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①

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①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面对新的形势,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挑战。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虽然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和私营企业主等,普遍对统战工作存在误解、疑惑和抵触。

一、新时期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与此同时,由于社会阶层更加分化,社会成员流动加速,社会利益日趋多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所谓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属于现行法律、法规统称的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所谓新社会组织,是指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967.68万户,注册资本 (金) 25.79万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4.65万户,注册资本 (金)10.9万亿元;个体工商户实有3756.47万户,资金数额达1.62万亿元[2]。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6.2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599.3万人,形成固定资产1885亿元[3]。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数量大,知识层次高,社会联系广,参与意识强,并且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所以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

统一战线,简单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 (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作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存在,使得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奋斗,紧密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包容性[4]。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历史经验表明,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做得越扎实深入,发展壮大速度就越快,工作的成效和价值也就越大[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确保党的统战工作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延伸和覆盖,是统一战线对社会领域党建与社会管理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利用,是党针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开展的特殊的政治工作、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发挥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广泛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根本任务是汇聚人心,凝聚力量[6]。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原先处于体制外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与社会人士的广泛服务和有效管理,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稳定,而且可以促进最大程度的社会和谐。因此,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反映和满足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的需求,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好,应该成为统一战线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顺应经济社会领域变革的时代要求,彰显法宝作用的创新实践[7]。作为新生社会力量,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大都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政治参与度比较高。

2.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挑战。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统一战线本身面临的挑战。统一战线的历史惯性,对于新形势、新需求和新任务缺乏足够的自觉和自信,一定程度上还受着传统思路、方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大背景中普遍还没有找准定位,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大格局中普遍未能拓展工作职能,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大发展中普遍缺乏工作创新。各级党委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实践中,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统一战线应处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具体工作部署中也没有把统一战线 “摆”进去。②来自社会的挑战。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虽然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和私营企业主等,普遍对统战工作存在误解、疑惑和抵触。如何形成、巩固并不断强化统战成员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同性,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③来自统战工作部门的挑战。与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甚至工会、共青团、残联等群团组织等在街道上都设有机构或人员,都有相应经费相比较,基层统战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等普遍捉襟见肘,严重影响统战部门服务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3.新时期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不但在革命战争年代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和平建设年代同样能够而且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针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数量大、知识层次高、社会联系广、参与意识强、政治参与度比较高的现状,统一战线在新时期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满足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的政治参与需求,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形成了党建、统战、社会建设工作的良好互动,建立了社区统战工作者队伍,拓展了统战工作的新领域[8]。概括来说,统一战线自觉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首先有利于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数量庞大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统一战线积极发挥固有的团结教育、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功能,积极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不但可以团结带领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承认和接受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还可以把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从而不断增强党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其次,有利于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由于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中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较多,有不少是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受益者和支持者,能够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是统一战线要积极团结、争取的对象。统一战线认真做好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服务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创业潜能,增强发展活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再次,有利于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中等收入者在经济领域是稳定的消费群体,在社会领域是社会 “稳定器”,起着保持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其成员是中等收入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能够向上流动的精英[9]。统一战线自觉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首先有利于培养中等收入阶层,有利于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 “橄榄型”社会结构,有利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同时,统一战线做好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向上流动过程中的服务工作,有利于通过保持社会的流动渠道防止社会阶层的固化,确保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北京市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实践

随着北京的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整个社会结构,特别是城市居民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涌现[10]。截至2012年6月,北京市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20多万个;注册资金12370.9亿元,与2010年6月比较,增幅为82.8%;入库税收 (国税和地税)296.9亿元,与2010年6月比较,增幅高达54.8%;社会贡献日益突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逐渐成为服务民生的主渠道;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国家扶贫开发,特别是光彩事业、温暖工程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实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为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成就斐然,首都非公有制企业努力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利用科技资源开展创新活动,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知名品牌,转变发展方式,为首都经济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11]。北京地区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近3万家,其中在市区注册的7000余家[12]。其中,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有律师事务所203家,律师3400人;会计师事务所50家,注册会计师2200人。外资企业4982户,私营企业26051户,个体户28339户;台资企业近百家,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占区域经济实体的80%以上[13]。海淀区新社会阶层队伍方面,律师和注册会计师队伍、非公经济企业家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5%和79%,主要以科研型、专家型、经营型、管理型人才居多[14]。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人士,已成为推动北京市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受访者对北京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政治参与程度的问题的回答情况,反映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的政治参与度比较高[15](见表1)。在2012年3月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统战部课题组进行的调查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他们的调查, 90.6%的党外代表人士表示 “非常愿意”参政议政,没有人 “不愿意”参政议政[16](见图1)。

