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时间:2022-10-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工技术基础”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

6.2.8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6030002

课程类别:职业必修课

学  时:54学时

适用专业:2011级数控技术专业

开课单位:机电系数控技术教研室

(1)课程设置概述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工技术基础”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

2)课程基本教学理念

①坚持职业性,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②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③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④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的呈现。

3)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向导,根据行业专家对该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体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密集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依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4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课程按学习任务分解各教学内容,并对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建议学时等方面制订了参考标准。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②知道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方式。

③理解基尔霍夫定理。

④知道电桥平衡的条件。

⑤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⑥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

2)技能目标

①能阅读一般电路图。

②能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③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阻、电容及电感等元件。

④会正确选用和使用测试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调试。

⑤能独立进行简单电路设计,能对简单电路故障进行判断并加以解决。

3)素质目标

①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

②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③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

④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敢于创业的意识。

⑤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3)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实施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以指定题目与自拟题目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硬件搭建的实验平台与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有机协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使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环境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课程教学以“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设计教学模式,搭建两个教学平台。

1)基础理论教学平台

以够用、必需为度,构建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内容以服务于后续课需要为尺度,加强针对性。

2)实践实训平台

实验课以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标。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融于实践与实训过程中。实践与实训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两部分。

根据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包括两部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两者融于一体形成有机结合,交叉互补,在实验中加深理解并消化理论。

理论教学分为10个章节,计划44学时,实验教学给出10个题目。

理论教学以逻辑思维培养为主,讲清知识点,铺就知识面,张开知识网,避免简单而繁杂的推导。计算过程顾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以掌握基本方法为度,实际操作为尺。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拟实验题目的能力,在实验中体会、感悟理论,提高悟性。实践教学与理论相呼应,给定题目与自拟题目相结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优化组合,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表6.13所示(其中“倡”的内容根据课时安排选学)。


表6.13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img55


续表

img56


续表

img57


续表

img58

(4)教学实施建议

1)组织实施建议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摆脱原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科体系,淡化学科中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突出职业定向性。在教学模式上采取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构形式,实行项目导向和案例分析。在教学方法上将知识和技能隐含在工作任务中,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主线定位在实践活动上,理论知识的组合按照实践训练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按照不同任务的特点,组合对应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属考查科目,成绩评定按五级等级核定,包括平时表现、实验考核和期末理论知识测评三部分。

①平时考核成绩:30%。过程考核包括:考勤情况、平时作业、提问成绩、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学习态度等内容。

②实验考核成绩:20%。包括实验项目完成情况、操作情况和实验结果符合要求程度以及实验报告规范性等。

③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成绩:50%。以考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为主。

3)实验、实训设备/生产性实训条件保障与建议

电工技术实验室现有电工基础实验台若干、示波器、标准信号源、PLC控制柜、电机控制及仪表照明电路装置、接触器、继电器等,可满足课程中实验的相关操作。

本课程要求开设10个实验,选做其中的5个实验,加“倡”号的为必做,共10学时,实验内容如表6.14所示。


表6.14 实验内容及学时

img59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5)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

1)教材要求

目前选用教材:秦曾煌.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教材选用要求:教材担负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因此教材要概念清楚、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并要注意加强导学。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最新技术及应用。

2)教学参考书

[1]王炜.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指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叶挺秀.电工电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鸿明.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上、下册[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参考网站(见表6.15)


表6.15 参考网站列表

img60

(6)师资要求

本课程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师的选用上应选择综合能力强的教师。同时,理论课程内容较抽象、概念多、涉及面广,因此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针对数控专业学生需要,遵循“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详略得当地进行讲授。

本大纲中的单元划分及学时分配仅供参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适当调配。任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对部分内容进行酌情取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