个层级的城市,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模、文化背景、人口结构以及生活风格都比较相似,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特征。但是相比较而言杭州处于近沿海地带,交通地理位置比地处内陆西部的成都具有优势。成都与杭州都属于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但是杭州的动漫在产业政策、国家资源方面已抢占先机,如中国国际动漫节每年固定在杭州举办。2007年杭州成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保护城市”,虽然2009年成都才开始启动“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但根据《成都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将筹建国际版权交易·保护中心,打造版权产业集群;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版权保护示范园区两个以上,试点、示范单位50家以上;申报建设国家级版权产业基地;全市文学、艺术、科学领域作品著作权登记年均增长20%以上。成都版权产业发展也具有难得的机遇,在成都市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成都版权产业发展也将不逊于杭州,但是杭州也给成都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1)政府给予播出奖励

杭州市政府为鼓励杭州在数字娱乐产业方面创意制作的上镜率,给以播出奖励,在中央台播放每分钟奖励1 000元,在地级市以上播出每分钟奖励500元,在境外播出每分钟奖励1 500元,若是三维则加倍奖励。成都也可借鉴杭州的这种播出奖励政策,鼓励版权创作主体制作出更多被社会认可的产品。

(2)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杭州的版权产业尤其是动漫创作善于利用本土的优秀传统资源,其创作的《济公》曾被搬上了央视,还获得了不少奖项,在国内比较有影响。成都的传统文化资源也很丰富,“三国文化”、“都江堰水利工程”、“三苏”、“茶馆文化”、“熊猫”等都是具有可再创作价值的本土资源。

二、国内版权产业发展典型个案

(一)上海文广集团的版权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批复,文广集团是事业性质的集团,它由原隶属于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上海电台、东方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上海电影制片厂、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等整合组建。上海市财政局也在集团成立之时,正式取消了财政拨款。基于“事业集团,企业管理”只是经营性事业集团改革的一种过渡性的做法,经营性事业集团既然要完全面向市场运作,就必须最终采用企业集团的模式。既然是企业的操作模式,那么我们可以将之当做企业与成都传媒集团做比较。

2001年4月19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简称文广集团)宣告成立。文广集团是以文化广播影视为主业的新闻文化集团,兼营旅游、宾馆、演出、会展等相关产业。文广集团拥有一批重要的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宽频电视、互动电视、移动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影视剧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制作设备、制片理念,多年来拍摄制作了大量优秀的影视剧,在国内外屡获殊荣。除此以外,集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文艺表演团体和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集团旗下的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文化类上市公司,名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集团所属上海文广演艺中心负责管理下属文艺院团(学校)、剧场和一类资质的演艺中介经纪公司,是集剧场管理、演出经营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演出领域龙头机构,在演出营运方面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文广集团全方位介入公众文化生活,每年举办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文广集团按照业务范围,下设九个单位,即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文广演艺中心、上海文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文广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文广集团大型活动办公室、STR国际(集团)公司、上海电影资料馆。文广集团成立较早,历经整合,发展成规模庞大、采用公司化治理的广播电视集团。2005年,被中国传媒产业年会评选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传媒机构”第一位。

文广集团在2009年6月成立了国内首家地方媒体版权中心,以规范节目版权经营、维护节目及衍生产品版权利益;文广集团建立了集团品牌、频道品牌和栏目品牌的品牌组合体系。文广集团的这些发展策略、措施值得成都借鉴。

(二)长沙“宏梦卡通”动漫企业——中国原创卡通节目生产量最大的卡通动漫企业

长沙宏梦卡通集团成立于2004年5月,是“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宏梦卡通年产原创动画1.5万分钟,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组建了湖南宏梦传媒有限公司、湖南宏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宏梦(上海)卡通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了一条集“动画片创作——出版物发行——衍生产品授权——品牌连锁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公司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合作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电脑动画技术发展中心,引入美国风投红杉资本,与三辰卡通实现国内两大卡通集团战略整合,形成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独立运作、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一座包括创意中心、原创中心、加工中心、培训中心和卡通商业街等在内的宏梦卡通城正在长沙星沙经济开发区逐步建成。依托宏梦专业卡通制作经验与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宏梦卡通城将成为以卡通节目制作、形象展示、互动娱乐、卡通产品开发和销售为基础,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学习体验、购物消费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以原创动漫影视作品为核心,打造国产原创动漫品牌,开发经营图书、音像、服装、饮料、食品、文具、玩具、电子游戏等动漫衍生产品,拓展版权贸易、教育培训、动漫传媒、信息化多媒体、主题公园、演艺娱乐等相关领域,构建“创意制作、品牌打造、整合经营、产业拓展”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曾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获奖动画片如《虹猫蓝兔小幽默》、《花枝的故事》、《虹猫蓝兔七侠传》、《虹猫蓝兔阿木星》、《虹猫蓝兔仗剑走天涯》、《神厨小福贵》、《奇奇颗颗历险记》、《丛林奇遇》、《西姆霸龙家族》等。

