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德天刑在修身治理中的应用

天德天刑在修身治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仅就人道中的修身治理而言,黄帝所揭示的顺天应人,治人事天,就非常精炼地高度概括了遵循天德与天刑的法则规律,而进行修身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借助量子纠缠现象,非常有利于我们理解天道运用天德和天刑治理(即道法),与人道运用德治与刑治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修身治理中的常道意识认知障碍。正、善、德三类修为中的任何动与静,心与意在人间世间所做的一切,全都具有无障碍的能量传递性而上达于天,激活于道法之中。

仅就人道中的修身治理而言,黄帝所揭示的顺天应人,治人事天,就非常精炼地高度概括了遵循天德与天刑的法则规律,而进行修身治理的理论与方法。顺天应人之“顺”,就是要恪守天德与天刑双重能量输布的规律与秩序,顺应阴阳升降和五运六炁(气)推运的变化,恪守度数信而行持。治人事天,人的常道意识未经教育学习,仅凭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治事,就难以实现五正(6)状态。应用天德能量中的五德能量仁、义、礼、智、信,重新对人的内外环境进行再造和塑型,是确保常道意识实现五正的根本保障。

治人事天修身工程的基础,就在于此。如果常道意识的五正不能牢固地确立起来,生理上的愚转智就无法实现,超常道的智识也就难以真正诞生。治人修身的基础工程不加展开,不注意确保应用五正治理人的常道意识的质量,治人事天的目标就无法达成。

1.道法与世间法的关系

借助量子纠缠现象,非常有利于我们理解天道运用天德和天刑治理(即道法),与人道运用德治与刑治(即世间法)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修身治理中的常道意识认知障碍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使信息交流的保密性进入更深层级。如若就此现象大而言之,广而论之,天、地、人三才一体,都是一个量子能量场的互动而已,天地之间的信息流动无障无碍,全都是一体同频。在对物相界事物的研究方面,由于还存着空间的扭曲与时间的双重物相障碍,科学界虽然在非常努力地进行探索,但是暂时还难以突破全部障碍。实际上,在“玄之有玄”的幾学中的质象无为玄曲的能量韵动内,并不存在时间的障碍与空间的扭曲性,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全息性地一体相连地共存在色象境,并且被无色境所统驭,任何事与物之间相互的作用都是即时效应,只是在色象境内由于存在着较多的层级差,使得这种即时效应相比无色光态境稍显逊色而已。

量子纠缠现象,可以相助人们解开质象境内天地人三者之间,在没有空间与时间隔膜下的众多意识认知局限性的现象之谜,使质象中的现象从难解变成易知;相助于人类解除虽然身在全息信息场中,却因为有人心有妄意而难以破迷同证,浑然不觉能量互动的愚昧。长期以来,人们对先悊所指出的“一切皆由心造”这一论断解析不清,理说难明,而运用量子纠缠现象,亦可以相助人们破除这些困惑,挖掉这个物相中时间与空间的坎儿,填平这道沟壑。

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天上”与人间,道境与地球,道法和世法,人身中的精炁神与色象境、无色境内的质元物元体元,在量子纠缠效应面前,是不能真正分开而论的,只能是运用幾学的喻析法与辟析法进行说明和揭示。在天人本一体的认知下,我们在人间如何同步立信,对“修之身,其德乃真”者而言,就是要确立人间即道场,地上即天上,凡尘即净土,人道即天道的意识与智识认知统一性,认识到人道与天道之间只是存在质量的差异性,而并不存在本质频谱的不同。

天地人三位一体,相应构成物相与质象环境,本质上根本就没有时间空间的阻断,在幾学的质象境内,只存在着人们由于心意蒙尘的阻隔而不能通观的客观差异。大道至简,简在立足于这种认知基础上的修心炼己,破除心之障意之碍。道法与世法的本质与目标完全相同,目标一致,只是世间法因为要适应人们心意愚昧深浅的不同,隔膜厚薄的差异,而比道法要复杂一点。

正、善、德三类修为中的任何动与静,心与意在人间世间所做的一切,全都具有无障碍的能量传递性而上达于天,激活于道法之中。邪、恶、刑三类的做人修身的缺点错误或罪过,全都存在着量子纠缠效应反应于天,折射于历史,决定着现实的改变,影响着未来的取向。只是人心不知,意识不晓。