表1 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政治参与描述的认可程度的分析

图1 党外代表人士参政意愿情况

1.北京市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由来

北京市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是从开展社会领域统战工作开始的。早在参加全市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初,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领导班子就开始思考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如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进而形成了两大成果:围绕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科学发展,明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着眼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围绕统一战线如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出主要是为凝聚各社会阶层力量搞好服务,即统一战线必须适应统战工作社会化,统战成员分布扁平化等新形势,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将统战工作延伸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聚集的广阔的社会领域,特别是延伸到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并在其中有所作为。在此基础上,北京市统战系统开展了两项主要工作。第一,2009年年初,北京市委统战部门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机,开展全市范围内利用统战优势吸收外资系统,实施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的 “折子工程”。两年来,市委统战部动员全市统一战线的力量,积极投身北京市经济建设主战场,连续两年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 “折子工程”,积极为北京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资、引智、引项目,仅2010年引进的11个大项目协议资金就达600多亿元,为北京市加快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较大贡献,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改变了统战部门事实上存在的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第二,针对社会领域内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部分处于工作体制之外,凭借原有的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工作体系,很难将这批党外人士纳入进来的现状,北京市委统战部围绕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如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会同市委社会工委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并深入开展社会领域统战工作,形成了 “统一战线在社会管理当中大有可为”的共识,构建了社会领域统战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了社会领域统战工作的支持保障体系。2010年8月与市委社会工委共同组织召开全市社会领域统战工作会议,拉开了全市社会领域统战工作的帷幕。通过大力推动社会领域统战工作,北京市先后涌现出一批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先进典型。例如,在石景山区,统战工作网络实现了向社会领域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到街道、社区,横向拓展到商务楼宇和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东城区东花市街道探索出了 “街道工委—社区党总支—统战小组”3级联动的网格化基层统战新模式;西城区借助非公企业党委在非公企业中开展统战工作;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针对新的社会阶层开展统战工作;叶青大厦在商务楼宇设党委席位制推进统战工作。这两项工作,都得到了北京市委和中央统战部的充分肯定,也使统一战线的社会认可度有了显著提高。根据我们在北京市的调查,通过几年来统一战线部门的创造性工作和科学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中大多数人对于目前的统一战线在满足政治参与需求方面是满意的[17](见表2)。

表2 对统一战线满足新经济组织成员政治参与需求方面的工作的分析

2.北京市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0年8月以来,北京市委统战部与相关部门合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实现 “力争三年内在全市实现社会领域统战工作全覆盖”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①北京市委统战部与市委社会工委共同召开全市社会领域统战工作会议,加强并创新全市社会领域统战工作,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 (试行)》,对开展社会领域统战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提出探索社会领域统战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将统战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向社会基层延伸,覆盖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统战人士,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②加强统战工作队伍建设,制定了 《2011—2013年北京市社会领域党组织负责人统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并设计培训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涉及全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社会领域党组织近5000名负责人进行全员轮训,初步建立了一支社会领域统战工作骨干队伍。③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了支持保障网络,妥善解决了社会领域统战工作 “人、钱、地”问题,构建了基层统战工作 “有人管事,有钱干事,有地办事,有章理事”的工作体系,从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为开展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④加强调研,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普遍摸底,对统战人士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其需求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掌握,使开展工作更具针对性,为开展社会领域统战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⑤搭建了统战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互联互动、双向融入与服务、共建共享的平台载体,既把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统战人士较好地组织、凝聚起来,也引领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回馈社会,鼓励他们选择各种方式在服务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北京市通过开展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积极开拓创新,主动整合资源,树立 “大统战”的思路和格局,通过更新观念,找准工作切入点,做好带头人的培养工作,激发统战成员积极性等方法,基本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等模式创新,楼宇统战工作等组织创新,借助工商联分会等平台创新,推动统战成员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创新,组建行业党委等载体创新,共5项统战创新制度;建立了统战联席会议制度、专兼职统战委员制度、网络式覆盖制度、区域整合制度等统战工作制度,构建了工作系统、人员和资金配备等统战工作体系;拓展了联席会议制度,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商联合会及其团体会员、各类行业协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及基层各种群众性自组织等新的统战工作平台;建设了网格化城市管理软件系统、动态数据库和基础台账、电子档案等统战人员信息库;完善了联系人制度、网络媒体、新媒体刊物、手机短信移动课堂、QQ群、视频网络对讲系统统战信息沟通和交流渠道;构建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工作体系[18]。以上工作,不但使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反映,而且在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协调处理重大社会问题以及化解消除复杂的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维护了北京市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还通过整合全社会各方面统战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使统战工作进一步覆盖到了社会领域各个角落,逐步形成了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社会领域广大统战人士积极服务北京市发展、社会建设的局面。这既为加强北京市社会建设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北京市科学发展凝聚了新力量,更为总结北京市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模式,推广北京市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经验提供了样本[19]

