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语言学重要文献简介

儿童语言学重要文献简介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来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进行介绍。安徽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负责人,安徽省重点课程“现代汉语”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汉语语法学、心理语言学。除此之外,还把许多语言学成果引入了儿童语言研究,对儿童语言事实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对儿童语言中的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类型、语义关系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

第四节 儿童语言学重要文献简介

儿童语言学发展至今仍被许多学者们津津乐道,这主要表现在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和经典的文献著作的问世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宇明的《儿童语言的发展》,孔令达的《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周国光的《儿童句式发展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靳洪刚的《语言获得理论研究》,华生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斯金纳的《言语行为》,皮亚杰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文选》等。

一 李宇明和他的《儿童语言的发展》

(李宇明见中编第二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作者研究的是汉族儿童语言的发展,论题有明确的辖域,便于分为若干专题作穷尽性的挖掘。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来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进行介绍。首先作者探讨了儿童语言学及其研究,对儿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价值做了明确的界定,对儿童语言的研究史从西方的研究、前苏联的研究及我国的研究三方面做了回顾,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展望。接着作者对现有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成就进行了介绍,从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三个角度对斯金纳、乔姆斯基和皮亚杰的理论观点做了介绍和评析。第三部分是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探讨,作者分别从语音系统、词汇——语义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对制约儿童语言发展的诸因素、语言交际与语言学习、儿童的语言发展策略及语言发展的阶段性与顺序性等。

二 孔令达和他的《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

孔令达,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安徽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负责人,安徽省重点课程现代汉语”负责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安徽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汉语语法学、心理语言学。

《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全书对1-5岁汉族儿童话语出现的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及其次类做了详细的描写,除名词外,一一列举了各类中的相关词,统计了它们的数量、始现时间、使用频率。除此之外,还把许多语言学成果引入了儿童语言研究,对儿童语言事实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每一章都用较大的篇幅对一些理论问题展开讨论,这些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对各类词内部的发展顺序进行了理论解释。解释主要有两个观察点,一是儿童的认知水平,一是词语的认知难度。作者在解释实词的习得顺序时,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界的成果,从心理学角度着眼,充分论证了认知因素对习得顺序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从语言学角度入手,总结出语言因素对习得顺序的制约作用。2.具体讨论了各类词的习得机制。习得机制问题是儿童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不是做一番空泛的议论,而是根据儿童语言事实做具体的分析,从而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例如,第一章将儿童习得指人名词和指物名词的过程分为原型初步形成和典型化两个阶段,而原型典型化又可以分为“所指迁移——原型匹配”和“匹配评价及再匹配”两个次阶段,作者用自己调查来的语料把这个过程描述得十分清晰。3.从儿童语言现象中发现它的语言学意义。这样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的意义,而且在语言应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 周国光和他的《儿童句式发展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

周国光,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语言学论文多篇,著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体态语》、《当代社会科学新学科览要》(主编)等。

《儿童句式发展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北京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汉族儿童句式发展研究”对汉族儿童语言中几种常见的基本句式的习得和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考察。本书考察的句式有:儿童语言中的比较句、动词“给”字句、介词“给”字句、“把”字句、被动句、方所句、主谓谓语句等。在儿童语言的比较句、“把”字句和方所句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基本结构,然后将其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进行解释,最后将其分类阐释,提出相关问题和发展趋势。在动词“给”字句的分析中,将动词“给”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配价功能及相关句式的发展做了解析。在介词“给”字句的分析中,对介词

给”子句做了概述。作者对儿童语言的被字句进行了分类讨论。对儿童语言中的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类型、语义关系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下卷“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理论”对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理论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关于汉族儿童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的若干理论。在“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理论”中,先对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真正言语”阶段和汉族儿童后期语言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对儿童概念、语词、词义的习得分别进行了阐述,对词汇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手段主要有模仿、替换、扩展、联结和句法同化。最后,作者介绍了几种有关儿童语言习得机制的理论学说,主要有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心灵主义的内在天赋论和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和认识论,并对此进行了再思考。书中对于儿童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实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汉语学习理论、儿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汉语语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四 靳洪刚和他的《语言获得理论研究》

靳洪刚,美国汉明顿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讲座教授(William R.Kenan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语言学、交际人类学、教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培训及教育教学理论等。198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俄班纳——香槟分校教育心理学系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汉明顿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全美中文教师学会会长。曾获1998全美卡内基最佳教授奖(Professor of the Year),现任美国各大学联合汉语中心项目总执行主任、全美边缘外语学会会长、AP中文测试发展委员会主任,已出版《语言获得理论》、《语言发展心理学》等著作及学术刊物论文20余篇。

