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时间:2022-11-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学者对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不足,港口企业对绩效评价工作认识不足,所以当前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理论还无法有效的指导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实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章在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特点,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能够反映供应链的竞争力情况。

第七章 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评判,同时也是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所作出的评价。目前,我国学者对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不足,港口企业对绩效评价工作认识不足,所以当前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理论还无法有效的指导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实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本章在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特点,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涵义

(一)绩效

绩效是指已经完成的或正在进行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绩”是活动的目的,“效”是实现目的的程度。[1]绩效存在着评价者的主观性,是相对而言的。绩效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来进行描述,包含以下几个含义:

(1)绩效既是过程又是结果。“过程”是人们所进行的活动,包括从确定目标和制订计划开始,到通过实施行动从而实现事先确立的目标或部分实现目标;“结果”是指人们实施行动的最终效果如何。一般认为,具有实际效果的行动结果才称之为绩效。

(2)绩效体现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绩效的获得一般是以一定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为前提,投入多产出的绩效也高。所以,对于绩效的高低不能用绝对值来进行衡量,应用比值来衡量。[2]

(3)绩效的可度量性。绩效的结果一般是一个具体的量化值,但在绩效评价中存在定性指标,为了方便比较,可以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二)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特定的评价指标,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特定主体在一定的期间内做出的效益和成绩,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的要素从广义角度看,包括评价主体、客体、指标、标准和方法五个方面。从狭义角度看,绩效评价要素包括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三个方面。评价主体是评价行为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特定的组织机构;评价客体是评价的行为对象,评价目的不一样,评价客体也往往不同;评价指标是为了对客体进行评价而根据实际情况所选定的指标,是实施客体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是评价的准则,一般是人们比较认可的标准参照系;评价方法是实施评价的技术规范,一般包括定量、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战略目标,评价整个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各个环节之间的营运状况。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应围绕供应链的最终目标展开,涉及整个供应链及其各个节点企业。一般而言,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可以从时间、空间进行划分。从时间上划分,可以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从空间上划分,可以分为内部绩效评价、外部绩效评价和综合绩效评价。[3]

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不仅需要反映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相互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且需要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情况,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

(1)内部绩效评价。内部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绩效的评价,一般包括对成本、客户服务、质量、生产率、管理水平等的评价。

(2)外部绩效评价。外部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运行状况的评价,主要评价的标准有: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客户满意度、最佳实施基准比较等。

(3)综合绩效评价。综合绩效评价对供应链整体来说非常重要,若缺少综合绩效评价,可能会发生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其主要的评价方面有订单响应时间、成本、客户服务等。综合绩效评价的成本指标涵盖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客户服务反映出整个供应链的客户满意程度,是内部与外部绩效评价的综合考量;订单响应时间是衡量供应链成员对客户快速反应的能力的指标。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作用

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链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价,判断是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并在供应链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对供应链整个运作过程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4]因此,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具有以下作用:

(1)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可以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做出评价,使供应链的决策者适时掌握供应链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供应链运作方面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和运行情况。

(2)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可以对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做出评价。通过一定的参照标准,企业可以明确其自身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地位及运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运行状况,从而更好地适应供应链的需求。

(3)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可以对供应链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评价,判断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好坏。同时,使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能够认识自己对于整个供应链的贡献,从而更好地协调企业自身战略目标与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关系,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4)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可以有效激励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调动节点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剔除不良企业,寻求更加良好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5)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能够反映供应链的竞争力情况。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被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替代,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已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5]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

供应链绩效评价目前主要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目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法包括ROF法、SCOR(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ABC(基于作业的成本法)、标杆法、平衡计分法等。

(一)定性评价方法

1.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的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债权价值和价值可实现程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该方法主要是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二)定量评价方法

1.ROF法[6]

ROF法是Beamon于1999年提出的,他提出了能够反映出供应链战略目标的绩效评价指标:资源(Resources)、产出(Output)、柔性(Flexibility)等。资源评价和产出评价在供应链的绩效中已广泛使用,柔性指标则应用有限,三个指标具体表现为:

