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德配天”的德治思想

“以德配天”的德治思想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副对联恰当地概括了周公的一生功绩。”“这其实也是一种变易的思想吧!”郑老师肯定了周婧雨的想法,接着总结道,“总之,这种‘以德配天’的思想,使得西周的统治者逐渐摆脱了神权思想的控制,实现了‘以德治国’统治模式的重大转折,是统治阶级理性治国的开始,是中国政治理念与政治法律思想的重大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公的‘德治’思想对孔子的影响极大,是后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

众人穿过庙门门洞,走过元圣殿遗址,来到主殿前。主殿为歇山顶,上覆青筒瓦,四角飞檐起翘,拓展伸张。整个大殿外形比例匀称,节奏和谐,既庄严稳重又俊秀灵巧,是一座保留有辽金建筑风格的艺术杰作。

望着大殿中央匾额上“定鼎堂”三个镏金大字,张翔问道:“为什么叫定鼎堂?”

“这是取周公定鼎洛邑之意。”郑老师解释道,“与我们在炎黄广场所见的那些青铜大鼎的含义有相似之处。”

“定鼎洛邑之后,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姚老师补充了一句。

“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周婧雨问道。

定鼎堂匾额两侧有一副油漆已斑驳但更显古朴的对联:

制大礼作大乐并戡大乱大德大名冠宇宙,训多士诰多方兼膺多福多才多艺昭日月。

“这副对联恰当地概括了周公的一生功绩。”解说对联的任务归了语文老师,“‘戡大乱’是指周公平定叛乱,‘制大礼作大乐’是指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我们等会儿再详加解读。下联则是对周公辅佐成王治国发布的两篇重要文献《多士》和《多方》做了肯定,从这两篇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周公的思想。”

“《多士》是周公对待迁到洛邑的殷商遗民的政策。殷商灭亡了,但殷商的那些遗民还是不服气的。他们认为殷商的神灵是高于其他各邦国的,他们的地位始终是受到神灵的保护的。纣王在灭亡前夕还在说:‘我不是有命在天乎?’而周只是一个小邦国,‘小邦国’怎么能代替‘天邑商’呢?他们当然就很不服气。”郑老师解释当时的背景。

“为了‘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周公等人针对商人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创造了‘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新的‘天命说’。他们认为天命不是永恒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可以转变的。这个条件就是‘德’,即‘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就受命,丧德就失命。”姚老师也帮助详细阐述。

“论军事和经济实力,其实小邦的周根本无法与大邑的商相提并论,这也是殷商遗民极为不服气的地方。周朝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如周公等人,也常常反思自己为什么能在牧野之战中取胜,为什么能在一个早晨就顺利地灭掉了大邑的商。”郑老师的疑问促使同学们像周公一样地去思考问题。

“周公等人认为,是‘尊德’使周和商的强弱地位发生了转化。周人由于得道多助,有了灭商的骨干,而商人失道寡助,众叛亲离;周族团结建国,经济发展,以德待人,各族乐其为首领,有了灭商的同盟军。从某种意义上讲,周能够在一个早晨灭商,不是胜于经济发达,更不是胜于兵力强大,而是胜于精神境界,胜于‘尊德’。殷商亡国,不亡于经济落后,更不是亡于兵力弱小,而是亡于荒淫暴虐,亡于众叛亲离。于是,小邦的周以德而兴,尊德思想就在周人发祥的过程中产生了。”姚老师的条分缕析,还原了周公等人当初的思维轨迹。

“在《多士》这篇文告中,全文分作两大段。第一段是攻心,让殷商的遗民服从周人的统治。理由就是,上天把天命给了我这个小邦周,绝不是我‘敢弋殷命’‘敢求位’,不是我硬要取代你们殷商的统治,而是因为纣王的无道,上天不再保他了,就如同你们的先祖成汤取代了不道的夏桀一样,也是因为夏桀无道,上天不保夏桀了。我现在把你们从‘天邑商’迁到西土,不要怨我,我是矜怜你们的,这也是天命所在。”郑老师详细讲解文告的内容。

“第二段的内容是宣布给以生活出路,让殷商遗民就地安居。文告说,‘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有你们的田地,有你们的住宅,如果你们能顺从听命,有德,还会被任用,上天会可怜你们。否则,你们不但会失去土地,而且我还会把上天的处罚加在你们身上。”姚老师补充文告的内容。

“看来要使敌人,包括俘虏,能够真心拥护自己,还须有一套能够让他心服口服的理论和政策才行,就像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对待那些国民党的俘虏兵一样。”李毅诚受到了启发。

“在这里,周公巧妙地利用了殷商时尊神的神本主义思想,然后重新对天的观念进行定义,进行发展。”刘晨的感悟来得也很快,“‘天命’是否转移,怎样才能保住‘天命’,取决于有没有‘德’,桀纣失掉天命是因为失‘德’,周人得到天命是因为有‘德’,当然要保住‘天命’更要有‘德’,因此,周公治国时就会——”

“以德服人。”张翔接了一句。

“以德治国。”王迪补了一句。

“是的,”姚老师很高兴同学们理解得这么快,感悟这么多,“因此,周公在教导周人时也多讲‘明德’。于是,‘天命’就变成可以保持和争取的了。人不再是盲目地服从‘天命’,而有了主观努力的可能了,这是积极的。天子是天的代理人,一方面他具有无上的权威,但不是无条件的,他必须有‘德’,不然天命就要转移,因而君主、天子不可以为所欲为,是有条件、受约束的。”

“这其实也是一种变易的思想吧!”周婧雨插话道,“周文王在创作《周易》时,是不是就在为改朝换代做理论上的准备呀?”

“嗯,有道理。”郑老师肯定了周婧雨的想法,接着总结道,“总之,这种‘以德配天’的思想,使得西周的统治者逐渐摆脱了神权思想的控制,实现了‘以德治国’统治模式的重大转折,是统治阶级理性治国的开始,是中国政治理念与政治法律思想的重大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公的‘德治’思想对孔子的影响极大,是后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姚老师补了一个很重要的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