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创新团队

构建创新团队

时间:2022-1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队伍建设,其核心是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和管理制度的变迁。狭义的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指由科技管理部门或学术部门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研单元。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优秀创新团队必须有一套灵活、可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保证。

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自主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队伍建设,其核心是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和管理制度的变迁。创新团队是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的载体,构建优秀的创新团队对提高科技资源整合效率、科技创新效率,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提升作用。

(一)定义

狭义的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指由科技管理部门或学术部门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研单元。广义上说,是由学术带头人领导下的群体结合而成的科研单元。常见的科技创新团队有课题组、研究组、项目组(863、973)等。科技创新团队以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等为主要创新平台,围绕优秀领军人才组建科技团队,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机整合:主要从事对经济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研究和支撑引领作用的应用性研究。

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同行中应具有明显优势,所从事的研究应具有明确的产业化前景或知识产权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具有创新潜力且具体可行。创新团队应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厚实的创新素养,清新的治学学风,专业、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优势互补,任务分工明确,合作机制良好,对团队所承担的研究任务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二)特点

1.共同的价值观 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创新团队的文化之魂是价值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同进步是科技创新团队文化的精神内涵,这既是团队成员志同道合的思想基础,也是献身科学的精神动力。

2.良好的创新素养 创新团队重在“创新”二字,团队成员在科研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方法等行为表达以及争创一流的学习精神,是团队建设努力的方向。

3.严谨的治学学风 良好的学风是治学、研究、做人的风气,是科技创新团队的灵魂、气质和立足之本。优秀的创新团队营造的是学术包容、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和融洽的学术氛围,有益于成员之间擦出思想创新的火花,使创新研究的氛围更浓厚。

4.浓郁的合作氛围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创新团队要在充分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团队合作精神,在追求共性的基础上尊重个性,营造协同攻关、顾全大局,和谐共进、团结奋斗的氛围,增强创新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开放的文化理念 创新团队中要倡导具有高远的全球视野,重视不同文化的兼容并包,大力加强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开放的文化理念对以创新为己任的团队而言,是一种氛围、一种动力,更是一种优势。有利于团队成员将工作中的新发现、新设想和新见解,从而形成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标准与流程

1.标准

(1)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必须有卓越的团队领军人物为核心。领军人物是学科中的帅才,是学科发展的灵魂,能够统领团队,应具有一流的管理协调才能,能汇聚一流的人才,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宏伟的目标愿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求真务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应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2)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创新团队必须围绕国计民生重大需求,提出科学前沿问题,特别是在某一领域有明显的创新潜力,并源源不断地提出创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有足够的吸引力,凝聚一批人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共同奋斗,实现成员在科研活动中的自我价值;坚持人才培养和科研产出并重,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团队。同时,团队必须要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作为保障,坚持多渠道筹资的原则,例如由国家、省部级相关资助计划获得,也可由自身单位给予支持资助。

(3)优秀创新团队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互补的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是优秀创新团队的关键。合理的学术梯队配置是科研创新团队的精髓,有利于团队形成多元的思维方式和优势互补。一支梯队一般要有1名学科领军人物,2~3名学术带头人,若干名学术骨干和多名学术发展力量。团队内部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知识“碰撞”会产生更多的新观点和新理念,获得更大的创新动力,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和团队优势,产生1+1>2的团队效应。

(4)优秀创新团队必须有一套灵活、可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保证。必须有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团队进行管理,从而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热情,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优秀的创新团队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工与授权,既能使权利、义务与责任相统一,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具有有效的激励、考核制度,从而可以使团队成员人尽其才,充分实现团队成员个人的价值及团队价值。

(5)优秀创新团队必须形成固定的团队精神。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需要一种团队创新精神进行引领,激励团队科技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只有在优秀的团队精神的作用下,成员的个人才能与个性发挥才能统一在团队整体目标与整体利益之中,通过整体规划与统筹运作,将个人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组织功效。也只有在优秀团队精神的作用下,才能陶冶出杰出的学科领军人物,造就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产生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和成果,推动团队朝着更高的科技高峰不断迈进。

2.流程(图7-5)

图7-5 构建创新团队流程

(四)实证研究

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他们通过科技创新,不仅取得了杰出的科技成果,而且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案例一: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本团队由吴孟超院士领衔,成员为王红阳院士、郭亚军教授、杨甲梅教授、杨广顺教授、沈锋教授、周伟平教授、钱其军研究员和卫立辛研究员。团队始建于1958年,历经组建肝胆外科、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学科、成立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与研究所,直至目前牵头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和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专科医院。团队现有院士2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各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3人获何梁何利奖,3人次担任国家973科学家。团队以提高肝癌综合诊治疗效及探讨重要分子机制的集成化研究为目标,强化协同创新和集成攻关,取得了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创立和完善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技术,解决了肝癌诊疗中的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建成了国际最大、院所合一的肝胆肿瘤诊疗和研究中心,为国内外培养2000余名肝胆外科专业骨干人才,推动了我国肝脏外科整体发展;发现了多种肝癌发生发展关键机制,提出了调控抗肿瘤特异免疫反应的新理论等,全面提升了我国肝癌诊治的基础研究水平,奠定了我国肝癌临床诊疗的国际领先地位。

实证分析:团队瞄准影响国民健康重大健康问题——肝癌,在吴孟超院士的带领下,坚持基础与临床科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抢占国际肝癌研究领域的制高点。继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该团队于2012年又获得国家首批设立的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全国仅3家。

案例二: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青年创新团队。本团队由曹雪涛院士领衔,自1995年以来,形成了以田野苹、于益芝、万涛、陈国友、李楠、张明徽、郭振红、陈涛涌等青年骨干为代表的创新研究群体,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团队项目资助和跟踪资助,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多年来,立足本土,瞄准医学免疫学前沿热点问题,主攻“树突状细胞研究”,形成了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蛋白质纯化等比较系统的研究小组,相互借鉴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力量,形成了稳定的特色和研究方向。十几年来在《自然·免疫学》、《科学》、《细胞》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著12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高等级科研奖励。有13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4种新药分别获得临床试验批文和国家新药证书,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学术影响。

实证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坚持自主创新,在国际免疫学领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实践证明,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团队创新实践表明,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如果没有原始创新,仅靠跟踪、模仿,最终还会受制于人。只有坚持从源头创新,在关键技术上率先实现突破,才能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创新实践还告诉我们,只有打造和谐攻关的团队,携手攀登,并肩前进,才能在抢占科技创新前沿的征程中始终保持领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