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村镇与城市的构成差异及规划原则分析

村镇与城市的构成差异及规划原则分析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村镇与城市的物质构成都可以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由于与城市的规划基础不同,村镇规划需要有一套独立、完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贯穿规划行为的各个层面,以期保证规划的合理、真实与可行性。镇、村结合的原则。同时,村镇宅基地有长期的划分划分习惯和继承关系,刻意划定统一的宅基大小可能受到较大的心理阻力。村镇道路的规划主要是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部分拓宽取直并适当增加路网密度,保证基本层面的可达性。

村镇与城市的构成差异及规划原则分析

杨秋生 孟庆嵘 许晓华 (聊城市勘察规划设计院)

从建设体量和区域布局关系上看,村镇是城市等比量的缩小,而从个体的形成、退变的过程来看城市的建设行为及其衍生出的经验理论探索就不能用在指导村镇的建设活动上来,因为形体量在减变过程中已经导致了功能结构上出现质的断带。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理论上的必然性,同时也为村镇建设活动提出了行为规范。就目前的村镇建设活动而言,更多的是注重个体层面上的运作,刻意模仿城市建设模式,缺乏在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层面上的规划指导和协调组织。这对于村镇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村镇—经济的循环效应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如何理性分析村镇与城市差别,做好村镇区域布局并完善其功能结构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活动已成为规划设计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工作。

一、村镇与城市的构成差异

(一)物质构成方面

村镇与城市的物质构成都可以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但城市人口、用地规模都远远大于村镇,建设起步早,工业化基础稳固,功能分区明确,物质环境更加优化,有良好的可达性和外部效应。道路系统更易形成网络链接,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支起城市骨架划分城市分区。正是由于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实现了生活基础设施的集中布置,发挥了其规模效应,同时使市政管线等方便接入成为可能。区域功能的不同、道路管线可达性的差异影响了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为城市自我发展、运行创造了条件。相反,过高的可达性使村镇无法获得合理的产出比,很难实现公共领域的繁荣;同时面临庞大的子集系统(即各村庄),非公领域活动频繁,使城镇管理更加困难。

(二)社会构成方面

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在聚居方式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多样性;而村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社会中,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仍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认同基础。

(三)产业构成方面

虽然城市与村镇都是以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但二者所凭靠的物质背景迥然不同。分析我国现状,多数村镇经济地位从属于城市,依托广阔的农村市场,以有地方特色的一二产业为主。城市产业则具有较适合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模。

二、村镇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由于与城市的规划基础不同,村镇规划需要有一套独立、完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贯穿规划行为的各个层面,以期保证规划的合理、真实与可行性。

(一)指导思想

要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出发,适应市场需求,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实行旧村改造。认真研究制定村庄发展战略,改善村民的居住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科学合理地构筑有鲜明特色的村庄蓝图,合理分配各用地比例。

(二)规划原则

1.集中发展的原则。调整现有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减少村庄数量,壮大村庄规模,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鼓励合村并点。

2.节约用地的原则。通过清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充分利用原有村庄用地进行旧村改造,新建用地要尽量选择非耕地进行建设,集中紧凑布局,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已搬迁合并村庄要尽快进行土地复垦,实现退房还田或还林。

3.远近期结合、切实可行的原则。村庄规划要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同时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4.传承文脉的原则。规划布局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继承原有的布局结构、空间形态,保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古树名木、标志物,体现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突出地方特色。

5.保障公共安全的原则。全面建立防洪、防火、防疫、防污染、减灾的公共安全体系。镇、村结合的原则。从镇域全局出发,综合考虑镇驻地和各村庄规模、产业和空间发展,在镇域规划的指导下完善村庄规划。

6.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增强规划的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

三、应注意的规划技术细节

(一)建设用地规模与宅基大小划分应充分考虑实际习惯,不要刻意追求技术指标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等技术标准对村镇规划有着一系列的指标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国标数据的盲从。在不违反原则性规定的的前提下,应提倡灵活有效的弹性指标的应用。这是因为:村镇建设用地往往与耕地、果林等农用经济土地间杂在一起,这也是特有的农村自然居住环境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好简单的划定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同时,村镇宅基地有长期的划分划分习惯和继承关系,刻意划定统一的宅基大小可能受到较大的心理阻力。可设置弹性指标范围,运用财政补贴等管理手段引导建设贴合规划。

(二)道路广场规划以实用为主,避免建设景观、政绩工程

村镇道路的规划主要是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部分拓宽取直并适当增加路网密度,保证基本层面的可达性。分析村镇具体的交通方式与交通工具,规划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为主,交通性道路9m,具有疏散作用的次级道路7m即可满足使用需要。经济能力特别强,具有区域带动影响的村镇可以规划多板块宽幅道路,但以拥有实际交通量为原则。考虑到农村居民特有的聚会休闲方式和集会要求,要设置一定面积的广场场地。广场布设规格不宜过高,期间绿化、水景比例应严格控制。

(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设要集合上下位规划发挥其最大功用

乡镇总体规划中的镇域规划把村镇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村镇承担不同作用并辐射特定区域。村镇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时应避免乱而全,要结合上位规划中此类设施的辐射半径来确定本机设施的有无,避免不必要的投资和浪费。要根据公共服务设施不同类型合理组织交通流线,根据吸纳的交通量合理布设出入口。由于此类设施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从公共安全角度出发,要选着开阔、透风、日照充足、靠近水源的地段布设。

(四)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由超前意识

村镇规划的本质是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引导村庄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这种质量的提高不能改变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与劳作方式,不是将村民搬进高楼在形式上城市化,而是要让村民享受到充分的公共服务和市政保障。例如:

1.预留预设有线、宽带,电力电讯管线做地埋处理,勾勒清晰明快的空间轮廓。

2.规划机械化深水井,布设环状供水管线提高稳定性。

3.改变雨污合流的现状,污水肥化处理后渠道排放。

4.根据区域特色,采取合适的燃气、暖气集中供应。

5.远离城市消防辐射范围,要完善的消防设施。

(五)绿化、景观清新质朴,拥有浓郁乡土气息

合理选择乔木、灌木、花卉等各类乡土树种,搭建层次化绿化景观,并注意与外围背景环境相协调。景观造型突出自然,避免大的集合构图的出现。建筑设计简洁大方,建筑空间注意围合感和安全性的营造。

(六)保护文物遗迹,传承历史文脉

由于政治、军事原因,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大的民族迁移活动,而由个体原因造成的小规模迁徙更是没有停止过。在城市化水平极度落后的时代,迁出迁入源都集中在农村地区。在规划时注意村镇历史渊源讯息的收集,有利于把握村镇发展脉络,更好的塑造特有魅力形象,延续特色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村镇分散着大量文物古迹和史前文明遗址,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良好佐证,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四、结论

总之,村镇规划要以解决建设矛盾为目的,以尊重历史遗传与现状实际为前提,以提高村民实际生活质量为目标,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协调内外环境因素,构建一个和谐的、贴近自然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骆中钊.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宁.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科学出版社,2001.

[3]陈丽华.小城镇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