成都本土的动漫企业虽然具有行业开发的巨大潜力,但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还非常低,应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借鉴“宏梦卡通”的原创精神,从内容制作上提升产业实力,打造“动漫蜀军”。

(三)大连软件园

大连软件园于1998年奠基,由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位于大连市西南部星海湾畔的高教科研文化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一期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累计投资约55亿元,已建成产业、教育和配套设施120多万平方米。大连软件园先后被国家部委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2006年大连被商务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大连软件园被授予国内首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称号。

目前大连软件园已发展成为国内具国际化特色、产学研一体、以对日常业务为主的专业化软件园区和最具规模的BPO产业基地,并建设形成了一个集工作、生活、商务于一体的国际化软件社区。截至2008年4月,入园企业数量达392家。中资企业所占比例为58%,外资企业所占比例为42%,是我国目前外资企业比例较高的软件园。其中日资企业所占比例为26%,软件园的企业中,50%以上从事对日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外包业务。通用电气、IBM、惠普、戴尔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建立了中国或东北亚的软件研发中心、呼叫中心、业务流程外包中心及全球支持中心等;欧姆龙、阿尔派等日资软件企业在此设立了面向中国和亚洲地区的研发中心。包括GE、IBM、HP、ACCEN T URE、A V A Y A、FIDELIT Y、ORACLE、松下、索尼、日立、N T T、NCR等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3家。

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保护工作,2005年国家版权局授予大连市“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称号,对促进大连软件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非常值得成都借鉴。

(四)版权为市场护航——江苏南通家纺业的繁荣之道

江苏省南通市是我国近代轻纺工业的发源之地。清朝光绪年间,“状元企业家”张謇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在南通开办大生纱厂,奠定了南通现代纺织业的基础。与此同时,纺纱织布进入家庭,几乎“夜夜灯影照织女,户户可闻杼机声,家家绣姑飞针线,棉田若雪接云层”。

上世纪70年代初,一批商品意识萌动的农民为了“躲避割资本主义尾巴”,开始活跃于南通的通州和海门两个县级市交界处,做些绣花枕套、床单被面之类的小生意。南通的家纺产业由此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从原料加工、花型设计、印染整理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通州现有家纺生产企业1 500余家,个体和私营企业6 000多家,从业人员14.5万人,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南通家纺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其中所属的通州志浩和海门叠石桥两大市场,年成交额300多亿元,有经营户8 000余家,已成为继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和德国法兰克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家纺交易中心。据南通海关最新统计表明,2008年通州市家纺出口额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第一。[9]通州市家纺产品门类众多,包括巾、床、厨、帘、艺、毯、线、袋、绒、衣等十大类,产品逐渐由传统的床上用品向装饰、绿色、生态、环保等功能纺织品发展延伸,一些家纺企业将产品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规模和品种系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南通的家纺业能够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首先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企业创新性的经营模式,比如“公司+加工点+农户”的模式,即公司把加工任务承包给农户在家里加工,公司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验收,履行合同。

南通版权部门在家纺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纺产品是一种创意性非常强的手工工艺作品,版权部门的版权保护工作保证了家纺业的丰富创意,使家纺业保持了旺盛的核心竞争力。

1.引进版权概念规范市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州志浩和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形成初期,缺乏版权意识的农民布商热衷于抄袭花型。改革开放之后,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来了一批外地客商。1996年台湾东帝兴公司林明秋、林明砚兄弟从台湾带来了100多个美丽、新潮的花型,有的花型一款一天就销出一万米,以每米布五元钱计算,每天经营额高达5万元。仅靠卖花型一个月可以赚几千万元,在志浩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使布商开始盗版,当地农民布商纷纷照葫芦画瓢,你印什么花型,我仿什么花型;你卖一元一米,我卖八毛三尺,市场一片混乱。林氏兄弟生意一落千丈,心急如焚。在新闻单位记者的指点下,林氏兄弟投诉到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南通市版权管理部门。一些侵权经营户因此受到行政处罚,但是,许多商户还是不能够明白,为什么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对大多数人进行限制,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当地的版权管理部门因势利导,在商户中进行广泛的版权知识宣传教育。多次举办多场著作权法律法规讲座,印发著作权保护宣传品,召开经营户座谈会,与入场经营户签订“不侵权销售印花布”的责任状,邀请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对侵权案件现场开庭,组织著作权知识大赛等活动等。从此,“版权”概念进入农民布商们的脑海。

