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时间:2022-10-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设计基础”面向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全体学生,注重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工程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6.2.9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6040004

课程类别:职业必修课程

学  时:80学时

适用专业:2011级数控技术专业

开课单位:机电系数控技术教研室

(1)课程设置概述

1)课程性质与定位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主要讲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强度计算、使用及维护,使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掌握一般机械传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有关机械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将来在工作中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工艺设计、制造、产品开发、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提供理论支持。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实训”“机械零件切削加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加工”“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

2)课程基本教学理念

①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基础”面向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全体学生,注重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工程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②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③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鼓励其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中的各种案例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案例分析、试验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学生学习,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本着懂理论、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目的。

鉴于本课程的服务面向与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本课程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0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试验学时4学时。课程按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并对按预设能力目标设计的教学项目,针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建议学时等方面制订了参考标准。

课程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认知、归纳分析、应用的能力。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件工件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实验技能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设计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手册和标准规范等资料。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②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

③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

①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②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③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③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④养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

(3)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工程实践和综合教育,克服课程内容陈旧,结构固化,偏重自身完整性,教学内容组织缺乏弹性、轻视实践教学等问题,应该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综合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课外练习融为一体。

本课程的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机构和零件的原理、设计、应用、分类等知识的传授采用课堂教授法,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灵活掌握运用这部分知识;对于机构创新设计和轴系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以案例教学代替平铺直叙,由教师提出案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和提出解决方案,目的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对于齿轮参数测定、机构运动简图测绘、机构结构特性分析、轴系结构设计、机构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传授采用实验实习法,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消化,提高实操技能。实验实习法与讲授法交叉进行,以克服讲授法枯燥的缺陷。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综合化与模块化改革,以机械设计为主线,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选,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如表6.16所示。


表6.16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img61


续表

img62


续表

img63

(4)教学实施建议

1)组织实施建议

本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常用器具和机械为载体,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讲授与辅导为辅,须注重行为引导。

为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师事先对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全面完整的精心教学设计,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先期预习,在课堂上采取集中讲授、问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在实验环节采取分组方式,分派各组的工作任务,实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考核评价建议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包括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两部分。总成绩100分。

①平时过程考核成绩:30%。过程考核包括:考勤情况、平时作业、提问成绩、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学习态度等内容。

②期末理论考核成绩:70%。

3)实验、实训设备/生产性实训条件保障与建议

现有机械原理实验室设备有机械原理示教机构、联动凸轮组合机构、机械传动示教仪、减速箱、机械简图测绘件,可进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及参数测定、齿轮减速器拆装教学。

本课程要求开设两个实验,共4学时,实验内容如表6.17所示。


表6.17 实训内容及学时安排

img64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5)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

1)教材要求

目前选用教材:孟玲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M].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教材选用要求:教材内容表达必须精练、准确、科学,能体现理论够用、技能达标的高职教育特点。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教材内容。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常见机械零件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参考书

[1]黄静.机械设计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薛铜龙.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黄杉,吕天玉.机械设计基础[M].2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参考网站(见表6.18)


表6.18 参考网站列表

img65

(6)师资要求

授课教师应具有现代工程意识、先进教育观念、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