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系统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保税仓库的出现,为国际物流的海关仓储提供了既经济又便利的条件。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 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

1.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 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 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 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 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

我国国际物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海运力量不足、航线不齐、港口较少,特别是出口货物的运输更加不足,影响了进出口货物及时流进流出。 我国出口货物主要靠海运,目前虽然我国已拥有2万多吨的运载能力,列为世界第八位,并能为第三国开展货运经营,但总运输力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运输力仍然不足。 现有的船型结构不合理,中等船舶奇缺。由于船舶较大,运输间隔时间又长,这对要求批量小、需求供货快是很不适应的。 我国港口不足和布局不合理也比较突出。 例如,我国输往中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西非等地的货物几乎全部运到香港地区中转,这样运费高、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2)铁路运输全面告急,内陆出口更困难。 我国同朝鲜、蒙古、独联体相关国家、越南等虽然有铁路连接,但运力仍然不足。 内陆有的省份即使有货,而且有些货也是国际市场急需要的,但由于铁路运力不足而不能卖出。

(3)航空运输力不足,加上运价昂贵,难以适应外贸发展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空运货物已被广泛采用,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是很落后的。 目前主要靠客运飞机捎带,真正的货运飞机数量少,年运量只有20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外贸发展的需要。

总之,为解决外贸出口运输的困难,必须由国家和地方联合发展船队,加速沿海码头建设和航空事业的发展。

2.外贸商品储存系统

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 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 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 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保税仓库进行的。 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

保税制度是对特定的进口货物,在进境后,尚未确定内销或复出的最终去向前,暂缓缴纳进口税,并由海关监管的一种制度。 这是各国政府为了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而采取的一项关税措施。

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 它必须具备专门储存、堆放货物的安全设施;健全的仓库管理制度和详细的仓库账册,配备专门的经海关培训认可的专职管理人员。 保税仓库的出现,为国际物流的海关仓储提供了既经济又便利的条件。 有时会出现对货物不知最后作何处理的情况,这时买主(或卖主)将货物在保税仓库暂存一段时间。 若货物最终复出口,则无须缴纳关税或其他税费;若货物将内销,可将纳税时间推迟到实际内销时为止。

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

3.进出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

进出口商品的装卸与搬运作业,相对于商品运输来讲,是短距离的商品搬移,是仓库作业和运输作业的纽带和桥梁,实现的也是物流的空间效益。 它是保证商品运输和保管连续性的一种物流活动。 搞好商品的装船、卸船,商品进库、出库以及在库内的搬倒清点、查库、转运转装等,对加速国际物流十分重要,而且节省装搬费用也是物流成本降低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搞好装卸搬运作业,可以减少运输和保管之间的摩擦,充分发挥商品的储运效率。

4.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与检验子系统

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 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 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商品检验时间与地点的规定可概括为三种做法:

(1)在出口国检验。 可分为两种情况:在工厂检验,卖方只承担货物离厂前的责任,运输中品质、数量变化的风险概不负责;装船前或装船时检验,其品质和数量以当时的检验结果为准。 买方对到货的品质与数量原则上一般不得提出异议。

(2)在进口国检验。 包括卸货后在约定时间内检验和在买方营业处所或最后用户所在地查验两种情况。 其检验结果可作为货物品质和数量的最后依据。 在此条件下,卖方应承担运输过程中品质、重量变化的风险。

(3)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货物在装船前进行检验,以装运港双方约定的商检机构出具的证明作为议付货款的凭证,但货到目的港后,买方有复验权。 如复验结果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有权向卖方提出索赔,但必须出具卖方同意的公证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

在国际贸易中,从事商品检验的机构很多,包括卖方或制造厂商和买方或使用方的检验单位,有国家设立的商品检验机构以及民间设立的公证机构和行业协会附设的检验机构。 在我国,统一管理和监督商品检验工作的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及其分支机构。 究竟选定由哪个机构实施和提出检验证明,在买卖合同条款中,必须加以明确规定。

