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硬措施打造好环境

硬措施打造好环境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要解放思想,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社会氛围;完善设施,增强城市吸引力;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转变作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全面落实省委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个重要发展课题。近年来,雄县以“减负、保护、规范、服务”为目标,全力推进“三项工作”,健全“四项机制”,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

提要 推进两个环境建设,关键是在“着力”二字上下功夫,采取硬措施、大动作,务求早见效、见实效。保定市雄县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点的意识, 以“减负、保护、规范、服务”为目标,全力推进“三项工作”,健全“四项机制”,促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要解放思想,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社会氛围;完善设施,增强城市吸引力;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转变作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要增强生态环保意识;调优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农村建设;抓好项目减排工程;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省委提出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努力实现“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抓住了现阶段我省发展中最共性的制约因素和“命门之穴”,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全面落实省委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个重要发展课题。

雄县“两个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雄县在围绕中国温泉之乡、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强县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点的意识,紧紧扭住优化环境这个发展的关键所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下大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1.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雄县以“减负、保护、规范、服务”为目标,全力推进“三项工作”,健全“四项机制”,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改善政务环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建成高标准行政服务中心,涉及行政审批事项部门全部入驻,组建行政许可股,简化审批流程,减少收费项目,缩减办理时限,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为省市亮点,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臧胜业等领导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先后开展了“整顿思想作风,优化创业环境”“集中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将各部门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岗位职责进行公示,组织重点部门一把手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承诺服务内容,在服务发展上营造了浓厚氛围。对借机“敲竹杠”、办事“马拉松”、企业“包袱重”、态度“冷硬横”、经营“失诚信”的干部和行为予以狠狠打击,近年来,对20名干部进行了党政纪处理,对40家有问题企业及经营者予以关停、整顿。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围绕优化交通环境,通过争跑协调,实现了大广高速贯穿全境,并建设白洋淀支线,积极争取了津保高铁在雄县设站,使得雄县的交通优势更加显现。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投资近2亿元,实施了迎宾大道改造、城区主要街道雨污分流、绿地广场等工程建设,城市功能和品位明显提升。围绕提升园区承载功能,投资近亿元加强了主导产业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达到246家,中小企业创业园等三个新兴园区正在谋划启动。围绕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围绕加强社会治安硬件水平,投资1 223万元,配备车辆器材,安装出入境电子卡口,招录50名巡警辅警,严厉打击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治安环境不断改进。三是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开展亲商重商活动,实行领导干部分包企业项目制度,定期到企业一线调研走访,现场解决问题。落实省委“三自”“六不”要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与企业家联谊交友,多次召开优化环境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界意见建议。制定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每年召开表彰大会,隆重奖励纳税大户和招商引资功臣,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健全“四项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机制。高度重视发展环境建设,坚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优化环境工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环境领导小组,抽调人员设立了工作机构。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体系,与单位主要领导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挂钩,增强了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发展环境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主动性。二是把握重点,强化保障机制。坚持企业要效益,县域要发展,认真落实“五不准”(不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准擅自对企业乱检查;不准推诿扯皮;不准刁难报复企业;不准强迫代理和指定供应商),杜绝开门招商、关门宰客等现象,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严格落实企业检查收费许可证制度,凡挂牌保护的企业,不经县优化办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到企业检查、收费。同时,实行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有奖投诉举报制度,提高了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抓好监察,强化监督机制。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企业法人代表中聘请100名行风评议代表和30余名优化环境监督员,广泛开展对执纪执法部门和服务单位的评议活动,加大了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监督力度。建立廉政效能办公室,在县城繁华地段、交通要道和醒目位置设置举报箱,实行高权威监督、全方位受理的工作机制,促进了行风转变。四是刹风治乱,强化惩处机制。坚持以查办案件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加强办案力量,突出治理重点,设立投诉电话,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出击,扫除障碍,充分发挥了警示作用,机关效能明显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前移了5位。

2.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雄县紧紧围绕省、市安排部署,狠抓生态环境各项任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紧紧围绕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投资8 000余万元建设并起用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实现了县城污水的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置范围覆盖了县城及周边区域。大力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等活动,果断关停了玉源麦芽糖食品有限公司和雄威化工有限公司等污染大户,实施了坤保养殖有限公司等养殖场畜禽污染治理工程,减排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2011年被保定市政府授予减排先进单位。二是深入抓好重点行业整治。按照“非法的要取缔、违法的要关停,环保要达标、产业要升级”的总要求,狠抓传统产业及涉重金属等重点行业整治,2011年,共取缔废旧塑料加工作坊80个、非法电镀摊点20家、造纸厂1家。组织15家制版企业、4家乳胶企业和压延制革园区共投入635万元对治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企业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大力改善空气质量。投资70万元建成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并通过了《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 (2002)标准化验收,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大大提高。依托独特的地热资源优势,引进国际先进的“换热”技术,积极推进“无烟城”建设,大力实施拆除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采取新建小区全部采用地热水供热、旧城区逐步改造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目前,地热集中供暖面积160万平方米,占集中供暖面积的85%,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283万吨,减少燃煤粉尘排放0.51万吨,2011年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30天。同时,深入开展绿化工程,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0.7%、 35%和8平方米,荣获保定市2011年春季绿化平原县第一名。

