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研究综述

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对城镇密集地区内涵的理解,本书将西方国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城镇群体规划、大都市地区规划等视作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类型。欧洲国家大多对城镇密集地区城镇群体空间的演化采取积极的干预,培育“有节制的紧凑区域城镇网络”。上述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城镇密集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空间结构分析、城镇体系研究等多方面,并在很多国家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1.3.1 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研究综述

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城镇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稳定。由于人口、城镇、区域发展的诸多差异,很难直接套用中国的人口密度、城镇密度、城市规模等标准来界定西方国家的城镇密集地区。基于对城镇密集地区内涵的理解,本书将西方国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城镇群体规划、大都市地区规划等视作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类型。

1)国外城镇密集地区概念和空间形态研究[4]

英国的城市学家霍华德最早提出了城镇群体(Town Cluster)的概念。1915年,英国学者格迪斯在其《进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城市区域”(City Region),并创造出“组合城市”(Conurbation)一词,他认为当时英国已有七大城镇密集区和大伦敦城市群等。1930年,英国学者弗塞特(C.B.Fawcett)给“城市群”定义为城市功能用地占据的连续区域。同时,英国统计部门将“城市群”定义为“地方行政区域结合体”(Aggregates of Local Authority Area),主要从统计的角度提出类似美国的“标准都市区”的空间单元,并从人口密度、城镇职能以及空间景观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

西方学者还提出了诸多与城镇密集地区相似的概念,如戈特曼的“大都市带”(Megalopolis)、弗里德曼、米勒的“城市区域”(Urban Field)、麦吉的“灰色区域”(Desakota)。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了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他认为在一个巨大的城市化地域内,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城市或都市区,而是集聚了若干都市区,并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联系形成的一个巨大整体。“城市区域”是指美国式的低密度、广阔的多中心网络化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灰色区域”被用来描述亚洲大城市间交通走廊地带的农村地区所发生的,以劳动密集型工业、服务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增长为特征,商品和人流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的发展地区。

戈特曼的大都市带理论得到了地理学界和规划界的广泛重视和接纳,其学术思想通过更多学者的研究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地区,由于具体发展背景的不同,导致大都市带形态的差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霍尔(P.Hall)为首的一批学者对英格兰大都市带做了研究;法国学者I.B.F.Kormoss组织了对西欧、北欧城市密集区的研究;加拿大地理学家麦吉(T.G.MCGee,1994)在对东南亚国家实证研究后提出了独特的“Desakota”结构模式和“Kotadesasi”这种以区域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区别于西方传统以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

日本以“都市圈”结构组织城镇群体空间而著称,Ginsburg将其称为“分散的大都市带”(Dispersed Metropolis)。欧洲国家大多对城镇密集地区城镇群体空间的演化采取积极的干预,培育“有节制的紧凑区域城镇网络”。

2)国外区域规划理论研究[5]

国外区域规划有影响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有关区域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如劳动地域分工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开发模式、圈层结构理论、生产综合体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等。现代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有迪金森(Dikinson)的三地带模式、塔弗(Taafe)的理想城市模式、麦吉的殖民化城市模式、洛斯乌姆(Russwttrm)的区域城市结构模式、穆勒(Muller)的大都市结构模式。其中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模式反映了城市与其邻近腹地构成的空间结构关系,他将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描述为城市核心区(Core Built-up Area)—城市边缘区(Urban Fringe)—城市影响区(Urban Shadow)—乡村腹地(Rural Hinterland)。穆勒提出的大都市结构模式则由衰落的中心城市(Declining Central City)—内郊区(Inner Suburb)—外郊区(Outer Suburb)—城市边缘区(Urban Fringe)四部分构成,在郊区正在形成若干个小城市,依据各自的自然环境、区域交通网络、经济活动的区域内部化,形成各自特定的城市地域,再由这些特定的城市地域组合成“大都市地区”(Metropolitan Area)。

上述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城镇密集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空间结构分析、城镇体系研究等多方面,并在很多国家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国外区域规划理论研究的另一体系是:强调以整体协调发展的理念来解决地区发展问题,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苏格兰学者格迪斯的集合城市理论、沙里宁(E.Saarinen)的有机疏散理论、斯坦因(Clarence Stein)的区域城市理论、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的大都市带理论、波兰科学院院士萨伦巴(Zaremba)的整体规划理论等。其中,格迪斯在19世纪末预见性地提出了城市扩散到更大范围内而集聚、连绵形成新的群体形态,首创了区域规划综合研究的方法。沙里宁于1918年以有机疏散理论模式拟定了著名的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后,有计划地疏散大城市的理论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延展:一是以解决城市蔓延为目标,规划楔形绿带来分割建成区,有计划地疏散城市人口,改善城市环境;二是通过在大城市中心城区外围建设各类卫星城镇,以起到疏散中心区人口、经济活动和环境压力的作用,或对涌到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起到“截流”的作用;三是规划规模相近的城镇单元组成城镇组团,以取代大城市,各城镇组团之间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联系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斯坦因提出以“区域城市”(Regional City)来取代大都市(Metropolis),强调区域城市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打破行政边界,从城市与区域的角度来规划建设城市。芒福德(L.Mumford)提倡“区域整体论”(Regional Integration),主张大中小城市相结合,城市与乡村相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通过整体化的、清晰的、高速的区域交通体系的联系,最终形成网络化的空间结构体系。波兰科学院院士萨伦巴教授提出整体规划理论,包括四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地域空间的结合、功能上的结合、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之间的结合、时间上的结合。

