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广播电视媒体的损失与恢复情况

主要广播电视媒体的损失与恢复情况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时,这些信息传播系统更是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新机制的运行,使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在产业、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绵阳市广播电视台逐步实现了向规模化、多媒体、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西和县一直以来锲而不舍地修建广电设施,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灾区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传达到外界,也给灾区人民赢得了最佳的救援时间。

第一节 主要广播电视媒体的损失与恢复情况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伴随着现代信息和电子系统的发明和发展,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相继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些新的传播媒体的出现,无疑在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时,这些信息传播系统更是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一、汶川地震重灾区灾前广播电视媒体的建设与覆盖情况

为了让人们更加清楚明了地了解广播电视在汶川地震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就以几个重点灾区为例先来介绍一下地震重灾区在灾前广播电视媒体的建设和覆盖情况。

1.绵阳市

1998年,绵阳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将绵阳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87年)、绵阳电视台(成立于1985年)、绵阳网络传输公司(成立于1992年)合并,组建了绵阳市广播电视中心。并实行台中心统一领导下的全新运行机制:企业化管理、干部聘任制、职工聘用制。新机制的运行,使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在产业、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000年将网络公司剥离组建股份公司,经过5年努力,率先在全国的地级市中完成了广电网络数字化改造;2003年,绵阳台对宣传和经营业务进行分离,全部广告由广告公司代理,取消了所有新闻和节目部门的创收任务;截至2007年底,绵阳市有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人口增加3.6万人,覆盖率达95.3%;电视覆盖人口增加5.6万人,覆盖率达95.8%;有线电视用户新增4.6万户,入户率达57.6%;城区数字电视用户15.3万户,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为61%。

绵阳市广播电视台逐步实现了向规模化、多媒体、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全台的规模在逐渐扩大,人员队伍有230人,业务范围从广播电视领域拓展到信息服务领域,从有线电视网延伸到数据网,从模拟电视信号传输发展到数字传输。其中广播电台播出的主要内容涉及新闻、娱乐和服务方面,贴合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心理需求。

绵阳市在汶川地震灾前电视台的频道比较单一,播出时间相对比较少,比如说,电视三套18×3=54小时;广播二套18×2=36小时。广电的大致覆盖情况是电视一套绵阳全市覆盖,电视二、三套绵阳城区覆盖;广播一套绵阳全市覆盖,广播二套绵阳城区覆盖。

2.德阳市旌阳区

旌阳区隶属德阳市,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县,南靠广汉市。全区辖区面积648平方千米。德阳市旌阳区为德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坐落其间,还有旌阳、旌湖、八角三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郊经济特征鲜明。

2004年,旌阳区实现了20个乡镇的“村村通”光纤电视。投入资金353万元,新架设乡镇至村组的二级光干线105.48杆/公里,村到组(社)的电缆主干线79.87杆/公里,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200多户。2007年,旌阳区投入500万元,完成全区广播电视进村入户10309户;增加数字微波发射、接收设备,使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面达到全区12个乡镇85%以上的村社;建成柏隆、黄许、天元三镇的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更新无线发射设备,广播覆盖率和无线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为67.4%。

3.苍溪县

苍溪县隶属于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东与巴中、南江接壤,西与剑阁相邻,北与元坝、旺苍县交界,南与阆中相连,国道212线贯穿南北,紧接宝成、南达铁路。苍溪县农村广播过去多年来一直是县、乡、村三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使命、对外发布信息和推广农业科技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历来被称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尤其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充分证明了广播的重要性。

灾前苍溪县的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较低,没有建设“村村通”工程,某些偏远的山区人民还没有办法满足自己通过广电了解重大新闻的愿望。特别是在大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对于有关地震信息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苍溪县政府决定恢复和发展农村广播,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西和县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近年来,西和县把广播电视覆盖作为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全力加快广电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广播电视覆盖率逐年提高。

一是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先后建成“村村通”广播电视站室184个(其中有线设备77套,无线设备107套),建成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站点27个,解决了大部分边远农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

二是全力提高了有线电视覆盖面。经统筹策划,多方筹措资金,启动实施了市、县联网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市、县干线网83公里光缆建设任务,直接和间接经过8个乡镇28个村委会驻地。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13.56万元,完成了城域网升级改造和机房设备建设工作。从2006年以来,采取滚动发展的办法,延伸了马元、兴隆、卢河、姜席、西峪、晒金6乡36村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架通光缆干线网63公里,使全县有线电视干线网得到进一步扩大,通有线电视的乡镇发展到17个。