3.北京市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启示

通过对北京市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做法、成效、评价、建议等方面的文献查阅、个案访谈、问卷调查与理论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启示:①统一战线必须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中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是统一战线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也是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彰显法宝作用的重要前提。找不准 “中心”,或者游离于 “中心”之外,统一战线工作、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就必将被边缘化,进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要实现科学发展,最为紧迫和突出的任务,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加强并创新社会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北京市统一战线工作已经在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有所作为,必须同时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中争取有更大作为。统一战线既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服务,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又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按照 “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加强队伍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培育树立典型等一系列工作,将游离于传统统战工作体系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纳入社会领域党组织工作范围,密切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实现统战工作的全覆盖,为其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创造条件[20]。②必须构建和完善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大格局。中央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决策部署。中央统战部实施中央这一决策部署,根据统一战线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适时提出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措施,强调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应当构建 “六位一体”,即 “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基层组织履行职责,党外代表人士辐射带动,统一战线成员自我管理”的工作格局。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不能靠单打独斗。只有积极健全、完善大统战的工作格局,才能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中有所作为。③必须牢固树立并践行 “主动服务理念”。更新观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统一战线作为特殊的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必须把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作为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在新时期彰显法宝作用的重要契机,切实增强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统战工作的触角和手臂拓展和延伸到每一个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去,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使统战人士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统战工作的魅力。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联基层分会主动提出:“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联系政府和统战对象,成为政府和非公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成为非公经济组织人士的精神家园,成为非公经济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人士服务社会的展示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统战工作的开展。④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破题,关键是找准切入点。其中最基本的切入点就是满足需求,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统战人员的不同需求,及时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统战对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利于社会领域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针对楼宇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员工的不同需求开展活动,积极举办 “相聚新街口”系列青年联谊活动、春季植树活动、楼宇企业春节联谊会、楼宇非中共优秀人士红色之旅、“楼宇企业员工减压小组”等公益性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生活内涵,加强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也使统战工作逐步赢得多数企业员工的信赖和支持。⑤必须做好统战对象的培养工作。统一战线要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就要首先做好工作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注意在统战成员中培养一批业务上和政治上的带头人。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这些人的发展,更能有效地推动统战工作的开展。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叶青大厦针对本大厦统一战线成员的特点,经常邀请专家学者给统战对象进行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逐步建立了一支105人的党外优秀人才队伍,为做好楼宇社会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还必须激发统战成员的积极性,确保他们积极主动地工作,因为统一战线工作作为特殊的群众工作,本质上是双向互动的。只有激发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现工作的主动性,才能使其真正迸发社会活力,实现统一战线工作的 “双向服务”。例如,丰台区长安新城社区的统战部门,充分发挥基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强调统战工作和社区服务的有效结合,真正实现了自我服务和社区服务、自我发展和社区发展有机结合[21]

三、新时期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路

面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我党在新时期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战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更加自觉地掌握和使用这一有力的武器。在当前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迅猛发展的情况下,针对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理论研究滞后,造成统战工作指导不力、针对性不强,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面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自身需求,不能科学高效地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鼓励并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统一战线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适应形势要求,积极开展统战工作科学研究,在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这一重大课题中,创新工作实践,总结服务经验,探索科学理论。为此,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应当善于将探索和创新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理论研究寓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以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实际成效作为提升统战工作理论的重要途径,并及时在实践中检验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理论,以建立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科学理论为先导,着力完善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

1.坚持以党建带统战,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统一战线作为我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与党的建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基层社会组织中几乎都有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统战工作领域深入到基层社会组织,以统战工作为依托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扩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得以贯彻实施。因此,基层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基层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22]。一方面,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之间是一种松散的挂靠关系,这使它相对于上级党组织的工作体系而言被 “边缘化”了;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尤其是新经济组织特有的制度安排,限定了党组织的组织空间和活动空间,党组织相对于新经济组织的经营体系而言也被 “边缘化”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因此,统一战线应当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支持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积极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针对不同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应该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在能够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或有条件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应适时进行党组织建设工作;在愿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但本身不具备建设条件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可以采取 “以党促建”模式,“以大带小”或 “共建联合党支部”模式,以及 “选调”模式[23]。所谓 “以党促建”模式,就是以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帮助还未建立但有意愿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指导,在条件成熟之时,再组建党的机构。所谓 “以大带小”或 “共建联合党支部”模式就是由地方党委指定,以大带小的方式,小规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并靠于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大规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或由地方党委指定,相同类别的小型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立联合党支部。所谓 “选调”模式,就是在有意愿但缺少党建工作合适人选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可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或相应层面的党的组织在国有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学校中选调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较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作为党建指导员,将其派驻到此类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筹建党的组织,开展党员工作,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统筹统一战线工作;在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可以采取在党委领导下,统战部门牵头,组织工商联、行业协会,以及工、青、妇组织根据实际可能先行进入的模式。通过以上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力度,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建设。例如,目前北京市海淀区的统战工作已融入社会建设等部门的工作之中,形成了党建、统战与社会建设工作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全区共成立非公领域党组织1281个,建立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367个,设立党建指导员或党建联络员联系非公企业,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覆盖,使很多觉得自己是 “漂”着的党外人士终于有了归宿[24]