商品检验证明即进出口商品经检验、鉴定后,应由检验机构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如经买卖双方同意,也可采用由出口商品的生产单位和进口商品的使用部门出具证明的办法。 检验证书是证明卖方所交货物在品质、重量、包装、卫生条件等方面是否与合同规定相符的依据。 如与合同规定不符,买卖双方可据此作为拒收、索赔和理赔的依据。 此外,商品检验证也是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

商品检验可按生产国的标准进行检验,或按买卖双方协商同意的标准进行检验,或按国际标准或国际习惯进行检验。 商品检验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感官鉴定法和理化鉴定法两种。 理化鉴定法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更具有重要作用。 理化鉴定法一般是采用各种化学试剂、仪器器械鉴定商品品质的方法,如化学鉴定法、光学仪器鉴定法、热学分析鉴定法、机械性能鉴定法。

5.商品包装子系统

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提出的杜邦定律认为: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装潢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企业的,而商品的商标和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 现在我国出口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商品包装材料主要靠进口;包装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质量上不去;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出口商品包装缺乏现代意识,表现在缺乏现代包装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包装的信息观念,仍存在着“重商品,轻包装”“重商品出口,轻包装改进”等思想。

为提高商品包装系统的功能和效率,应提高广大外贸职工对出口商品包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现代包装意识和包装观念;尽快建立起一批出口商品包装工业基地,以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满足国际市场、国际物流系统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各种特殊要求;认真组织好各种包装物料和包装容器的供应工作。 这些包装物料、容器应具有品种多、规格齐全、批量小、变化快、交货时间急、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以便扩大外贸出口和创汇能力。

6.信息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 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 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 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国际贸易中EDI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 我国应该在国际物流中加强推广EDI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高速公路。

上述主要系统应该和配送系统、装搬系统以及流通加工系统等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建立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我国国际物流系统。

二、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与业务

1.订单处理

如果进口商与出口商经过交易磋商签订了正式合同,订单处理就是对履行合同的相关事项所做的安排。 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首先是为了执行合同而进行的一些履约准备工作,如进口商人须申请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等相关文件,在信用证支付条件下,还应按照合同有关规定填写开立信用证申请书向银行办理开证手续;出口商人在按时、按质、按量准备应交货物的同时,应催促买方按合同规定及时办理开立信用证或付款手续,信用证开到后还要对信用证内容逐项认真审核,信用证条款必须与合同内容相一致,品质、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装运等应以合同为依据,不得随意改变,以保证及时装船,安全结汇。 其次是进出口商人之间的联络,主要是针对装运、保险、接货等问题所做的信息沟通。

订单往往没有标准的形式,一般应包括以下信息:购买意向、订购数量、购买价格、信用条件和运输方式等。

2.运输和保险

为了确保国际物流的经济安全,进出口双方应合理选择货物运输的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并对货物在运输中的风险进行投保。

不同的贸易术语对运输和保险责任的划分有所不同,如在FOB交货条件下,由买方负责派船到对方口岸接运货物,在CIF交货条件下,由卖方负责租船订舱。

承担投保责任的一方应根据合同要求的投保金额和险别及时向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

3.理货

理货是指船方或货主根据运输合同在装运港和卸货港收受和交付货物时,委托港口的理货机构代理完成的在港口对货物进行计数、检查货物残损、指导装舱积载、制作有关单证等工作。

理货工作有以下内容:

(1)理货单证。

(2)分票、理数和溢短货物。

(3)理残。

(4)绘制实际货物积载图。

(5)签证和批注。

(6)复查和查询。

4.报关检验

进出口货物必须经设有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天内,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在装货的24小时前向海关如实申报,接受海关监管。 逾期罚款,征收滞报金,如图10-1所示。