三是加大了无线覆盖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大全县广播电视覆盖面,全力以赴狠抓无线覆盖工程建设,2007年,新建西高山成集、新大坡50W差转台各一座,覆盖大桥、石峡、西高山、洛峪、何坝5乡116个行政村、2.1万户、10.2万人口,使全县陇南台、西和台人口综合覆盖率提高到39.6%。并先后投资10万元,在洞山差转台增设转播西和台节目,使大桥南部偏远乡镇都能收看到本地电视节目。

四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广电事业发展。为了确保广电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西和县把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县财政先后投入广电项目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晒金乡有线电视网络工程建设,完成了16杆/公里有线电视信息网络工程建设任务。

西和县全县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达到364个,干线网络长278杆公里,全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9%和94.5%。西和县一直以来锲而不舍地修建广电设施,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灾区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传达到外界,也给灾区人民赢得了最佳的救援时间。

5.宝鸡市陈仓区

陈仓区位于陕西省西部,西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相邻。东西长119千米,南北宽68千米,总面积2517平方千米。

陈仓广电事业创建于1956年,为局台合一管理体制。内设陈仓人民广播电台、陈仓电视台、陈仓广电网。全区辖镇广播电视站18个,驻区企事业单位广播电视站18个,广电网络公司1个,广电传媒公司1个,广播电视发射台1个,差转台1个,记者站1个。自办电视节目1套,调频广播1套,电视节目全天播出时长达18小时20分。局机关设有综合行政科、总编室、新闻宣传科、科技事业科、产业开发科等五个职能科室。

陈仓区在全国县级广电机构率先建成了国际互联网站——陈仓广电网;投资347万元,建成了全国覆盖最广的县级广播电视发射台——方山塬发射台,实现了陈仓广电“构建新思维,实现大覆盖”的战略目标;率先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全国首家县区广电传媒公司,实行宣传与经营分离,为实现广播电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率先在全省县(区)台实现了广播电视采编播数字化。163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6万多户有线电视进村入户,3000多户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为全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文化精神食粮;《陈仓新闻》《陈仓视点》《健康时尚》《资讯空间》等一批品牌电视栏目深受群众喜爱;一个广播、电视、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强势媒体屹立在三秦大地。2007年,陈仓区广播电视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成为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级广电机构。

二、汶川地震重灾区广播电视传播系统的损失与恢复情况

(一)广播电视传播系统的整体损失概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市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其中广播电视系统损失惨重。以四川省为例,地震给广播电视系统造成的重大损失初步统计达到19亿元。地震后,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的广播电视已濒临崩溃的边缘,重灾区与外界的联系几近中断。对于广播电视系统的具体损失情况,可以从信息输出端、信息传输系统和信息接收端三个方面的损失入手进行分析总结。

1.信息输出端的损失:媒体机构的损失

随着地震的发生,广电系统中的信息输出端第一时间遭受了直接性的打击,作为输出端的媒体机构无论在房屋、设备还是人员方面的损失都不可小觑。

(1)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

地震共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市灾区的130个广播电视台受损,各地的广播电视大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机房、直播间、制作室等也出现了裂痕。重灾区广播电视信号完全中断。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广电办公楼被震成危房,发射塔被震得歪斜欲倒;在绵阳市,北川县广电办公楼完全报废,安县广电办公楼严重损毁,平武、江油、盐亭、梓潼、游仙等5县(市、区)广电办公楼受损成危房,市广播电视台及三台、涪城两县(区)广电办公楼受损开裂。

(2)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

广播电视设备的分布广,覆盖面积大,地震给广电设备带来的损害无疑是致命的。据地震发生一个月后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市灾区广播电视系统受损的无线发射台站有334个、微波台站83座、有线电视前端1070个、“村村通”设备11.66万套、乡镇广播电视站300多个。

以四川的部分重灾区为例,设备的损失情况清晰可见。在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系统设备大部分损坏,广播电视发射铁塔变形,发射天线倒塌,造成了两市无线广播电视播出全部停止,有线广播完全中断。在绵阳市,广播电视制播系统、前端设备、网络设备、摄录设备等均被损坏,江油市的广电制作播出设施设备全部损坏,电视发射塔坍塌,有线电视光机、前端等设备被毁坏,团山中央无线覆盖工程全部覆没,转播塔及机房坍塌,传播系统瘫痪。

(3)广电系统人员的损失。

除了设施设备的损毁,地震还夺去了部分广电系统工作人员的生命,部分干部职工也被埋于废墟之中。据统计,四川省广电系统有9人遇难,23人失踪,另有79人受伤。

2.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网络的损失

信息传输系统是连接传与受的桥梁,是地球村得以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和组成部分。然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信息传输系统——网络的损失严重,导致了重灾区及灾区丧失了与外界的通信。