作为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统一战线工作,一定要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作用,要求全体党员自觉开展统战工作。建设一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队伍,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统战工作体系应该参照党委组织、宣传等部门的建制,在社区、商务楼宇各级党委、总支部、支部设立统战委员,完善统战工作系统,并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考核制度和工作规范。对于受到编制限制的机构,可以由组织委员担任兼职统战委员,在没有增加编制的情况下真正做到 “有人管事”,切实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阶层,以及其中的各类代表人士,促进他们的科学发展。例如,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成为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主阵地。园区党委及时建立符合园区特点的统战工作机构和队伍,成立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在27家重点企业设立专兼职统战委员,建立园区领导走访重点企业家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25]。统一战线工作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作用,要求全体党员自觉开展统战工作,特别是要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中的共产党员亮明身份,自觉与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统战对象结对子,担任兼职统战委员,并根据不同情况更新统战工作模式,延伸工作对象,使统战功能通过全体党员的工作得到延伸,形成更加广泛的大统战队伍。

2.满足统战对象需求,依法保护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合法利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的破题,关键是找准切入点。其中最基本的切入点就是满足需求,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统战人员的不同需求,及时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统战对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新时期做好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首先必须遵循高度重视服务、帮助和保障的工作原则。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从其一出现就打上追求利益的烙印。“利益”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驱动力。只有依法保障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合法利益,更好地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才会聚集到党的周围,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的这一特点,合理保障他们的利益获得。目前社会组织发展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例如注册困难,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尚未建立,专职社会工作者人力不足,社会支持欠缺等。其中,资金不足,专职社会工作者人力不足是社会组织面临的主要困难。统战工作部门可以通过积极提供此类服务,增强统一战线对社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6]

这是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统战工作面对的最大困难。只有经济得到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因此,统战部门应该自觉强化服务意识,从帮助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把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结合起来,为满足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需求提供机会。针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组织形式的分散性,职业岗位的流动性,成员结构的广泛性,利益主体价值追求的多样性,思想意识的自主性,以及政治参与的公平性等特点,必须探索和创新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进行统战工作的机制,努力规范运作程序,从而不断增强党的统战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增强统一战线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开展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的统战工作,同样也包含着利益关系协调工作。只有通过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引导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并在政策制定上能够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要求,积极解决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实际困难,严肃处理损害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才能妥善协调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利益关系,及时把各种矛盾问题消灭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使矛盾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为了更好地保护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合法利益,更新观念是开展统战工作的前提。统一战线作为特殊的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既有鲜明的政治性,也有自己的管理体制、人员隶属和工作边界。面对激烈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层,统一战线部门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强化其社会工作的特点和团结、联系、服务工作对象的基本职能,树立“大统战”的思路和格局。统一战线必须把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作为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在新时期彰显法宝作用的重要契机,切实增强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必须坚持以广阔社会领域聚集的新社会阶层人士为重点统战对象,力求使统战服务工作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内容上做到全覆盖,使统战对象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统战服务工作的魅力;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必须坚持重心向下,在现阶段,在不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把统战服务工作的触角和手臂拓展和延伸到城市最基层的街道社区和单元网格,以及所有商务楼宇中的每一个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去,充分体现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人本管理、源头管理、柔性管理、间接管理以及自我管理的特征。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联基层分会主动提出 “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联系政府服务统战对象,成为政府和非公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成为非公经济组织人士的精神家园,成为非公经济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人士服务社会的展示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统战工作的开展。此外,统一战线也要积极推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积极承担服务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社会责任,切实维护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权益保障机制,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实现,社会各阶层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政治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对此,把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在法律范围内的有序政治参与,至关重要[27]。不同层次、领域的统战对象有不同的需求。例如,高端人士有比较强烈的参政议政需求,而非公企业成员在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创业指导和培训等方面有需求,在兴趣联谊、困难救助等方面也有需求。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创业园、叶青大厦、大成律师事务所以及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统战工作的实践证明,分析、把握这些需求,提供相应服务,成为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引领新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统一战线工作作为特殊的群众工作,本质上是双向互动的。只有激发统战对象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现工作的主动性,才能真正使其迸发出社会活力。

