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广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张 磊广西目前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经济的战略。

广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张 磊

广西目前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质量不高;农业人口比重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市场化程度低,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很多。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高。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决定了广西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思路、模式和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发展的跨越

(一)要着力在抢抓发展机遇、超前做好重大项目规划和产业对接上谋求新突破

围绕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投向,围绕建设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形成产业链、完善发展布局、加强薄弱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区需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截至今年7月,我区计划推进的重大项目达到3592项,总投资17862亿元,年度投资2962.6亿元,其中: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607项(开工项目234项,其中新开工171项,预备开工63项),总投资10928亿元,年度投资1422.5亿元;市级层面重大项目2985(其中新开工1369项),总投资6934亿元,年度投资1540.1亿元。

(1)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可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可缓解项目建设用地紧张问题,有利于项目早上马,有利于争取国家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所以第一要加强协调领导,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前期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定期召开前期工作会议,协调建设中各方面的关系,沟通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形成推进合力。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经济的战略。广西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研究和理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规划指导项目前期工作,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大局意识,以项目为载体,共同推进规划实施。第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各地、各部门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力度,做好相关协调工作;探讨开展在项目前期咨询、科研、设计工作中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大项目储备,形成重大项目前期和后期建设工作的紧密衔接。第四拓宽思路,多渠道筹集项目前期工作资金。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试点的扩大和推进,总结经验,逐步研究建立起“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项目前期工作投融资平台。第五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建设工作。一是自治区将加快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我区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性文件;二是要求各地区也要制定、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三是建立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诚信指标体系,确保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质量。建立试点单位,对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业主等参建单位进行诚信评价。第六加强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继续解放思想,把转变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加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创业发展环境。

(2)重视重大项目的规划。规划不是纸上谈兵,规划重在落实,现阶段我区各项规划已经出台,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健全保障机制,狠抓各种大项目工作的落实情况。首先是健全组织机构,一是领导机构,以各项目负责单位为总牵头,协调项目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问题,审定各个项目的建设计划。二是推进机构,明确各项目责任主体,建立各项目指挥部,具体承担各项目推进职能,主要负责提出各项目工程建设计划,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实施单位按计划组织实施,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负责督办相关事宜的落实情况。三是责任单位,主要负责提出每年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协调落实建设单位按规划实施,向推进机构提出需要协调的主要事项。四是实施、建设单位,主要负责按滚动实施计划组织项目建设,对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其次是狠抓项目规划工作的落实,一是完善推进协调机制。在原有部门的基础上,增加参与部门,扩大议事范围,建立重大项目部门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各环节的主要问题。二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创新督查机制,改变过去单一部门开展督查的方式,实行由监察部门牵头,发改、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督查机制,定期对各重大项目开展联合督查,使联合督查常态化,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对项目推进不力的地方和部门,及时下达“督办函”,限期整改直至通报批评、行政问责。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工作落实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市各部门年终政绩考核。对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好的市,给予表扬奖励,在自治区掌握的资源配置上给予适度倾斜,在用地指标安排、融资融券、审核审批等方面优先安排和支持;对推进重大项目工作不力,任务完成不好的市和部门要通报批评。

(3)重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的规划。建设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要依托重大产业布局、重大项目落户、重要城市、北部湾经济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增强地区经济发展密度,提高产业转移吸引力、集聚力,提升投资创业竞争力,逐步形成“成行成市”的产业转移格局,对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深入推进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措施,明确规划实施步骤,划分实施阶段,建立严格的规划落实机制,强化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约束力,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开发建设,并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思路和举措,全面推进规划的实施。要依据本规划调整相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江河功能规划和能源、交通等专项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选择和安排建设项目。其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监督和评估规划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协调推进并保障本规划的贯彻落实。在实施规划过程中,要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适当调整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切实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再次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法定的程序使公众能够参与和监督规划的实施。完善政府与企业、民众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推动企业、民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实施和区域经济合作。

(二)要着力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优势产业培育上谋求新突破

(1)加快改造提升优势资源产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广西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关键要立足于自身的产业特点,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加强与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衔接,尽快实施广西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措施,及时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首先,围绕七大产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的转移企业。精心筛选包装一批产业配套型项目,形成梯度分布、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产业对接引进能力。大力发展本地配套协作企业,培植配套产业的“小巨人”,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放大集群效应。创新优势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投入机制,在争取国债专项资金、用好银行贷款和政府配套资金的同时,积极引进外来投资。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益和节能降耗水平;建立淘汰产业退出机制,坚决淘汰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产业,限期对现有的工艺、设备和产品进行改进。其次,我区要充分认识推动优势产业配套的重要性,将优势产业配套纳入我区经济发展的规划体系中。政府要主动地将产业配套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战略中,重点鼓励传统优势行业基础性产业配套,带动一大批传统行业的改造和提升;对部分没有配套能力的产业实行全产业链招商,一些未来长期持续发展中急需的行业,如信息、软件、现代物流等,我区既没有相关配件生产能力,又缺乏技术和人才,但市场需求却很旺盛。应实现全产业链招商引资,不但要引进世界知名企业,而且要以最优质的服务积极将生产相关配套的小企业也作为招商重点进行引资,以便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再次,要有广义配套的观念,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政策环境、中介服务等外部条件的配套,大力改善配套保障条件,夯实产业基础;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和推动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为加强协调和配合,各级政府可以成立产业配套协作办公室,做好支持本地企业与外商和大企业进行配套服务,解决配套中的难题,配合企业做好招商投标工作。