由于“天上”与人间的质象境信息与能量,在本质上并不存在时间与空间“弯曲”的制约,“天上”全息记录的人们过去的恶因罪因,随时都与现在的人身所处的世间社会环境相应,通过报缘因果关系而适时释放着,时刻都在作用于现在的生活与修身实践,左右着现在修身的快慢和进退,所以就有“修身立在当下”之说,而不是要等候着将来。现在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与行为都决定着未来。现在身边发生的一切,不论是善是恶,是好是坏,都是道缘、机缘、法缘。见过、经过、遇过,但切莫错过,要以感恩、赞美、反省、化解四法,来进行正确的应对。机者,天机最重要,天机释放具有规律性,错过了时机就难以再逢遇。道法与世法的同步立信,就是要立在以量子纠缠效应为引导,对我们的心意进行执一的认知真实性确立之上。

2.天德天刑与吃亏是福

理解了天德与天刑的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道法与世间法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对于人世间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把握得更加透彻,理解“吃亏是福”这句话的真义。

运用幾学的原理进行剖析,在质元系统中,由于天道是运用天德与天刑这两种正负能量在无为而治地调控着万物的生态平衡,那么宇宙中就充满着正负两种能量。这两种能量被万物自己的正与负的品格、品行吸收为个体的品质,而再又表现出来。

做正道之事、善道之事,同样是这种正能量的释放,是通过正能量来纠正负能量。但是,如果做正善治之事的人还未与天道相连通(存在被动与主动两类方式),那么,在实现天人合一修为层级之前,应用的就是自己身内储备的正能量,所以说正向信息的传播也是需要能量付出的过程。但是,每个人身体内储备的正能量是有限度的,在维持着生理需求的“有效循环”“微循环”以及“储备库”这三大部分的能量中,行正善治之事,调用的都是“有效循环”系统内的能量,当它的动态能量减少时,人就会感觉到突然乏力甚至出现饥饿感。这也就是“吃亏是福”之“亏”的修身生理原因所在。这个亏失,看似是丢失了能量,但是其中又存在着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有一句名言“舍得舍得,舍即是德(得)”,舍是得之母,舍必然生出得,一份付出一分收获,这是质象与物相的规律性。因此,“正善治”于内和外的一切,付出能量以后,身内突感空乏,只是暂时的现象。修身明德的实践,其实就在这个“德”字上,天人合一的目的,在质元系统内,也是要落实到天德能量上来。通过修身的修心炼己,使心与“己”内的身识、口识以及意识,保持住与天德能量场的连接性和量子能量纠缠效应的同频谱性,那么空与乏都会逐步减弱或者完全消失。与天道“德一”的合一质量越高,则能量补充越迅速,甚至是倍量性补充就在其中,而且与天刑的能量场就越远,改变命运、突破定数的把握就全在其中。

许多人执着于常道人的意识思维习惯,不懂不通此理,虽然在进行着修身实践,却是抱定明哲保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固化在小我的场内自困,却又执着妄想着实现天人合一。这样的人,连品格与品行的正与善都未真正建立起来,内外的基本条件还未达到“善”的标准,只是放在“正”上边扭曲地进行自我矫正。由于心不能与天德相识,身不能与天德相通,却反而因为心与身的私我场性全都与天刑的频谱相似与接近,而与天刑自觉或不自觉地亲近,心身的正能量也就容易被天刑能量所反夺,快速或者慢性地耗干自己。

真修实炼的求真者,必然地需要敞开自己的心与身,抱道而行,融于天德而进,逢善必行。老子曰:“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7)“德善也”这三个字强调的就是德与善在“三品”上的同频与同谱性。善举、善行频做,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这样也就必然能远离天刑,不断获得天德场的正能量,而天刑的负能量就会被净化或者远离心身。这也就是吃亏是福、舍即是得的过程。福在善中积,福足德相应,“天道无亲,恒与善人”(8)。古人曾言,行善德者,不是此处得,即是彼处得,所说的也就是这种过程和现象。

如果对一些修身实践者在行善中所产生的身体空乏现象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则应当明白,这在修身生理学中就是一种“能量代偿适应期”,需要正确地度过。由于大多数人修心与修身的场并不能同步地双轨并行,身场尚处在部分打开却并未完全炼开的状态,能量的流量也进入加速的初期,对于能量的得与失就会相当敏感,并且作用于意识感知。在这一阶段内,心灵直接获得天德能量增量补充的速度会暂时受到制约,一边的支出较快,另一边的接收却较慢,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处在暂时不能接收的状态,此时就会有暂时的空或乏的现象出现。但这并不会真正阻碍天德能量的获得,而是需要时间与过程。