为了解统战对象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统一战线应该积极贯彻中央统战部的要求,自觉 “通过座谈走访、舆情分析、网络互动等方式了解群众意愿,通过议案提案、社会听证、建言献策等形式反映群众诉求”。在新时期,统一战线既要根据统战工作的现实需求,建设现实统战工作平台,运用 “网格化”管理模式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建设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组织网络,增强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又要充分利用微博、QQ即时通信、QQ视频在线服务窗、E-mail咨询邮箱、手机短信平台、电子刊物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络统战平台,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中,打造 “网上统战之家”,使网络平台成为参政议政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并通过听取民情和提供服务开展社区、商务楼宇内的统战工作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例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为更好地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完善 “一库、一栏、一刊、一报”的信息交互平台。其中 “一库”是指建立了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信息数据库 (到目前,已收录500余名统战人士数据;“一栏”是指在园区党建网站开辟 “统一战线”专栏,加强统战网络阵地建设;“一刊”是指创办 《海淀园统战信息》电子刊物,为广大统战对象建立联系的便捷载体;“一报”是指编发 《信息专报》,为新社会阶层人士建立反映问题的绿色通道[28])。北京市石景山区留创园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量年轻的留学归国人员对统战工作不了解,缺乏参与热情,又因为身份认同的问题而不愿参加非公企业联合会的活动。经过调研,园区认为海外联谊会可以得到留学归国人员的广泛认同。园区利用海联会这一平台,通过组织开展企业家沙龙、创业论坛等活动,有效地推进了统战工作的开展。山东省分类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统一战线成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有利于统战部门利用工作网络和信息库,随时掌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成员的各种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

3.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推进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统战部门应该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法人责任制为重点,按照 “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坚持服务为先,强化管理,将社会服务工作机制延伸到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引导督促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规范内部管理,参与社会服务,加强与属地党政组织的协调配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形成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管理与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统一战线要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就必须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充分发挥作用,科学构建和完善 “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支持配合,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辐射带动,统一战线成员,特别是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自我管理”的工作格局。在新时期,统一战线要进一步加强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服务工作,发挥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其中,服务新经济组织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与服务,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组织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先富带后富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工商联等枢纽型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工商联等枢纽型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共同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促进社会关系的整体和谐。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按照 “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加强队伍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培育树立典型等一系列工作,将游离于传统统战工作体系外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纳入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工作范围,密切党组织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实现统战工作的全覆盖;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机制,扩大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覆盖面,加强中介组织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化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和服务,建立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与党委政府沟通联系的渠道,为其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创造条件[29]。为此,统一战线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搭建各展其才的平台,鼓励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特别是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参与社会管理,同时积极扶持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认同感,协调好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内部关系,促进内部和谐,使他们服务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的社会氛围,并通过他们的积极劳动为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4.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引导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统一战线必须健全新型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制,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充分激发、调动和凝聚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中统战对象的积极性和力量,实现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不但引导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为统一战线开辟新的工作空间,提供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面对社会阶层分化,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产生,社会流动加速,群体利益多元,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的情况,为了确保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正常流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以及不同社会阶层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统一战线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存在社会冲突的现实,通过建立社会流动和社会沟通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冲突本身具有的保证社会连续性,减少对立两极产生的可能性,防止社会系统的僵化,增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适应性,以及促进社会的合理整合等正面功能。为此,应当建立和完善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各项工作,引导不同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规范有序,社会行为合法有度。统战的方式方法也应当随着统战领域的拓展和统战工作的内容增加而发生转变,由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向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延伸。例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除定期开展走访慰问、举办联谊会等传统的活动外,还积极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召开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帮助非公企业开展重大对外经贸项目对接工作,通过解决统战成员的实际困难,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海淀区的经济建设,推动区域发展[30]。天津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天津市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服务联席会议,由天津市委政法委、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组成,主要通报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危机处理的情况,研究解决企业危机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吉林市委统战部把覆盖全市的抵渗防御体系构建到位,按照构建纵向五级、横向四级、相关专业管理网络、技术级别等和三级工作领导网络要求,坚持区别情况,分类设置抵渗岗位,实现统战工作网络全覆盖,较好地服务了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是一个迅速成长、壮大的社会阶层,无论是从其发展的数量,还是对社会的贡献率来讲,其稳定与和谐都值得统战部门密切关注;同时,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又是一个极其活跃的不稳定的阶层,其中交织许多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是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去审视,统一战线就要勇于承担起矛盾冲突的化解职责,自觉做好帮助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具体的措施是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由信访、公安、司法、劳动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它们的发展趋势,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看待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状况与变化,积极主动地进行干预、引导和协调。在基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统一战线可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引导社会舆论,增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夯实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基础,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此外,统一战线部门还应将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开拓精神、竞争观念、吃苦耐劳的人文精神传播开来,使其成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内在动力。这不但有利于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广大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人士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5.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积极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社区、商务楼宇是社会的基础单位,也分别是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人士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因此也是统一战线工作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的重要平台载体。统一战线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以服务为先导,就基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结合实际开展相关专业调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帮助基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解决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完善基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服务基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持续发展。构建社区、商务楼宇的统一战线工作体系,首先要在参照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的建制,在各级党组织设立统战委员,完善统战干部系统,科学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其次,可以借鉴北京市委统战部的工作经验,创造 “四纵四横”的社会领域统战工作体系。“四纵”即市委统战部与社会工委统筹指导,区县党委统筹统战与社会管理工作,街道工委及其下属社会工作党委组织实施,基层单元网格具体落实的上下联动机制;“四横”是指统战部门、社会管理部门、枢纽型社会组织、行业商会组织等方面的横向联动机制。北京市委统战部通过织密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工作网络,实现了社会领域统战工作在全北京市各街道社区,以及绝大多数商务楼宇中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全覆盖的工作目标。统一战线要积极培育 “枢纽型”统战社团,延长社会服务手臂。例如,在新经济组织的统战工作中,各级工商联是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既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也是政府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台,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的服务作用,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把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外人士紧密地团结起来。特别是工商联作为工商界的社会组织,通过协调服务、组织沟通、信息咨询等形式和渠道发挥作用,可以起到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服务作用。在具体方法上,要以既有的统战团体为骨干,确认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现有统战团体业务覆盖不到的领域,通过改造、提升、新建等形式,构建一些新的 “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授权其承担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对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提供服务;发挥其枢纽作用,使之成为国家与社会各界群众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其龙头作用,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促进其共同发展[31]。同时,统战干部在与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人士交往过程中应当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统战部门带来的温暖。为此,必须加强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的沟通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以统战工作围绕的 “中心”和服务的 “大局”为 “圆点”,把体制内外的各类资源都作为 “半径”,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中努力画出大大的 “同心圆”,形成无可比拟的强大合力与无可替代的强大优势,从而有效扭转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自身不足等不利局面。