据统计,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市地区有线网络8.82万公里受损。成都市内9处HFC网络光缆中断,成都至都江堰的省干线多处中断,成都至南充的省干线莲溪站设备烧毁;都江堰市大量线路受震中断,有线电视网络全面瘫痪;彭州市有线电视网络严重受损。绵阳市从县(市、区)到乡镇的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损坏较重,各县(市、区)损坏程度达到20%~45%。三台县广电网络部分杆路断裂,江油市的城乡网络被破坏,盐亭县广播电视网络受损程度达到900杆/公里。随着余震的不断发生,网络的损失逐步升级。

3.信息接收端的损失:受众的损失

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摧毁了广电系统的各个部分,在“受众中心论”深入人心的今天,媒体损失掉的大量受众不容忽视。“5·12”大地震给重灾区带去的创伤是前所未有的,数以万计的电视机、收音机被损毁,加之百姓失去家园而无力在短期内购买接收终端,毫无疑问将导致用户的集体流失。例如,绵阳市灾区群众共损失电视机26万台,即使在应急方案的支撑下广电系统迅速得到了恢复,但在短期内,收视率、收听率等数据由于客观原因仍将出现大幅度下降,原本平衡的传播通道必将出现倾斜。

(二)部分灾区广电系统具体受灾情况

汶川大地震对重灾区尤其是极重灾区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种种原因无法完全统计全部灾区广电系统受灾的准确情况,下面仅罗列部分灾区(以县为单位)的具体情况,但是基本上可以代表和反映整体损失状况。

1.极重灾区

(1)北川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广播电视台被夷为平地。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损坏严重。

广电系统人员的损失:广电局职工7人失踪,2人重伤,12人轻伤;职工家属2人死亡,15人失踪,50人受伤。

(2)安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广电大楼断裂、机房被埋。

广电系统人员的损失:广电局11人轻伤,秀水镇广电站职工2人死亡,职工家属1人死亡。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与外界通讯一度中断。

(3)都江堰市。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办公楼震成危房。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系统设备大部分损坏,广播电视发射铁塔变形,发射天线倒塌,造成了两市无线广播电视全部停播,有线广播完全中断。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有线电视网络全面瘫痪。

(4)彭州市。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彭州广电局和彭州电视台办公楼墙壁震裂,兴网彭州子公司十余个机房倒塌。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电视台铁塔天线折断,塔身裂口,塔基变形,部分设备毁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设备移位或倒塌;丹景山发射台UPS电源不能使用,天馈系统出现故障;无线广播电视全部停播,有线广播完全中断。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兴网彭州子公司6个乡镇级网络毁损。

(5)绵竹市。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绵竹市广电系统全面瘫痪。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通信线路受损2841公里。

(6)什邡市。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山区基础设施短期内难以恢复。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受到毁灭性破坏。

(7)茂县。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房屋损失1076.4万元。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无线发射系统损失123万元,电台设施设备及办公设施损失1320万元,“村村通”损失172.9万元,电力损失40万元。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有线电视网络损失2469万元。

直接经济损失:3264.8万元。

2.重灾区

①江油市。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广播电视大楼播出机房垮塌2间,约1000平方米;镇乡广播电视站办公用房垮塌1个站,九岭、彰明、大康、青莲、香水、东安、武都、重华、大堰、马角、文胜11个广播电视站房屋损毁严重,其他24个站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受损面积约560平方米。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制作播出设施设备全部损坏,电视塔坍塌,有线电视光机、前端等设施设备毁坏;转播塔及机房坍塌、设施设备全部损坏。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城乡网络受到损毁,团山中央无线覆盖工程全部覆没。

直接经济损失:3583万元。

(2)三台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毁损房屋19989平方米,机房垮塌。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设备器材损毁。

广电系统人员的损失:广电局2人轻伤。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广电网络部分杆路断裂,广电信号中断。

(3)盐亭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全县广电系统2129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损坏,宿舍楼两栋被毁。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广电系统城乡广播电视宣传设备共损坏107台(套);损坏光接收机、光发射机315台,放大器700台,其他设备244台。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损坏广播电视网络900杆/公里。

(4)梓潼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广电局机房、办公用房遭到严重损坏。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城乡广电网络遭受了严重损失。

(5)苍溪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机房倒塌14间,危房283间。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广播电视设施损失2450万元;倒杆2万根,损坏放大器4000台、光接收机520台、供电器40台、交换机10台、收发器50台。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毁损光缆500公里。