(1)资源评价。包括人力资源、库存水平、能源使用、设备利用和成本等方面。

(2)产出评价。包括客户响应、质量及最终产出产品的数量。

(3)柔性指标。包括范围柔性和响应柔性两种。

这三种指标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目标。资源评价(成本评价)反映供应链企业能否高效的生产,产出评价则反映出供应链企业生产的增值性,柔性评价则反映供应链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彼此平衡的。其关系如图7-1所示。

图7-1 ROF法的平衡绩效指标

2.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7]

SCOR(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是由国际供应链协会(Supply-Chain Council)开发并支持的,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不是第一个流程参考模型,但却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参考模型。

SCOR将供应链界定为计划(Plan)、采购(Source)、生产(Make)、配送(Deliver)、退货(Return)五大流程,并分别从供应链划分、配置和流程元素三个层次切入,描述了各流程的标准定义及对应各流程绩效的衡量指标,提供了供应链“最佳实施”和人力资源方案。运用SCOR可以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用同样的语言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地评测其绩效,明确供应链的改善目标和方向。SCOR的流程图如图7-2所示。

SCOR体现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提供了涵盖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供应链交货的可靠性、交货的响应性、交货的柔性、成本和资产管理效率五个方面,具体指标又包括:订货满足率、交货能力、订货提前期、订单完全执行率、生产柔性、供应链响应时间、增值生产率、供应链管理总成本、担保成本或退货处理成本、产品销售成本、现金周转期、可供应存货天数、资产周转率等。

图7-2 SCOR的流程图

3.ABC(基于作业的成本法)[8]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安德森咨询公司1994年在供应链流程控制方面提出了四个角度的评价:

(1)供应链质量。包括组织内部的失误率、物料质量、客户对质量的抱怨。

(2)供应链库存。包括零部件的库存水平、成品的库存、库存更新率。

(3)供应链的时间绩效。包括订货的频率、装货前准备时间、提前期、交货频率等。

(4)进货安排。指确定订货订单到开始发运的时间间隔、主要供应商生产进度变动的绩效、对于主要客户生产变动的绩效。

4.标杆法[9]

标杆法也称为基准法、基准分析,它起源于美国施乐公司,是该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确立的一种经营分析方法。它将自己公司现状与其他公司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并加以比较。这一方法将那些出类拔萃的优秀公司作为测定基准,作为企业自身的学习对象,以鞭策自己,并迎头赶上,最终赶超那些优秀公司。其根本在于确立企业学习和赶超的对象,不仅要分析优秀企业的高绩效,而且要掌握这些企业获得成功的原因,并把这些因素作为企业制定绩效目标、战略和行为策略的立足点。从标杆法的角度来看,仅仅通过以往的标准或者与企业内部的标准相比较的方法都不能使企业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只有充分地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情况,才能为企业制定高绩效的决策带来有利信息。标杆法是供应链绩效控制的基本方法,结合了目标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双重理论思想,强调供应链成员及各个节点企业相互之间的协作。

供应链绩效标杆可以通过很多种形式进行,主要有:内部标杆、竞争性标杆、行业/功能标杆、协作性标杆、公开性标杆。绩效标杆法有五个实施阶段,其实施过程如图7-3所示。

图7-3 标杆实施过程示意图

5.平衡计分卡法[10]

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复兴国际方案总裁戴维·P.诺顿设计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策略性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为:

(1)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本增值率。

(2)内部经营过程指标。技术、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学习与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员工能力的提高)、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创新数目、合理化建议数。

(3)顾客指标。顾客满意率、合同准时率、优质项目率、投诉降低率。

(4)综合评价。将每一个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相比较,得到个体指数,加权平均后,算出综合指数。

6.数据包络分析法[11]

