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发展经验对宁波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启示

国内发展经验对宁波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启示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把握好挑战与机遇,进一步保持和提升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分析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的举措,结合宁波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创新型宁波海洋经济道路。深圳、青岛的滨海旅游业发展措施为宁波滨海旅游业重点区域的建设和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证据。
国内发展经验对宁波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启示_宁波现代海洋产业

三、国内发展经验对宁波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启示

宁波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城市,海岸线总长1562千米,拥有“港、渔、矿、景、涂、岛”六大海洋资源优势。“十二五”时期,致力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建设,宁波拉开了海洋经济大发展的帷幕,积极推动宁波从“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把握好挑战与机遇,进一步保持和提升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分析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的举措,结合宁波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创新型宁波海洋经济道路。

(一)打造完美的滨海旅游形象城市

近年来,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增长加快,国际旅游逐步恢复。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发展多样化旅游产品,滨海旅游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9%。2011年,我国滨海旅游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全年实现增加值6258亿元。

中国滨海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少年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宁波逐步重视对海洋产业的开发,为大力推进滨海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宁波应制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大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

青岛——作为滨海旅游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产品开始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产品结构趋向合理,行业管理步入轨道。现今,已经成为了领域的领头羊之一。青岛提出的“海陆统筹、科技带动、集聚发展、重点突破”思想,为宁波的海洋建设提供发展思路,通过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模式先行试验,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大力培育高端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成为国家滨海旅游试验区的引擎。青岛的成功为宁波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了科学的借鉴依据。

就深圳而言,在实现海洋产业历史使命的同时,突出滨海城市形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科学永续、创新发展为宗旨,在环境相容、产业兼容的原则指引下,逐步优化和调整用海布局现状,构建海洋与城市间亲近、和谐、友好的互动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实现海洋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海洋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促进深圳滨海旅游业的特色发展,并将之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强市。

深圳、青岛的滨海旅游业发展措施为宁波滨海旅游业重点区域的建设和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证据。例如宁波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以杭州湾新区为依托,以滨海风光为生态背景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滨海休闲度假区和滨海旅游新城——杭州湾大桥旅游区。该区应主要以发展跨海大桥观光、海滨休闲区、海上田园休闲及滨海湿地观光为特色;宁波北仑港、镇海港、甬江口以及镇海和北仑城区等区域组成的北仑港城旅游区。以北仑港为主,以宁波海洋历史文化为依托,强调海上丝绸之路与现代化港口城市文化的传承关系,展示宁波海洋文化向海外开放的通道和窗口的以观光、休闲、文化、工业为专项旅游的特色。应充分整合北仑港的海港、海岛、码头、巨轮、细浪、落日以及雄伟壮观的临港工业氛围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东方大港游、北仑港城游、港口工业游以及镇海口海防遗迹游等。

除了杭州湾新区和北仑港城旅游区,宁波还可以建设象山港旅游度假区和象山黄金海岸旅游带。象山港旅游度假区可以包括宁海强蛟、西店、大佳何、奉化莼湖、裘村、松岙等象山港海域及沿海区域。借助碧海绿岛为背景,以滨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游艇休闲以及海岛游等为特色,重点发展豪华游艇俱乐部、海滨度假区、海上运动以及特色岛屿游。象山黄金海岸旅游带包括象山东面沿海海滨及海域。该区以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石浦渔港、中国渔村、渔山列岛为主,重点发展滨海观光休闲体验、高端度假产业、渔文化休闲体验、特色渔区民俗以及集观光、度假、休闲、海上运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岛风情体验区。[2]

(二)发展优渥的港口岸线资源

宁波“以水为魂,倚港衍生”。宁波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地带,从海域上来讲,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是连接长江三角地区与黄金海岸的纽带。宁波港口岸线总长1562千米,占全省的30%以上,其中可用岸线872千米,宁波港是我国大陆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深水岸线170千米。航道条件良好,北仑港区域可进出30万吨级船舶,拥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因此,宁波港占据宁波最大的优势,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龙头和领头羊的作用。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建设,使沿海港口物流、物资储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的建成,促使宁波一跃成为连接上海、江苏、温州、金华、台州乃至福建南部地区的枢纽城市,为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建设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对港口岸线资源的完美利用使得它发展海洋产业的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因此,宁波港口岸线资源既是宁波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浙江”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大连的经验表明,拓宽运输渠道,增加交易平台,对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另外,为了能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宁波应全面推进“港桥海”联动战略,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全市上下的共识。新一批海陆基础设施项目的上马,将进一步增强陆海之间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布局的关联性,宁波市海洋经济将在陆海互动中实现快速发展。