图10-1 一般货物进出口监管程序

5.支付

进口商对出口商支付货款的程序因所采用的支付方式不同而有差异,在中国出口业务中,使用议付信用证方式较为普遍。 货物装运后,受益人应及时制单,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和交单期内向银行交单。 议付行收到交易单后,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审单,并在收到单据后7个银行工作日将审单结果通知受益人。 如果确认“单证一致,单单一致”,议付行将向开证行或其指定的银行寄单索偿,同时按与受益人约定的方法进行结汇。 开证行收到国外寄来的汇票及单据后,对照信用证的规定核对单据的份数和内容。如果内容无误,即由银行对国外付款,同时进口商向银行承兑或付款赎单。 进口商在取得相关单据后可以凭单提取进口货物。 如果银行在审单时发现单、证不符,应作出适当处理,如停止对外付款、相符部分付款不符部分拒付、货到检验合格后再付款、在付款的同时提出保留索赔权等。

6.储存和销售

出口商在货物备运期间,应妥善保管所交货物,防止发生变质,如串味、腐烂、破碎等。 进口商收到货物后也需对货物进行储存,有时还需要对货物进行分装、转运等处理。 在此期间,进口商应对储存地点、保险、费用等问题加以综合考虑,特别是当进口商向出口商索赔时,在储存期间采取必要手段保全尤为重要,否则一旦货物在储存期间由于保管不当而损坏,进口商会因此丧失索赔权。

进口货物的销售应按照进口商事先制订的商业计划进行,即选择恰当的营销组合将进口商品推向目标市场。

三、国际物流系统网络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

收发货节点是指进、出口国内外的各层仓库,如制造厂仓库、中间商仓库、口岸仓库、国内外中转点仓库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税区仓库。 国际贸易商品就是通过这些仓库的收入和发出,并在中间存放保管,实现国际物流系统的时间效益,克服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上的分离,促进国际贸易系统的顺利运行。

连线是指连接上述国内外众多收发货节点间的运输,如各种海运航线、铁路线、飞机航线以及海、陆、空联合航线。 这些网络连线是库存货物的移动(运输)轨迹的物化形式;每一对节点有许多连线以表示不同的运输路线、不同产品的各种运输服务;各节点表示存货流动暂时停滞,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移动(收或发);信息流动网的连线通常包括国内外的邮件,或某些电子媒介(如电话、电传、电报以及目前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等),其信息网络的节点则是各种物流信息汇集及处理之点,如员工处理国际订货单据、编制大量出口单证或准备提单或电脑对最新库存量的记录;物流网与信息网并非独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进出口货源点(或货源基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 从而决定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化问题。

在合理布局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前提下,国际商品由卖方向买方实体流动的方向、规模、数量就确定下来了。 即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贸易过程(流程)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出口货物的卖出和买进的流程、流向、物流费用、国际贸易经营效益等,都一一确定出来了。 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有利于扩大我国国际贸易,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

国际贸易和经营的竞争,要求国际物流系统的物流费用要低,顾客服务水平要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十分重要。

四、建立和完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都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

其次,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 诸如:生产厂家仓库与各中间商仓库、港(站、机场)区仓库以及出口装运能力的配合和协同,以保证国内外物流畅通,少出现或不出现在某一层仓库储存过多、过长的不均衡状态。

再次,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国际贸易,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高效、通畅的国际物流体系,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和国际贸易扩大化。

五、国际物流合理化建议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要求国际物流的网络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我国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为了促进我国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更加合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益高、创汇好的物流总体目标。

(2)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增加物流量,扩大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

(3)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包括进货在途(如进货、到货的待验和待进等)、销售在途(如销售待运、进出口口岸待运)、结算在途(如托收承付中的拖延的缩短等),以便节省时间,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

(4)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

(5)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耗。

(6)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有条件时要扩建港口设施,合理利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入港。

(7)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

(8)综合考虑国内物流运输,在出口时,有条件要尽量采用就地就近收购、就地加工、就地包装、就地检验、直接出口的物流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