统一战线在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成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始终把服务作为统战工作的第一要务,继续强化以下方面的服务功能,并增强相应服务能力:一是实现服务单位全覆盖,就是既要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的服务工作,又要拓展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的服务能力;二是实现服务空间全覆盖,就是建立载体,通过 “网格化”服务等多种途径,将服务覆盖到全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增强服务适应性,就是根据不同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培养不同服务能力,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例如,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特别强调维权服务,使服务既体现时代精神,也能实现统战目标。统一战线具有很多社会服务的品牌。品牌活动是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的重要载体。它既是统战工作中具体工作的总抓手,能够将统战的实质很好地展现出来,也能将其他序列的具体活动很好地统一到这一品牌当中,具有 “标志性”作用。全国性的品牌活动目前主要有 “同心”品牌。这一品牌,既有时代特征,又突显了中国特色,彰显了统战特点。以 “同心”为品牌,不但生动地体现了统战工作的目的和特征,也能够通过组织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广大成员积极参与 “同心”活动,使广大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成员在活动实践中受教育,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认知和认同,收到 “同心”的效果[32]。例如,北京市海淀创业园每年定期举办诸如座谈、沙龙、培训等活动,寓宣传教育于活动中,将个人发展和党的政策联系起来,增强了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园区还针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的特点,积极组织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建言献策。

6.高举旗帜,鼓励和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鼓励并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以及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党中央明确指出,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游离于体制外,比较分散、独立,统一战线服务他们的发展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方式,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为抓手,通过服务开展统战工作,引导他们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带动整个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守法,做合格的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促进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要积极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新的工作空间。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不仅需要促进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而且需要促进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建设的现代化。

毛泽东同志指出,“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也一样。统一战线要鼓励并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就必须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工作,特别是做好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针对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社会阶层人士职业领域宽,行业分散,专业性强,流动性大,代表性人物少的特点,统战部门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机制。统战部门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成员中要注意培养一批业务上和政治上的带头人,使统一战线工作不仅能够促进这些人的发展,而且能通过他们有效地推动统战工作的开展。例如,北京市积极建立集中推荐制度,适时根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变化情况,在新的社会阶层和非公经济领域中定期集中考察和推荐一批新的代表人士,不断调整扩充队伍数量,同时注意完善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党委统战部制度,按照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加强与驻区相关院校的联系,建立 “推荐人选,交流信息,共同培养,合理使用”的模式。要重视完善走访寻才机制,经常通过开展调研、走访、座谈、沙龙、联系日等活动,广泛接触、了解、发现一批党外代表人士,主动将其纳入工作视野[33]。丰台区2007年以来共提拔党外处级干部15人,特别是2012年提拔了2名党外干部担任委、办、局正职。目前全区共有党外处级干部24人,其中包括文化委、教委、统计局、汽车博览中心等单位正处级领导干部5人;共有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127名,其中党外处级后备干部20人,大大调动了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成员的积极性[34]。北京市朝阳区叶青大厦针对本大厦统一战线成员的特点,经常邀请专家学者给统战对象进行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逐步建立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党外优秀人才队伍。这一做法既推动了叶青大厦经济工作的发展,也为做好叶青大厦楼宇社会工作打下了基础。在选拔渠道上,要由过去单纯依靠党组织的考察推荐转向与通过各类统战性质的社团及各类行业协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其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阶层中更具代表性和号召力。