2.引导行业创意拓展市场

版权保护刺激了南通家纺业的创意冲动,在当地版权管理部门的引导下,1997年8月,志浩市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美术图案研究设计所,聘请了二三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设计者,专门设计开发新花型。海门三星镇叠石桥村卓泰家纺研发中心,已发展成拥有上百名来自清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的各类专业设计人才的团队。仅2006年,公司就有1 096个作品问世,设计产值高达6 000万元。现在,围绕市场开发花型的民营研究所已多达50家,2 000多名设计人员,每年推出的新花型多达数千种。一些公司还有自己专门的设计部门,曾经因侵权被查处的农民布商袁洪兵经营的江苏金太阳卧具用品有限公司,是当地布艺花型版权的最大拥有者,公司的家纺设计研究院由大学教授领衔,旗下拥有120多名专业设计人员,实力在国内同行中首屈一指。南通市政府也大力扶持家纺业的创意设计,中国家纺协会在南通设立了中国家纺协会设计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家纺协会设计师考试认证中心。南通市还与苏州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建立产学研基地,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美术院校大学生到南通工作。目前南通已成为全国家纺工业美术设计师显露身手的重要舞台,涌现出一批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设计名家名手。

2006年6月,全国首家农民花型版权贸易交易所在志浩市场成立,国内外的客商通过“花型电脑资料库”可以选购市场上万种拥有版权的花型款式。2008年南通家纺城举办首届画稿交易会,吸引了包括来自美、英、法等国家和地区的70多家家纺研发设计机构。如今,在中国南通家纺城,每天都有200多个新花型面世,印花布面料也从最初的不到100种猛增到2万多种。创意独特的花型产品,提高了产品的产业附加值,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强大支撑。

3.加强市场版权保护工作

自从1997年3月全国第一家镇村一级的版权管理基层组织——通州市志浩市场版权管理办公室诞生后,当地的版权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版权宣传管理工作,为家纺业的拓展保驾护航,其一是定期编写《版权与管理》简报,开辟《著作权法知识》、《案例分析》、《侵权盗版处理结果》等栏目,使版权保护的宣传教育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二是做好印花布美术作品的版权登记,为了方便作品登记,通州市川港镇政府还安排专人代理版权登记。12年来,南通市版权局共登记印花、绣花美术作品1.8万余件,且作品登记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仅2007年就新登记花型3 500件。其三是组建镇村级版权管理机构。川港镇为适应志浩市场版权管理工作的需要,自1997年就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的版权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全国第一家镇村级版权管理基层组织——通州市志浩市场版权管理办公室,受市、县两级版权管理部门的委托,开展著作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行作品登记的初步审查,受理著作权纠纷调解,成立作品鉴定小组对侵权作品进行初步认定。其四是调解、查处印花布美术作品侵权案件。多年来,市、县(市)、镇三级版权管理机构协同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只要版权保护和管理工作需要,便及时出动执法。同时,组织一批长期守法经营的经营者成立了反盗版联合会,设立了群众监督岗,建立了群众性的防盗版网络,形成了群防群治、联合执法、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强力遏制盗版侵权。为适应家纺业的版权案件处理需要,经批准,2007年11月1日,通州法院成为苏中、苏北第一家拥有知识产权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十多年来,仅通州志浩市场受理侵权投诉共计1 000余起,查封侵权布300多万米,赔偿著作权人损失5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超过9亿元。

目前,南通家纺城拥有国家免检产品3个、国家著名商标5个、国家驰名商标9个、专利160多个、印花布美术作品登记1.8万多件。2008年南通家纺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其中所属的通州志浩和海门叠石桥两大市场,年成交额300多亿元,有经营户8 000余家,是全球三大家纺交易中心之一。2008年,南通家纺市场因版权保护成绩显著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单位奖。

(五)版权(知识)保护促进德化陶瓷产值15年增长10倍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的陶制制作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烧造印纹陶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

目前,陶瓷已经成为德化的经济支柱,全县30万人中60%从事与陶瓷有关的工作,县财政收入40%来自陶瓷行业。而在1978年,德化仅有数十家陶瓷企业,陶瓷产值才1 200多万元,出口市场限于东南亚、中东一带,产品不过为观音弥勒、杯盘碗碟等传统货。2009年,德化陶瓷企业产值达71.3亿元,增长10%,30年产值增长近600倍。