20世纪后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对区域规划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一些新的理论思想如精明增长理论、治理理论等,也在包括城镇密集地区规划在内的区域规划中有所应用。

3)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实证研究

早期的区域规划是工业革命以后为了解决工业发展、城市扩大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初期的规划一是着重于工业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大后,对各类空间和设施的区域性协调和对城市周边区域的整体规划;二是普遍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发展之后的城乡关系协调、地区发展关系平衡等问题。19世纪末期德国编制的《首都柏林扩展规划》,具备了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雏形。20世纪20年代,德国编制了鲁尔区区域居民点总体规划,美国编制了纽约的城市区域规划。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产生的《雅典宪章》,以“城市规划大纲”的形式,明确规定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要将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工作结合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重点是以重建城市和经济发展为目标,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产力布局,如法国巴黎、波兰华沙、德国汉堡等许多大城市地区都先后开展区域规划。

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矛盾,以法国、联邦德国为代表,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目标转向“加快落后地区发展、消除或减少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20世纪70年代起至80年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居住环境”成为新时期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主流,以城镇密集地区规划为代表的区域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大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等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高潮。这一时期的城镇密集地区规划旨在通过区域空间整体协调来实现城市与区域的有序整合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区域、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世纪之交完成的大巴黎空间发展规划、大伦敦规划、第三次纽约区域规划和大多伦多、大温哥华等大都市地区的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等等,着重以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来重组这些特大城市区域的空间体系。

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通常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根据不同问题、不同要求、不同目标,提出规划的目标和重点。除了综合性区域规划外,各种专门的规划,特别是污染物和废弃物治理、森林和公园等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建设、轨道交通、水资源、能源等专题的规划,成为当前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

由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城市经济已经跨越国家和地区的行政边界,在全球范围形成相互联系的网络体系,特别是全球城市、世界城市或者国际性城市等,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支配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范围始终以大城市为中心进行,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大都市区规划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规划。前面述及的大巴黎、大伦敦地区规划,第三次纽约地区规划,都是典型的大都市地区规划;英格兰东部地区规划、德国柏林-勃兰登堡规划、荷兰兰斯塔德地区规划等则是以数个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整体规划。上述规划都非常注重研究大城市在不同背景和不同阶段的发展动力及其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引导大城市功能合理疏散和提升发展质量,以大城市为核心组织整个区域的空间结构体系,进而完善整个区域的功能机制,提高区域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因国家和区域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是由上级政府或大都市地区政府主导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在规划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和法律保障,如大巴黎地区规划、大伦敦地区规划、东京首都圈规划、大波特兰地区规划等;也有很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依赖的是城市间政府的联合行动或达成某种契约,如美国相当多的大都市区规划,荷兰兰斯塔德地区规划等,其实施是依靠政府间达成的共识和在共同准则下联合开展或各自采取的行动;还有的规划是由非政府组织主导编制的,如大纽约地区规划,其实施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指导,对相关的城市政府并没有法定的约束力。

4)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研究的主要特点

(1)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历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的规划研究都有自己关注的焦点问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目标紧密联系。

早期的城镇密集地区规划主要是解决工业化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规划以地区重建为目标,20世纪60年代的规划着重促进区域平衡发展,7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成为规划的主题,90年代后全球化带来的区域竞争力成为规划关注的焦点;当前的城镇密集地区规划则更加体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关注社会公平和区域发展的协调。

(2)城镇密集地区规划在全球化时代成为区域应对外界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具有超越空间形态规划以外的广泛目标。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迁,规划的任务和使命也在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向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领域延伸。除了空间规划既有的对空间资源配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城镇密集地区规划逐渐成为区域和城市解决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提升整个区域在国际国内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具有更多非物质规划的特点。

(3)对每一个城镇密集地区而言,其规划研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先后五次进行了国家空间规划,旨在对全国的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其中兰斯塔德地区成为历次规划的重点。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和欧洲城市竞争不断加剧的挑战,兰斯塔德地区以限制和疏散为主题的规划思想逐渐被发展和相对集中理论所取代。战后至今大伦敦规划也经历了若干次演进的过程:1942—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采用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则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刚刚完成的新一轮大伦敦地区规划则特别关注人口的变化、城市的繁荣、城市的通达性、高质量的环境等问题,在发展策略上强调“通过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来取得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可持续的改善”,在空间发展上将整个地区分为三类:有发展机遇的地区,强化发展的地区,更新的地区,并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大纽约规划的编制迄今已经是第三次。第一次规划的核心是“再中心化”,重点是中心城市的发展;第二次规划是针对城市蔓延,将规划重点放在建立周围的新城市中心,通过人口的再集聚,改变郊区低密度发展模式;1996年编制第三次规划时,环境问题已经相当突出,社会公平引人注目,因此该规划的基本目标是“3E”(经济、环境、公平),提高城市与区域的生活质量,以达到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城镇密集地区规划具有较强的公共政策属性,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基本实现制度化。

规划已经被视作国家干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政策手段和机制,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广泛的区域政策的组成部分。规划注重对人口、就业、环境、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重要问题的引导和管理,重视城镇、乡村等个体利益和国家(区域)利益的相互协调,突出体现了公共政策的属性。为了更好地实现规划目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有效机制,国家、地方(城市)政府、官方和民间机构、市民等在规划中的责任和利益十分清晰,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得到保障,确立了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地位。

(5)国外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证对我国城镇密集地区规划理论和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同时,由于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差异,我国城镇密集地区规划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必须结合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发展的阶段来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划理论与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