数据包络分析法产生于1978年,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现已成为一种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个生产或非生产部门(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单目标线性规划,在所定义的生产可能集内,可以选择固定投入而将产出尽量扩大,或者选择固定产出而将投入尽量缩小,其产出的最大扩大比率被定义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该方法的优点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该方法不需要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问题,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相对于需要确定权的方法更加具有客观性;其次,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不用确定输入输出之间的显性关系表达式。

该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对决策单元做出相对有效和相对无效的评价,但是并不能实现对决策单元进行全排序,而且由于该方法对数据要求较高,不能只对单个决策单元进行评价。对评价后的结果只能分出相对有效单元和相对无效单元,而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7.模糊评估法[12]

模糊评估法是一种用于针对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因素的模糊性,如事物类属间的不清晰性、评价专家关于评价因素认识上的不清晰性等,因而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对事物进行模糊性评价,较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身的特点。缺点是层次性不明显,不容易厘清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8.神经网络[13]

神经网络法是人类在对大脑神经网络认识理解的基础上人工构造的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神经网络,其更加接近人类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选择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通过学习给定样本的模式,能够获取评价样本的知识、经验、主观判断以及对重要因素的倾向,在进行评价时,评价模型可再现评价样本的知识、经验和自觉思维判断,从而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效结合起来,保证较好的客观性。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进行数据的并行处理,此外,模型自身还具有学习、联想和记忆的能力。但该方法要提供充足、典型、准确的数据样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数据收集、处理的难度。

四、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步骤

供应链绩效评价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如图7-4所示。

图7-4 供应链绩效评价步骤

(1)确定评价准则,建立评价指标初始方案,进行指标筛选。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建立评价标准。

(3)确定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4)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节 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港口服务供应链是以港口企业为主导的服务供应链,其绩效水平的好坏取决于港口服务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关系、服务能力高低及客户满意度。港口服务供应链具有复杂性、集成难度大等特点,并且港口服务供应链受港口地理位置条件、港口发展定位的影响,港口服务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时既要考虑到当前的运行状况,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

本节采用平衡计分卡法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细化,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一、平衡计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是从客户、财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运用一系列考核指标描述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反映在一系列指标间形成的平衡,即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角度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框架图如图7-5所示。

图7-5 平衡计分卡框架图

(1)客户角度:客户是“上帝”,企业必须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创造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达到永久留住客户的目的,实现长远发展计划。客户方面是平衡计分卡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份额、客户保有率、客户保持率、客户满意度等。

(2)财务角度:财务绩效评价是平衡计分卡中的焦点。企业各个方面的改善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企业所有的改善都通向财务目标,因此财务方面是其他三方面的目标和终点。在平衡计分卡中,财务方面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四类:①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资本报酬率、经济附加值、每股盈余、市盈率、现金流量等;②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现金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利息周转倍数、股利周转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等;③营运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④发展趋势指标,这一类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

(3)运作流程角度:企业客户各种需求的满足、公司财务业绩的实现,都需要靠企业内部流程的良好运作来支持。流程内部运作包括创新、生产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三方面。

①创新:公司创新主要表现为开发和创造新产品与服务、发现和培育新客户,以及创立新的生产工艺技术等。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投入效率及推出频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初推出产品的市场需求符合率、新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速度等。

②生产经营过程:生产经营过程是指公司从接受客户订单开始到把产品和服务生产出来并提供给客户的过程。评价其业绩的指标主要有生产的时间、质量和成本,具体为产品生产时间、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等指标。

③售后服务过程:售后服务过程是指在产品售出并且完成货币支付之后,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各项产品服务的过程。它包括提供保证书、修理、退货和换货等。其评价指标主要有客服满意度、修退换货处理效率等。

(4)学习与成长角度:平衡计分卡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开短期行为,强调未来投资的重要性。同时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设备改造升级,更注重员工管理的投资。平衡计分卡注重分析员工符合需求的能力和现有能力的差距,将重心放在内部技能和能力的提升上,通过员工培训、技术革新进行差距的弥补。指标主要有:员工生产率、关键员工保留率、培训周期、培训和技能的投入资金占总投入资金的比重等。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绩效指标选取的原则