“两个环境”仍然存在差距和问题

按照省委“发展环境现状总体偏差、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一般”的科学论断,客观分析雄县“两个环境”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税费征收制度不够规范、人员力量不足等原因,以致个别企业税费负担不一,处于不同的竞争平台。二是有的部门人性化执法理念不强,个别执法人员存在重罚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三是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并联审批机制未能全面启动,存在厅内受理、厅外审批的个别问题。四是企业周边存在阻挠施工、偷摸损坏财物等问题,治安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整治。

2.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是污染减排压力较大。随着新增城镇人口数量加大,新增生活化学需氧量及氨氮大幅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足削减新增人口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乡镇污水处理滞后。二是传统产业污染治理任务较重。塑料包装、乳胶制品等主导产业治污设施水平不高,监管难度大,企业技改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强。三是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大多数农村没有建立完善的卫生处理机制,造成生活垃圾随处丢弃、污水随机排放。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全面落实省委要求,着力改善“两个环境”

按照“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雄县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强有力措施,下大力改善“两个环境”,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采取硬措施,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围绕省委“五个着力”要求,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解放思想,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社会氛围。以“加快发展靠什么、优化环境做什么”为主题,在全县开展思想教育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落实省委“三自”“六不”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环境建设重大意义,站位发展大局,跳出部门利益的条条框框,对企业多一份关怀,少一份责难,多做推动企业发展的好事实事。注重培树一批真抓实干、文明执法的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和个人致富的关系,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发展环境,时时维护发展环境”的社会氛围。二是完善设施,增强城市吸引力。坚持要素聚集原则,以迎宾线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改造升级工程,确保年内完成。围绕提升上学、就医保障能力,年内开工建设第三小学,完成县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盯住总投资11.7亿元的两个温泉旅游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实现特色生态旅游接待能力的大幅提升。推广先进“换热”技术,加快老城区燃煤取暖改造,实现“无烟城”建设新进展,全力将县城打造成生态宜居、功能完善的创业基地。三是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借鉴先进经验,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进驻事项,完善管理职能,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大力推行税费公示制度,定期公开征管情况,强力推进统一收费,将涉企收费项目整合,避免多头收费问题。强化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一个单位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五个一”(一个窗口对外、一长负责制、一章制审批、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等制度,解决体外循环、设置审批前置条件、超时限审批等行为,切实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完善落实各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放心、顺心、舒心,真正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局面。四是转变作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深化干部联系分包企业制度,将干部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进一步细化责任体系,加强各项工作的督导要账,将干部精力集中到破解难题,促进发展上来。以规范市场秩序为目的,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问题,建设开放统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网上投诉平台,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曝光反面典型,震慑违法犯罪,教育干部群众。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地痞恶霸,切实查处一批损害企业发展的刑事治安案件,净化企业周边环境。

2.采取大动作,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以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宣传,特别是对企业法人重点宣传“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和“谁污染,谁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等环保制度。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环保责任,将环境宣教工作列入部门环境考核内容,建立畅通的信息收集、处理、反馈机制,推动生态环保重点工作落实。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环境教育基地,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都能了解环保、支持环保、推动环保,促进工作开展。二是调优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对国家控制的项目坚决抵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值行业扩张,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设备,促使企业污水达标排放,提高水利用率,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和流失。依托地热温泉优势,大力推广地热供暖,减少耗电和燃煤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三是推进生态农村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特色产品和优势,推广生态高效安全农业,发展温泉种植养殖,打造绿色品牌,占领市场高端。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扩大绿化面积,确保绿化率稳中有升。大力推进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抓好优美乡镇创建和生态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四是抓好项目减排工程。加强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把污水处理能力由现在的2万吨提高到4万吨,将城中村、包装园区的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在垃圾处理场周边规划建设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购置转运设备,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加快东城新兴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促进乳胶企业污水治理上档升级。五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培养群众良好行为规范,最大限度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逐步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环境的社会理念。重点加强机动车管理,逐步淘汰黄标车、超标车等,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医疗垃圾管理,对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医疗垃圾产生、转运、处置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与有资质的处置单位签署协议,完善收集运输网络,确保实现规范化处置,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总体水平。

王书利 梁久丰 张金星 王 胜 王 峰 郑彦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