(6)松潘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房屋损失286.2万元。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无线发射系统损失156.3万元,电台设施设备及办公设施损失230.3万元,“村村通”损失59.8万元,电力损失32万元。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有线电视网络损失178万元。

直接经济损失:942.6万元。

(7)九寨沟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广电大楼办公用房、机房严重损毁;黑河、陵江、永和等乡镇的广播电视站已成危房,需拆除重建。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无线发射系统损失175万元,电台设施设备及办公设施损失276万元(专业设备损失1338台),“村村通”损失45.5万元,电力损失40万元。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广电光缆线路共损失99公里。

直接经济损失:1655.5万元。

(8)宝鸡市陈仓区。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广播电视局办公大楼成为危楼。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广电大楼内部分采、编、播设备遭到损坏。

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9)文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毁坏机站61处。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通讯光缆损坏302公里,广电光缆毁坏56公里,移动、联通传输线路损坏280公里。

(10)西和县。

广播电视台、机房及办公用楼的损失:广电局办公室严重受损,李家山转播台围墙及院内5间房屋全部倒塌。

广播电视基础设备的损失:部分设备损坏。

信息传输系统的损失:城区和部分乡镇有线电视线路严重受损,马元、大桥、太石河、西高山、洛峪等乡镇有线电视信号片区中断。

(三)广播电视传播系统的恢复概况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内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而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开展“村村通”,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四川省的“村村通”工程自1998年启动,地震使得蓬勃开展的“村村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是在灾后恢复与重建中,重建者发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又一次把“村村通”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绵阳,广电系统的恢复重建在“5·12”发生后就即刻展开。震后3小时,绵阳城区恢复供电,市电台、电视信号相继恢复播出,焦虑不安的市民逐渐稳定了情绪。震后5小时,绵阳市广电网络公司抢险队又恢复了绵阳市到涪城、游仙、三台、梓潼、盐亭、江油、安县等7条传输干线。13日上午,市广电局在系统内紧急调集一批喊话器、话筒、扩音机等,送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供指挥调度使用。15日下午,广电总局捐赠的5000台收音机刚运抵绵阳,市广电局兵分4路,即刻送到北川、安县、平武、江油等重灾区群众手中。16日下午,省广电局紧急援助的100只喊话器、20套现场广播扩音系统运抵绵阳后,市广电局又立即将这批急需器材送到救灾一线和灾民安置点,安装调试好后,交付当地救灾使用。18日,按照省政府指令,省广电局再次援助北川灾区的10000台收音机,也及时送到了灾区群众手中。在恢复市级台播出及开通救灾一线临时广播的同时,绵阳市广电局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加快修复地震中损毁的6座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13日上午,市广播电视发射台率先恢复了中一、中二、绵阳二无线广播和中一、中七、绵阳一无线电视播出。14日上午,三台、盐亭、梓潼、平武等地高山发射台恢复(或部分恢复)工作。至17日上午,绵阳、三台、盐亭、梓潼、平武等5个高山发射台基本恢复正常播出。13日,盐亭县广电局抢出部分广播设备,在临时场地恢复了广播播出;14—15日,江油、安县建立了临时无线调频广播(100MHz);16日,平武县部分恢复无线发射台功能,并在县城新建6个卫星站,恢复了县城的广播电视信号。19日下午,北川县救灾一线临时广播也顺利开通。到2008年8月7日,距地震仅仅发生不到三个月,灾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就恢复至98%,其中集中安置点覆盖率100%,赴川抗震救灾部队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修复广播电视受损台站19个;总投入约1600万元购买广播电视专用设备272台(件、套);恢复光纤干线500公里,修复省、市、县、乡镇、村广播电视网络及“村村通”工程线路700公里;发放收音机222499台、电视机约1500台,基本满足了广大灾区群众和部队官兵收看奥运广播电视的需要。[1]

四川省广电灾后恢复重建共计7个大项,估算投资49亿多元,重建要求无线台站、有线网络干线、乡镇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前端、“村村通”工程、电影放映车、流动放映设备等的恢复重建要在2011年9月前基本完成。

以青川县为例,“5·12”以来,青川县完成广播电视灾后重建项目45个,总投资21717万元。其中广播电视业务用房,投资1500万元;无线台站(包括发射台检测台、微波台)设施设备投资421万元,有线电视网络投资6433万元,有线电视前端投资500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设施设备投资1000万元,乡镇广播电视站设施投资755万元,广播电视设施设备投资2000万元。[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