在选取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应该遵循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科学性与实用性、不相容性与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统一的原则。[14]

1.科学性原则

绩效评价只是一种考核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明确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运行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和改进目标,因此评价指标的建立必须具备科学性。在选取具体评价指标时,应充分认识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内涵,深入研究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的关联性。

2.完备性原则

港口服务供应链是一个综合系统,该系统包括装卸搬运、运输、仓储、报关报检等一系列物流活动,绩效评价体系要综合反映整个港口服务供应链的活动。因此,评价指标的确立必须坚持全面考核的原则,既要考虑财务指标也要考虑非财务指标,需要考虑长期目标也要考虑短期目标,注重内部绩效评价同时也要兼顾外部绩效评价。

3.层次性原则

由于评价指标很多,并且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遗漏或者忽略某些重要指标的评估是不科学的,但考虑所有指标又会使评价复杂化。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评价指标的确立需要考虑层次性,必须根据因果关系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估指标简单且具有代表性。同时,应尽可能选择同级指标间关联度小、相对独立的指标,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目标层与准则层之间,准则层与子准则层之间指标的关联性更强。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该在保证全面性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评价指标的量化及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信度,做到指标精练全面、量化方法简捷,使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因此,选择的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含义明确且易于理解,而且指标数据应易于调查、整理、量化或理论推算、实测。

(二)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框架以及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目标,将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客户、财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

1.客户———客户满意度

满意度是客户满足情况的反馈,即是一种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消费后所产生的心理评价。港口服务供应链中,客户满意度是对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评价。在港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客户满意度对港口供应链的市场占有额和企业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对于港口服务供应链,客户比较关心时间、质量、性能、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对客户满意度的评价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客户投诉率、准时交货率、时间柔性等指标进行衡量,具体如下。

(1)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某销售商所销售的产品占该地区同类产品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越强。在港口服务服务供应链中,市场占有率可以表示为某地区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货量占该地区所有货量的比率,公式为:

(2)顾客投诉率。

顾客投诉率指的是顾客投诉次数与总交易次数的比率,顾客投诉次数可以通过企业收到的顾客投诉次数进行修正而得到。由于不是所有的顾客都会把抱怨反馈给企业,所以需要将企业收到的投诉次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设时间t内的顾客抱怨次数为Nt,总交易次数为Nc,系数为α(α >1),则顾客投诉率为:

(3)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准时交货次数与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设时间t内准时交货次数为Nd,总交货次数为Nt,则准时交货率为:

(4)时间柔性[15]

时间柔性指港口服务供应链对顾客时间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和响应速度,可以采用能够减少交货时间的松弛时间百分比来表示。

设t为当前日期,Lj为完成物流任务j的最迟时间,Ej为完成物流任务j的最早时间。如果系统中共有j=1,2,…,J项物流任务,则所有物流任务J的总松弛时间为:

所有物流任务J完成的最少时间为:

则时间柔性Fd可按照系数公式得到:

(5)服务质量完备率。

服务质量完备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合格质量的物流服务的数量占总物流量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能反映港口服务质量的水平。

设港口服务供应链共提供n种物流服务,在时间t内,第i种服务质量的合格数量为Qi,总服务数量为Mi,则物流服务合格率为:

(6)同比服务价格优势。[16]

在一定时间段内,港口服务供应链物流服务与其他企业单项服务综合平均价格进行比较。设该供应链可以提供n种物流服务,第i种物流服务的平均价格为Pi,其他企业第i种服务的平均价格为Pi,则第i种商品的价格优势为:

设港口服务供应链第i种物流服务在时间段内的销售额为Si,则第i种物流服务的权数可表示为:

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相对于其他物流服务企业的价格优势为:

(7)服务柔性。

服务柔性主要是港口服务供应链中衡量对客户个性化需求满足的能力。

2.财务———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等。衡量一个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投资收益率、利润增长率、经济增加值等。[17]具体情况如下:

(1)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全部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计算公式为: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计算公式为:

(3)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ROI)是指投资收益(P)占投资成本(C)的比率。投资收益率反映投资的收益能力。当该比率明显低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时,说明其对外投资是失败的,应改善对外投资结构和投资项目。其中,投资成本包括建设资金和垫支流动资金,以及资本化利息。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4)利润增长率。

利润增长率(Ps)是用于评价供应链的发展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发展能力是供应链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反映了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指标。设本期的利润为Prt,上期的利润为Prto,则利润增长率Ps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5)经济附加值[18]

经济附加值(EVA)为财政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最根本地反映了投资者的利益,反映了投资者投资在这条供应链的原因。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税后经营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其公式为:

EVA=NOPAT-TC×WACC (7-16)

其中,NOPAT为税后经营净利润,TC为资本总和,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流程

港口服务供应链流程主要体现在港口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能力、信息共享及传递、物流任务交接和合作伙伴变化率。

(1)服务能力。

对港口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能力的评估可以从港口企业的硬件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来考虑,如泊位的数量及通过能力、港口装卸效率、堆场的集疏运能力、设施设备利用率等。

(2)信息共享及传递。

信息共享及传递可以用信息共享度、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来衡量。[19]

①信息共享度。

信息共享度可以通过共享数据率来衡量。数据共享率是指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共享相关数据占数据总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②信息传递的准确率。

信息传递的准确率(PRn)是指一定时期内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准确传递的信息量与传递的信息总量之比。它反映了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数据准确程度。信息传递是否准确对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设一定时间内数据传送的总次数为NIt,其中正确传送的次数为RIt,则其计算公式为:

③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若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物流服务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将给客户带来损失。

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是数据及时传递的次数占总传递次数的百分比。设港口服务供应商每天需相互传递有效数据Nd次,其中及时传递的次数是nri,考察期为t天,则该时段内传递信息的时效性为:

(3)物流任务交接。

物流任务交接是指货物在不同的物流服务商之间进行流转。可以通过任务交接完成率和交货准确率来衡量物流任务交接情况。[20]

①任务交接完成率。

任务交接完成率是指一段时间内,从提供上游物流服务的提供商送达到下游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货物数量占总货物数量的百分比,良好的任务交接完成率是完成物流服务的保证。

设一定时期内上游物流服务提供商向下游物流服务提供商送达货物n次,第i(1≤i≤n)次应交接的货量为Qoi,其中实际交接的产品数量为Qdi,则该段时间内任务交接完成率为:

交货准确率反映了服务供应商能把正确的产品按照正确时间和数量送到正确的地点的情况。交货准确率即正确品种、数量和地点的交货次数占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

设一定时期内港口服务供应链发生了Nt次交货,其中准确交货次数为Nt′,则交货准确率为:

(4)合作伙伴变化率。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系是影响港口服务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建立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整个港口服务供应链运作绩效的提升。绩效评价指标表现为信息共享及传递、物流任务交接、合作伙伴变化率等。

合作伙伴的稳定性是港口服务供应链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合作伙伴变化率低,说明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强;反之,则弱。合作伙伴变动率的计算公式为:

4.学习与成长

学习与成长是港口服务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习与成长通过港口服务供应链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来表现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港口服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人力资源的投入有利于生产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文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因此,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在港口服务供应链中,可以通过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员工生产率、关键员工保留率等来衡量。

综合以上因素,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7-1所示。

表7-1 港口服务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续 表

(三)指标目标值和权重的确定

1.各指标目标值的确定

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指标的目标值规定了各项相关指标要达到的水平,只有将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结合起来才能清楚完整地说明工作的要求,起到考核的作用。

绩效评价目标值的制定方法主要有历史标准、预算标准、经验数据标准和行业标准四种。历史标准和预算标准是内部标准,经验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外部标准。