(三)完善的海洋经济功能布局

宁波应坚持海陆联动、协调发展,遵循海洋经济自然属性和发展规律,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优化形成重要海域基本功能区。例如青岛在打造蓝色经济龙头的过程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总体空间布局,有效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同时更好地争取国家级政策支持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宁波在构建“一核两带十区十岛”空间功能布局框架,应结合自身海洋特点,分析借鉴青岛的精彩之处,形成宁波特色海洋经济功能布局。

1.打造一个核心区

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为核心区,具体包括穿山半岛、梅山保税港区以及中心城区。围绕增强龙头带动、辐射服务和产业引领的功能,优化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加快打造国际强港,重点发展“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加强金融和信息系统支撑,择优发展临港大工业,力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2.加快推进“两带”建设

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主的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以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门湾及其附近区域为主的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是宁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要统筹规划建设沿海中心城市、卫星城市、中心镇和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科学开发深水岸线资源。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在科学布局、合理开发、注重环保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提升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在推进“两带”发展过程中,根据各海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各海域的基本功能。

3.重点建设十大产业集聚区

在推进现有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基础上,以培育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制高点为目标,重点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余姚滨海产业集聚区、慈东产业集聚区、宁波石化产业集聚区、北仑临港产业集聚区、象山港海洋产业集聚区、大目湾海洋产业集聚区、环石浦港产业集聚区和宁海三门湾产业集聚区。整合区域空间、发挥特色优势、集聚要素资源,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合理建设用地用海需求,努力发展成为推动宁波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平台和城市新区培育的主要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可以借鉴青岛的相关措施,优化产业集群。

(四)强化坚实的群众海洋意识

日本加强对海洋文化的积累、宣传,海洋意识深入人心。宁波作为海洋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学校教育、宣传机关等一切手段,加强对海洋文化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海洋意识,关键在于加强对海洋国土观、海洋国防观和海洋权益观教育。同时,培养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尤其是要注重从娃娃抓起,日本从孩子的启蒙阶段就重视海洋意识教育,为我们树起了一面镜子。

从日本海洋意识的教育可以得出,宁波政府一方面可以从幼儿园、中小学抓起,加强对海洋的社会环境了解,定期进行海洋知识教育,把海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免费开放海洋博物馆,开展海洋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普及海洋知识,实行海洋知识进社区计划,以讲座、板报、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进行海洋知识教育。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都可以成为进行海洋知识教育的阵地和平台。通过这两种方式全面培养全民海洋意识。

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我国的各种地理教科书中都提到我国是个濒临海洋的国家,海洋资源丰富,但未从海权的高度来介绍海洋、认识海洋,国家教育部门应加强这类材料与教科书的计划与编写工作,适时让这些材料与书籍进入课堂。并且要加强市民对不同城市的海洋文化的深入认识,以此强化宁波市民对海洋意识的培养。

(五)建立灵活的海洋规划管理体系

宁波的海洋规划管理相对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只从海洋产业、宁波本地和相关海洋项目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整体协调统一性较差。另外,宁波在海上管理力量上较为分散,缺乏规划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的实施监督机制,各种规划的落实效果均欠佳,使其不能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规划之间的共同协调指导海洋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工作,也不能充分利用规划手段来加强对海洋的综合管理。相对而言,宁波海洋规划管理体系制定上具有随意性,系统性不强,没有规划编制规程来具体指导,海洋规划管理远未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因此,建立有效的海洋规划管理体系,确立海洋规划编制的原则与程序已经迫在眉睫。

英国的海洋法合理完善了海洋管理体制,实现了综合统一管理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宁波海洋而言,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导致宁波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缺乏宏观规划及指导,致使海洋产业的科技水平提高缓慢,一些海洋优势产业在现有管理体制下较难形成规模。因此,必须建立真正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明确宁波市的海域管理范围,保障宁波的整体海洋权益。宁波这个港口城市,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是一个整体,难以分割。因此需要对宁波的海洋开发行动进行有权威的统一协调,不能单单从行业上、地区上和相关项目的利益进行规划管理,而需要统筹规划,综合管理。