人的心场对能量的接收是最直接的,频谱的结构具有相同性,而身场的接收则是拐了个弯,需要意识这位“头儿”批准了才能发动。所以,修身求真始终强调“修心为上”,就是因为心场可以直接收受天德能量的生理原因。修身者如果整天只想着将自己赶紧练出来,这就是还陷在意识层面当中,在接收天德能量时,需要曲里拐弯才能实现补充。这样确立修身方案的人,对工作上的事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对小善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屑于对事业、对工作的参与,关起门来只想通过意识能通天。就修身生理学而言,这条道路当然也就会无比艰难,很难成功。修心炼己是生理改造整体方案中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心与意不仅一定要大公无私,还要忘我无私,最后还要无我,修与炼并行不悖,才能实现心和身与天德能量场的畅通连接,高速获得补充。

这类现象,在社会上也有案例可以佐证。例如,一些修佛学者并不炼身而只修心,他们在行善之时进行语言交谈、行为付出的过程中,就不会突然产生身体空乏的现象,其生理原因就在于将修心放在首位,而身场未开。其能量的交流具有单一通道性,量小而专一,又因为能够直接从天德中获得一些能量补充,所以常常是越做越欢。而某些专一从事道学的实践者,却常常并不遵师教师训,未将修心真的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再来同步炼身,这样就造成了心与天连通不畅,身场却又过早打开而变得敏感。当意识这位管家还停留在常道意识界位上来进行认知判断时,也就会生畏,使身场也不易真正开启,连拐个弯获得天德能量的机会,也被自己的愚眛所切断。这样的修身求真者也就会越炼越自私,越修越小气,并且日渐与天刑能量亲近,当然一旦因果爆发,就连自己的疾病也难以治愈。遇到这种情况,这些人每每还会产生抱怨之心,却不知道这就是修心炼己不纯不真的必然恶果,到头来需要自己吞咽。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不以善小而不为、吃亏是福的修身生理天机,将自己顽固的常道意识加以扭转,不再自愚自骗,围着天刑能量场打转。

舍得舍得,舍即是德,付出即会获得,吃亏是福。能量的互动性,在“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宇宙大道之中永恒地存在着,只是肉眼看不到,需要慧目才能观。在修之身的修心炼己中,用心与身同步去实现亲近天德,那才是真实的天人合一,才能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其他异说诡辩,在天德与天刑能量场中,都是自骗与欺人的谎言!

3.修身求真实践者如何避免天刑

综上所述,修身求真实践者要想避免天刑,就需要在敞开心灵门扉、确立道德真信的前提之下,展开修身明德的实践。但是,这种心灵的敞开与真信的确立,并不是全盘全息地接纳所有的信息与能量,而是要坚定不移地以“执一明三定二”法则为指导,做到其中的“定二”,将自己的实践定在正、善、德三类之中修持,而彻底清除邪、恶、刑三类的能量与信息。在学习如何做人的阶段,需要将感恩心、赞美心、自省心、化因心树立起来,先做好贤人。仁以待人,处下居贱做细,就是对邪、恶、刑最好的过滤芯与清洗剂。炼己清阴而净化提升转化意识,去愚昧进入超常道的智识状态,用超常道的智识驾驭常道的意识,向上则把握住慧识透发的直觉与灵感,破邪、恶、刑的智珠就会在握。要想远离邪、恶、刑,不使之近身,只有将自己内在的正、善、德修得真。切莫忘记量子纠缠效应是具有频谱、频率特征的特殊形态。自己能够守得住正、善、德,恶因就会敬畏几分;再加上主动呈上大爱无疆、少私寡欲的感恩相助心,赞美恶缘赐予化解机会,将恶缘转化成善缘,深刻反省自己的恶因与身口意中的阴和不正与不善,将内在的抗体与解毒功能全都激活,发挥修身的生理功能,就足以自保。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修身求真实践者避祸免灾,成就的生成,还与尊师密切相关。修身者与显密众师的心意联系至关重要,要确保信息的显密圆通式的连通,而且必须做到持久不忘,日日新,苟日新。要保持主动积极,如同儿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天助与师助同样具有量子纠缠效应的特征,修身者如果心身清静,就会有求必应,不求自应,从而规避祸害的产生。

