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党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1/1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党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2/1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13)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1.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

2.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逐步强占的。

【考点延伸】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4/13) 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修订)

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5/13)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1958年8月,为粉碎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联蒋抵美”的策略。此后,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

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为:

(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

(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我们把蒋介石集团控制区域压缩到了台、澎、金、马地区;坚决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实现了中国与许多国家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6/1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一条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

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我们党和政府的推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两岸关系有所松动。从1986年底开始,台湾出现了声势浩大的要求返乡探亲的热潮。在各方的压力下,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7/1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他们可以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此要积极促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8/1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第二,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第三,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9/13)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10/13) 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

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上台后,顽固坚持 “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在2002 年8月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当时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地区选举中遭到重挫下台,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重大突破。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从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深入研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习近平相关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必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和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大局与前途,坚持务实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灵契约,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

2015年5月, 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5点重要主张,回答了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未来之路应该怎么走的重大问题,也回应了当前两岸民众关心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挑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搞“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就会损害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动摇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发展。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各方都应坚持对两岸关系的正确认识,旗帜鲜明反对一切损害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的言行,绝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得而复失。为此,可以积极探讨构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

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要充分考虑两岸双方社会的心理感受,努力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尤其要为两岸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农渔民合作发展、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让两岸同胞参与越多收益越多。我们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愿意优先对台湾开放,并且对台湾同胞开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我们将继续维护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在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上,两岸可以加强研究、务实探讨,在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况下做出妥善安排。对台湾方面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意愿,我们持欢迎态度。

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加强文化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实现心灵契合。两岸双方要继续创造条件,扩大同胞直接交往。我们将适时实施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来往的措施。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我们要更多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多交流多交心,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

第四,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对两岸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难题,两岸同胞都要勇于面对,汇聚智慧,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双方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关键是要“虑善以动,动惟厥时”。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两岸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只要两岸同胞、全世界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是指日可待的。

(11/13)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致辞

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成果不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及地区与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2/13)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2.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一条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3.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3/13) 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必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5年5月, 习近平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5点重要主张: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挑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搞“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就会损害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动摇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发展。

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我们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愿意优先对台湾开放,并且对台湾同胞开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对台湾方面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意愿,我们持欢迎态度。

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第四,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双方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关键是要“虑善以动,动惟厥时”。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两岸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只要两岸同胞、全世界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是指日可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