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国家确定云南省“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是: 2010全省化学需氧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9%,二氧化硫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云南省在全省经济总量五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增加2.3倍、工业投资突破6000亿元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为确保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污染减排资金374.27亿元。
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_云南减灾年鉴

2010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污染减排】 国家确定云南省“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是: 2010全省化学需氧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9%,二氧化硫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云南省在全省经济总量五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增加2.3倍、工业投资突破6000亿元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为确保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污染减排资金374.27亿元。在全省1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建成投运,提前1年完成火电行业重点减排工程,62家规模以上糖厂实现酒精废醪液零排放的基础上,2010年为消化特大干旱导致大幅增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加大节能减排发电调度力度。省政府召开了云南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火电发电调度、治污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减排监督检查等工作进行了部署。从2010年7月起将火电机组脱硫设施运行情况作为下达发电指标的重要参考按月进行调控,确保全年火力发电量控制在550亿千瓦时之内。严格控制火电企业外购高硫份电煤,取消了外购煤的财政补贴政策,从8月开始按月核定脱硫电价。在控制火力发电量和优化火电脱硫指标的双重调控作用下,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下降。省政府还出台了《云南省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和考核办法,把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主要领导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每季度对减排形势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省政府督查室把节能减排督查纳入督查重点。省人大、省政协和省级相关部门也多次开展节能减排检查。省环保厅将年度减排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州(市)和各重点企业,对未完成任务州(市)的建设项目实施“区域限批”,对相关企业实施“企业限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加强领导、全面部署,明确责任、加强监管,2010年7月,完成总装机容量580万千瓦的14台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增容改造工程,脱硫效率大幅提高。对14台机组脱硫设施旁路烟道实施了封堵、8台机组实行了铅封,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率先拆除了4×30万千瓦机组脱硫设施旁路烟道。昆钢等4家钢铁企业8台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建设按时完成,云南解化集团等50多家企业实施了工业锅炉脱硫或工艺尾气净化及综合利用改造。至2010年底,全省建成68个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率达到70%,已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全部开征了污水处理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截止2010年底,省政府与各州(市)人民政府签订的122个《减排责任书》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省政府授权省环保厅与18家企业签订的36个《减排责任书》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省环保厅确定的272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已完成219个,完成率81%。

【环境管理】 积极支持全省重大项目建设,高度重视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实施提前介入、超前研究、沟通协调、联合审查、同步审批、跟踪服务和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加快环评审批。对符合中央和省重点投资要求的交通、输变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节能减排和现代服务业等拉动内需的建设项目,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及时评估和行政审批,确保了云南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和重大投资项目,加快了环评文件的审批,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对环评中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项目与其他部门实行并联审批,简化了程序,提高了审批效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评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等规定以及环保部“四个不批”、“三个严格”的要求,严把环境准入关,从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项目建设,严把环境准入关,确保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分类审查以及分级审批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环评审查、审批程序,为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强化环保“三同时”监管和竣工环保验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10年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10项,比去年的377项减少67项,涉及固定资产投资999.03亿元,比去年的1749亿元减少749.97亿元。验收审批77项,比去年的53项增加24项(增长45.3%)。坚持把规划环评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开发的有序性和建设的规范性。2010年,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对工业园区规划、水电开发规划、旅游总体规划等17项规划环评进行审查。推动了云南省“十二五”中长期电网和电力工业的战略环评。强化“三同时”监管,对16家存在“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环境违法行为的项目(企业)进行严肃查处,罚款165万元。对各地辖区内自2003年9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审批环评文件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清理和整顿。分别对红河州、文山州等8个州(市)开展了环评重点工作专项检查,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环评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整改。

【辐射环境管理】 2010年,完成了368家未办理或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企业和单位的办证换证工作。正式启用国家网络化放射源监管系统,完成全省2003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及其1758枚放射源的数据导入“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工作。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日常监督检查转向规范化和常态化。加强了对全省165户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放射源的监管。全省各州市已上报包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在内的146枚待收贮放射源,已完成收贮79枚。同时,强力推进电磁辐射行业补办环评手续。

