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流的概念及物流系统

物流的概念及物流系统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定义有很多,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对应于投入的是企业外供应或企业外输入物流,对应于转换的是企业内生产物流或企业内转换物流,对应于产出的是企业外销售物流或企业外服务物流。

1.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定义有很多,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从这个定义中可以这样理解物流:

(1)物流是为实现商务价值,使实体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2)物流是一个综合性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有计划地控制物品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同时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3)物流是产品流、商流、信息流的相互融合和统一。

2.物流配送

配送是根据用户要求,以最有效的方式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货物送交用户的一种物流方式。配送系统主要由环境、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等方面构成。

(1)环境:配送系统的环境主要包括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用户需求、观念及价格等因素;内部环境包括系统、人、财、物及规模与结构、管理模式、策略和方法等。外部环境是系统不可控制的,内部环境则是系统可控制的。

(2)输入:其是指原材料、设备和人员等一系列要素对配送系统所发生的作用。

(3)处理:其是指对配送的转化过程或配送业务活动的总称,包括运输、储存、包装、搬运和送货等,此外,还包括信息的处理及管理工作。

(4)输出:其是指输入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即提供的配送服务,具体包括货物的转移、各种劳务、质量和效益等。

(5)反馈:配送系统中进货、储存、分拣、理货、配送、配装、送货、交货等具体工作也贯穿于供应系统和生产运营系统中,配送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总体而言,应符合物流系统的整体要求,同时又相对独立存在,从而达到快捷响应、最低库存、整合运输的目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完成自己的职能。

3.物流的基本功能

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及与其联系的物流信息处理,它们相互联系构成物流系统的功能组成要素。其具体内容见表8⁃1。

表8⁃1 物流的基本功能

除了传统的物流功能外,现代物流还具有增值性的服务功能。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以下几种:增加便利性的服务、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降低成本的服务、延伸服务。

4.物流的分类

(1)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见图8⁃1)。

图8⁃1 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

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是指以全社会为范畴、面向广大用户的超越一家一户的物流。社会物流涉及在商品流通领域所发生的所有物流活动,因此社会物流带有宏观性和广泛性,也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伴随商业活动的发生,通过物流的过程实现商品的转移、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这是社会物流的标志。

②行业物流。一个行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被称为行业物流。在一般情况下,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往往在经营上是竞争对手,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物流领域中却又常常互相协作,共同促进物流系统的合理化。许多行业均有自己的行业协会或学会,并对本行业的行业物流进行研究。在行业的物流活动中,有共同的运输系统和零部件仓库以实行统一的集体配送;有共同的新旧设备及零部件的流通中心;有共同的技术服务中心来培训本行业的维护人员;有统一的设备机械规格、商品规格、法规政策和统一的报表等。行业物流系统化的结果使行业内的各个企业都得到相应的利益。

③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物品的实体流动。它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分为以下不同的具体物流活动: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等。企业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投入→转换→产出”,对于生产类型的企业来讲,是原材料、燃料、人力、资本等的投入,经过制造或加工使之转换为产品或服务;对于服务型的企业来讲,则是设备、人力、管理和运营等的投入,将之转换为对用户的服务。物流活动便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的。对应于投入的是企业外供应或企业外输入物流,对应于转换的是企业内生产物流或企业内转换物流,对应于产出的是企业外销售物流或企业外服务物流。由此可见,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

④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相对于供应方和需求方而言的,即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务。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的全程管理和控制。第三方物流企业不销售具体的产品,不生产具体的产品,也不采购具体的原材料,它是一个服务型行业,帮企业运输、存储、控制库存、处理库存信息,第三方物流是帮助供应方把货物从总供应地运输到需求点的企业,所以严格来说第三方物流也可以称为物流企业。

(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见图8⁃2)。

图8⁃2 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①地区物流。地区物流是指在一国疆域内,根据行政区或地理位置划分的一定区域内的物流活动。

②国内物流。国内物流是指在国家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开展的物流活动。国内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被纳入国家总体规划,我国的物流事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内物流的建设投资和发展必须从全局着眼,清除部门和地区分割所造成的物流障碍,尽早建成一些大型物流项目,为国民经济服务。

③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存在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不同的法律,这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下降;不同国家的不同标准,也造成国家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物流环境的差异造成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这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3)按照物流的作用分类(见图8⁃3)。

图8⁃3 按照物流的作用分类

①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也称为原材料采购物流。它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独立性相对较强的子系统,并且和生产系统、财务系统等生产企业各部门及企业外部的资源市场、运输部门有密切的联系。供应物流是企业为保证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活动对企业正常、高效率地生产发挥着保障作用。企业供应物流不仅要实现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要在低成本、少消耗、高可靠性的限制条件下组织供应物流活动。

②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将产品的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是产品从生产地到用户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是以实现企业销售利润为目的的,也是包装、运输、储存等诸环节的统一。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为主,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过程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便是销售物流的难度所在。

在这种前提下,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配送等一系列过程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上。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

③生产物流。企业的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其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其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生产物流是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运作的基础。

④回收物流。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如果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⑤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别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它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不管废弃物有没有价值或利用价值,而将其妥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5.物流系统的目标

物流作业管理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按照企业物流作业的目标对具体的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另一个就是为了完成作业目标而进行的协调工作。物流系统的具体作业目标如下。

1)快速响应

快速响应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配送中心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物流作业并尽快交付所需存货的能力。

2)减少故障

故障是指破坏系统表现的任何意想不到的事件。它可以在任何一个物流作业领域中产生,如顾客收到订货的时间被延迟、配送中发生意想不到的损坏、货物到达顾客所在地时发现受损,或者把货物交付到不正确的地点。整个物流的基本目标是要使故障减少到最低限度。

3)最低库存

最低库存的目标与库存的周转速度有关。存货的高周转率,意味着分布在存货上的资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因此,保持最低库存的目标是要把存货配置减少到与顾客服务目标相一致的最低水平,以实现最低的物流总成本。企业库存目标是要将存货减少和控制在最低可能的水平上,而同时实现所期望的作业目标和服务水平。

4)整合配送运输

最重要的物流成本之一是运输。配送运输成本与商品的种类、装运的规模及距离直接相关。配送具有溢价服务特征。合理地整合配送运输将直接降低企业物流的总成本。

5)改善物流质量

物流目标是要寻求持续的质量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已成为全行业各方面工作的重点。

6.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配送系统由管理系统、作业系统、网络系统三部分构成。

管理系统是由配送系统的计划、控制、协调和指挥等环节组成的系统,它是整个配送系统的支柱。

作业系统是配送实物作业过程构成的系统,它包括货物的接收、装卸、存储、分拣、配装、运送和交收等。

网络系统是由接收、处理信息及订货等环节组成的系统。

传统物流与电子商务物流的区别见表8⁃2。

表8⁃2 传统物流与电子商务物流的区别

续表

(1)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观念。

电子商务为物流创造了虚拟空间,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如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来寻求物流的合理化。

(2)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网络对物流活动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电子商务不仅实现了对物流网络的实时控制,而且实现了对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物流是伴随商流运动的,对物流的控制也仅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单个物流运作方式的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方式,而且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还可以有效地实现物流在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实时控制,实现物流合理化。

(3)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对物流的组织和管理。电子商务也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将实现“零库存”,仓库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这些都决定了“保管仓库”将进一步减少,而“流通仓库”将发展为配送中心。

(4)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物流技术的进步及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整个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5)电子商务对物流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不仅要求物流人员具有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而且也要求物流人员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知识,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