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蒋经国的同窗生活

与蒋经国的同窗生活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蒋经国的同窗生活由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这种特殊性,国共两党的许多名人都曾在此学习过。蒋经国于1925年10月19日启程赴莫斯科,比邓小平早到1个多月,来到莫斯科时,蒋经国只有17岁。有一次,蒋经国问邓小平为什么老围着一条蓝白道的大围巾。那时的蒋经国常常和邓小平开玩笑,叫他“小钢炮”。对蒋经国来说,或许最难忘的是“中山舰事件”后,邓小平同他的一次谈话。

蒋经国的同窗生活

由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这种特殊性,国共两党的许多名人都曾在此学习过。正因如此,邓小平与来苏留学的蒋介石之子蒋经国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往。蒋经国于1925年10月19日启程赴莫斯科,比邓小平早到1个多月,来到莫斯科时,蒋经国只有17岁。由于年纪小,平常又总是戴着鸭舌帽,穿一件当时流行的夹克式工人服,大家送给他一个昵称——“小工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邓小平与蒋经国不仅同在一班,而且在同一个党团小组,邓小平因性格爽朗、活泼,爱说爱笑,富于组织才能以及善于辩论的口才,尤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讲求实事求是的作风而显得与众不同,被同学称为“小钢炮”,被选为组长。

蒋经国晚饭后总爱跟随邓小平等人到学校附近的广场、公园和莫斯科河畔,边散步边聊天,尤其爱听邓小平讲在法国勤工俭学和那些惊心动魄、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斗争故事。

有一次,蒋经国问邓小平为什么老围着一条蓝白道的大围巾。邓小平回答,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去当清洁工,尤其是捡马粪。因为在法国捡马粪挣钱多,干一天能挣足一个星期的开销,最划得来,法国的清洁工都围那么一条围巾。蒋经国这才明白,邓小平为当过清洁工而自豪,从而对这位兄长更增添了几分敬意。中山大学的学生徐君虎后来回忆说:邓小平、蒋经国个头都不高,站队时常肩并着肩。那时的蒋经国常常和邓小平开玩笑,叫他“小钢炮”。谁也未曾料到,这两个当年同窗共学的朋友加同志,50年后竟成为海峡两岸的风云人物!

对蒋经国来说,或许最难忘的是“中山舰事件”后,邓小平同他的一次谈话。“中山舰事件”发生在1926年3月20日,是蒋介石策划的反共、反苏行动。远在莫斯科的蒋经国虽然不知其详情,可消息传来,使他成为中国学生的众矢之的。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找到了蒋经国,他当时对蒋经国讲了三层意思:一、广州“三二〇”事件,说明蒋介石是站在反共、反人民立场上的,是一次破坏国共合作的严重的政治事件,同学们对蒋介石的谴责和声讨是理所当然的;二、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由于你父亲的缘故,有这个家庭背景,同学们对你有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三、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每个人的路是靠自己走的,今天你向组织上汇报,说明你是相信组织的,组织上也就认真地告诉你,要和你父亲的错误划清界限,真诚地站在无产阶级一边,用自己的行动向组织和人民作一个满意的回答。邓小平这番话既讲原则又不失人情味,给蒋经国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映出邓小平统战工作的基本思想和风格。

尽管由于国内斗争需要,邓小平并没有完成学业,1926年底他就踏上了回国的道路。但对邓小平来说,在苏联近一年的留学意义重大。首先,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虽然从一个怀有“实业救国”单纯理想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但毕竟没有系统地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经过在莫斯科的学习,他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把自己交给党,交给无产阶级,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的信念。其次,邓小平在苏联切身感受到了没有压迫、没有黑暗、充满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爱的社会,所有这些与他在法国留学时的境遇形成鲜明对照,他因此更加坚定了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在以后的几十年革命生涯中,不论是他所遭遇的各种曲折,还是他多次重访莫斯科并与苏共领导人进行唇枪舌剑的辩论,还是他所设计的中国改革开放宏伟蓝图,都是为了捍卫他心中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圣殿的纯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