(1)历史标准。历史标准指的是过去年份企业的绩效衡量尺度,具有数据可靠、取得容易的优点。

(2)预算标准。预算标准是指以事先制定的年度计划、预算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作为标准。

(3)经验数据标准。经验数据标准是指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而产生的评价标准。

(4)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同类企业,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测算而得出的平均值。在确定绩效目标的时候,要结合自身战略目标,依据行业标准,对目标值进行综合定位和确定。

2.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关键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反映公司绩效某一侧面的评价指标对总体绩效状况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因而必须确定评价指标的权数。评价指标权数又称指标权重,它是在一个指标集合体中各个指标所占的比重,它取决于指标所反映内容的重要性和指标本身信息的可信赖程度,是对评价内容重要程度的认定标志,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权重大表明指标的影响或作用大。权重的变化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此,科学地确定指标权重非常重要。[21]

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确定,既要考虑科学性,又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常用的方法有经验判断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经验判断法是根据专家的实际经验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确定权数精度取决于专家的业务熟悉程度,容易受到权威和多数人意见的影响;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也是专家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但与经验判断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先以匿名方式征求意见,汇总整理后进行专家判断,形成较为合适的评价权数;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分解成目标、准则和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3.评价计分方法的确定

有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还要采用一定的计分方法来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实际运用,以取得公正的评价结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计分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便成了孤立的评价要素,从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评价计分方法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可计量指标进行分析,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不可计量指标进行分析。绩效评价的计分方法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由评价人员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根据评价对象在某一方面的表现,采用主观分析判断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达到的等级,再根据相应的等级参数和指标权数计算得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综合分析判断法;二是由评价人员借助一定的计算模型、计算公式及统计学知识,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指标实际数进行计算处理,得出相关指标的评价分数。

(四)评价与反馈

经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对供应链整体进行绩效评价,但评价结果的得出,并不意味着整个绩效评价过程的完结,绩效评价的真正价值只有当期结果被有关部门及时知晓并利用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因此,还必须根据结果采取一系列的管理行动,这就是实施反馈控制,其实施过程可划分为以下步骤:

(1)确定实际绩效与目标的差距;

(2)根据差距对供应链进行改进;

(3)重新制订战略目标。

第三节 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的综合评价

根据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目标,构建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评价指标后,应确定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的权重,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港口服务供应链进行评价,最后再对结果进行分析。

本节通过选择FDA和物元分析模型的方法对港口服务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

一、基于FDA的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

FDA是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层次分析法(AHP)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点,建立三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并通过其对港口服务供应链建立绩效评价模型。[22]

FDA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所设置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对两种指标分别进行评价,该方法的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1)建立模糊评价指标集合。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不能进行量化的指标进行分类,设置为模糊评价指标集合为X=(X1,X2,…,Xk),k为模糊评价指标数目。

(2)确定模糊指标的评价集合。

令P=(P1,P2,…,Pt)为模糊指标的评价集合,t为评价等级个数,如五级评价,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3)确定模糊指标的隶属度集合。

在确定了评价对象、指标和标准后,可以通过对模糊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的赋权,G=(G1,G2,…,Gk)。目前,权重的确定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主客观相结合法三种,其中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客观赋权法的一种,这里采用DEA法确定权重并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型计算得到,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缺点,将其确定为介于0—1之间的小数。具体方法如下:

设W=(w1,w2,…,wn)为评价对象集合,n为评价对象数目。

①对每一个评价对象有模糊关系矩阵R,称为某一评价对象的评价矩阵。

其中,Rij为X中的评价指标xi对应P中级别pj的隶属关系。

②选取需要评价的因素(针对某一对象而言)作为DEA的决策单元,以评价矩阵的转置矩阵作为DEA决策单元的输入和输出。对于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及s种类型的输出,m+s=t,t为评价级别个数,如表7-2所示。