例如应该设立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对宁波市的海洋开发行为进行有机协调,调解利益冲突,实现统筹发展,体现区域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宁波市的不同地区应该成立权威性强的海洋经济管理委员会,实现对宁波市不同地区海洋经济的全面统筹,负起全面责任,从战略高度考虑区域海洋的整体开发管理。

(六)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

英国海洋法对英国的海洋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与英国海洋法相比,宁波的海洋经济相关法律还相当滞后,海洋管理问题较为严重,这与海洋经济发展落后有关。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海洋法规,例如:英国的海洋法的法律框架。宁波政府应以宁波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针对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本着适用性和前瞻性原则,着手制定适合宁波地方情况的国情的海洋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完整的宁波海洋法律体系,特别是对海洋综合法律方面的制定。

对于立法方面上,依据英国海洋法的优势,立足宁波实际情况,酌情参考,要加快立法进度;立法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海洋立法的经验和做法,既要注重立法技术,体现法律本身的高质量和先进性,同时还要统筹执法环节,实现立法与执法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海洋保护立法上,宁波政府应尽快完善海洋立法内容:在海域使用、浅海滩涂水产养殖、海域的环保、海岸带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以调整各行业管理规定,使之符合海域功能区划要求;在海岸带开发活动中应特别强调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注意对其他开发利用项目不利的影响和加强消除这些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对适宜建港,适宜作为海滨浴场的沙(海)滩和重要的旅游岸段应保留,务必不移作它用。

(七)增强文明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澳大利亚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十分注重海洋生态平衡,防止过度捕捞,保持海洋的自我生态平衡能力。宁波在海洋环境的保护方面上,与澳大利亚相比,我们不仅需要健全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并且还需要严格执法,真正建立海洋建设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对海洋环境进行肆意破坏的行为进行依法严惩,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执法层次,明确海洋环保责任,防止和减少职能交叉,加强污染源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海洋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系统,制定海洋环境标准,建立科学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机制,要在各主要入海口建立大规模的污水处理系统,凡是进入海洋的废水均应检验合格才能排放,要建立先进的海洋生态监测系统和海洋生态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海洋环境,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宁波海洋管理监控部门在面对重大隐患发生时,应及时做出反应和预报,将损失降到最低。当然,在解决上述各方面问题时,应该理清问题的层次,抓住重点。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改革和完善宁波的海洋污染处理系统,效仿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实现真正的海洋综合管理,着力解决问题的重点使得宁波海洋经济真正步入正常轨道,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宁波在规划和审批围填海项目时,要统筹规划、合理控制,宁波政府还要慎重地进行项目的审批和监督。要在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和毗邻陆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考虑各个海区围填海容量,科学合理地制定围海造地规划,清理不合理的围海造地项目,指导新的围海造地开发与管理工作,合理开发海域容量。同时,还要制定宁波不同地区的围海造地年度计划,结合各地区海域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不同地区围海造地年度控制数量,实行围海造地年度总量控制制度,还要建立围海造地项目的审批、核查、登记及监督机制。

上述国际海洋大国的海洋经验借鉴说明“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不是一句空话,在当前日益白热化的蓝色国土国际竞争背景下,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前瞻性意义,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并组织有关部门及民众分阶段、分层次加以落实,确保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对宁波的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宁波的海洋经济的发展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综上所述,宁波要充分发挥区位、港口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港口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着力推进海洋产业高端发展,充分发挥宁波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充分发挥港航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梅山保税港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等功能区,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强化金融和信息系统支撑,加快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托比较扎实的临港产业基础,紧紧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转型升级,择优发展石化、钢铁、能源等临港工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滨海旅游等临港服务业,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依托宁波在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航运航海、海洋生物等专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经济科教研发基地,为浙江乃至全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意识的现代海洋经济人才;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象山港、三门湾等区域为重点,推进海洋经济的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严格保护,加强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海洋污染海陆联动防治,探索跨区域海洋环境联合治理,为探索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在未来的发展中,宁波既要遵循发展海洋产业的共性原则和一般规律而积极实践,又要结合宁波的具体、市情而创新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