【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 2010年,省政府分别召开程海、杞麓湖现场办公会,确定了程海“4114711”和杞麓湖“12345”的治理思路和措施。投入省级国债资金2.5亿元,拉动省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社会企业投资20.9亿多元,加快了异龙湖、程海、杞麓湖治理步伐。环保厅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省政府现场办公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等“六大工程”治理措施,切实加强对九湖水污染防治“十一五”目标责任书及规划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积极开展九湖水体监测,强化执法监督力度。“六大工程”进展顺利:环湖截污治污工程取得新进展。滇池流域加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昆明市完成了主城区8个污水处理厂新建和升级改造,污水日处理规模达到110.5万立方米,所有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环湖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滇池流域完成退塘、退田4.5万亩,迁出湖滨居民1.6万人,搬迁各级企事业单位和驻昆部队50个,退房95.1万平方米,建设湖滨湿地和林带5.4万亩,整治水土流失493平方千米,滇池流域林木覆盖率达50.8%。洱海流域完成48千米湖滨带生态建设工程,海东湖滨带新一轮“三退三还”已完成土地清退1089亩,拆迁房屋673户。异龙湖签订退塘还湖协议5300亩,拆除塘埂2400亩。玉溪市“三湖一海”建成了1500多亩人工湿地及湖滨带,实施退塘2388.8亩。入湖河道整治得到加强。滇池流域采取堵口查污、截污导流、拆临拆违、道路平整、两岸绿化、入湖湿地、河道保洁、中水回用等措施强力推进36条入湖河道的综合整治。洱海流域完成了永安江、罗时江、弥苴河生态河道综合整治约20千米。抚仙湖梁王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外流域引水工程稳步推进。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控制性实验场地建设开工,德泽水库大坝已实现截流。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已竣工运行。杞麓湖调蓄水隧道工程全线贯通。异龙湖新街海河疏挖工程已完成,初步具备了复归珠江水系的条件。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顺利推进。编制完成了九湖流域沿湖494个村落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09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九湖流域沿湖44个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完工。内源治理工程加快实施。继续实施滇池污染底泥疏浚二期工程,疏浚污染底泥340万立方米,清除滇池主要污染物总氮1.1万吨、总磷0.5万吨。截止2010年底,九湖“十一五”规划项目206项,已完工196项、在建10项,完工率95.15%、开工率100%,完成投资204亿元、投资完成率97.24%。监测数据显示,九湖湖体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70.15%,5个湖泊达到水体功能要求、达标率55.60%,COD入湖削减率与2005年相比大于10%,全面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规划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5%,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削减率10%,湖体水环境功能达标率50%以上”的目标。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省环保厅高度重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编制实施《牛栏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环境保护规划》,启动《南盘江流域(云南省部分)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排查,严肃整治南盘江流域重点涉砷企业。截止2010年底,三峡库区上游涉及云南省的48个规划项目,已完成31个、在建16个、开展前期工作1个。争取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8062亿元对云南省10个项目予以支持。编制了《云南省关于贯彻环境保护部等九部委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召开全省保障出境河流环境安全工作座谈会。完成全省出境跨界河流基本情况和污染企业调查,保障了出境跨界河流环境安全。

【重金属污染防治】 云南省对重金属污染防治高度关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一是加强了环境监管,对涉及重金属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二是重点治理了一批污染源,局部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有所好转;三是积极稳妥地处置了一批环境突发事件。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重金属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2010年下半年,阳宗海水体砷浓度降至最低值0.021mg/L,较最高值下降了84.3%,水质稳定在Ⅱ~Ⅲ类;沘江干流水质重金属大幅下降,达到水功能区Ⅲ类标准的要求;涉及出境的红河干流在2009年~2010年水质大幅好转;文山州的南北河、小白河水质得到根本性好转,2010年下半年开始稳定达标。