(2)调整轻重工业内外部结构。发展工业和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轻重工业有一个内外结构匹配协调的问题。在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通常,重工业的比重比较大,轻工业的比重比较小,资本品工业一般要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从当前广西的实际情况看,虽然重工业的比重远远超过轻工业,但重工业尤其是现代重化工业发展还严重不足,传统型的重工业比重偏大。在重工业发展上,要优先发展现代重化工业,最大限度地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型重工业,要着力解决好重工业偏重、投资需求型重工业的问题。广西轻工业产品结构、产业集群过于单一,基本上是资源型、原料型、低端低附加值日化型轻工业。要适当拓宽轻工业的产业领域,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降低“轻工业的重量”,下大力气解决轻工业偏重的问题。要大力发展服装成衣、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计算机芯片手机、皮革制品、中高端化妆品等。广西自然条件、地缘条件、气候条件均很优越,要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制药工业,尤其是中成药、中草药;要利用好糖业资源,大力开发中高端糖果;要利用好名山大川的优质水源,开发新型保健饮料、软包装饮料;要大力发展烟草工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卷烟品质,提升卷烟档次,降低尼古丁含量,提高卷烟市场竞争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3)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靠大联强扩大工业招商引资。工业格局决定了我们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注重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等七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建材、烟花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尽快打造“一区、三圈、一廊、九园”的产业布局。“十一五”期间要紧紧围绕这一产业布局积极谋划包装一批工业项目,利用项目来扩大招商引资工作。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国外、市外战略投资者来广西投资置业,共谋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培育本土的企业家,营造一种“个个都想成为老板,个个都能成为老板”的创业氛围。三要规划园区建设,扩大经济增长的优势。我们不仅要在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宣传上加大力度,同时更要加强工业园区的管理,让企业看到在工业园区投资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在服务、在后勤保障上多下工夫,多学习、多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区,进一步发挥园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效应。

加大财政信贷政策支持,突破企业资金瓶颈。工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撑,没有工业的发展,农业和服务业就缺少拉动作用,就没有后劲。要保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投入作保证。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继续加大财政信贷政策支持,突破企业资金瓶颈。一方面要精心筛选和确定重点扶持的产品、企业和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二要加快地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建设,着重提高担保公司的规模和信誉度。三要允许和鼓励中小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中小企业发展成本。

要建立银企沟通机制,加强银企合作。

(三)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上谋求新突破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市场化的载体。经济区域发展的好处是可以合理地布局生产力;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突出优势产业;可以优化配置自然资源,减少重复浪费。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实现城镇化快速发展;如何利用价格机能达到供需平衡,加速广西市场化进程;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在分析差异和把握产业特点上谋划不同区域的发展。对广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几点建议:

第一,要以培育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为重点推动工业快速发展。要重点培育发展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钢铁锰业、核电工业、建材、林浆纸、生物质、制糖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要努力做大强优企业,实施企业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快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扶持强优企业,打造特大企业,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形成大企业支撑大产业发展的格局。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要坚持走集约化发展,要强化规划的宏观指导,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产业集群。

第二,以发展大中城市为重点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发展大中城市,集约发展小城镇。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创新城镇管理模式,完善城镇功能。要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努力发展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建设生态优美的宜居城市。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联动推进。要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注重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工业布局要与城镇布局大体一致,使工业靠近城镇、依托城镇发展。同时,城镇要为工业布局和发展提供依托,发挥快速集聚产业和人口的作用。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就业问题贯穿于工业化、城镇化全过程,大力发展各种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中小型企业,解决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第三,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构建和完善多元竞争主体,实现市场多元化。一是要坚持走深化改革之路,加速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要推向市场、走向市场,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和制定各种法规措施,支持和指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三是加速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平台的建设,并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市场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人才,招商引资。

第四,要从我区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打破单纯按行政隶属关系规划经济和发展生产的老办法,各地区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的要求,选择适当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形成错位发展,进行集约化经营,形成规模效益,以扩大经济总量和增强经济实力。

(本文著于2008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