统一战线要鼓励和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就必须激发统战对象的积极性,确保他们积极主动地工作。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统战部门应该积极探索表彰激励机制,对统战对象,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可以在原有激励制度和培养制度外,建立新的表彰奖励制度和培养制度。例如,在已有的全国表彰100名 “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表彰体系外,再建立一个面向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社会阶层一般成员的荣誉授予或表彰奖励体系。针对他们未得到充分尊重的现象,特别是在单纯的经济利益的获得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情况下,统战部门应当积极鼓励新经济组织人士积极参与光彩事业,让他们深层次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需要,并通过这种感受的获得完成自我价值的进一步实现;顺应时势,搭建活动平台,通过树典型、评先评优提升他们的优越感,借助媒体的宣传引导普通民众加以配合,使这部分人士的受尊重需求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满足;适当增加新经济组织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数量,做好向有关人民团体推荐提名工作,或推荐适当数量的党外人士担任政府或群众团体、人民团体的相关领导职务。此外,统一战线可以采取挂职、轮训等方式,提高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社会阶层一般成员获得发展机会的可能性,以健全的激励机制,增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阶层一般成员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心力、凝聚力,达到扩大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的目的。

除了探索表彰激励机制,统战部门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包括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身阶层地位,正确认识评价自我,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参与政治和公共资源的配置。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一些党外成员在政治理念、信仰和思想意识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在经营、创业和执业过程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统战部门应该积极运用统一战线的方式,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加以教育和引导,引导他们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现代化事业结合起来,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目前我国基层宗教团体越来越多,尤其是基督教徒占有较大比重。统一战线坚持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防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加强对宗教界爱党爱国领袖人物的培养,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促进基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十二五”时期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攻坚时期。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发展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和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35]。因此,把握历史机遇,创新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发展的服务工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由于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是一个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遵循,没有现成的方式可供套用,统战工作对象流动性大,知识层次较高,价值取向多元,社会联系面广,开展统战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目标及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多特殊性。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工作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以不同于传统统战的思维开拓统一战线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新模式,进一步把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贯彻到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当中,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切实维护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利益,让服务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真正成为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2011-02/19/c_121100198.Htm.

[2]李小宁.统一战线本质论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3]庄聪生,张献生.统战工作概论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刘先传,张俊明.北京统一战线工作手册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林尚立,等.统一战线与中国发展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楚国清.服务社会管理:统一战线的创新与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9]顾榕.推动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

[10]周新超.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N].广西日报,2011-07-14.

[11]王鹏.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特点和优势思考 [J].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12]雷明贵.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6).

[13]周澍,郑晓东,毛丹.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 [J].浙江社会科学,2011 (8).

[14]蒋晓丽,李玮.社会管理网络化与网络管理社会化——基于网络媒介双重特性的社会管理路径研究 [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5]黄亮,王英波.以商务楼宇为平台探索社会领域统战工作新模式 [J].中国统一战线,2011(8).

[16]楚国清.加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制度建设 [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

[17]陈桂林.统一战线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与方式载体研究 [J].理论观察, 2012(2).

[18]容康社.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23(1).

[19]石家庄市委统战部课题组.统一战线引导新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的方法路径研究 [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20]陆亚林.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组织党建中的作用 [J].人民论坛,2009(27).

[21]杜青林.统一战线要切实担负起推进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使命 [J].求是,2011(5).

[22]王劲颖.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思考 [J].中国民政,2011(4).

[23]李晓壮.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 [J].北京社会科学,2011(3).

[24]钟爱保,娄英英.党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3).

[25]胡颖廉.“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大家谈[J].行政管理改革,2011,(3).

[26]王克群.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群众权益——学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2).

[27]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J].求是,2011(3).

[28]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是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29]肖飞.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11(2).

[30]蔡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需求层次与统战工作 [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1]戴建中.加快北京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J].北京社会科学,2009(4).

