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改善建议

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改善建议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乌江流域当前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建议系统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乌江流域历来是农业经济比重比较高的地域,农村范围广阔,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正确认识乌江流域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的现实,支持他们走出去,鼓励他们带回资金、技术和先进的意识,对改善乌江流域相对封闭落后的社会现状,从内涵上提高城镇化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4.2.4 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改善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乌江流域城镇化进程必须要解决其动力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但与乌江流域现实情况的差异性更大:首先,西方国家工业化推进城镇化高速发展的经验在乌江流域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乌江流域的工业化既要遵从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又要遵从国内发达地区主宰的国内经济秩序,对乌江流域工业产品地位的提升十分不利。其次,乌江流域工业化困难重重,进程缓慢,城镇形成的拉力不足,而来自于乡村地区的推力又很巨大。进程缓慢的工业化所能吸收的乡村劳动力非常有限,大量的乡村劳动力涌入城镇之后缺乏合理的引导,人口的流动性很强,收入则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这样往往造成低质量的城镇化形态。面对乌江流域当前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建议系统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重视农业发展,将其作为城镇化发展不可动摇的基础

乌江流域历来是农业经济比重比较高的地域,农村范围广阔,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城镇化的一切决策更不能伤害农村的利益。农村经济若不发达,城镇化进程必然缺乏发展后劲。要突出乌江流域的特点,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畜牧业、林业、中药材的同时,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外向型发展。

2)近期仍将第二产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提高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力

提高乌江流域城镇化发展的工业推动力,要重点加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推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大型工业建设项目的开工上马和建成,可以极大地带动地方工业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培育,促进资源的深层次加工,形成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大型工业项目的技改成功和转制,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可使大型工业成为地方支柱产业门类,加强地区与外界的分工协作,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和集中,提高地方经济实力,为城镇化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乡镇企业要集中在城镇中兴起和发展,要与广大的农村特色产品结合,才可能发挥地域优势,并弥补大型工业和国有企业生产等方面的不足。乡镇企业的发展应成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资生产部门,同时为工业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衔接提供更多渠道。

3)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成为推进城镇化新的动力因素

要实现动力倒U形曲线的转折,城镇应从事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信息化水平高的产品、资本服务性产品、技术服务性产品和精神服务性产品。当代城镇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是城市信息化水平带动工业化水平的能力和潜力的表征。这就要求首先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旅游业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推进城镇化新的动力因素。尤其是实现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的快速发展,全面增强乌江流域与周边区域的信息联系,带动旅游业等外向型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乌江流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使房地产业成为城镇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利于与先进的房地产开发理念挂钩,利于与当地市场接轨,实现当地人民的居住需求,改善城镇居住环境,有力地支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4)合理引导劳务输出等形式的人口流动,形成提高城镇化质量内涵的重要动力

正确认识乌江流域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的现实,支持他们走出去,鼓励他们带回资金、技术和先进的意识,对改善乌江流域相对封闭落后的社会现状,从内涵上提高城镇化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引导劳动输出等形式的人口流动,对乌江流域城镇化发展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输出、外出打工一般是由农村到城镇、由区内向区外流动,这本身就是人口城镇化转化的表现;其次,外出务工的劳务报酬既能增加本地收入,同时还能提供城镇建设资金;第三,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提下,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城镇化的转变可使部分劳务输出人员很容易转化成城镇人口,即使回到农村,他们带回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也将有效地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第四,外出务工者通过积累和联合等形式,沟通农村与外界联系、区内与区外联系,利用掌握的技术、资金、信息等,开办企业、经商,形成城镇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