修身求真者一定要明白,个人是渺小的,个体的能力是微弱的,我们的生命是在家庭父母的呵护中生成长大,修身求真则是在显密众师的抚养中生成。生命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性命的质变离不开师者。即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也不能丢失了孝道之心奉养之行;即使我们已经修炼有功,也不应当弃师于不顾而独断专行。做人当中,父母尚健在岂敢提出分家?修身还未成真,岂能弃师独立门户,弃师于不顾?天道有序,不似人间,我们的慧命提升如果失去众师之助,若不达成就之境,必定缺陷尚存,因而不尊师重道的结果必然是其祸惨烈,心身受损,断送修身求真的前程。

传统上将“道经师”称为“三宝”,在“三宝”中师宝是基础,是根基。树无根作基必难成活,人的修身求真若缺失明师的接引、呵护、关爱、提携必难懂经,更罔论以经宝的实践进入道宝的真境。故而师宝难离而不可离,尊师必行而不可不行。尊师的关键就在于忠信不惑,坚定不移,用保持心意密切联系的方式进行维系,主动架起直线连接的“光缆”,确保量子纠缠效应的生成。师生彼此在信息上圆融一体,勿存异见二心,敬畏恭行永行,就能避免天刑,使经宝易得,道宝易成。

总之,“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天德与天刑能量,其规律、法则与秩序,位居宇宙的顶端层级中,能量巨大,不可抗拒,而只能服从与顺应。人类建立修身治事的治理学,天德天刑同样必须是其中的纲领与核心。所以,历史上不论是传说中的神人时期,还是真人时代,以及具有文字记载的圣悊治世时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创立独特的天人合一治理悊学思想和方法,制定出社会治理的法度,为治理者制定出规矩,就是因为我们祖先中的圣悊们都能精通“玄之有玄”的幾学,能够摆脱仅用双眼观察事物的局限性,自如地运用目析法,洞察天文的根本变化规律,内明于阴阳变化的法则,因此才会创造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天人合一治理观和悊学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和方法的精华,全都保存在伏羲创立的易道文化、黄帝创立的法道文化以及老子创立的德道文化之中,分别记载于《易经》《黄帝四经》《德道经》之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东方治理学的灵魂。

————————————————————

(1) 注:本诗的作者陆游,并不是一位得法知诀的修身实践者,他是站在常道意识文化的领域中认知事物,具有天然的局限性。《阴符经》是不是托名伪书,历史上颇有争论。因为古往今来,人类自从丢失了通天地之心的圣悊修身生理功能以后,就对文化传承教育的路径止步于常道意识的物相知识教育传承方法论中,而否定和拒绝文化传承所存在的多种途径与方法。甚至将梦中受教得法破疑全都视为异端邪说,那么对于在静定中接收、整理那些历史上曾经失落的经典文献记载,也就更加难以认同,从而引起长期的争辩,并不顾及其中的内容价值。当然,托伪的可能性也不能轻易完全否定。执两用中,用修身验证真伪,才是幾学观应当持有的方法。正如陆游自己所说的“稚川金丹空有方”,稚川是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炼丹家葛洪的字,陆游研读葛洪的丹经却苦于找不到具体实践方法,那么又怎么能够轻率地断言“阴符伪书实荒唐”呢?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常道意识层面的考证,并不能真正推翻梦授、神传等幾学方法论的双向通道性。

(2) 《德道经》第六十三章《朴素》。

(3) 命门,这一定名产生于修身幾学研究方法,分为深层内肾之命门(需要慧识观察发现之命门),浅表与外界交通之命门(体表穴位定位,智识掌握应用之命门)。《黄帝内经》中只记载了体表定位之命门,而将需要修身返观内视才能发现的命门隐而不发。藏象学说中无形而有质的左右肾,以有质有形的双肾为载体,同时全息地承载着左玄肾门、右牝命门的结构形态信息,前人也将这两个门共称为内肾之门。左玄之门,称为肾门,其体表门户是肾俞;右牝之门,称为命门,其体表门户也直接命名为命门。详细讲解请参阅《道医学》,熊春锦著,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

(4) 此处用字,有“其”和“七”两个版本。这两个字在此处表达的内涵一致,只是包括的范围有差异。其是泛义,七是专指。本书取其泛指之义。

(5) 指六畜。《逸周书·职方》:“其畜宜六扰。”孔晁注:“家所畜曰扰。”《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畜宜六扰,其谷宜五种。”郑玄注:“六扰,马、牛、羊、豕、犬、鸡。”

(6) 即外在的眼耳鼻舌身的五正和内在五臟生理功能之正。

(7) 《德道经·德善》。

(8) 《德道经·右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