《语言获得理论研究》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西方语言获得理论为基础,着重用中英文语言实例及语言发展实验去描述并解释人类语言发展的两个历程:一是儿童语言发展;二是第二语言发展。这两个过程都从不同的角度一方面反应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反应了心理科学及语言科学发展的复杂性和研究的必要性。这本书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重点介绍语言发展与心理语言学、心理学以及神经语言学研究的关系。第二、三章讨论正常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这里包括早期基本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后期语言意识及交际能力的发展。第四章集中从残疾或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讨论儿童语言紊乱研究。第五、六章集中讨论第二语言发展的研究方向及结果。最后,第七章介绍语言发展研究的方法论、实验手段及各种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五  华生和他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必须成为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开始探索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取代当时的心理学,他的观点很快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4年出版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行为而不研究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观察而不是自我内省,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华生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华生特别强调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根据这一理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在不良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训练的结果。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影响,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一理论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一理论后来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良与补充。

六 皮亚杰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文选》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文选》集中展示了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的文献有:皮亚杰的理论、发生认识论(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五次演讲)、信息的保持与预期、调节与平衡化、平衡化问题、生物学中的表型复制与认知的心理发展、心理学是什么、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智慧发展阶段、青少年的思维、从平衡化观点论形成思维、从青少年期到承认期的结构发展、《儿童的意象》的引言、意象的分类及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记忆的问题及其在认知机能中的地位、《意识的把握》的研究总结、“河内塔”实验、逻辑的对象和方法、命题运算、结构论、可能性和必然性。此书共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心理学

皮亚杰的心理学早先是作为智慧发生心理学出现的,更确切地说,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心理学。这类结构首先确保着动作活动和意向活动的协调,接着在“符号机能”产生之后,它们又确保着表象和运算的协调。运算可分为2-6岁的前运算阶段、6、7-11、12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和11、12岁之后的形式运算阶段。

2.形式模型

通过这些形式模型,人们才能理解皮亚杰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概念。首先是表示整个认识结构的阶段概念,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作业水平;其次,特别是整合与平衡的概念。这些结构往往不被主体自身所认识:它在意识中是不清晰的,可是通过动作或推理的新规则就显现出来了。但是,模型使之形式化为结构的东西,正是在不断发展中的那些认识的连续平衡状态。

3.发生认识论

按皮亚杰为它所下的定义:发生认识论是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研究”。皮亚杰结构论的认识论既反对经验论,也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主体和客体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为认识直接提供着原始资料,它是一种构造,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连续的构造。任何认识都是积极主动的,认识的客体也不是一个消极、停滞的现实,而是动作的协调,通过这一协调,主体把现实加以转化和整理,儿童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同历史上的认识发展一样,便是皮亚杰所说“反省思维的抽象过程”。

附:阅读文献

著作: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孔令达.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5]李润新.世界少儿汉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宇明,陈前瑞.语言的理解与发生[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7]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8]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9]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10]西戈等.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一种新皮亚杰学派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11]许政援,沈家鲜,吕静等.儿童发展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7.

[12]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周国光,王葆华.儿童句式发展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14]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5]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心理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6]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7]朱智贤.儿童心理学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18]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论文:

[1]陈萍,许政援.儿童最初词汇的获得及其过程[J].心理学报,1993,(2).

[2]陈前瑞.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理论的再思考——评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J].汉语学习,2001,(1).

[3]陈前瑞.中国儿童语言学的成长之作——读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1996,(3).

[4]杜映.儿童最初词汇的习得及其词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3).

[5]盖笑松,杨薇,邰宇.儿童语言样本的分析技术[J].心理科学进展, 2009,(6).

[6]龚勤.早期儿童语音习得的若干特点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5).

[7]郭熙.《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评介[J].汉语学习,2007,(1).

[8]贺利中.听觉障碍儿童言语行为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9]华红琴,朱曼殊.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3,(3).

[10]李百艳.谈儿童语言发展的科学研究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2009,(1).

[11]李宇明,陈前瑞.儿童问句理解的群案与个案的比较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

[12]李宇明,陈前瑞.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之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 1997,(4).

[13]李宇明,陈前瑞.群案儿童的问句理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2).

[14]李宇明,汪国胜.中国儿童语言研究概述[J].语言学通讯,1988,(3-4).

[15]李宇明.1—120天婴儿发音研究[J].心理科学,1991,(5).