【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继《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后,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云南行动腾冲纲领》,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举办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滇西北区域)大型图片展》。“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扩大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由滇西北扩大到滇西南,由5州(市) 18个县(市、区)扩大到9州(市) 44个县(市、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的组建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省环保厅组织滇西北、滇西南9州(市)编写完成了9州(市)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目前,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已正式挂牌,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了滇西北18个县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编制完成了《云南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治理试点项目示范效应良好,通过实施2008~2010年度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09个项目,村庄的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共争取到2010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30个,共2490万元。扎实推进云南省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工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试点示范作用显著。完成了云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掌握了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程度。

【生态创建】 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12个州(市)、70余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其中9个州(市)、45个县(市、区)编制完成了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现已获得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云南省生态乡镇188个;另有4个县(区)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省环保厅制定了《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了890万元补助滇西南4州(市) 26县(市、区)开展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组织专家对保山、大理、迪庆、丽江、怒江、迪庆和西双版纳等生态州(市)、县(市、区)建设规划进行论证。

【自然生态保护监管】 自然生态保护监管进一步加强,2010年,对云南省包括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在内的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切实加强对纳板河、苍山洱海2个保护区2009年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共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共700万元;对环保系统管理的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年来国家安排的有关能力建设和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进展进行跟踪监督。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62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44个、州市级59个、县级43个。

【环境监管】 2010年,全省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43207人次,开展联合执法80余次,检查企业8438家,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567家,行政处罚387家,罚款金额610.86万元;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902份,完成整改698家;限期治理201家,完成整改160家;完成国家、省、州(市)挂牌督办事项75件;做到县级环保部门不少于每月1次,州(市)环保部门不少于每季度1次,省级环保部门抽查率不低于60%。“12369”环保投诉受理5356件,办结5291件,办结率98.8%。切实解决了一批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整治了南盘江、红河、沘江、螳螂川流域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牛栏江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确保牛栏江调水水源区达到Ⅲ类水质。对个旧市降低环评等级违规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

【环境执法】 省环保厅与中国人民银行昆明支行、银监局建立了落实环境法规防范信贷风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向金融部门通报环境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和环保专项行动省级挂牌督办企业及项目。向云南省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平台提供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和环境行政处罚信息,支持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积极探索重大行政处罚事前约谈违法违规企业负责人的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处罚效应。昆明市、玉溪市政法机关在全国率先成立环保公安分局、环保法庭和环保检察机构,建立了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昆明市环保局以公益诉讼人身份,对某企业乱排污水直接导致附近村民、牲畜饮水困难,损害环境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公益诉讼,为全省首例。

【环境监测】 截止2010年底,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实现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较好地完成了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任务。各级环境监测站加大了监督性监测频次,除对国控企业做到了每季度监测1次外,对部分重点减排项目的主要指标按月实施监测。开展了重点流域的水质监测、“菜篮子”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监测工作,完成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调查、全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更新调查、温室气体监测试点等工作。组织全省首次环境监测大比武,并组队参加全国环境监测大比武,在全国33个参赛单位中取得团体第14名、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环境法制】 环境法制不断强化,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处罚程序和会商制度,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并积极参与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积极探索实践,用综合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宣教】 环境宣传教育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七彩云南保护绿色传播、绿色创建行动。利用“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图片展以及新闻发布会和网站宣传等形式,向社会通报全省环境状况、环保专项行动情况及省级挂牌督办事项等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展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完成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环境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及环保贡献奖”评选工作。继续推进绿色创建工作,截止2010年底,与教育厅、商务厅、旅游局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创建各级绿色学校2664所、绿色社区268个、绿色酒店31家;培训环保导游12000人次;创建了18个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环保形象,促进了一批公众关注的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环境宣教工作的先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了解自然、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

【环保对外合作】 对外合作交流有序开展,世行贷款云南城市环境建设一期项目实施总体进展顺利,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环境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环评和环境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能力。多边和双边援助项目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中瑞合作《云南规划/战略环评能力建设项目》。全球环境基金援助的《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老君山示范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规划》为核心的52个项目成果。泛珠环保合作、沪滇环保合作、滇川环保合作等区域合作顺利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