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确立社会福利制度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协调,又要有区别,不能将救济与福利混淆。
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_社会保障学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一)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统模式社会福利是由财政价格补贴、民政福利和企业或单位办福利三部分构成的,三者之间既缺乏协调性,又缺乏稳定性,企业或单位完全按照政府的意图办福利事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1)背离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原则。中国传统福利中的价格补贴、民政福利、单位福利三者之间,相互分割、自成体系,不仅导致福利效率低下,而且养成了城镇居民的畸形福利观念,进而使居民和单位之间形成了一种“人身依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起的是“就业与保障直接合一”的封闭体制,奉行“低收入、广就业、高福利”的社会政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享受职工福利和各种补贴待遇,其他部门的社会成员则被排除在外。

(2)混淆了工资分配与福利分配之间的关系,导致政府与用人单位的角色错位。由于传统福利制度以职工福利为主体,单位需依据国家政策对职工及其家庭的福利负全部责任,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结果形成了一种低工资与多福利相结合的单位内部混合分配模式。单位福利制度归根结底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的产物,存在着平均分配、不问贡献、不计效率的现象,职工享受的各种福利名目繁多、杂乱。工资分配与福利权益混合,不断强化企业办社会、社会办企业的机制。

(3)社会福利的身份限制削弱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性。一是社会福利只面向城镇居民,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例如,城市职工享有无偿分配住房和收取低房租的福利政策;二是在城镇,有固定工作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庭与没有固定工作单位或单位太小而无力建设集体福利的职工及其家庭之间,在福利权益和待遇方面的差距甚大;三是职工福利依附单位而且还有严格的身份限制,因而在不同单位之间,在同一单位内部的干部与普通职工之间、在国有单位职工与非国有单位职工之间,都存在着非公平性,如教育作为一种福利,主要投向城市,在教育内部又主要投向高校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上大学有助学金,而中小学教育经费却严重不足。

(4)资金严重短缺,社会福利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社会福利属于长期项目,但在传统制度下,政府每年用于福利方面的开支很少,企业因效益不良等亦对福利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家庭人口规模的持续缩小、现代工作节奏的紧张与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对自由流动等的追求,都要求福利制度真正走向社会化,拓宽社会筹资渠道。

(5)职业福利严重异化。主要表现在:职业福利异化为企业负担并成为企业社会福利的主体,职业福利没有对职工起到激励作用,职业福利上的攀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6)国有企业负担过重,恶化其在市场中的生存环境。经济结构多元化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进入非国有企业就业,而非国有企业单位通常不像国有企业那样提供全面而优厚的职工福利,当国有企业因职工福利承担巨大的社会负担时,非国有企业单位却可以不需要支付这种成本,两者处于一种极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趋势

我国处于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的公平性和社会成员对社会福利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成为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所谓“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传统福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基础上逐渐确立起来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它的特征即社会化。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以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依据,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走社会化、多层次化的社会福利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重整社会福利结构,使其由体系残缺向体系完整、功能全面、服务系统的方向发展。社区服务应当而且可以成为我国新型社会福利的基石,其具体措施为:社区服务必须从政府的发展规划、政策法规、资金筹集与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保证;提高社区服务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完善社区服务的法规,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活动,尽快将社区服务纳入社会工作和行业化管理的轨道。此外,社会化福利则构成整个福利制度的主体,而职工福利则在恢复其本来面目的条件下充当着社会福利的补充角色。

(2)确立社会福利制度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满足居民福利需求,根据城乡居民的普遍需求来设置项目。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协调,又要有区别,不能将救济与福利混淆。福利制度应当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的生活服务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上的需求等。

(3)社会福利应该尽快走向社会化。推进多元化筹资方略,资金短缺是困扰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采取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动员民间资财,福利项目收费补贴等多元化筹资方式,扩充资金的来源。无论是官方直接举办的民政福利事业,还是单位举办的职工福利事业,均应尽快走出板块状的自我封闭状态,对整个社会开放。

(4)社会福利应该坚持多层次化。社会优抚结构日益复杂化,社会成员的阶层分化亦十分明显,而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对福利的需求是不同的,国家福利制度的安排必须充分地注意到这一点。此外,不同的社会群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福利需求,如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对社会性的福利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为此,社会福利应当遵循这一规律,根据不同的群体来制定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建立必要的福利设施、提供专门的服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