[16]李宇明.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及顺序性[J].汉语学习,1994,(5).

[17]李宇明.论语言运用与语言获得[J].民族教育研究,2000,(3).

[18]李宇明.语言教学和儿童语言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8,(1).

[19]梁卫兰,郝波,王爽等.幼儿中文语言词汇发展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11).

[20]鲁桓,俞约法.根据心理语言学和神经生理学材料讨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J].国外语言学,1981,(3).

[21]马滢颖.运用心理语言学来分析儿童语言的发展[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8).

[22]马玉夏.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语法隐喻个体发展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7).

[23]彭小红,李琳.照看者对儿童早期语言习得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4).

[24]祁文慧.我国儿童语言研究的回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

[25]祁文慧.国外儿童语言研究综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3).

[26]邱娟飞.从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谈儿童口语交际[J].教育探索,2007,(8).

[27]尚晓明.话语建构与透视研究——以儿童言语行为理论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5).

[28]石峰,温宝莹.汉语普通话儿童的元音发展[J].中国语文,2007,(5).

[29]时秀娟.简述汉语儿童语音习得研究的理论探索[J].语言文字应用, 2007,(3).

[30]王永德.基于认知发展的词汇习得过程[J].宁波大学学报,2002,(4).

[31]魏锦虹.0—3岁儿童词义理解的几个阶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4).

[32]魏锦虹.低龄儿童词义理解度的发展及其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1).

[33]吴丽兴.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9).

[34]熊哲宏,匡春英.皮亚杰对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贡献——兼论《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历史地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5]徐速.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

[36]幼儿口头言语研究协作组.幼儿口头言语发展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1,(5).

[37]张仁俊,朱曼殊.婴儿的语音发展——一例个案的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7,(5).

[38]周国光.1—5岁儿童使用双宾结构状况的考察[J].心理科学,1997,(2).

[39]周国光.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若干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9,(3).

[40]周国光.汉语儿童习得述宾结构状况的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1996,(3).

[41]周兢.汉语儿童的前语言现象[J].南京师大学报,1994,(1).

[42]周兢.汉语儿童语言发展阶段新说[J].南京师大学报,1997,(1).

【注释】

[1]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Trybus,R. & Karchmer,M.(1977).School achieve ment scores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National data on achieve ment status and growth patterns.Annals of the Deaf Director of Programs and Services.

[5]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7]Prater,R.J.Functions of consonant assimilation and lreduplication in early word productions of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J].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1982,(86).

[8]Lobato,D.,Barrera,R.D., & Feldman,R.S.Sensorimotor functioning and pre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of severely and profoundly retarded individuals[J].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1981,(85).

[9]Lamberts,F., & Weener,P.D.TMR children’s competence in processing neg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10]Lackner,J.R.A developmental study of language behavior in retarded children[J].Neuropsychologia,1968,(6).

[11]Glidden,L.M., & Mar,H.H.Avail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in the semantic memory of retarded and nonretarded adolescents[J].Journal of Ex 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78,(25).

[12]Sperber,R.D.,Ragain,R.D., & McCauley,C.Reassessment of category knowledge in retarded individuals[J].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1976,(81).

[13]Baltaxe,C.A.M.Use of contrastive stress in normal,aphasic, and autistic children[J].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84,(27).

[14]Tager Flusberg,H.On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functioning in early infantile autism[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81,(11).

[15]LaytonT.L. & Baker,P.S.Description of semantic syntactic relations in an antistic child[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81,(11).

[16]Bartak,L.,Rutter,M., & Cox,A.A comparison of infantile autism and specific developmental receptive dis⁃order:1.The children[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75,(126).

[17]Hurtig,R.,Ensrud,S., & Tomblin,J.B.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question production in autistic children[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82,(12).

[18]Leonard, L.,Miller, J., & Brown,H.Consonant and syllable harmory in the speech of language disabled children[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Disorders,1980,(45).

[19]Menyuk,P.Comparison of grammer of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ly deviant and nomarl speech[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64,(7).

[20]Morehead,D., & Ingram,D.The development of base syntax in normal and linguistically deviant children[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73,(16).

[21]Snyder,L.The early presuppositions and performative of normal and language disabled children[J].Papers and Reportson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1976,(12).

[22]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4]鲁桓,俞约法.根据心理语言学和神经生理学材料讨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J].国外语言学,1981,(3).

[25]朱曼殊,缪小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6]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7]华红琴,朱曼殊.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3,(3).

[28]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

[29]朱智贤.儿童心理学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