表7-2 DEA输入输出表

其中,V=(v1,v2,…,vm)是DEA输入的权重;U=(u1,u2,…,us)是DEA输出的权重。记Xj=(x1j,x2j,…,xmj),Yj=(y1j,y2j,…,ysj),j=1,2,…,k,则可用(Xj,Y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相应于权重系数V=(v1,v2,…,vm),U=(u1,u2,…,us),每个决策单元都有相应的效率评价指数为Ej

为了比较,可以适当地选取权系数V和U,让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Ej满足Ej≤1(1≤j≤k)。现在对第j个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以权系数V和U为变量,以第j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Ej为目标,以所有的决策单元,包括第j个决策单元的Ej≤1(1≤j≤k)为约束条件,构成以下的最优化模型(C2 R模型)。

使得:

上式是一个分式规划,将其化为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如下:

max UTYj

使得:

③用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来定义决策单元j的有效性,从而确定模糊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4)计算精确值百分率集合。

g=(g1,g2,…,gd),即对精确值评价指标赋值,可以参照评价标准,通过精确计算得到。

(5)精确值百分率集合与隶属度集合。

将隶属度集合与精确值百分率集合转置后合并,得到综合隶属度集合

(6)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各指标权重集。

设A=(a1,a2,…,an),利用AHP确定模糊评价指标权重集Ak=(a1,a2,…,ak)和精确评价指标权重集Ad=(a1,a2,…,ad)显然有,其中j=1,2,…,k,i=1,2,…,d。

(7)计算评价指标总得分,并进行结果分析。

二、基于可拓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价

可拓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了可拓学、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三种评价方法对港口服务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23]。其评价步骤如下:

1.建立物元模型[24]

物元是可拓学的逻辑细胞,是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给定事物的名称N,它关于特征c的量值为v,以有序三元R=(N,c,v)组为描述待评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同时把事物的名称、特征和量值称为物元三要素。如果一个事物有多个特征,以n个评定指标特征c1,c2,…,cn和相应量值v1,v2,…,vn来描述的经典物元,则可以表示为:

由集合N和它的n个特征,以及其将标准量值范围加以拓广了的量值范围vpi=〈api,bpi〉组成的物元,称为节域物元,记为:

其中,vi(t)>vi(p),i=1,2,…,n。

设vij=〈aij(t),bij(t)〉,i=1,2,…,n;j=1,2,…,m为第j个专家给出的可拓区间数,根据公式:

关联数值由下式计算:

其中,

若vk∈vk(p),则p与N(t)的综合关联度为:

式(7-26)中,λi为各特征的权系数,p是否属于N(t)的判别准则如下:

当k(p)≥0时,p∈N(t);当-1≤k(p)≤0时,p∈N,但p∈N(t);当k(p)≤-1时,p∈N且p∈N(t)。

2.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模糊判断矩阵A=(aij),则

aij=St/(Si+Sj) i=1,2,…,m;j=1,2,…,n (7-27)

这个判断矩阵需要满足加性一致性条件。模糊判断矩阵加性一致性程度的判别公式为:

对于不满足加性一致性的模糊判断矩阵,其加性一致性指标ρ>0,且ρ越大,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就越差。在实际应用中,可给定一个阈值ε>0(可取ε=0.2),当A的加性一致性指标ρ<ε时,可认为具有满意的加性一致性。[25]

3.计算排序向量

模糊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可以使用和积法或方根法计算得到。

(1)和积法。

(2)方根法。

4.计算综合权重

以排序向量W(o)为特征值法的迭代初值V0,进一步求精度较高的排序向量W(o),即:

步骤1:以V0=(v01,v02,…,v0n)T为迭代初值,利用迭代公式Vk+1=EVk求特征向量Vk+1,并求Vk+1的无穷范数‖Vk+1

步骤2:判断是否继续迭代。若‖Vk+1-‖Vk<ε(ε可取0.01),则‖Vk+1即为最大特征根λmax,将Vk+1进行归一化处理后,vk+1,所得向量W(k)=Vi+1即为评价对象综合权重;否则,以作为新的初值,再次迭代。

