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赫尔辛基的“天安门广场”

赫尔辛基的“天安门广场”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便是参议院广场。所以1550年成为赫尔辛基的诞生年。从此赫尔辛基一直是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两度毁于火灾,就是因为赫尔辛基的房屋以木质为主。赫尔辛基能够有今日“洁白之城”的风貌,恩格尔功不可没。恩格尔看中当时赫尔辛基的中央广场,那里原本建有市政厅、教堂,都毁于战火。他清理了这块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的黄金地皮,设计崭新的参议院广场,作为芬兰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
赫尔辛基的“天安门广场”_如画北欧

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便是参议院广场(The Senate Square,又译作上议院广场)。

从赫尔辛基南码头往北走,没多远,我便来到参议院广场。

参议院广场是一个正方形的广场,占地约7000平方米。芬兰盛产花岗石,参议院广场地面覆盖着40多万块灰红相间的方形芬兰花岗石。

参议院广场是芬兰的政治中心。之所以叫做参议院广场,是因为占据广场整个东面的那座米黄色、有着罗马柱、三角楣饰的四层大厦,是芬兰参议院。

广场西面,与参议院大厦相对称的同样建筑物,则是著名的赫尔辛基大学。

广场南面不远处,是芬兰总统府、最高法院以及赫尔辛基市政厅

广场北面,那座“朝南坐”的高高的白色建筑,则是芬兰的基督教中心——赫尔辛基大教堂。

picture

参议院广场正中央的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

所以参议院广场不仅是芬兰的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宗教中心,更是历史中心,被打上历史的深深印记。

参议院广场东侧的参议院大楼,虽然是俄罗斯统治芬兰时的参议院所在地,却是芬兰人引为自豪的历史建筑,因为1917年12月6日就是在这座大厦里,芬兰参议院宣布独立,结束了俄罗斯在芬兰的统治。从此12月6日这一天成为芬兰的独立日,亦即芬兰的国庆日。每年的12月6日,芬兰总统都要在参议院广场发表演说,广场举行独立日庆祝活动。

参议院广场正中央的位置,在高高的咖啡色大理石基座之上,矗立着一座胸前挂满勋章、斜挎绶带的大人物全身铜像。照理,占据这样“头版头条”显著地位的,应当是芬兰总统或者历史名人的雕像。然而基座上的铭文完全出人意料——“ALEXANDER Ⅱ”,即亚历山大二世。

这座铜像,同样烙上历史的深深印记。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1881),是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虽说赫尔辛基参议院广场上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雕像是1894年俄罗斯统治芬兰时建立的,但是芬兰在1917年宣布独立之后,并未把这座象征侵略者的雕像推倒,一直保留到今日。这充分表明了芬兰人的宽容胸怀。像芬兰这样在政治中心仍然保留外国占领者铜像的国家,是不多见的。

另外,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而言,他本人是俄罗斯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堪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齐名。他执政之后,实行了多项重大改革,尤其是废除农奴制,使千千万万的农奴得以摆脱农奴主的桎梏,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亚历山大二世兼任俄属芬兰大公国的元首,他给芬兰很多自主权,所以也使芬兰人对他有一定的好感。

另外,在赫尔辛基的南码头广场,还保留着“女王之石”(The Stone of the Czarina)纪念碑,这座古埃及式的纪念碑建于1833年,为了纪念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及皇后访问芬兰而建的。

在历史上,芬兰先被瑞典统治,后被俄罗斯统治。作为芬兰首都的赫尔辛基,也有着多灾多难的历史。

赫尔辛基原本是波罗的海的一片荒滩,不毛之地。在瑞典统治芬兰时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所形成的汉莎同盟(Hanseatic League )成员之一塔林,成为波罗的海芬兰湾一带的贸易中心。塔林位于芬兰湾南岸,是今日爱沙尼亚的首都。我在到达赫尔辛基时,看到码头上飘扬5面旗帜,自右起分别是芬兰、俄罗斯、瑞典、欧盟,唯有右起第二面旗帜,自上而下的横条是蓝色、黑色、白色。我起初不认识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经过打听,方知是爱沙尼亚国旗。如今在赫尔辛基与塔林有着游轮往返,所以在赫尔辛基码头挂着爱沙尼亚国旗。

picture

芬兰参议院

当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为了抗衡汉莎同盟的塔林,1550年决定在芬兰湾北岸与塔林相对应的地方,建设一个港口,跟塔林争夺贸易。这座新建的港口,就叫赫尔辛基。所以1550年成为赫尔辛基的诞生年。