除了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和企业的体制创新等等因素之外,版权保护的推行和行业公会的发展在德化的陶瓷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版权工作为创新保驾护航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德化陶瓷业完成了从国营、集体企业向股份制、民营企业的转制以及从传统工艺到现代工艺的转变,生产蓬勃发展。但由于当时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保护措施不力,企业互相仿制产品、竞相压价的无序竞争行为也非常突出。一些开发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耗费多年心血和较大成本成功开发某种新产品后,却因被侵权盗版而收不到应得的效益。特别是90年代以来,德化陶瓷出口量大增,一些外商或外商代理人利用当地缺乏版权保护意识的弱点,拿着企业提供的样品,到处找新的生产厂家,严重侵犯知识产权。工艺陶瓷开发设计部分属知识密集型,开发创新的投入一般占总成本的20%以上,市场占有率也主要靠产品的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薄弱使德化的陶瓷业发展遇到了一个新的障碍,侵权盗版则使企业以至全县的效益下滑和创新积极性受挫,极大地影响了陶业的健康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德化县开始研究建立陶瓷发明创新保障机制,不断向企业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一些企业寻求专利保护,收到了一定的实效。但因为陶瓷产品外观设计变化迅速,而申请专利时间较长,费用较高,无法满足广大企业的需要。2001年9月,福建省版权局为德化有关部门及企业开办了多期《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以增强企业家法律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帮助德化开展产品版权登记工作,德化县在有版权管理执法职能的省版权局支持帮助下,依靠著作权法对陶瓷给予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给德化的陶瓷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上世纪90年代末是德化陶瓷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几年,产值从1995年的7.35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25.5亿元,四年间增长3.47倍,而2001年9月的版权登记比较好地适应了陶瓷业发展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陶瓷业产值逐年创新高。图6-1数据来自当地新闻报道。

陶瓷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决定了它更强调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战略,当地政府充分利用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制定了《关于建立陶瓷产品发明创新保障机制的规定》,并组织有关人员在广交会等大型展览会期间,对企业的产品创新进行监督,对仿制等侵权行为进行处理;德化县企业服务中心负责版权登记工作,配备专门从事版权登记工作的人员,每周专门固定时间办公,添置了数码相机、电脑等设备,对登记作品实行数据库管理,对企业新开发的且具市场潜力的作品及时予以免费备案登记,并定期送到福建省版权局审核发证。

img30

图6-1 德化陶瓷产值(亿元)

版权保护增强了德化陶瓷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创新积极性,规范了陶瓷业的市场秩序,使得德化陶瓷业的发展成了新时期知识经济、版权产业的一个标杆。

2.行业公会的自我规范与自我约束

福建德化的陶瓷业的行业性组织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早在明清时期就有陶瓷业窑主的联盟,现代意义上的行业公会出现在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加强了对手工业的改造,成立了国营或集体所有的陶瓷厂,组建手工联社。改革开放以后,成立陶瓷公司、陶瓷工艺美术协会等。在自愿及政府的领导下,这些组织在德化陶瓷业的早期发展中制定行业规范、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使得德化的陶瓷业逐渐走向了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1989年9月,德化县成立陶瓷同业公会,有会员企业220多家。

陶瓷同业公会的作用之一是引导行业遵纪守法,倡导“合作+竞争”理念,促进会员之间的沟通与协商,推行同行议价,避免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法销售产品,避免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其他企业的商业秘密及有关技术资料,避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损失,共同维护和发挥行业整体优势,促进友好合作与发展,切实维护行业利益。

作用之二是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开展新产品维权,促进新产品开发,倡导品牌意识,努力培育自主品牌,积极申请专利、版权登记和商标注册,监督各种恶意仿制、抄袭、剽窃他人的新产品、畅销产品和科研成果的行为。

作用之三就是开展调研、培训、展览、交流等各种活动,及时为会员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帮助会员拓展市场,切实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会员的合法权益。90年代以后,陶瓷业公会多次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的产品展销会,贸易成交额均在4 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成都的蜀绣、鞋业和家具业的发展与南通的家纺和德化的陶瓷发展当初面临的问题有着许多相似性,版权工作将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局面。

纵观国际国内的版权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成都的版权产业的本土资源有着强大的优势,如果能吸取他人发展之经验,扬长避短,一定能够做得出类拔萃,不同凡响。

【注释】

[1]杨荣斌:《世界城市文化发展趋向——以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为例》,中国网,2004年2月,参见http:// 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2/27/content_5503891.htm

[2]褚劲风、崔元琪、马吴斌:《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3期。

[3]周学政:《伦敦——世界创意产业之都》,《半月谈》2007年9月,参见http://news.cyol.com/content/2007-09/28/content_1912234.htm

[4]褚劲风:《东京动漫产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第2期。

[5]《北京地区版权产业发展基本状况》,《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2月22日,http://www.sipo.gov.cn/sipo2008/mtjj/2009/200901/t20090122_439201.html

[6]张京生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36页。

[7]张京生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8]刘斌:《创意产业集聚区家底调查:人丁兴旺、财源茂盛》,《解放日报》2007年3月18日(第6版)。

[9]赵勇进、季伟:《通州获“省家纺出口基地”称号》,《南通日报》2009年1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