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洁白之城”赫尔辛基

“洁白之城”赫尔辛基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人口55万,在北欧仅次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像一颗明珠镶在芬兰的南端。赫尔辛基被森林所包围,而森林又被大海所拥抱。难怪,赫尔辛基博得了“洁白之城”的美誉。一张地图在手,便可以用脚来“丈量”赫尔辛基。如今,是赫尔辛基市民最喜爱的晒太阳的场所。曼纳海姆大街是赫尔辛基最长的街道。1951年1月28日曼纳海姆病逝于瑞士洛桑,终年84岁,安葬于芬兰赫尔辛基希埃塔尼埃米公墓。
“洁白之城”赫尔辛基_如画北欧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人口55万,在北欧仅次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赫尔辛基像一颗明珠镶在芬兰的南端。赫尔辛基被森林所包围,而森林又被大海所拥抱。赫尔辛基正是在绿色的森林和蓝色的大海怀抱中的城市。

赫尔辛基面南而坐,这座城市的大多数重要的建筑物也都面南而坐,沐浴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之中。尤其赫尔辛基多数建筑物都是浅色调的,前是波罗的海芬兰湾的万顷碧波,后是巧云朵朵的万里晴空,可谓如画一般。难怪,赫尔辛基博得了“洁白之城”的美誉。

赫尔辛基屋宇整齐,街道清洁,绿树夹道,空气新鲜。漫步在赫尔辛基,倍感神清气爽。

picture

从海上拍摄的赫尔辛基的代表性景象:前右一大楼为芬兰总统府,前右二大楼为赫尔辛基市政厅,后白色圆顶大厦为赫尔辛基大教堂

赫尔辛基城区主要景点集中。一张地图在手,便可以用脚来“丈量”赫尔辛基。我走过喧嚣的南码头市场,走过“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铜像,走过芬兰总统府,走过赫尔辛基市政厅,沿着艾斯普那帝大道踽踽而行。

长长的艾斯普那帝大道又称艾斯普那帝公园(Esplanadi Park)。这条大道被称为公园,因为用方形石块砌成的古色古香的步行大道两侧,是连绵不断的长条草坪,如同葱绿的绒毯,而高大茂盛的树木则把浓荫洒在大道上。据称,早在18世纪,艾斯普那帝大道就是芬兰王公贵族们喜欢休闲之处。如今,是赫尔辛基市民最喜爱的晒太阳的场所。

艾斯普那帝大道还有诸多咖啡吧,餐馆。顾客们喜欢坐在露天吧,在阳光下、花丛中慢慢品尝。

艾斯普那帝大道还有音乐厅、商店,隔三差五总可以见到一尊青铜像,有名人像,也有裸女像,但是都没有“波罗的海的女儿”雕像那样吸引众多的眼球。

在浓荫中散步不吃力。我在不知不觉之中,来到艾斯普那帝大道的另一头——中央车站。

赫尔辛基中央车站是世界最长铁路——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点。从这里上车,经过7天7夜的漫长行驶,横跨9个时区,途经莫斯科,可以直达俄罗斯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picture

芬兰国家剧院

picture

赫尔辛基街头的马车

picture

赫尔辛基街景

picture

赫尔辛基火车站(中央车站)的捧灯巨人

picture

赫尔辛基中央车站来来往往的旅客

建于1914年的赫尔辛基中央车站很有特色:总体是按照中世纪教堂的风格设计。外墙是用赫尔辛基盛产的米黄色花岗石砌成的,配以浅绿色的屋顶,显得古朴。大门两侧两对持灯的巨人给我印象颇深,给人以雄壮之感。

走进高大的车站,不论是售票厅、候车厅,都很宽敞。月台上方镶着透明玻璃,显得格外明亮。

我游毕赫尔辛基中央车站,来到站前广场。那里建有《七兄弟》的作者阿列克塞斯·基维(Aleksis Kivl)沉思的坐像。雕像的北面是国家剧院。

走过站前广场,那里有地铁车站以及地下商店街。

与车站平行东西走向的是三条大街,即亚历山大街(Aleksanterinkatu)、南花园街(Etelaesplanadi)和北花园街(Pohjoisesplanadi),还有以这三条街道西端为起点的曼纳海姆大街(Mannerheimintie)。这四条大街是赫尔辛基的主要大街。

中央车站附近,是赫尔辛基的购物圈:火车站对面是索克斯(Sokos)百货公司,走过几条马路便可到达斯道克曼(Stockmann)百货公司和富伦(Forum)购物中心。

picture

赫尔辛基中央车站

picture

赫尔辛基街头的有轨电车轨道

坐落在亚历山大街西侧的斯道克曼百货公司,不仅是赫尔辛基最大的百货公司,也是北欧最大的百货公司,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从服装、鞋帽、食品到家具家居,应有尽有。这里的时尚服装,领导着芬兰的潮流。这里可用欧元结账。芬兰是北欧唯一使用欧元的国家,瑞典、挪威、丹麦都使用本国的货币而不通用欧元。

曼纳海姆大街是赫尔辛基最长的街道。它以芬兰所谓的民族英雄曼纳海姆元帅的名字命名,著名的芬兰大厦、国会大厦、国家歌剧院、国家博物馆、赫尔辛基市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等,都在这条街上。

曼纳海姆元帅的全名是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 1867~1951)。在1917年12月6日芬兰宣布独立之后,1918年1月他出任芬兰军事委员会主席兼自卫军总司令,于1918年12月任芬兰摄政长官。1931~1939年出任芬兰国防委员会主席,在任内修建了“曼纳海姆防线”。1933年获陆军元帅称号。1942年晋升为芬兰元帅。1944年8月当选为芬兰共和国总统。

picture

赫尔辛基火车站候车大厅

picture

作者在《七兄弟》的作者阿列克塞斯·基维沉思的坐像前

苏联对芬兰的战争中,他挺身捍卫芬兰的独立。他最大的功绩是在1939年的冬季战争中在劣势下战胜了强大的苏联红军,从而保证了芬兰的独立。

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曼纳海姆迎战苏联红军的经过:

这场战争有点一边倒,大大的苏联与小小的芬兰打起来有什么悬念啊,可让世人大跌眼镜的是,强劲的苏联红军竟然未能打败弱小的芬兰军队,大出斯大林的意料之外,曼纳海姆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大战苏军。苏联人到芬兰一看,发现这儿到处是湖沼和森林,容易走的路还被“曼纳林防线”给挡住了,而曼纳林手下的芬兰兵更是了得,他们穿着与雪景相似的白色衣装,带着雪橇、狙击枪和燃烧弹,与苏军大搞游击战,重创苏联兵。在12月份的防御战中,曼纳海姆元帅领导下的芬军取得的很大的胜利,使苏第9集团军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部两个整编师覆没,苏军战死27500人,1300人被俘。芬军只损失了900人,1700人受伤。芬军成为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

picture

芬兰军队的最高统帅、总统曼纳海姆雕像

然而芬兰毕竟是个小国,无法与苏联相抗衡。

1940年2月初,苏军在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指挥下,集中百万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总攻,突破了芬军的防线。3月8日,芬兰代表团在莫斯科签定了停战条约,虽然芬兰最终战败并被迫出让10%的领土,但也让苏军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历史学家给予曼纳海姆的评价是:“每当芬兰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他都能临危受命,引导国家走上和平独立之路。”

1951年1月28日曼纳海姆病逝于瑞士洛桑,终年84岁,安葬于芬兰赫尔辛基希埃塔尼埃米公墓。

1960年,在赫尔辛基曼纳海姆大街上,修建了曼纳海姆元帅铜像,以纪念这位芬兰的民族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