就在赫尔辛基开始建设之后的第11年——156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攻占了塔林,这么一来,建设赫尔辛基就显得没有多少用处了,所以赫尔辛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停滞状态,只是一个波罗的海之滨的小镇而已。有人说,如果赫尔辛基建城晚11年,也许就没有这座城市,因为瑞典已经不需要这座与塔林隔海相争的城市。

赫尔辛基祸不单行,先后遭到三次灾难:

1710年,赫尔辛基蒙受瘟疫的侵袭,死了许多人;

3年之后,赫尔辛基又被一场大火所席卷,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由于瑞典要与俄罗斯打仗,赫尔辛基的军事要塞斯韦堡(Sveaborg,现名芬兰堡)就显得尤为重要,瑞典才开始重视赫尔辛基的建设。但是在1808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1777~1825)发动了俄瑞战争,侵占芬兰,战火烧毁了四分之一的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得到大发展,是在1809年俄罗斯占领芬兰之后。作为俄罗斯的附属国,芬兰大公国的首都设在图尔库。在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看来,图尔库位于芬兰西南,那里离瑞典太近,容易受瑞典控制和侵扰。于是,俄罗斯沙皇加紧赫尔辛基的建设,把这里建设成芬兰的新首都。

在俄罗斯占领芬兰的第3年——1812年,芬兰首都从图尔库迁往赫尔辛基。从此赫尔辛基一直是芬兰的首都。

赫尔辛基自从成为芬兰的首都,这才进入快车道,得到迅猛的发展。

俄罗斯沙皇聘请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恩格尔(Carl Ludvig Engel),为赫尔辛基量身定做“新衣”。恩格尔曾经为圣彼得堡设计大教堂,深得沙皇的欣赏,所以被委以重任。

恩格尔细细踏访了赫尔辛基之后,他以为,尽管芬兰到处是森林,木材便宜,但是赫尔辛基不能再建造木质房屋。赫尔辛基两度毁于火灾,就是因为赫尔辛基的房屋以木质为主。芬兰既然盛产花岗岩,应当以浅色调的花岗岩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打造一批永久性的高质量的建筑。赫尔辛基能够有今日“洁白之城”的风貌,恩格尔功不可没。

恩格尔看中当时赫尔辛基的中央广场,那里原本建有市政厅、教堂,都毁于战火。他清理了这块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的黄金地皮,设计崭新的参议院广场,作为芬兰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

恩格尔在参议院广场的东、北、西三侧,亲自设计了3座传世之作,即参议院大厦、大教堂和赫尔辛基大学。

恩格尔崇尚古希腊建筑的风格,即在一排高大的圆柱体上方建一个三角楣饰。这种建筑风格起源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三角楣饰作为一种装饰,最早见于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在不同的建筑物上,三角楣饰上装饰的内容(通常是浮雕)也不同。

恩格尔所设计的参议院大厦、大教堂和赫尔辛基大学,都是6根白色圆柱上方建一个三角楣饰。粗而高的白色圆柱,给人以高大的感觉,而三角楣饰如同戴着一顶漂亮的三角帽,给人以亲切之感。参议院广场的东、北、西面三座巍峨建筑用同一风格建造,显得和谐统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赫尔辛基再次蒙难,遭到狂轰滥炸。尤其是1944年春季,超过2 000架轰炸机对赫尔辛基投下了16 000枚炸弹!幸好芬兰的空军以及高射炮成功地拦截了轰炸机,使参议院广场四周的经典性历史建筑得以保存完好。

当赫尔辛基走出战争阴影后高速发展,吸引了芬兰各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朝首都迁移。赫尔辛基市区人口迅速增加,今日拥有55万人口,而包括赫尔辛基周边的大赫尔辛基地区总人口为150万。

赫尔辛基是一座淡雅而妩媚的城市,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这“波罗的海的女儿”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值得提及的是,原先俄罗斯统治时期的参议院大厦,如今是芬兰总理府。芬兰参议院和众议院(即上议院和下议院)位于赫尔辛基曼内海姆路上的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建于1920年。大厦外墙用芬兰产的红花岗岩砌成,14根巨大的花岗岩圆柱装点着肃穆的外表。

在国会大厦前,矗立着芬兰前总统的青铜雕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