[32]孔陆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中一些问题的理论探讨 [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

[33]刘建.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初探 [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34]庞国梅.新领域新成果——东莞市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35]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解答 [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3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7]毛泽东文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8]中共中央统战部政策理论研究室.统一战线工作方法论 [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

[39]韩金伟.统一战线研讨服务社会管理 [N].团结报,2011-06-28.

[40]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N].人民日报,2011-02-20.

[41]李章军.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1-02-20.

[42]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指6种人约1.5亿尚需健康发展,中央统战部网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信息导览,2007.

[43]胡锦涛.在第二十次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Z].北京: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站,2006.

[44]戴建中.加快北京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J].北京社会科学,2009(4).

[45]何静.宁波市两新组织的情况调查及其统战工作思考 [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4).

[46]赵广东.关于统一战线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探讨 [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47]刘艳,刘乃刚.新时期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48]祝全永.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J].理论导刊,2012(7).

[49]胡筱秀.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政治学思考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11).

[50]孙信,姜立,马东升.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概论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51]王珊.统一战线与和谐社会建设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2]孙永芬.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心态分析研究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53]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4]陈文旭.新社会阶层和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研究 [D].中国知网:北京交通大学,2007.

[55]刘涛.新的社会阶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D].中国知网:吉林大学,2007.

[56]林佟静.社会新阶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D].中国知网:中国海洋大学,2010.

[57]张磊.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D].中国知网:吉林大学,2009.

[58]张晨航.新社会阶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D].中国知网:四川师范大学,2009.

[59]黄孟复,胡德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3(2005—2006)[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2]李培林,张翼,赵延东,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3]段若鹏,钟声,王心富,李拓.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4]于炳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06.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6]万福义.统战工作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67]杜敏.试论新社会阶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影响 [J].求实,2007(7).

[68]刘政权.新社会阶层与和谐社会建设 [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 (3).

[69]王邦左,谢岳.转型时期——新社会阶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 [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

[70]刘晓文.试论新社会阶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9).

[71]李莉.新社会阶层在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分析 [J].学习论坛,2004 (12):5.

[1] 本报告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 “十二五”规划项目 “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KDB012)的结项成果。本研究项目首席专家为楚国清;项目组成员有楚国清、浦卫忠、袁光亮、高诚、李新利、张素华、李雯、张瑞凯、田宏杰、杨跃辉、高艳蓉、张楠等。

[2] 新华网:全国登记注册私营企业已超900万家 [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2012-01/11/c_111419459.Htm.

[3] 新华网:全国共有社会组织 46.2万个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6/21/c_112268140.Htm.

[4] 陆亚林.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组织党建中的作用 [J].人民论坛,2009(27).

[5] 楚国清.服务社会管理:统一战线的创新与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6] 李小宁.统一战线本质论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7] 顾榕昌.推动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

[8]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海淀区委统战部 《新形势下海淀区基层统战工作研究》。

[9]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 楚国清.服务社会管理:统一战线的创新与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11] 相关内容请参见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 《北京市2010—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

[12] 本报记者.开辟新领域,彰显新优势 [N].北京日报,2011年4月13日.

[13]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统战部 《东城区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14]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统战部 《新形势下海淀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15] 本课题组于2011年9—10月对北京市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统战对象和各区县统战部门工作人员等开展了调查。其中,区县统战部门工作人员样本量为100,而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统战对象样本量为400。相关内容请参见:楚国清.服务社会管理:统一战线的创新与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16] 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统战部课题组于2013年3月深入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研工作。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14份。调查对象覆盖了东城区党外代表人士。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统战部 《东城区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17] 楚国清.服务社会管理:统一战线的创新与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18]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 《北京市社会领域统战工作概况》.

[19] 楚国清.服务社会管理:统一战线的创新与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20] 周新超.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N].广西日报,2011年7月14日.

[21] 楚国清.服务社会管理:统一战线的创新与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22] 陆亚林.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组织党建中的作用 [J].人民论坛,2009(27).

[23] 楚国清.服务社会管理:统一战线的创新与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24]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海淀区委统战部 《新形势下海淀区基层统战工作研究》.

[25]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海淀区委统战部 《新形势下海淀区基层统战工作研究》.

[26] 胡筱秀.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政治学思考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 (11).

[27] 楚国清.加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制度建设 [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 (1).

[28]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海淀区委统战部 《新形势下海淀区基层统战工作研究》.

[29] 周新超.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N].广西日报,2011年7月14日.

[30]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海淀区委统战部 《新形势下海淀区基层统战工作研究》.

[31] 雷明贵.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 (6).

[32] 雷明贵.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 (6).

[33]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统战部 《新形势下海淀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34] 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统战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丰台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35] 王鹏.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特点和优势思考 [J].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 (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