三、数值分析

以A港口服务供应链为例,通过可拓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该港口服务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的数值分析。

A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由若干家企业组成,共同依托于B港主要提供装卸、运输、仓储、报关等服务。由于政策上不允许垄断的原因,每个业务都至少有两家企业经营。虽然存在竞争,但由于货源充足,以及保护性政策的存在,供应链内企业间竞争并不激烈。

B港口现有生产泊位24个,其中10万吨级5个,码头岸线5000余米,年核定通过能力4200万吨。主航道水深16米,10万吨级船舶可正常进出港。港区库场面积180万平方米,机械设备齐全,自然条件良好,腹地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周围存在竞争港口,腹地有一定程度的重叠。通过对A港口服务供应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专家打分,得到评价指标值如表7-3所示。

表7-3 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表

在本例中,评分采用10分为满分,评分的高低反映了这项指标绩效的好坏,表7-4列举了评分与绩效好坏的关系(表中的数字范围在统计过程中不包括上项)。

表7-4 绩效好坏与评分关系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通过邀请供应链企业决策者和专家对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得到指标分析评价表,如表7-5所示。

表7-5 指标分析评价表

计算出各指标的可拓区间,如表7-6所示。

表7-6 指标可拓区间

对表7-5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的公式为:

则可以得到客户指标的经典物元为:

客户指标的节域物元可表示为:

由表7-6可得到客户指标可拓区间为:

由式(7-22)、(7-23)、(7-24)计算关联度,得到:

因为v1∈v1(0),k1(v1)=-ρ(v1,v1(0))/|v1(0)|=0.467。

同理,类似可以计算出k2(v1)=0.465,k3(v1)=0.466,k4(v1)=-0.5。

视各参数为等权的,则由式(7-24)可得k(v)=0.273。同理,可以计算其他指标对于评价总目标的关联度,如表7-7所示:

表7-7 指标关联度

得其标准差为:

Sj=(0.432,0.433,0.434,0.47)

根据公式(7-25)建立模糊矩阵:

用式(7-27)检验矩阵A的加性一致性,算得ρ=0.00075<0.2。可以认为矩阵A具有满意的加性一致性。

用和积法或方根法求得排序向量W(0)=(0.28,0.28,0.28,0.16)。将其作为迭代初值,计算得‖Vk+1-‖Vk=0.002<0.01。因此,这里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

W(0)=(0.28,0.28,0.28,0.16)

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如表7-8所示:

表7-8 港口服务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表

续 表

经过计算,得到此港口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综合值为8.22,绩效评价结果良好。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方面评价结果表现优于客户和财务的评价结果,说明该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在客户满意度、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盈利能力方面有待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绩效。

【注释】

[1]李蒙:《基于物元分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长安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2]焦新龙:《港口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长安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3]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5页。

[4]徐贤浩、马士华、陈荣秋:《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其指标体系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4卷第2期,第69—72页。

[5]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三版)》,第106—108页。

[6]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三版)》,第110—111页。

[7]黄培清、张存禄、揭晖:《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再造》,《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年第l期,第60—62页。

[8]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三版)》,第291页。

[9]李肇坤:《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服务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0]李贵春、李从东、李龙诛:《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第18卷第1期,第104—105页。

[1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213页。

[12]许仁忠:《模糊数学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188页,223页。

[13]佟春生:《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170页。

[14]陈虎:《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15]李肇坤:《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服务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6]李肇坤:《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服务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7]李蒙:《基于物元分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长安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18]李肇坤:《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服务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9]陈虎:《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20]陈虎:《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21]李肇坤:《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服务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22]陈虎:《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23]李肇坤:《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服务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24]吴冲、朱世香、卫士钊:《基于可拓理论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13卷第21期,第209—213页。

[25]许仁忠:《模糊数学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